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民国北平漂流记 > 第九十二章 好好活

民国北平漂流记 第九十二章 好好活

作者:喜欢乐天的风箱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17:4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屋内忽然爆出一声急切的低语:“当家的,你可想好了?”话音未落,门帘猛地掀起,裹着灰布棉被的妇人赤着脚踉跄奔出,苍白脚踝在青石板上蹭出几道血痕。

“这位爷,您且体谅我们难处。”秦旭攥着袖口往妻儿方向挡了挡。

“外头债主子堵着门要五百大洋,院里梁柱都蛀空了,全家老小就靠这一点了”妻子带着哭腔说道。

秦旭喉结滚动着,目光扫过妻子肩头滑落的破棉絮,“八百是底线,少一文都得喝西北风去。家丑不可外扬,今儿你们也看见听见了。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抬抬手。”

陆嘉衍望着蜷成一团的妇人,又瞥见正堂歪斜的雕花窗棂,开口道:“秦二爷,我不能平白无故就把钱给您。您五百大洋也解决不了问题,八百大洋,我应下了!不过丑话说头里,这宅子连带里头的家什物件儿,还有那块地,可都得一块儿交割给我。”

说着,他伸手从怀里掏出银票,扬了扬道,“瞧见没,宝丰号的三百大洋银票。您点个头,咱今儿就银货两讫!”

秦旭琢磨了一会儿,点头应道:“得嘞,那就马上交易。几位里面请……哎,不成不成,还是外头吧。”

陆嘉衍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四周,随后喊来一旁的车夫,掏出些零钱递过去,又低声嘱咐了几句。完了,便领着秦旭往衙门去办交割手续。

没出半个时辰,秦旭就领着穿戴整齐的妻子,推着辆平板车,缓缓离开了这处宅院。

小龙瞅着这一幕,忍不住问道:“少爷,咱要这破房子干啥呀?都破成这样儿了。”

陆嘉衍看了看那宅子,缓缓说道:“你看他媳妇衣服都没了,人家摆明了五百大洋不卖,我白送钱过去也没啥意思。倒不如把这宅子收下。我瞧着这房子底子还成,稍微修一修,往后要是有人要用,咱也有处宅子不是。再说了,这地儿离肉市不远,位置还算规整,好歹有五六间房呢。”

秦旭得了银钱,很快就在城南寻了处大杂院安置家小。次日天亮,他便推着独轮车,车上摞着装满银元的箩筐,吱呀吱呀地往南城赌坊去。

到了赌坊门前,他整了整衣襟,轻轻叩门:“彪哥,我来还账了。您看这账是不是该销了?”

竹躺椅上的彪哥慢悠悠地支起身子,眯眼打量来人:“哟,秦二爷这是发横财了?地卖出去了?”

秦旭弓着腰赔笑:“托您的福,昨日说好的三日之内,四百七十三块大洋结清,刚拿到钱就送来了,分文不少。”

彪哥朝里间喊了声:“花猫,把账本拿来对对。”

转头又对秦旭笑道,“秦二爷别见怪,规矩总要走一遍。”

花猫捧着账本出来,让师爷噼里啪啦拨了阵算盘,点头道:“大哥,数目都对。”

彪哥一挥手,几个伙计上前清点银元。叮叮当当的银元声中,那张欠条被撕得粉碎。

彪哥突然亲热地揽住秦旭肩膀:“痛快!二爷讲信用,往后缺银子尽管来找我。”

转头对花猫使了个眼色,“按老规矩,请二爷吃碗烂肉面去。”

花猫会意,笑着将秦旭往外引。秦旭刚要推辞,却被架不住花猫力气,半推半就地架出了门。巷口面摊的蒸汽在晨光中氤氲,却掩不住花猫眼底闪过的那丝算计。

花猫呼噜噜吸着面条,汤汁溅在衣襟上也浑不在意:“秦二爷,下午大槐树底下有场斗鸡,去耍两把?”

秦旭捧着面碗的手微微一抖,碗里的面汤晃出几滴。他强笑道:“不了不了,这点钱还得紧着过日子呢。”说着三两口扒完面条,起身拱手,“您慢用,我先告辞了。”

出了面摊,秦旭脚步轻快地往集市走去。阳光照在青石板路上,他忽然觉得这寻常街景格外明亮。

米铺前,他挑了一担新米;肉案旁,选了块后腿肉;菜摊上挑了些蔬菜,他又叫人往家送了两筐煤块。

“统共才花了五块大洋”秦旭拍了拍着口袋,心里盘算着。沉甸甸的银元拍在腿上发出悦耳的声响,这踏实过日子的滋味,可比从前死要面子活受罪强多了。

陆嘉衍刚踏入学堂大门,就被飞奔而来的小宝拦住了去路。少年举着成绩单,眼睛亮晶晶的:“师傅您看!先生给的评语!”

接过成绩单细看,陆嘉衍嘴角泛起笑意:“不错,照这个劲头,明年就能送你去军营历练了。”他俯身凑近小宝耳边,“半年实操后,我再想法子保荐你去讲武堂。”

“当真?”小宝一蹦老高,崭新的布鞋在青石板上踏出清脆的声响,“我要当军官啦!”这声欢呼引得路过的学子纷纷侧目。

陆嘉衍忍俊不禁:“今日放学为师请你吃饭。”

“我要吃烧羊肉!”小宝拽着他的衣袖摇晃,“还要去广和楼听戏,听说新排的《杨六郎》可精彩了!”

“好,好。”陆嘉衍轻抚少年发顶,“我去同二公子打个招呼,定个前排的座儿。现在快去上课,仔细先生罚你。”

望着小宝蹦跳远去的背影,陆嘉衍想起新组的戏班。眼下虽能借别家名角搭台演出,终究缺个撑场面的台柱子。

红豆馆主与二公子虽是票友中的翘楚,到底比不得科班出身的红角。这寻访名角的事,只有靠他们俩了,现在火爆全是因为戏文写的好。

陆嘉衍在报社与诸多文人阐明新戏宗旨后,文坛顿时掀起波澜。不少文人墨客纷纷投书,有的献上修改意见,有的撰文盛赞新戏“振民族之魂,扬抵御外侮之正气”。

更有尖锐者将筹安会的文章批得体无完肤——那些鼓吹君主立宪的言论,细究起来不过是为复辟帝制张目。随着舆论发酵,越来越多人开始看清其中端倪。

“混账东西!叫他立刻滚回来!”某处深宅大院里,一位身着戎装的老者将报纸摔在桌上,“写戏文骂到亲爹头上,反了他了!”

身旁的军官小心翼翼地拾起报纸:“大帅息怒,二公子这戏文跟您无关,明明是大公子今日送来这报纸胡说。当务之急,是罗厅长递辞呈这事。”

“少跟我打岔!叫他回来,我当面问。”老者一摆手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