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二十章 兰姑秘闻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二十章 兰姑秘闻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豆绿衣衫的大姐对他们说:“小后生,等我一等,去拿点物事给你们。”

那大姐是双大脚,走得飞快,不一会功夫挽了个竹篮过来。篮子里用纱布盛着半篮子的定胜糕,粉白的糕点着朱红的印,还有一壶佩兰茶。

看见香喷喷的糕点,不觉咽了口口水,才发现已经快饿过头了。三人没口子称谢,站在银杏树下就享用了。

那豆绿绢布衣衫的大姐有些不好意思,道:“你们想去财主家唱堂会,我帮不上忙,只有一口吃食。”

她好似想到甚么,说:“你们说的孙老爷家,还是住在西市梢,讨赏还是别去这家,他们家规矩大的很,这两年年景又不怎么好。”

王才来了精神,道:“大姐,你跟孙老爷家认识啊,举人老爷家里日子还不好过?”

豆绿绢布衣衫的大姐说道:”我未出嫁前,娘家就住在西市梢,孙老爷家的大宅却没进去过,那时我娘家隔壁住的是孙老爷本家,他们家的兰姑常同我一起顽。过了几年,兰姑的爷娘得了时疫去世,孙老爷因是族长,接她去了大宅。”

兰姑,众人心中一紧。

王恒顺嘴道:”孤女在大宅跟叔伯姐妹们一起长大,兰姑可是享福了。”

绿衣大姐道:“孙老爷膝下没有女儿,他只有两个儿子,中了秀才的叫孙惠元,还有个好像叫孙惠球。”

王才笑道:“以此类推,那兰姑,肯定是叫孙蕙兰吧。”

大姐点头道:“真是叫蕙兰,蕙兰回来瞧过我一两次,人瘦得很,只说规矩严,一点松泛也不得,手工活计日日要做到三更天,她大伯孙老爷三年就要进京考一回,春秋还要去州城府城开文会,倒把祖宗的田产陪进去不少,家用是极刻苦的。”

“后来年岁略长,孙家不放她出来到老街坊家里串门了,我定了亲事,嫁到东街,就再也没见到蕙兰了。”

果然是蕙兰。

王恒问道:“那兰姑,她也出嫁了吗?”

“如果她没事,现在自然也出嫁了,可是,前两年她生病死了。”

“兰姑她已经死了!”

王恒大吃一惊,嘴巴张得老大,瞥一眼王才,见他也惊呆了。

大姐道:“兰姑是在室女,棺材停了大宅几日,便入土埋了,若不是凑巧我跟他们门下人问起,怕是无人知晓她已经病死了,见她后事凄凉,我还去坟头拜祭过。”

这真是意外收获,如果真正的孙蕙兰早已经死了,那么户帖上的是谁呢?

三人情真意切地再三感谢这位大姐,方才告别而去。

回转廊桥下茶舍,问伙计牵了马车,三人朝西赶往州城。

路上,王恒便将在南园别业书房瞥见孙蕙兰户帖的事告诉了月亭,月亭自然也是吃惊匪浅。

王才则说:“细想想,今天露了好大的破绽,最少该讨赏一次的。”

王恒笃定道:“无妨无妨,乡间闭塞得很,闲话传不出去。”

王才朝月亭抱拳,道:“今儿差一点就白跑一趟,全仗着月亭哥的美男计。”

“美男计他个鸟。”月亭头冒冷汗,夹出几句俚言俗语,他本是旧家子弟,出言一向甚是文雅,这会儿想是急了。

余者皆大笑,月亭闷声赶车,他似乎想到什么,却又闭口不言。

王恒猜到了他的心意,便道:“案子查到这里,与我大兄玉辰公子必然有关,愈是看起来千丝万缕,便越是要查清楚。”

月亭怅然道:“听上去似乎是孙举人把已经病死的族女户帖给了辰玉公子,辰玉公子把兰姑的户帖预备给惠云师傅用,现在惠云师傅也死了,就用不上了。案件的关键在于兰姑的户帖给惠云师傅作甚么用?知道这点,怕是案子就破了。”

回程费时比较久,在东门进城时,碰到了大队官兵盘查,还是在搜查劫狱的那伙人。

王才压低声音道:“衙门的做派真是不敢恭维,昨儿劫的人,要是化整为零出城,快马加鞭的,现在杭州府都到了,衙门竟还在城门口盘查,真真笑煞我也。”

王恒困惑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衙门的捕快也是虚张声势,并不想真的找到那群劫匪。”

月亭愕然道:“那个神秘教派手眼通天啊。”

想到被那伙神叨叨的人抓住险些没命,众人顿觉头皮一紧,寒毛都竖起来了。

回到王家大宅尚不很晚,落日熔金,夕照余晖脉脉。

三人分作两拨,各自回到自己的住所。

王恒连日来狼奔豕突的,也不得闲好好看看书写字,便磨了一缸墨,刚刚写了五十个大字,小丫头来传话朱夫人请他一起用饭,便欣然去了抱厦厅。

朱夫人向来三两日招他用饭一次,也并无甚么要紧的事体要交待,不过是说会儿话。王恒人还算识趣,年尚未及冠,朱夫人待他很亲切。

见饭桌上有一道酱鸭,一道熏鱼,王恒便知是特意给他加的菜,朱夫人口味清淡,天热仅用些时令鲜蔬。

饭用罢,朱夫人知他今日去了浏河老宅,随口问了问族老们近况。

王恒说道:“三叔公脑子糊涂得很,问今儿是嘉靖几年,他当年考取秀才的告身无论如何找不到了,让他怎么去南京参加秋闱,急起来哭一场笑一场的。”

这些话其实是上一次回到浏河老宅说的,但是三叔公的记性时好时坏的,也无人当真。

朱夫人笑道:“他老人家七十五了,秋闱得要抬着去。”

王恒再道:“七叔婆一心一意要做媒,做她娘家琼溪镇赵皇亲的独生女。”

朱夫人诧异道:“本朝朱天子,哪来的赵皇亲?”

王恒道:“前朝的,南宋皇亲。”

朱夫人更是笑岔了气。

王恒道:“七叔婆说的,皇亲虽是过了气,万贯家财却是实打实的,上等的水田一千亩,桑田七百亩,酒作行,生丝店,年年乡里会头都是他家做,在琼溪镇上简直是横着走。我便推脱,上面还有几个哥哥未曾婚配,抢在哥哥们之前做亲,实在不合礼数。”

朱夫人点头道:“攀亲还得是耕读人家的姑娘,闺女品格好就行,哪里能贪图别人的家当。”

显然,朱夫人对这样的家常闲话很感兴趣。普通人和普通人在一起,才有话题。

大兄十八岁就考取了解元,同伯父大人一样,是智力超群的人物,昙阳道人,应该也是吧。

“摇一橹来札一绷,沿河两岸好花棚。好花落在中舱里呀,野蔷薇花落在后艄棚。”想到昙阳道人,王恒脑海里无端回响起这一曲山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