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 第162章 辩论集体辞职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第162章 辩论集体辞职

作者:挺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20:13:16 来源:小说旗

夏日当空,日光炎炎,未央宫内外,弥漫着沉闷和炎热的空气,宫墙高耸,瓦片在烈日的照射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透过宫内的长廊曲折幽深,地面被晒得滚烫,行走其上,鞋底仿佛要融化一般,柳树低垂着枝叶,无精打采地摇曳着,蝉鸣声此起彼伏,诉说着这难耐的酷暑。

清凉殿内布置精巧,四周悬挂着紫玉琉璃帐,帐内寒气袭人,仿佛与外界隔绝,宦官宫女们正忙碌地擦拭着,确保每一寸地面都洁净无瑕。

每个案位上都放置着一个小冰盘,冰块晶莹剔透,散发着丝丝凉意,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大臣们。

诸位大臣进殿。

一声清脆的呐喊声,清凉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殿内的寒气瞬间涌出,一股清泉,瞬间驱散了外界的燥热。

王莽、孔光、师丹率领着等一众大臣,身后长安内外儒生弟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了清凉殿的台阶。

踏入殿内,那股寒气直接扑面而来,每个人的身体都感到无比的轻松,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大臣们纷纷入座,案边的冰块散发着清凉的气息,每个人都忍不住用手抚摸着,感受着那透彻的凉意,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刘欣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内的寒气依旧不减。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洪亮的宣告。

大臣们纷纷挺直了腰板,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殿外。

刘欣身着薄薄的白色常服,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后面跟着董贤,王寰,以及王闳,示意众人免礼,随即缓步走向主位。

“诸位爱卿,今天辩论。各抒己见,切勿伤了和气,点到为止,朕亦知诸位辛苦,故特设此清凉殿,以解暑气。”刘欣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殿内的冰块融化时细微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异而微妙的宁静。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孔光首先起身,抚摸着胡须开口:,自从元朔五年设立五经,如今上至太守下至小吏,以及培养的儒学生,全都按照现在的这些书传道授业,此乃国之本也,一旦改动思想混乱,后果不堪设想,在座诸公以及陛下,三思后行。

大臣们纷纷议论交谈,声音在清凉殿内回荡,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拂过竹叶“,丞相所言有理,此乃国本,不可以随意更改。”

话虽然有理,之所以建议又将书籍皆列于学官原因,汉兴起以来,这些书籍错乱不堪,学者对于古今书籍理解,只不过是口口相传,言辞烦琐,有必要建立学宫,将这些书籍古文全部修复,并且建立讲解,防止礼崩乐坏,此乃真正的儒家弟子,应该做的事,刘歆慢慢的起身面向众人,朗声说道。

刘歆说的有理有据,在场年轻的儒家弟子不少人,不由得点点头,确实如此,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默默权衡着孔光与刘歆的观点。

刘欣的手抚摸着冰块,眉头皱紧,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师丹猛地站起身,面容严峻如冬日寒冰,声音在清凉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改乱旧章,非毁历任皇帝所立,此等行为,无异于动摇国本!是将我等大儒置于何地?又将先帝之德置于何地?”一步步走向刘歆。

有何不可,刘歆挥了挥袖子,随即反驳:,如果一定要独断守缺,同门结党,嫉妒真道,这样的儒学,不要也罢。

两个人的眼光对峙让大殿内的气氛骤然凝固,连冰块的滴答声都变得迟缓。众人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心中各有所思。

王莽缓缓起身,打破了沉默:“陛下,臣以为刘歆所言极是,自汉兴以来,典籍错乱,学者各执一词,口口相传,难免失真。若不加以整理,恐礼崩乐坏,儒学将沦为无根之木。臣支持刘歆之议,建立学宫,修复古文,以正本清源。”

刘歆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没想到王莽会在此刻挺身而出,支持自己的主张。微微躬身,向他行了一礼,心中感慨万千。

臣也支持,角落边一个人缓缓起身,面容坚毅如磐石,身着京兆尹官服,透露出厚重沉稳的气势。

王嘉拱手向刘欣行了一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以为刘歆之议,实乃为国为民之举。

不起眼的角落一位年轻的儒生,面容清秀,眉头微蹙,轻轻抚弄着衣袖,声音虽轻却坚定:“所言皆有其理,然则时代变迁,学问亦需与时俱进,若一味守旧,恐难适应世事之变化。”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从容。

这三个人的支持,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原本沉默或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此刻纷纷侧目,目光中带着惊讶、不解,甚至有些许敌意,

儒生弟子们更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则面露思索。

此时,师丹的脸色已变得极为难看,显然未曾料到王莽会站出来支持刘歆。他张了张嘴,想要再次反驳,却发现自己一时语塞。

孔光则是一脸凝重,今日之事,已非单纯的学术之争,而是关乎朝局势力的重新洗牌。

“陛下,”孔光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决绝,“臣年迈体衰,恐难以胜任丞相之职,更无力应对此番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臣请求致仕,以让贤于能者。”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孔光身为丞相,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辞职无疑是对当前局势的一次重大冲击。

师丹也意识到大势已去,随即附和道:“臣亦愿随丞相之后,辞去官职,回归田园,安享晚年。”

众人的目光纷纷面向刘欣,等待的决断。

到此为止,不要再辩论了,刘欣慢慢起身,挥了挥手,这件事已到此结束。

刘欣这一番举动,周围的众人纷纷一脸不解,这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辩论结束后,大门缓缓打开,大臣们陆续退出清凉殿,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情与打算。

宫门外的阳光依旧炽烈,与殿内的寒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平当脸色铁青走了出来,跟在队伍当中,看到刚才,那个支持刘歆年轻的儒生。走到身边低声骂道:,“你这是要干什么?如此冒进,只会给你自己招来祸端。”

平晏挠了挠头,眼中闪烁着年轻气盛的光芒:“父亲,刚才那个刘子骏所言有理呀,儒学派系确实应该改变改变。”

平当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沧桑与疲惫:“你还年轻,不懂得这宫廷斗争的险恶。下次不要再强行出这种头,知道吗?”

平晏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点了点头,答应道:“谨遵父亲教诲。”

王莽和王寰共同走出阙门,王寰忍不住问王莽:,父亲你为何要支持这件事情,那陛下到底同意不同意这件事。

面对儿子的提问,王莽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永瞻,为政之道,在于洞察时局,支持刘歆,乃因他敢为天下先,欲正本清源,此乃大勇,重要的已种下了一颗种子,待时机成熟,自会开花结果,至于陛下是否同意,毕竟改革困难重重,再加上丞相大司空的辞职,陛下会权衡一番,会停止一段时间。

父亲的意思,陛下感到困难会退缩,不可能吧,王寰一脸惊讶的说道。

作为刘欣身边左右的人,继位以来,勤俭节约,意图改变现状,应该不可能这样退缩的。

王莽微微一笑,所以支持这件事,获得刘歆的信任,为将来的改革做打算。

他深知今日之事,已非单纯的学术之争,而是关乎朝局势力的重新洗牌。

刘欣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他的选择,不可能轻易的将孔光和师丹辞掉,所以可能有冷藏刘歆,暂时安抚他们这些老臣的心,之后再做打算。

随后王莽转过身去,看向王寰含笑的说道:,过几天你母亲会安排,让你和那班家小姑娘见面,到时候可打起精神,别让人家小姑娘失望。

王寰点点头,婚姻大事一直以来由父母决定,也肯定得遵守。

王莽这回没想到,陈轻雪竟然选择了班家,可能是缘分吧。

如同王莽所说的一样,辩论之后,宣室殿。

刘欣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涌起一股疲惫,看向身边侍立的董贤,轻声问道:“圣卿,你觉得今日之事,朕做得如何?”

董贤闻言,微微一愣,深知刘欣的心思,也明白这场辩论的复杂性,躬身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今日之举,实乃英明之举。但朝中势力错综复杂,臣愿誓死为陛下效忠,共渡难关。”

刘欣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拍了拍董贤的肩膀,说道:“有你在朕身边,朕便安心许多。接下来,朕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处理这场风波。”

说完,刘欣站起身来,缓步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炽烈的阳光,心中却是一片阴霾。

几日后,诏意传遍朝野。刘歆被任命为五原太守,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朝中许多大臣措手不及。

刘歆接到诏意后,到头来落到如此下场,心中满是失落与不甘,虽然自己有理有据,已触犯了朝中许多老臣的利益。如今被流放边疆,无疑是刘欣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而做出的牺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