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四十七章 飞贼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四十七章 飞贼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流水幽咽,暗夜中桥面瞬息间恢复寂静,几人愣神中杵在桥上,王才快步上前把倒在地上的诸葛岘扶起,万幸诸葛岘身上没有受伤,只是被推搡了一下,头有点发晕。

王恒接过灯笼,照到身材高大的蒙面人跌落之处,却见蒿草上溅着斑斑血迹,人却已消失不见,血迹旁边还有几片衣角,大约是对阵之时俩人互相削落的,灯火幽暗,看不清是何颜色、质料,王恒将它收入衣袋中。

搀着诸葛岘,一行人提灯继续往诸葛宅归去。

受了那两名黑衣蒙面人的惊扰,谈兴消了大半,大家默默走路。

走到巷口时,只见火烛通明,不知哪里来了一队官差,将闾门封住了。

眼看就要到家,却被拦在巷外,众人不明就里,皆有些惊疑不定。

阿禄上前与官差交涉,被告知是上元县衙办差,要将锁金村这一带巷子封锁,至于甚么时候解封,要待上峰号令。

现在的时辰,大约是一更两点,马上就要宵禁,即便是要找家客栈容身,也已经来不及了。

小才眨眨眼睛,走到巷口那群官差对面,扬声道:“诸位差爷,不知发生了甚么事体,县衙要封路?”

为首的班头,灯火中约略看得清小才人物秀整,衣着讲究,不像是市井中打滚的人,他常年办差的人,最紧要的是察言观色,便应付几句:“出了飞贼,县尊老爷命我们全力缉捕。”

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就为了抓飞贼,这飞贼是偷了甚么了不得的东西?

小才笑道:“我们是大学士太仓王阁老家的人,住在前头巷子西横头,南监监生诸葛老爷府上,差大哥行个方便,容我们过了里坊门,明日,我们要去应天府通判焦大人府上拜会。”

小才见过辰玉公子交给王恒的信,其中有一封,是写给焦通判的。

宰相家人七品官,小才的气势现在已经很不弱,他说得客气,眼神却微微有些逼迫。

为首的班头,当差已有十几年,马上意识到小才说得是真的,心下已经松动,况且,只是缉拿盗贼,又不是甚么人命关天的大案。

他朝身边的后生使个眼色,门栅开了一扇,王恒三人便扬长而去。

小才朝那班头拱拱手,那班头见他连门包都不塞,越发当他是个人物,侧身还了个礼。

小才忍不住好奇,道:“不知这飞贼盗走了甚么贵重物事,要封门封路来缉捕?”

班头轻声道:“上峰没有说,我只听说苏县尊在清吟小班宴客,叫飞贼盗了东西,想是县尊老爷震怒,定要抓住这贼。”

王才陷入思索,这飞贼跟流求桥上争斗的两个黑衣蒙面人,有没有关系?哪一个是飞贼,还是两个都是?

更深露重,抬头见微云淡抹中一勾新月天如水。

回到诸葛宅,老侄子阿礼等得久了,见小才扶着诸葛岘,不禁有一肚皮话要关照,只因有贵客在,生生咽了下去。

明日还有要事,洗漱一番后各人休憩。

诸葛宅房舍宽裕,又早有准备,一切供给都十分称意,于是高卧酣眠。

次日天光大亮才起,诸葛岘昨夜脑部受了震荡,略感头晕,早上派人去告假一日,因他素日十分用功,博士当即准了,嘱他好生休息。

王才让护送他们来南京的两名家丁带些银钱回到船上,早早家去,他下午将家丁送到龙江关码头上船。

午后诸葛岘觉得身体无碍了,便仍要去上学,他在国子监正义堂学习一年,已经顺利升入修道堂。

王恒先要去寻张西如,张西如是六品司业,只比国子监祭酒(正校长)低一级,他上任才几天,诸葛岘虽不认识他,司业宅却是认得的,便给王恒领一段路。

从锁金村到国子监,直面距离很近。

锁金村到玄武湖,进太平门,下坡就到了国子监,便是安步当车,也不过是一两刻钟的时辰。

但玄武湖此刻是皇家禁区,所以,诸葛岘平时上学都是坐骡车,兜到太平门,再进国子监。

王恒坐在骡车上,见昨夜封锁的门栅已经打开,巷子两旁站着两三个心不在焉的小贩在卖果子,仔细一个个辨认,似乎跟昨夜的官差有些相像。

看来,昨夜缉捕的飞贼还没有抓到。

认真记着路径,他不打算花钱养着车夫,宁可多费些脚力早出晚归。

车到集贤门前,便不能再往前了。

集贤门朝里走,有三重牌楼,巍巍壮观,六大堂庄严肃穆,松桧高耸入云。

去司业宅,是另外一个方向,往南,属于国子监的生活区域。

残荷风舞的清池边,一溜九间南厢房,临池轩敞,现在都归张西如一人所有。

诸葛岘赶着去崇志堂上课,便与王恒在池边分别。

王恒深知张先生交游广阔,今天又是重九,也不知此时在不在司业宅中,由此,不知自己甚么时候能离开,便让诸葛岘放学先走,他已经记住了路,晚上自己走回锁金村便是。

诸葛岘知王恒与小才脚力都很不错,三关六码头都去得,也不与他客气,便应下了。

王恒扣门许久,张家老仆方才来应门,他耳聋眼花,反应又慢。

张西如平生最恨恶奴刁奴,他取得功名后,多少人要投靠为奴,都被他轰走,只用老仆一人而已。

张先生果真不在,张家老仆请他在书房吃茶。

张先生早已吩咐过老仆,王七公子这几日是必到的,请他在书房候着,静下心来用用功。

张西如的书房汗牛充栋,书案上摆放着的,是他《历代史论》的初稿。

王恒好生佩服,张先生年纪轻轻,是如何能做到既是社会活动家,又是着述颇丰的学者。

过了很久,屁股焐热,张先生一阵风似得进来,朗声笑道:“七郎,我算定你初一就要来,不想整整等了九日。”

张先生头戴乌纱帽,身穿官袍,应该是从办公场所回来。

王恒羞愧道:“我这一阵子帮朋友跑腿,所以耽误了些时日。”

“无妨无妨,我早来也是游逛。”张先生善解人意,从第一排书柜上取下七八卷书册,道:“你们这一班诸生,程度很不相同,十五日要举行个测试,我怕你这几个月放汤了,特会选了几本你务要细细揣摩。”

原来国子监设有六大堂,初级班是正义、崇道、广业三堂,学制为一年。中级班是修道、诚心两堂,学制为一年半。高级班是率性堂,学制一年。

王恒郝然道:“我肚子里这点墨水,连正义堂都不够资格。”话虽这么说,仍旧将书册好好归置好,准备带回去用功看几日。

张先生知他是荫生,程度想必不会高,有向学之心就很不错了,也不再絮叨他。

因是重九佳节,张先生说老仆买到了上好的螃蟹,便要留饭,王恒推脱不得,只得留下来用了。

席间张先生问他准备住斋室还是住外面,王恒便告诉他同族弟王才一起来的南京,住斋室多有不便,眼下借宿在锁金村,住在修道堂学生,旧交兰溪县的诸葛岘宅中,房屋也已经赁好,距离国子监不远。

张西如闻听过王三老爷原先在兰溪做小官,借宿于旧交好友家中,自然没有甚么不放心的。

说起了锁金村,王恒忽然想起昨夜的遭遇,便告诉张先生道:“昨天夜里,差点有家难归,上元县苏县尊似乎被飞贼偷走了甚么心爱之物,将诸葛家附近闾门都封锁了。”

张西如奇道:“上元县的苏令,是我同一榜登科的同年,官箴很好,不大像是这么张狂的人。”

饭罢王恒告退,张先生将他的告身收走,嘱他十五日辰时初刻就要到彝伦堂考试,王恒一一记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