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二十六章 乡愿,德之贼也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二十六章 乡愿,德之贼也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长夜寂寥,一灯如豆,《荷香楼忆语》尚未看完,小才提出抗议,灯火扰民,王恒吹熄灯盏,酣然入梦。

是夜太平无事,次日天蒙蒙亮,晨钟开静,张西如早早派了小沙弥悟明来叫醒他二人。

走至维摩别院门口,孟善人的长子孟大郎已经等在道旁,与王恒小才告别,便要下山回家,二人慌忙施礼,再三谢了孟大郎,并请别院的小沙弥将孟大郎送到山脚下。

匆匆经过放生池,抬眼见张西如带着数人早就候在山门。

寺里今天派去知县衙门的僧人是知客广亮手下两名膀大腰圆的杂役,协助王恒与小才押送疑犯邱二郎。

昨日邱家护送上山的乡农都已经散去,只余邱老汉一人战战兢兢,苦恨自己生了个孽障。

张西如取出拜帖及信封递给小才,内中有张先生写给江宁吴知县的私信。

大致讲了讲聚宝寺僧人广恒被害,香客邱二郎杀人后发疯,自首供认谋财害命,交由王恒与小才送官究办,又介绍王恒与小才是他门人,说他二人正在读史志,对江宁县志颇多兴趣,请求将县衙的史志旧档借阅一下。

张西如交代一番,众人趁着清晨凉爽即刻出发。

今日去江宁县城,从前山下行,步行一刻钟左右到达华阳台。

王恒于华阳台向上眺望,青山古刹、晓露蒙蒙,云霭之中微阳欲出还敛。

他想起几日前冒雨上山,短短数日发生许多变故,不禁感慨。

张先生若是预先知晓聚宝寺会出这些事端,且又出了人命,怕是会退避三舍,张先生是清流人物,莫名其妙沾染上命案很不妥当,有事弟子服其劳,自己去衙门奔走打点是应当应份的。

小才打着哈欠,小声道:“这回上山本想着度假蹭饭的,结果有点不上算,咱们本来舒舒服服地在宅子里读书消夏,走到江宁县来跑断气,张先生沾上了这差事,只怕也好生后悔。”

王恒心中一动,讳莫如深、隐隐绰绰的念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寺里雇的几架骡车停在华阳台,接到众人便驱车向东赶路。

江宁县城在聚宝山往东十余里处,官道连绵平坦,十分方便。

车夫熟门熟路,半个时辰就把骡车赶进县城。

江宁县城城墙高耸、历史悠久,是一个有来历的古城。

县衙坐落在古城中心区域,形制简陋,比之同属于南京的归元县气派差了许多。

车夫牵住牲口,请众人下车。

小才环视一圈,发现县衙西首不远处,望见有个小小土地庙,颇有不解,问那车夫道:“大叔,南直隶县衙旁一般供奉城隍老爷,土地庙都放在乡下,由百姓私祭,咱们江宁县有些不太一样?”

车夫三十出头年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挠挠头道:“听老人说,咱们江宁县从前遭过兵灾,城里被糟蹋得不像样子,许多地方被烧毁一空,死的人太多,老百姓自发搭了个土地庙超度亡人。”

王恒闻言忽然想到,车夫说的兵灾,会不会就是李逊之在《荷香楼忆语》提起的平南将军左芥子之乱,便也应声问道:“那,县衙也是后来重盖的?”

车夫神色茫然,道:“公子爷,那时节咱还小了,上哪晓得这许多。”

王恒点点头,让车夫停留此处,叫两名聚宝寺的杂役押着邱二郎随他们进县衙。

小才身上带着张西如的拜帖,自然也不用击鼓报案,走到仪门上递了拜帖。

坐到屁股发沉,门子才引他们进去,进到三门,堂上有位老先生迎上来,自称是掌刑名的张师爷,说今日不是升堂问案日,吴县尊在内堂办事,叫他前来问问情况。

王恒便将聚宝山僧人广恒命案一五一十说了,张师爷听说佛门清净地出现了杀人事件,也是大吃一惊,着人去将县衙缉捕厅的顾班头找来。

王恒朝小才作个手势,小才取出张西如给吴知县的亲笔信,张师爷不敢怠慢,立马叫差役去内堂给县尊送过去。

顾班头来得很迅速,问了问来龙去脉,便将疑犯邱二郎让衙役带走。

张师爷问清广恒尸身放在聚宝寺内,请顾班头点了几名差役并带着仵作就去聚宝寺验尸。

于是王恒吩咐带来的两名杂役给公差带路,自己与小才在城里还有事儿要办,让他们只需留下一架骡车备用即可。

顾班头几人出了三堂许久,吴县尊方才姗姗来迟。

“世兄,久仰久仰。”吴县尊比张先生的年纪大了很多,看上去奔四的样子,微微发福,语气很客气,神态却很轻慢。

王恒与小才都是深施一礼,口称:“县尊大人。”

“张会首怎得与聚宝寺有牵连?又碰上这等凶杀案?”吴县尊来回踱步,仿佛有些不悦。

“说来话长。”王恒不打算将张西如的处境详详细细告诉吴知县,含糊说道:“聚宝寺的方丈大师,慕张先生的大名,请他暂时监寺。”

“哦。”吴知县似乎在思考着甚么。

王恒恭恭敬敬道:“县尊大人,晚生此番来拜见大人,一来是押送疑犯邱二郎投案,二来,却是晚生发现此案疑点重重,这邱二郎自首之时,已经疯傻,他一个乡农,从未犯过事的良民,怎会随身带着匕首。。。。。。”

王恒话刚开口,尚未讲完,却被吴知县打断,吴知县摇头,满脸不赞许道:“乡愿,德之贼也。”

王恒满肚子的话,为了不当好心办坏事的老好人,只得憋了回去。

吴知县这么武断,一时不免冷场。

而吴知县似乎已经失去与王氏兄弟会谈的兴趣,便急急召张师爷道:“两位王公子要翻阅本县史志,老先生带他们去吧。”

说罢,吴知县拂袖走了。

史志旧档存放在户房,张师爷领着二人朝公堂的东厢房去。

一路同行,小才无话找话,问了些张师爷籍贯郡望之类的话,张师爷颇会做人,谈话如沐春风,打听到张师爷已经辅佐了三位上官,并在江宁县衙做了二十年师爷,俩人简直喜出望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