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二章 鹤来堂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二章 鹤来堂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两人又饥又饿,见村庄上一家农舍前桃子树挂满了半生的青毛桃,活生生咽下口水,想来二十余里路还支撑得住,强忍住没做毛贼。

桃树边上有一条小河,王恒踏上了河边上的水桥,对着河水看看倒影,用河水擦擦脸上的灰。

“公子爷,这都逃难了还没拦着您臭美。”小才不失时机怨怼。

王恒一边从包袱里取出身干净衣衫换上,一边指着小才的脸说:“这里,这里,都是灰,你也赶紧擦一擦,换一身衣裳,咱们这样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还灰头土脸的,敲得开大伯家的门吗?”

王恒的大堂伯王元驭,时任正三品户部右侍郎,传闻即将入阁为次辅,乃是前途无量的京官。

王元驭出生的时候,吴氏太夫人梦到一群家雀儿在门楼上鸣叫,雀同爵,兆头极好。王元驭自小过目成诵,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三岁便中了秀才,二十四岁应天府乡试第四名,嘉靖四十一年,年方二十八岁,高高得取中了会元,殿试榜眼。

小才担心道:“要是大夫人不留我们住在府里,可怎生是好。”

王家三房的祖宅,早已被他父亲顶给了二房换了银两。

王恒苦笑道:“我思前想后,至不济去大父墓前结庐而居,族里帮衬个三升五斗,也能过活。”

小才险些笑出泪:“这是什么馊主意,大老爷是族长,大夫人不能不管你。”

王恒又道:“你到时候投奔你表姑妈去,娟嫂管着大伯府上的厨房,有几分得脸,总能在大伯府里给你谋个跑腿的差事,我还等着你接济。”

王才的表姑嫁与同村顾氏,在元驭大人桂榜中式时,顾家便全家投身于王家,此时虽属奴仆,其实比仍是良籍的王才家体面多了。

小才想了想,道:“这么算来,我倒是比你出身好。”

他生长在浏河靠近长江畔的村落里,村西王家是太原王,拥有近千亩水田,大房二房都有人考取进士做大官。

王才家是村东王家,属于刚巧也姓王,是个只有几亩地的小自耕农。他父亲跟随王三老爷去兰溪做小官前,只略略认得几个字,当然也无从考证自家的谱系,对外只攀附称是本家。

王才村居时,每日清晨去水边割羊草,听到村西王家大宅里跟他年纪相仿的童子在朗朗念书,暮色来临前,再要割一次羊草储备起来,听到王家大宅里的童子仍然在念书,那时他年幼也不知道干吗要读书,但不用干活总是好的。

以至于心里愤愤地想,出身不如人有甚么办法。可太原王这一家子人精,偏偏出了王三老爷这个异数,仗着三品大员的势,还坐不稳一个芝麻绿豆官。

两个年轻人脚程还算快,忍饥挨饿从阡陌田间走到一条稍宽阔一点的泥土路上。虽然王才的散碎银子还在身上,一路却甚是荒僻,野店也不曾碰到一家。

前头有个晒谷场,此时停着数辆马车,已及众多箱笼物事,一群男男女女好像正在吃早饭。

晒场上支起了锅子,有个胖子下了油锅在贴糯米饼,兹兹的油香四溢。

王才低声道:“糯米饼里肯定放的草头馅儿。”

王恒忍不住咽了口水道:“也有可能是豆沙馅儿。”

王才闻着香味道:“必定是两面焦黄。”

紧接着两人腹鼓如雷,盯着油锅瞧得眼睛冒火。

这时迎面走来个柳眉杏眼的女郎,粗布袄裙遮掩不住她身段袅娜,丽质天生。

她展颜一笑,不尽的亲切之意,道:“两位阿弟可是饿了,我让老李给你再贴几个。”

稍等片刻,老李用油纸包着饼送过来,王恒和王才赶忙道谢。

老李笑道:“大姐吩咐下来,也不值啥,不用谢不谢的,这是行路人的本分。”

王恒见他和气,索性跟他问了问路。

老李道:“咱们是去黄渡镇,前头就要朝南走了,你们去太仓州城,那还得往东走。”

一油纸包的饼子足有八个,并且体贴的有甜有咸。

靠着这几个饼,走了两个多时辰,忍饥挨饿紧赶慢赶着饭晌进了城门。

太仓城比兰溪县城小,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王侍郎的府上。

这是王氏大房十年前在城里新起的宅子,目前只居住着大房侍郎大人一家,人口颇简单,规制却极恢弘,是太仓城里首屈一指的豪宅。

整条街只住着王氏一家,邑人就称为王衙前。

至于王氏祖居,则在二十余里外的浏河乡下。

侧门虚掩着,小才认出来看门的是他表姑的公公,心中一乐,喊道:“福林公公,您老又富态了。”

福林腆着小肚子,眯起老花眼认了好一阵,道:“哎呦,这不是三房的小才嘛,你们老爷打兰溪回来了?”

小才指一指王恒,道:“我跟着七公子回来的,还要烦请福林公公去通报一声,七公子给大夫人请安来了。”

王恒虽是个小小少年,那也是正经的主家,福林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行了礼,便去内院通报。

不过片刻功夫,就有婆子来领他进外院,穿堂入院一路花木葳蕤,来到三间抱厦厅。

朱淑人年约四旬有余,面目娟好,微有发胖,着一身家常玉色松江细布袄裙,正靠在椅上翻账簿。她是嘉定知县的长女,未嫁之前就帮着治家,素有能干之名。

王恒疾步趋前,深深地作了个长揖:“给大姆娘请安了。”太仓土话,伯母叫作姆娘。

“七郎,坐到这里来。”朱淑人眼光扫一扫,丫鬟搬了一个圆几在她下首,“饭可用过了?”

王恒尴尬一笑,说:“还不曾。”

“传娟嫂摆饭过来,就在这里吃。”

王氏号称北宋名相王旦后裔,一直是耕读世家,真正发迹则是王元驭考中进士之后,乡居规矩并不大。

“你们家老爷真糊涂,怎么一两个老成管事都不派,让你们两个毛头小子回乡,兰溪到太仓几百里路也是有的。”朱淑人向来看不起三房的这位叔叔,贪花好色,懒散无能。

“家里头今年又添了一个小兄弟,两个小妹妹,大哥旧年娶了嫂子,统共就几房家人,老爷委实派不出人手了。”王恒笑道:“一路都是坐的船,也并没有走几里路,我是一意要科举的,权当是历练历练,况且侄儿还没参加过童子试,早一日回乡,也好多温习温习。”

朱淑人知道三房什么都缺,独独人丁兴旺,王恒在家中小排行第三,族中兄弟大排行老七,爹不疼娘不爱的,偏生一门心思要读书进取。

她不由心生几分怜惜,便说:“还有半年县试就要入场,你索性住下来,得闲也能让你大兄指点指点。”

王恒的大堂兄,是远近闻名的才子辰玉公子。

因是王元驭的独子,十八岁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无端被人诬陷作弊,尽管他在复试又取得第一,言官们对他父亲王元驭的弹劾却未停止,辰玉公子便没参加进士试,乡居与江左名士诗画唱和,又写过几个南曲剧本,一时俨然名家。

“那敢情好,只怕我程度太差,辰玉大兄借几本书给我先看起来,瞧不明白的地方再问。”王恒突然有些心虚,他岂止是程度太低,除了魏先生指导他这一年,他父亲根本没给他请过先生,早先跟着几个蒙童读过两年三百千,至今不过粗通文字而已。

朱淑人点点头,道:“也好,你大兄懒怠与人交往,如今长住在南园别业,他从前的外书房鹤来堂,成亲后好几年不曾用过,先与你住着,他举业的书箱都在那里,便是亲笔做的笔记也都在,你自行翻阅吧,等他归来再叫他给你看看文章。”

待王恒用好饭,朱淑人便命王辰玉的继室冯氏派人重新打扫一下外书房,换上干净的被褥,送王恒先去休息。

鹤来堂离抱厦厅不远,内院最西厢三间,植了几株木樨花,大约是取蟾宫折桂的好兆头,间壁有个月洞门,入门便是花园,住着闺阁小姐,轻易没有男仆出入,极是清净的去处。

三间屋子打通,轩敞无比,南窗下放着一个黄花梨大案,案上叠着各色法帖,另一头摆着个西洋水精花瓶,插着满满一囊木香花,芬芳怡人。

西窗下挂着一大幅秋山红叶图,提款为蘅芜室主人,大概是辰玉公子自己的手笔。

北侧,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挂着雨过天青的蚊帐。此外,便是高入房顶满架满架的书。

王恒正对大兄这样的富贵闲人表示羡慕,看见游廊上小才抱着行李而来,二人相视一笑。

跋涉数百里,总算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按照魏先生给他的谋划,有了容身之地,还能清清静静地读书,接下来,就得用功求取功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