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 > 第57章 诗歌稿费到账

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 第57章 诗歌稿费到账

作者:导演007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4 00:45: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学委,门口有人找你。”

陈学委,喊得其实也就是陈耀东,因为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不过通常这样喊他的人也都是班上的女生。

比如这次就是李绍虹。

“谁找我?”

正在和同学吹牛打屁的陈耀东听见声音,好奇的朝门口张望过去,然后一眼就瞧见了几个北大的熟面孔。

“查剑英同志,你们怎么找这来了?”走出教室的陈耀东率先招呼道,同时发现对方的队伍里,多了一张有些成熟的生面孔,看气质像老师,看年龄又差了点。

不过查小姐没有先介绍这人的打算,而是直接说了一下来意:“陈耀东同志,我们是过来感谢你,同时给你结算稿费的。”

听到这么快就给自己结算稿费,陈耀东心里还着实意外了一下。

同时他根据结果反推过程,大胆猜测道:“这么说来,你们那杂志已经开始发售了?”

“没错,我们的《未名湖》杂志中午就开始发售了,陈耀东同志,你猜我们到现在卖了多少份?”提及这个话题,查剑英明显变得兴奋许多。

“呃,五百份?”陈耀东根据查剑英的反应,尽量往大了猜。

毕竟据他所知,整个北大校园,也就两千多的学生,这又是才半天功夫,能卖出去五百份,已经说明这期杂志很成功了。

但从查剑英几人的反应看来,他这个数字还是有点保守。

对方倒也没想过卖关子,直接公布道:“陈耀东同志,我们已经卖了1200份。”

王小萍补充道:“其实应该不止这个数量的,只是学校的油印机没有油墨了,只给我们印刷了1200份。”

这下陈耀东确实有些震惊了。

要按照对方的说法,岂不是北大每两个同学,就有一个订了他们这期的《未名湖》杂志?

什么时候校园杂志这么好卖了?

那自己要不要整一个?

但是想到北电拢共也就150个学生,而且接下来三年都不进行高考招生……

陈耀东就表示:办个锤子。

等一下,既然《未名湖》的这一期杂志销量这么好,那他们给自己开的稿费,应该是按照最高标准的吧?

想到待会儿要谈的问题和钱有关,陈耀东觉得还是不能让身后的这群好奇宝宝们继续偷听了。

免得腐化了他们。

于是他提议道:

“不如我们换个地方坐着聊吧?我现在特别好奇,你们是怎样把一期校园杂志只花半天的功夫,卖出去这么多份的。”

陈耀东倒是相信这必然和他的那首《理想》有关,但要说全是他那首诗的功劳,他也没有那么自恋。

接下来,他将几人带到了食堂,因为不是用餐时间,食堂里除了后厨有几个阿姨外,并无其他同学。

几人来到食堂,正式落座前,陈耀东终于和那位气质像老师,而年龄又差了点的陌生面孔认识了一下。

对方身份竟然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这倒是有些出乎陈耀东的预料。

而且还是这么年轻的编辑,这在《燕京文艺》编辑部可找不出一个来。

所以陈耀东对章德凝多了一些关注。

“章编辑是我们北大76届毕业的直系师姐,因为听说陈耀东同志你的《理想》在我们《未名湖》杂志上销量很高,在校园里的口碑也很好,所以想和你结交一下。”

查剑英为这次把章德凝带过来的这事特意解释了一下,也解开了陈耀东的一点疑惑。

原来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虽然好像77级之前的北大学生,都是各地推荐上来的,有些良莠不齐,但这位‘小章’同志毕业后能够分配到《人民文学》,显然属于特别优秀的那一批。

至于查剑英口中的直系师姐四个字,意味着章德凝读的也是中文系这个专业。

当然,陈耀东很清楚,章德凝作为《人民文学》的编辑,工作繁忙,怎么会有时间在工作日来结交自己?

定然是冲着他是辰东这个身份来的。

只是眼下他和查剑英这边的事情还没谈完,所以章德凝还未表明来意。

对方都不急,陈耀东自然也不急。

这会儿他正一目十行的看着《未名湖》的第一期杂志,同时一心二用,耳朵里听着查剑英向他描述为什么这期杂志可以卖的如此火爆。

然而看完杂志,又听完查剑英绘声绘色的讲述。

陈耀东却陷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当中。

原因是他觉得这期《未名湖》杂志如果没有他这篇《理想》,可以说毫无亮点。

用后世的销售学来说,一个产品想要卖的好,除了本身的质量外,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宣传。

结果陈耀东听下来,似乎关于《未名湖》杂志的宣传也没有到紧锣密鼓的地步,甚至只能说中规中矩。

所以,为什么这期杂志会卖的这般好呢?

查剑英并未完全解释清楚。

不过陈耀东却自己想明白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时代因素!

是他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没错,诗词也是知识!

而且是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知识。

若非如此,海子也就不会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也就不会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北岛也就不会写出‘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陈耀东也就不会写出……咳咳,他就算了。

想通其中的关键之后,陈耀东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赚大钱的想法。

只是很快就因为1978年警告,让他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不过他正郁闷的时候,就见查小姐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这让陈耀东一扫刚才的阴霾,好奇的盯着这个信封。

然后就听查剑英解释道:“这里面有五张大团结,其中四十八块是我们《未名湖》杂志按照国家对于诗歌的最高稿费标准发给作者的稿费,另外两块钱是为了感谢陈耀东同志你给我们的校园杂志起了《未名湖》这个名字的‘起名费’。”

正如小说和翻译稿都有稿费标准一样,诗歌也有一套独属于它的稿费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千字’10到20元。

之所以打引号,便是因为一首诗歌不可能真的写那么长。

这里的‘千字’,是按照行数来计算的。

一千字等于二十行诗歌。

所以:

这个

年代

诗歌

都是

这样式的。

《理想》有48行。

按照二十行等于一千字的要求,就有2.4千字。

《未名湖》给定的是最高标准,那就是千字20元。

2.4(千字)X20(元/千字)=48(元)。

不过老实讲,陈耀东其实对于他们《未名湖》能够按照国家给诗歌定的最高稿费标准来给自己结算稿费就已经很满足了,没想到居然还有起名费。

虽然不是太多,但这好歹也是意外之喜。

而且也彰显了对方的诚意。

要不是他记忆库里一时半会人想不起来其他合适的诗歌,都想再和对方合作一把。

毕竟,五十块钱在这个年代真的不少了,比许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要高。

更关键的是,他的‘成本’低啊。

好比这首《理想》,就只是陈耀东花了十分钟不到誊抄出来的。

‘唉,早知道,前世多背一点现代诗好了。’

值这时,章德凝见他们之间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终于出声道:

“辰东同志,我能单独和你聊聊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