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50章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际,余晖洒在翟府的书房内。

翟宣与翟义并肩而立,面容中带着几分不舍与忧虑。

“父亲,我们走了之后,你该怎么办?”翟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惆怅,目光紧紧锁住父亲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翟方进轻轻挥了挥手:“不必担心我,虽然陛下罢免了的职务,在家反思,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积蓄力量的机会呢?你们此番外放,定要好好磨练,勿忘初心,不要有辱门风,知道吗?”

翟宣与翟义同时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父亲的敬仰。

翟方进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步伐沉重地走向窗前,望着窗外那片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孤寂与无助。人生啊,总是充满了起起落落,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突然间,一声高亢的呐喊声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圣诏至!”

府里的上上下下纷纷涌出门外,面容肃穆,连呼吸都在这一刻凝固。

宋典手持诏书,步伐稳健地走进翟府。声音洪亮而威严。

“翟方进有孔子那样的正确思想,还有战国勇士孟贲那样的勇敢,担任丞相之后,天下的政治却是一塌糊涂,许多政策措施也很不好,导致民不聊生。朕念你昔日之功,想撤职你,又不忍心。

特赐你好酒十石,牛一头,你自己自审吧。”

翟方进听着诏书的内容,心中已然沉入谷底。那份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火焰,在这一刻彻底熄灭,一生严格按照儒家经典的标准要求自己与他人,

到头来,却换来了如此结局,更令人讽刺的是,皇帝竟也搬出孔子来评价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与无奈。

宋典宣读完诏书后,目光深邃地望向翟方进,意味深长地说道:“高陵县侯,你应该知道其中的意思吧?”

翟方进面如死灰,心中已然明了,自古以来就有的君臣之道,又能如何呢?接过诏书,三拜九叩,声音沙哑而坚定:“臣谨遵陛下圣诏。”

翟宣与翟义站在一旁,满脸雾水地看着这一幕。想要询问究竟是什么意思,却被翟方进打断。

翟方进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你们好生休息,明日立即出发,到各地任职。不要问太多,这是为父对你们的嘱托。”

两人想继续在问,却也只能默默点头。

夜幕降临,翟府书房内灯火摇曳。翟方进独自坐在案前,手中紧握着那份诏书,目光空洞而迷茫,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从寒门子弟到位居丞相,再到如今的落魄境地,心中五味杂陈。

翟方进走到书架前,取下一卷卷古籍。这些书籍陪伴了他大半生。

夜深人静时分,提笔写下了一封遗书。在遗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两个儿子的殷切期望与嘱托。

写完遗书后,书房内的灯火一一熄灭,只留下一盏微弱的灯光照亮着翟方进的脸庞。

隔天清晨,阳光如细丝般穿透薄雾,轻轻拂过翟府的书房。

翟宣与翟义推开沉重的木门,目光瞬间定格在翟方进身上,安详地躺在床上,面容平和,只是陷入了深深的沉睡。

翟宣颤抖着双手,想要触碰却又害怕惊扰这份宁静。

翟义的泪水无声滑落,滴落在地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跪倒在地,紧紧握住父亲尚有余温的手。

悲痛的哭声在书房内回荡,如同冬日里最凄厉的风声,穿透了每一个角落。

太子宫内。

晨光初照,轻纱般的薄雾缠绕着宫殿的飞檐翘角,刘骜站在走廊上,手指轻轻滑过栏杆上精致的雕刻,

宫中的花园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彩蝶飞舞,黄莺啼鸣,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身后不远处,刘欣正恭敬地站着,手中拿着一份奏书,轻声汇报着近来的改制情况。

“父皇,臣儿以为,改制之事已进行多时,却未见成效。何武虽有才,若再继续下去,恐徒劳无功。不如即刻停止改制,解除何武的职务,以安朝野之心。”刘欣带着一丝忧虑。

刘骜听罢,微微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的风景上。“前几日在朝会上,朕已明确支持改制,不可朝令夕改,何武虽有不足,但其心可嘉,朕会给更多时间。”

刘欣只得点头应是,心中虽仍有疑虑,深知父皇的决定不容更改,改制之事牵涉甚广,不仅关系到朝廷的运作,更关乎稳定。担心若继续支持何武,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对声音,甚至动摇朝局。

就在这时,宋典匆匆走来,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陛下,昨夜高陵县侯,在府中自杀去世。”

知道了,将那份诏书带回来,切记不要声张。之后派九卿把丞相高陵侯的印绶赠给方进,再赏赐车辆棺材,在少府内张设供具,朕会亲自前往吊丧。刘骜目光从远方收回,转向宋典。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宋典领命而去。

刘欣看着刘骜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父皇,丞相的死,会不会过于绝情?这样子世人该如何评价?”

刘骜转过身来,看着刘欣:“欣儿,你可知道何为‘霸王道杂之’?”

刘欣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请父皇指教。”

刘骜缓缓踱步至廊下,背对着刘欣,“霸道强调权威与强制,王道则注重仁政和道德教化。两者各有千秋,不可偏废。朝廷中的儒生总是强调以儒家感化于人,过于依赖仁政,反而会失去威严过于腐朽。

刘骜停顿片刻,转身面对刘欣,目光锐利。“身为一国之君,必须同时掌握王道与霸道,这就是统治权威所在,君王不可以犯错,一旦犯错,便是动摇根基。因此,若有错,罪在臣子;而臣子有何罪?

就在儒家经文中找,‘君有臣死,臣不得不死’。汉家制度,本就是如此。欣儿,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天下是刘家的天下,任何人都不可以动摇。”

听君一席话,刘欣很是震撼:,不管是王莽的教导,还是刘骜的教导,都震撼到儒家三观,重新审视认知,帝王之道竟如此复杂,既要维护仁政,又要保持权威,二者缺一不可。

刘骜看着刘欣若有所思的表情,知道这番话意义非凡,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爷爷的教导,一路走来,才总结出了这些心得,希望刘欣能够明白守护好刘家的江山。

刘欣郑重地点了点头:“儿臣明白,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

刘骜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挥了挥手:“好了,先退下吧。朕要独自静一静。”

刘欣领命而退,太子宫内再次恢复了宁静。

刘骜独自站在走廊上,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

夕照残霞映碧空,

寒门子第几多梦。

十年辛苦登高位,

岂料朝堂风云变,

诏书忽降泪难收。

美酒十石牛一头,

自审二字断肠愁。

忠良何故遭此祸,

千古冤情谁可求?

翟方进的一生,是儒家理想的践行者,也是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