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22章 长安风波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22章 长安风波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1 22:42:21 来源:小说旗

藁街是西域各国驻扎在大汉的宅邸,牌坊之上高挂着人头。人群涌动如潮,欢声笑语交织,街中央一位身着彩衣的杂技艺人正表演着,如同猿猴般灵活攀上一根高耸入云的木杆,忽而倒立,忽而翻腾,引来四周观众的阵阵掌声。

四周的小贩们推着满载货物的手推车穿梭其间,有挂着五彩斑斓布匹的,还有手捧各式小吃,热气腾腾,不时可见高鼻深目的西域商人与汉人讨价还价

另一边术士手持火把,缓缓张开嘴,只见火焰竟奇迹般地从口中喷涌而出,纷纷后退几步,生怕被那炽热的火焰波及,瞪大眼睛不愿错过任何一瞬的精彩。

空地之上围满了人,鼓手打着鼓,引领着场上的节奏,两人身着古朴戏服,一者面目狰狞,手持一柄假刀,步步紧逼;另一者碧眼如狼,刀子出鞘,却以舞姿应战。鼓点愈加密集,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两人身形交错,伴随着百姓们紧张的低呼与随后爆发的掌声。

已经好久没有看过这种新戏了,平日里都是东海黄公”早就看腻了,今天是骠骑将军斗乌犁靡,掌声连绵不绝。

汉代称“百戏”。包括找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也是最早的戏剧的雏形。

只见一名年轻人看着津津有味好奇向周围的人说:,不知道这骠骑将军长什么样,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成就。

我看这骠骑将军,像台上一样,面目丑陋,力气大如牛,不然怎么能打得过乌犁靡,一名中年人抚摸着胡须回道。

年轻人质疑说道:,不知是真是假,你是否见过。中年人云淡风轻说道:,你这就不知道了,我的儿子大将军府做过事有一面之缘,那家伙眼珠子大如铜铃,声音方圆百里都听得见,可谓是人见人怕。

中年人的话引起了周围百姓好奇,也是纷纷议论了起来。

你们可能不知其中之奥妙,一道声音传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只见一名身穿道袍,留着白色的山羊胡子的人走上前来向众人说道:,你们可知道骠骑将军的名字多少笔。

周围的人摇了摇头,大多是不识字的百姓,一名年轻的士子说道:,好像是十笔。

老道点头拿起一根树支在空地上,写下一个莽字,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语气随着山羊胡子颤动,\"诸位听好了这'莽'字,去掉点笔。在易经为九,就是龙腾九天,利见大人,卦象中为天子。

那老道的话语如同惊雷,百姓们的眼神从好奇转为难以置信的恐惧。有人颤抖着手指向那老道,声音微颤:“你是说……那骠骑将军,竟是……”话未说完,已被旁人捂住了嘴巴……人群开始后退,彼此间用眼神交换着震惊与不安,害怕一个不慎,就会引来灭顶之灾。

刚才那名士子一脸无所谓说道:,你这个老道装神弄鬼,愚弄世人,天子之名无缘无故的扣押在他人身上,你是不是想挑拨离间。

老道捏了一下山羊胡子,假模假样的说道:,信不信由你们,现如今王氏当权,这种事未来肯定能见。之后扶着袖子离去,众人开始七嘴八舌了聊起,那些信的人脸上非常惊恐,那些不信的人露出不屑。

后那名老道和中年人,不约而同的走入一个小巷中,只见一个身穿青衣的人。等候多时,两人拱手:,堂主传的差不多,青衣人摇头说:,还不够继续给我赶下一个场子。

市井间谣言如同狂风中的野火,迅速传播,每一道巷弄、每一间茶馆和客栈都成了谣言的温床。长安城的东市尤为喧嚣,一群群百姓聚拢在告示牌前,议论纷纷,那本是寻常公示之地,贴满了不知从何而来的匿名信,其中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骠骑将军的种种异象——身高十尺,臂力过人,更有其双眼能摄人心魄,夜半之时,可化身巨兽,一天有吞噬两三个小孩于无形……有帝王之相,谋反之心。

这些荒诞不经的言论,像海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尽皆知沸沸扬扬现在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是闻风丧胆,嗷嗷大哭,甚至一直蔓延到皇宫。

椒房殿香气氤氲,两名身着宫装的宫女,正依着雕花栏杆,低语着市井间的奇闻异事,声音虽轻,却难掩兴奋,听说了吗?那骠骑将军有如神魔一般,一天要吃三四个婴儿,长安的孩童现在听到名字,也是胆战心惊。

右侧宫女声音更加细微:是啊,我还听说他其额生龙角,是天命所归的帝王之相,有谋反之心眼睛能勾人魂魄呢,真是可怕。

正当他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起劲的时候,后面皇后许氏看着,咳嗽了一声,两人慌张的行礼。

许氏面露威严说道:,整天没事干,在这里瞎唠叨干嘛,都给我下去。

两名宫女只能低着头退了下去。

许氏进入殿内,刚才的话已经听到了,上次听刘骜的话那王莽是个人才,现如今立了大功,而外面谣言四起,说他有谋反之心,心有所思上个奏章,防止刘骜听信谗言,残害忠良,也尽到做皇后的本分。

余是许氏拿起书案的笔写下奏书,令人送往宣室殿。

段会宗推举王莽为冠军侯的奏书,弄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宁,大臣各有所思上奏书比平时多了好几倍。

宣室殿内宦官们穿梭其间,脚步匆匆,怀中紧握堆积如山的奏书。

臣谷永奏今外戚强势因此骠骑将军王莽不宜封侯……宋典手里拿着奏书朗声念道,拿起另外一本说道:,臣成都侯王商奏,有罪必罚,有功必赏。骠骑将军王莽苦劳功高,望陛下切莫听信小人之言寒了边强将士之心。之后又拿起一本继续念道…。

刘骜耳朵边听着,宋典念了一遍又一遍的奏书,眼皮微微闭上,手指在书案上跳动,真是一个唱黑,一个唱白,这种小把戏别为朕看不出来,倒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家荣宠过盛投鼠忌器。

这样的奏书有多少呢?刘骜询问道。

宋典仔细查了一下随后说道:,大小官员共计二百多份,其中八十多份同意封侯,其余的都是不同意。

刘骜面无表情,心里已经忌惮不已,没想到这么多人,结党营私这条罪,安在王凤头上再合适不过,一时间对个最亲近的舅舅心生厌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刘骜眼皮抬起看着宋典悠悠的说道:,你说说看这些人,有多少是大将军的党羽。

此话一出吓得宋典一身冷汗,他是宫里的老人了,石显的时候一直在低调行事不争不抢,才被刘骜看中委以信任,突然问这敏锐的问题有点猝不及防,很快地调整过来毫不慌张说道:,陛下这些奏书里面哪有什么党羽,各持己见而。

刘骜点头,也知道宋典害怕王凤的报复不敢说真话。

这时椒房殿的宦官进来拱手说道:,皇后娘娘,有本启奏。宋典接过奏书放在案前。

刘骜打开目光在奏书上的字迹间游移,眉头紧皱,这种时候许氏瞎掺和进来干什么,心里不由的反感,看来平日里太放纵他了,随手将奏书扔到一边,站起来说道:,将全部的奏书分别交给丞相和大将军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刘骜抖抖袖子径直走到殿外,这回又当一回甩手掌柜。

…………

建章宫的太液池上,刘骜闭目养神,躺在精致的鸾驾,四周轻纱随风轻轻摇曳,带来一阵阵凉爽的微风,拂过微蹙的眉宇,已经好久没有怎么放松过,感觉格外的舒服,身旁站着张放和淳于长。

岸上垂柳依依,细长的柳丝轻拂水面,偶尔有一两声清脆的鸟鸣穿透宁静。

刘骜睁开眼睛看见,远处几只白鹭悠然自得地在水面上低飞,于是随口说道:,你们应该听过,最近的骠骑将军之事,不知道怎么看呢?

刘骜无疑在询问两人的意见,张放率先说道:,这种事怎么敢随意猜测,一切都有陛下决断,不敢妄言。

刘骜从小到大对张放还是了解的,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二心,说出这样的话,一点都不稀奇。

淳于长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说道:,陛下可曾想过天禄阁要修编大典,将王莽派往担任总编,封为关内侯,这样一方面没有什么军权威胁,另外已是鼓励再立新功,也不玷污陛下的圣名。

刘骜点了点头淳于长的话,说到心坎里头了说道:,子鸿担任黄门郎屈才了,列校尉诸曹正职空缺,由你来担任吧。

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尽心尽,淳于长语气激动的说道。也是有意打压王莽让无法封侯,如今王氏里的年轻人没有人可以超越他,而这个王莽不知道是哪里蹦出来,简直是文武双全让淳于长感到满满的威胁。

宋典突然悄无声息,走到鸾驾前对刘骜使了个眼神。

刘骜挥手示意两人下去,接过密奏看了一下,没到民间对王莽有这么多谣言,还说他有谋反,让刘骜来了兴趣,到底是谁这么胆大包天,敢乱传这种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