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五十三章 观音寺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五十三章 观音寺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诸葛岘少年老成,应酬周到,等王恒香汤沐浴出来,已经吩咐同福兴的伙计置好一桌暖锅,恭请王恒入席。

三人谈谈说说,享用美味,重回人间的喜悦战胜了千头万绪的烦忧。

席间谈笑风生之时,派去万户庄黄家的药材公会伙计回来复命,还跟着两名万户庄的庄丁,抬着四色果品,奉上一百两纹银程仪,这些都是黄家大姐的馈赠,于情于理王恒推让不过,只得收下。

那药材公会的伙计又捧出一个素缎包袱,言明是黄家三房的太太特特交待,黄小八送与王七公子的。

王恒心下诧异,黄小八小孩儿,给他送甚么礼。

等药材公会伙计与黄家庄丁告退,王恒将素缎包袱打开,里面却是一件锦袍。

这件锦袍一看便知,与王恒在万户庄东楼作客时候刘妈准备的那件皮袍是一个款,同一尺寸,连内衬的布料,都是一式一样的。那皮袍九成新,这件锦袍约莫也是九成新的样子。

黄小八怎么会送一件袍子,又如何知道衣袍尺寸大小?既然送人,为何不送一袭新衣?

王恒难掩疑惑,里里外外将锦袍翻了个遍,没有甚么发现。

正在一筹莫展,小才心念电转,一时福至心灵,接过锦袍,摸到衣带似乎有突出部分,道:“戏文里的衣带诏?”

衣带诏,说的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密谋诛杀曹孟德,将诏书藏在衣带中。

三人目光交接,都觉得有几分可能,诸葛岘去跟客栈伙计借一把剪刀,小才便小心把衣带剪开,宋锦包着薄薄一卷,是《金刚般若经》。

众人皆面面相觑,大吃一惊,但见有许多本府大乡宦题名图章在上面,最后一个题跋印章是山中宰相王文恪(正德朝首辅王鳌)。

小才语音微颤:“莫非这就是那卷白香山手书的《金刚经》?”

诸葛岘洗了两遍手,用手绢擦拭干净,接过经卷,仔仔细细翻阅一遍,点头道:“应该就是那卷真迹。”

他为了看清楚些,将经卷迎着窗闼展开,只见翩翩一页信笺飘了下来,他赶忙捡起来,直接交给王恒。

王恒不避讳他二人,当场就把信笺摊开,信上是几句大白话:

王七公子:元山下观音寺,智一和尚持律森严,发心正意,务必请兄台将白香山手书《金刚经》送去观音寺弘法,切切,黄永宁泣别。

王恒手一抖,信笺险些掉落,黄永宁何以要将《金刚经》这样的家传至宝带给他,又为何让他送到观音寺?

王恒楞楞坐了半晌,想起在东楼西厢客舍话本中取出的那页题诗,他当时放在贴身布袋中,从岛上清醒后,他翻过布袋东西还在,除了无生老母绣像和玉虚令牌,施小妹他们甚么东西都没取走。

从口袋中取出题诗,

白鹤同住蓬莱乡,不记梅花几度香,

颇怪小红太多事,犹知更深会玉郎。

落款穆之。

让小才二人来辨认,小才断定这两张信笺的笔迹是同一个人,诸葛岘也持同样看法。

王恒思潮起伏,先前,何叔在黄永宁尸身上搜出的纸笺题诗:

古桥老松静,小坐亦可喜,穆之。

当时他就觉得这里出了问题,两个落款穆之的题诗笔迹完全不同。

他理一理思绪,两个提款为穆之的笔迹不一致,而黄永宁的笔迹与其中一个提款为穆之的相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刚到万户庄的时候,刘妈给他换的皮袍,是黄永宁的旧衣?居住过的东楼西厢客舍,是黄永宁的旧居?

王恒扶额深思,只觉得头痛欲裂,有气无力道:“你们看怎么办?若要如信中所请,不知又会生甚么事端,如不送去,这样珍贵的经卷如何处置?”

王才顿一顿,道:“我看还是将《金刚经》送去观音寺的好,完成黄永宁的遗愿,七兄与他的一番交往也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尾。”

诸葛岘走出房间,去店堂跟客栈的伙计问了个讯,回来道:“伙计说元山下的观音寺,离客栈很近,西山老街一路向东,至多小半个时辰就到了,此时太阳还未落山,咱们不如陪着王七哥走一趟,同去同归,料想生不出甚么意外来。”

王才也道:“若是那黄二老爷日后听到风声,要寻我们事体,咱们明儿一早就乘船回城里了,他上哪儿寻我们去,咱们手里又有黄永宁亲笔信,他奈何不了咱们。”

王恒被他二人说动,胸中那股胆气,又渐渐回来。

为免迷路,诸葛岘请客栈的伙计在前头带路,三人沿着西山老街向东行走,夕阳照在青石板路面上,拉着长长的三个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