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24章 派系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24章 派系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1 22:42:21 来源:小说旗

随着大殿门缓缓开启,台阶上大臣们衣袍的纹饰熠熠生辉,手持笏板,步履依次进入大殿。

陛下驾到,

百官纷纷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骜步入大殿,面无表情,百官额头轻触冰凉的地砖,发出细微的声响。微微侧身,缓缓坐于大位之上,黑色的袍子随着动作轻轻摆动,透过微微摇晃的玉旒,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百官。大殿内一时静谧无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

来人了,将东西拿给诸位大臣看。声音回荡在的大殿内。

只见宦官们脚步轻盈,无声无息地将一卷卷的白纸递至每位大臣手中,大臣们或好奇、或紧张地接过纸章,指尖轻触那细腻的宣纸,也是听说过长安城内十分流行这种白纸,突然给他们看可能别有深意。

朕准备,开设全国性的皇家纸坊,从此以后一切奏书,以及民间和军情等等,全都用此物,一切都有关内侯王莽负责以及编制大典,刘骜轻抚着雕花的扶手说道。

陛下圣明,臣附议王莽文武双全,可当此重任,王凤拱手说道。

王凤一附议在座的许多大臣,纷纷同意了起来。

京兆尹的王章见状上前说道:,陛下不可和争民利,将配方开放民用,这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是啊陛下,不如额外收一些课税,这样百姓对于朝廷有感恩之心,,臣附议京兆尹的话,丞相王商说道。

两个人的说,得到了在座的张禹,孔光以及大多数由儒生转为官员的人点头表示赞同。

一直以来汉代儒生,秉承不可以民争利宗旨,孝昭时期,先是废除了酒盐铁官另收重税,而在孝元时期先听信生儒的话,完全开放酒盐铁,之后国库捉襟见肘,又恢复专营,是时而废除,时而恢复,这群儒生十个脑袋,比不上人家桑弘羊一个脑袋好使,又是历史上的王莽有桑弘羊半个脑袋,经济也不会死的那么快。

王子威,你这个丞相恐怕是碌碌无为之辈,王凤一脸讽刺的说道。

王商用尖锐的眼神直射王凤冷声说道:,大将军大庭广众话不可以乱讲,不然告你诬陷之罪。

王商担任丞相以来恪尽职守,能力甚至超越王凤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剑拔弩张,周围的大臣也感到不妙,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王莽在不远处正坐看着,心想这两位今天又杠上了,自己和王凤商量好,事成之后利润他分给,大臣们才答应那么爽快。

王凤丝毫不畏惧王商的提问,朗声说道:,难道丞相不知,近来水灾余震以及各项开支,国库早已捉襟见肘,开设皇家纸坊,可以增加收入,另外可以方便节约,身为丞相难道不知这些情况吗?

王凤的话可谓是震耳欲聋,王商内心有所动摇,是知道这些情况,毕竟是儒学出身在乎名声,转念一想国库不足,身为丞相也得放下身段啊,神情不断的在转换之后说道:,那请关内侯王莽,回答我一个问题。

不知丞相有何问题?王莽拱手说道。

王商看着王莽问道:,据我所知,这一卷白纸,就有五百文钱,并非百姓能用得上,是给那些达官贵人而已。

面对这个问题王莽丝毫不慌从兜里拿出另外一张白纸给王商。

王商手接过来摸了摸,比那些纸更加粗糙,做工非常杂乱。

纸分为次等中等高等,分别为不同价格,这张纸是次等,便宜许多,只在三十文与四十文之间,这样普通百姓也能用得上,王莽娓娓的说道。

刘骜及以在坐大臣都点头。

臣附议,王商拱手说道。

难得这件事能让大将军和丞相一致同意。

臣张匡弹劾,乐安侯国多占土地四百顷,其儿子匡昌醉酒杀人,身为丞相做出如此伤天害理,鱼肉百姓之事,死罪难逃,张匡手捧着弹劾奏疏朗声念道。

刘骜皱着眉头,手接过奏书,随口说道:,是否有证据?

张匡拱手十分确定说道:,这些都是司隶校尉骏,以及少府忠所提供的证据,望陛下明察。

据我所知是乐安侯的属下虚报土地,才导致的结果,这和乐安侯无关,王章说道。

张匡眼睛斜向王章不咸不淡的说道:,京兆尹莫非有包庇罪人吗?

王章一脸正气说道:,怎敢包庇罪人,吾辈只说陈述事实,哪怕有罪也得调查清楚而不随意弹劾。

京兆尹的话,我等不敢苟同,现如今证据确凿,还用调查吗?王凤冷眼看着王章说道。

竟然证据已确凿,那匡衡身为丞相,不以身作则,免为庶民即可,刘骜打断了三人做出决断。保下匡衡,让他不受王凤等人的迫害,才做出的选择。

陛下这未免太轻了吧,身为丞相做出如此之事理应死罪,断绝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王凤说道。

王商见状立马上前质问:,大将军莫非有逼陛下,杀死丞相吗?

我看丞相,恐怕和乐安侯。私下有交易,如才的辩护,王凤看着王商眼神确定的说道。

王凤的话想给王商扣下一个权力私相授受的帽子,汉代互相举荐是非常严重的,一旦被发现私下两人交流举荐,轻则罢免不得录用,重则死刑。

有何武和公孙禄互相举荐,最终被人揭发,两人都被免职。

王商回答这个问题也非常小心,毕竟匡衡曾举荐过自己,沉稳的说道:,大将军的话纯属无稽之谈,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其辩护。也是出于公心,而不是某些人,逼人于死地。

王商在讽刺他,王凤怎能忍得了立马又反驳……差不多够了,大将军和丞相,都要为国着想,切莫置气,乐安侯在位期间并非碌碌无为,朕也是念旧情的,要不然传出去,说朝廷随意杀戮丞相,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刘骜扫视着下方争执不休的二人,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凤微微颔首,算是默认了裁决,但眼中既有不甘,原本有置匡衡死地,没想到刘骜态度如此强硬,周围的大臣们见状,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直视,这微妙的将相之间权力交锋,只听得见心跳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大殿内回响,

刘骜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最终定格在王凤身上悠悠的说道,大将军有群臣和睦,共谋国事,而非尔虞我诈,相互攻讦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这些话是在敲打王凤,不要太过了,点到为止就行。

王凤也知道这个外甥,在不断的敲打他,但看到王商每次受重用,已经成为了威胁,不铲除难解心头之恨。

刘骜起身袖子抖动,站到大殿中央,双手搭在胸前神色如常开口:,朕这里有份陈汤的奏书,是关于昌陵的选址,事关重大,在座的大臣不知有什么意见。

臣以为,此事应该询问将作大臣,王商说道。

刘骜喊道:,将作大臣今天是否到场?

臣在。

只见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手持芴板踩着白袜前上说道:,昌陵所选的地方,无疑是上上之选最肥沃的地方,若能重建一个县,将关东的富人转移到此处,能削弱地方,也能增强长安,可谓是两全其美。

刘骜点头,原先准备改到上霸陵曲亭南面的地方,自己更喜欢哪里,被两人一说,就放弃更改。于是问道:,那不如先建县,将那些富人豪强先转移到那里需要多少时间?

三年即可,陛下,解万年自信的语气说道。

臣略懂形地,将作大臣所说的话纯粹是胡说八道,王莽突然走到刘骜身边说道。

刘骜皱着眉头问道:,此话怎讲啊?

据我所知,现在的昌陵地形偏低,常年有积水,阴气过重,恐怕难以建成,反而劳民伤财,不如改道廷陵才是上上之选,王莽看着解万年朗声说道。虽然陈汤那个家伙贪得无厌,毕竟是自己的岳父,该救还得救。

被王莽这么一说,周围的大臣以及刘骜纷纷用质疑的目光投向解万年。

解万年心里慌了一匹,王莽不是陈汤的女婿,怎么跟我唱起反调来了?不行一旦承认自己的错误毁了名声,迅速调整过来沉稳的说道:,关内侯的话是纸上谈兵,臣曾经参与过,杜陵以及谓陵的修建都有如此情况都顺利建成,而且昌陵已动工,突然转移到别处反而劳民伤财,请陛下相信臣,一定将三年之内建成。

刘骜根据两人的话,思索一番随后说道:,那依照将作大臣来执行吧。毕竟王莽没有参与过这种事,难免纸上谈兵,所以刘骜更相信解万年已经打了包票。

王莽心里叹了口气,终究没能阻止啊,看来到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刘骜走上台阶一边挥手:,今天就到这,退朝吧。

随着宣布退朝,大殿内的紧张气氛逐渐消散,但大臣们按照品级缓缓走出。王凤与王商走在人群的前列,相隔几步,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各自盘算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大臣们或快或慢地踱步而出,脸上的神色各异,几位大臣聚在一起,手捻胡须,低声细语,大将军与丞相之争,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啊。

是啊,丞相机智应对,但大将军岂是省油的灯?今日之事,不过是冰山一角。一位中年大臣接话,另外一位大臣说道:,让我看来,一切得由都得陛下圣断……有人摆手,不准让他继续说。余是话题到此为止。

…………

刚刚退朝的刘骜撒下饲料,池塘激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鱼儿们瞬间沸腾,竞相跃出水面,抢夺那难得的美味,一边说道:,子鸿啊,说说看这大将军和丞相之间的事,到底谁对谁错?

身边的淳于长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自己更倾向于王凤,但不能这么说,于是说道:,两人都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天下的人,丞相为乐安侯辩护有失得体。

刘骜面无表情目光集中在池塘里的鱼儿灵巧地穿梭,淳于长偏向于王凤,毕竟他是王家的人,这一点不奇怪。

陛下,臣斗胆提出建议,关于昌陵的事,理应迁往别处,不宜继续再建,淳于长拱手说道。

刘骜也疑惑是第二个人提出反对,莫非其中真的是那样,看来得仔细关注这件事了。

走出宫门的王莽,正要上马车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转身看去,一名身着锦袍的公子,面容凌厉,手持折扇,缓缓步入视线之中,嘴角挂着一抹温文尔雅的笑容的拱手说道:,在下薛府管家高公子,奉公主之命,特来邀请王公子,到府中解答一些儒学疑惑。

王莽沉思片刻,一直以来这个敬武公主,犹如云雾山中人,正好这回搞清楚是什么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