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 第四十四章 天心记行录

大明鹤来堂佚案录 第四十四章 天心记行录

作者:王烟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8:47:42 来源:小说旗

王恒道:“这个普福宫,是元朝至元年间奉旨敕造在太仓双凤的,太祖之后建文帝以太孙继位,成祖因此发起靖难,打到南京皇宫里却没有发道现建文帝的踪影。其实,建文帝是从皇宫地道里出逃了,先去了吴江,后来事机泄密,连夜遁逃到太仓双凤。乡农顾义庵、顾朴庵兄弟见建文帝一行人气度非常,便安置他们在普福宫住下来。时间久了,成祖有所察觉,便派三宝太监来查看,还是靠了顾氏兄弟倾家雇了一艘海船,送建文帝君臣从刘家港出海避难。”

王才道:“这么说来,三宝太监带着宝船,选择从刘家港出海,其中也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

王恒把书一合,道:“作者娄东钓叟没有这样说,让我们自己猜。”

小才道:“这娄东钓叟又不知是甚么人,写传奇写得云山雾罩的,最后,还断更。”

王恒道:“我猜娄东钓叟是英宗朝以前的人,英宗复辟之后,释放了建庶人,写传奇也不必这么避讳了。”

两人洗手用饭,饭毕,王才去厨房送还食盒,阖府绕了一大圈,跟各房相熟的阿哥兄弟打了个招面,再回到鹤来堂,见长案上堆着一摞书,王恒仍旧在伏首看书,便道:“公子爷,你还在翻甚么?”

王恒头也不抬,道:“我不是在找普福宫的记录嘛。”说罢,惊喜道:“诶,又找到一处。”

海虞山色秀屏开,紫气丹光涌玉台。

父老旧瞻双凤下,神仙今跨五羊来。

绿林烽火沉虚璧,蔓草春风转上台。

闻有子规栖未稳,长松宜傍井边栽

王才眼睛凑过去,见诗名叫做《送葛玄素主持普福宫》,作者王逢,他心里不明所以,便瞅瞅王恒。

王恒道:“王逢是元末人,可见,那时候也是叫普福宫。”

见王恒翻书翻得快走火入魔,小才索性出去玩耍,以免王恒叫他帮忙,两个人一起翻旧书,定然把满屋子弄得灰尘扑簌,想到这个结果,小才甚至连打了几个喷嚏。

八月初五正午,南门门子老福林送来一封信,是长洲县寄来的,字写得不够好,端正得有些笨拙了。

王恒拆开来看,果然是费悦儿来信。

费悦儿先报了个平安,家里一切太平无事,她八月初一日暮悄悄回家,并没有给外人瞧见,回家与母亲讲明了情况,母女商议下来,每日由仆妇买菜买米,她母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井里放一架织布机,每日辰时起母女仆妇轮流织布。课子读书、织布纺线都是做给乡里看的,为了博取贤名,同时也显示出手头不太宽裕,家中田产虽不多,却住着一个极大的宅子,难免族人觊觎。

关于她父亲所说先祖菘岩先生所着的《天心记行录》,在老宅书房天字第一格找到了,是先祖跟随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一些杂记,父亲红笔画线的地方,她连夜读了好几遍,竟是个离奇的故事。

以下是松岩公的记述:

战斗结束时,四海仿佛都在燃烧一样。

我虽然自幼曾由异人教授过内家功法,经此一日一夜鏖战,也接近虚脱,倒在甲板上,耳朵里不时传来哀鸣,听着听着,意识逐渐模糊。

日出之后,宝船卫队曾简单地打扫过战场,我试图挣扎着起来,手足根本不听使唤。一位长官温言制止了我,将我暂时放到一块比较干净的油布上,说目前还在急于救治重伤的士兵,还顾不上轻伤脱力的军士,叫我休息一阵自行去原隶属的旗校处报到,如果旗校阵亡了,那么就找百户。

我听长官的口气,应该是己方最后获得了胜利,放松之下,百骸酸疼,于是沉沉睡去。

醒来时,旷阔无垠的海天,暮云四合,夕阳余晖散净。

我口渴难忍,用手摸到腰间,水壶竟然还别着,痛快喝了几口,头脑清醒了不少。

这时,耳朵里忽然传来一段阿喇伯语的祷告,我在太仓卫当兵的时候,学过一点阿喇伯语。

大意是真主啊,我快要死了,保佑我的魂魄能回到故乡巴格达,真主保佑我的兄弟阿笛顺利完成学业,给哈里发当官吏,过优渥舒适的生活,不要做像我这样的巴格达商人,把命都丢在遥远的异乡。

我听到这里,想要去看看是谁,却站不起来,只得慢慢地爬下了油布,就在这时候,看见另外一个人也爬在甲板上,似乎是个络腮胡须的阿喇伯中年男子,浑身鲜血淋漓的,阿喇伯人看见我,好像神识已经不清,低低叫道:水,水。

我先前听到他祷告,先入为主认定他是个巴格达商人,至少不是袭击我们宝船的海盗作战部队的人,他的服饰也不同于海盗,年纪同我的大哥差不多,一样的爱护兄弟。

我的大哥患有肺疾,身体非常糟糕,在我年满十八岁前,他在太仓卫勉强服役了近十年,所以我成年之后马上代兄从军,但大哥的身体还是垮掉了。

我想起大哥,心里对这个阿喇伯人起了恻隐之心。把水壶递给他,阿喇伯人喝了几口,眼睛里恢复了一点生气。他对我说:“好心人,我就要死了,请把我扔下大海,让我追随着海浪漂回故乡。”

我迟疑着没说话,阿喇伯人使劲从贴身取出一样物件,他说:“好心人,我会报答你的。”

阿喇伯人取出的是一个羊皮卷,画了一些山川河流的图标,他说:“国王的宝藏,我献给你,请你一定把我抛下大海,大明的水师,那些异教徒会把我烧成灰,我的灵魂也得不到安宁。”

我从小吃过不少苦,对于财富其实是汲汲渴求的,心下狂喜,取过羊皮卷来看。

阿喇伯人可能是回光返照,低低说来情状,又似乎在回忆呓语:“三年前,我坐着商船从巴格达来到三佛齐贩卖珠宝和香料,偏逢渤林邦国中大乱,渤林邦老王归了天,几路头领争夺王位。我与一位陈头领在买卖上有过交集,他了解到我在理财方面有些手段,最后恰巧是陈首领任了新王,他派人请我来做财务大臣,我便欣然从命。国王是从大明国迁徙到三佛齐的华人,他的抱负很大,附近的小国纷纷臣服于渤林邦国。我们君臣相得,我曾经考虑过终老于此。”

“一个月前,国王听到了大明宝船出洋的消息,开始愁眉不展,他向我索要国库中的储备清单,并且要求我将其中大部分的黄金装在箱子里。尽管我不理解为何明国人惧怕大明国的宝船,还是按照国王的指令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七天前,国王派给我一艘船,水手、艄公大概三十名,都不是三佛齐土人,另外委派了亲兵十人负责帮助我押运,这些是明国血统的人。”

“船在航行了一天一夜后遇到风浪,同行的亲兵队长邵说,这一带土人称之为魔鬼海域,基本没人靠近,但掌握了规律夜间进入,黎明后风浪就散了。邵说得不错,天亮后,海岸线出现一色墨绿,我们又花了小半天的时间到达了一个大岛。

这个大岛上有山脉,有淡水,土壤肥沃,鲜花怒放,如果让我作个详尽的考察,我觉得两个星期都未能走遍岛上的领域。我们行走了半日的路途,装着黄金的箱子由水手们挑着,终于到达了一处山峰,这里居然有着简易的房舍,如同营房一样,但我仔细看来,的确是无人居住的。邵对我说,这个大岛外人不了解,土人不敢进,国王以前在大海上做没本钱的买卖时,用来存储物资,偶尔落难也蛰伏在这里。

我似懂非懂,但我们巴格达商人对于海商还是海盗,其实并不怎么区别对待,无非是强弱易势而已。

黄金被亲兵们搬到了山洞里,我根据一路的回忆,绘制好了羊皮卷,准备献给国王交差,人的记忆总是会有偏差,将它记录成文字图案,效果会好一点。

回程运气不太好,航行两天一夜后,发现稍稍偏离了一点方向,于是调整方向继续向王城驶去,这时候,却发现前方海域正在发生激烈的战事。邵队长说这里大约是王城东南方海域,不问可知,作战的双方肯定有一方是渤林邦国的船队。我们的船在边沿行驶,对于是否要加入作战队伍进行了讨论,最后我说服了邵队长,国王并未派我们参战,我们将黄金妥善藏好了,及早回到王城向他复命才是。

海战中心几艘插着日月同辉旗帜的巨舰火力极猛,一艘渤林邦国的大船从中心海域撤退,向我们的方向驶来,被巨舰一炮打中船尾,却还不至于散了架,大船便加速逃走,驶到我们船只旁边时,邵队长恰好认出了大船上的头领,高声呼喊他,那头领惊惶道:“国王被大明宝船俘虏了,国王被大明宝船俘虏了。”他喊了好几声,加快速度撤离了。

邵队长等几人,听到这个消息睚眦欲裂,命令水手们全速开进战团,我们的船体型较小,刚刚转了个身向前行进,便被插着日月同辉旗帜的巨舰一炮命中,船身迅速分崩离析,我身负重伤,却侥幸抓住一块船板,漂到这艘大船旁边,这艘大船上的作战人员,显然伤亡殆尽,我挣扎着爬上了三层,才发现这不是渤林邦国的大船。”

阿喇伯人的气息渐弱,他最后睁开眼睛看了看我:“真主安拉保佑,好心人,一定要把我抛下大海。”我朝他点点头,他好像看到了,面容露出一丝微笑。

然后神智昏昏,看他口唇翕动,似乎在喊“妈妈,妈妈,阿迪,阿迪。”终于合上双眼。

我不怀疑阿喇伯人讲的故事,他人之将死,又能骗到我甚么呢,决定帮助他完成愿望.

此时夜幕初垂,我目光环视左右,未见有别的生还的同袍,心下稍安。我竭力积蓄一些气力,将近一个时辰之后,慢慢将阿喇伯人拖上大船顶舱的甲板,用尽全力将他抛下大海,心中默默祷念,愿他随着洋流漂回故乡巴格达。

第二日清早,我恢复了不少体力,在一个水手兄弟的帮助下找到了百户大人,了解到我所在的这艘宝船,大概是战斗中损失最大的一艘,我的直属长官旗校大人已经阵亡了,同袍亦是死伤无数,崔百户称我作战勇敢,将我提升为小旗。

听崔百户说,袭击宝船的海盗陈祖义已经被生擒活捉,押回大明朝献给皇帝陛下,关于这一点,我心中还是很疑惑,听阿喇伯人的描述,他们的国王被俘虏了,我无处求证,历史都是由大人物决定的,小人物只须在花团锦簇的背景里站好,就行了。

宝船在海上行驶回大明,有时夜晚我取出那羊皮卷,想象着去挖掘那些黄金,心里总是无限欢喜,我年纪轻得很,下一次说不定就有机会去了。

我们回到大明后,三宝太监把擒拿住的海盗送往帝京,皇帝陛下判处他斩首示众。其中还有插曲,听崔百户,他此时已经升任千户,这个姓陈的海盗,要求把他历年积攒的宝藏献给大明皇帝陛下,来交换他的自由,被皇帝陛下断然拒绝了,大明朝富有四海,怎么会贪图一个劣迹斑斑的海盗的财宝。

由此我更坚信在那魔鬼海域的大岛上,埋着属于我的宝藏,我一定要想办法去一次,把它取出来。

以上是松岩公在永乐五年的记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