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民国北平漂流记 > 第六十二章重新开写

民国北平漂流记 第六十二章重新开写

作者:喜欢乐天的风箱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4:53: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爷,这城里可真热闹,处处透着新鲜劲儿,有意思得很呐。”思媛笑着说道。

“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旁人觉着有意思的,那是旁人的感受。咱自己眼里看到的、心里觉着有趣的,才是属于咱们自个儿的。”陆嘉衍挽着她说道。

思媛笑着说道:“这大冷天的,还是家里最舒坦。一回到家,往屋里一窝,啥烦心事都没了。哪用得着讲究那么多规矩。五子说你吃的都是猪食,你倒是乐此不疲。”

“嗐,我都说了,都那么讲究也活的有些累了。怎么舒坦怎么来,这锅子就该这么着。哪有那些规矩,白菜、粉条、肚子、肥鸡往里一下,放些笋子、蘑菇,这才是好汤。”陆嘉衍不以为然的说道。

“思媛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讲究。我记得我娘常念叨一句话:热汤热水。天寒地冻的时候回到家,能喝上一口热乎汤,浑身都暖乎乎的,心里也舒坦。就这么一口热汤,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他叹了口气,想到那个时候。

思媛嘴角挂着一抹好奇的笑,轻哼道:“呵呵,我倒是要瞧瞧,到底是什么汤这么让人惦记。”边说着,她边伸出手,利落地掀开了锅盖。一看到锅里的东西,不禁脱口而出:

“鸡脚、鸭架子、猪骨头,胡乱丢两根大白菜,再扔把粉丝,这能好吃?你这是做的大乱炖吧?”

“我记得以前我就是这么吃的……”陆嘉衍回忆起往事,忍不住叹了口气。“有啥放啥,鲜的不行了。”

“那就一起尝尝呗,再下两个丸子怎么样?”思媛轻柔地扶着陆嘉衍的手,温声说道。

“这么简单的吃食,会不会委屈你了?”陆嘉衍怕委屈了媳妇,轻声问道。

“你还当宫里就顿顿锦衣玉食呢?那三十多道菜的,都是摆样子送上去的。咱们在宫里啊,也就吃些凉的,那些菜一炖再炖的,有什么好吃的。”思媛一拂衣袖说道。

思媛目光盈盈,凝视着他,轻声问道:“掌柜的,心可静下来了?”

陆嘉衍微微颔首,神色温和:“静下来了。你说得在理,人呐,想太多反倒累人,徒增烦恼。”

“从前娘娘说过,朝堂之上那么多聪慧过人的臣子,往往就输在仓促间做决定。有时候,步子放慢些,未必不是好事。”思媛眉眼间透着淡淡的追忆。

陆嘉衍满含爱意地看着她,感慨道:“还是你好啊,都说娶妻娶贤,有你在我身边,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过些日子,带你去看新戏,好不好?”

思媛眼中的光亮瞬间黯淡下去,轻轻摇头:“我不想看……戏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能有几句是真的?我比你年长不少,心里最怕的,就是戏里那些桥段成为现实。你想想,若不是留有遗憾,又怎会被写成戏文,供人传唱呢?”

“这……”陆嘉衍一时语塞,愣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思媛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又满含期许:“掌柜的,甜言蜜语不必多说。若是有一天我老了,你就陪我沿着护城河走一走,可好?”

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定格,这句话,直击陆嘉衍的心里:“若我老了,陪我走走如何?”

“呵,咱们打个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面对洋人的威逼,种种烦恼曾如乌云般笼罩着陆嘉衍,可此刻,那些阴霾竟似被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他的内心前所未有的沉静。

当心绪沉淀下来后,他恍然惊觉,许多看似棘手的事情,实则并非那般难以解决。

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是担当;可若是能汇聚众人之力,群策群力,那便是民心所向,拥有改天换地的伟力。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号召各方力量,携手共进。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陆嘉衍便匆匆赶往戏院。他此去只为一件事——恳请众人伸出援手。

“这事……其实我早就想做了,哥,你点子多,快给我出出主意呗。”二爷脸上挂着热忱的笑容,言语间满是恳切。

红豆馆主猛地一拍手中的扇子,朗声道:“这词就很妙啊,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不就恰到好处?共和乃是关乎天下的大事,多少人前赴后继,却倒在了成功的最后一步。你以为不争不抢,就能置身事外了?大错特错!”

“就用这段?”二公子追问道。“咱得叫些人帮忙!”

“就这段!”红豆馆主斩钉截铁,而后高声吩咐,“来人,传我的帖子,告知四九城里但凡愿意帮衬一二的爷,都来帮个忙!”

一时间,整个四九城都沸腾了。茶馆里,角儿们聚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咱们这些戏子,什么时候也轮得上咱们管这事儿了?”一个花旦捏着帕子,声音里透着几分迟疑。

老生把茶碗往桌上一搁,茶汤溅出几滴:“话不能这么说。下九流怎么了?下九流就不是炎黄子孙了?咱们被洋人欺负久了,谁还没点子热血了?”

角落里,一向寡言的老琴师忽然开口:“我师父当年在庚子年,就跟着戏班子给义和团唱过戏。”

他摩挲着那把老胡琴,“这把琴,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清平时它不开腔,今儿开始它该要响一响了。”

“说得对!”当家武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咱们唱戏的别的没有,这副嗓子,这戏总还能唱的出来。”

馆主环视众人,猛地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从今儿个起,连演七天,一分不要!”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去。不到半日,四九城各大戏园子门口都贴出了大红告示:“新戏开演,义演七日”。戏单子下面盖着各家的朱红大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茶馆里也就罢了,天桥上艺人穿着单薄的衣衫,碾着细沙一边写着一边唱到:“一笔一划就是一个一字,一撇一捺那是一个人哪,三思而行才是真好汉。功在今朝,福在后人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