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 第89章 被主和派动摇的赵恒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第89章 被主和派动摇的赵恒

作者:锦夜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02:38:08 来源:小说旗

正午时分,烈日高悬,此时,文德殿外的殿试已然落下帷幕。

郦靖宁等一众考生,在考官的指引下,纷纷移步至偏殿等候。

而他们用心书写的几百份试卷,则被侍从们有条不紊地收集起来,小心翼翼地送入了文德殿中。

在文德殿内,赵恒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那堆积如山的试卷。

寇准、萧钦言、齐牧等重臣,以及礼部、太学的一众大儒,已然各就各位,准备开始紧张而又严谨的阅卷工作。

阅卷即将拉开帷幕,赵恒神色凝重,率先开口说道:“今岁,诸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朕听闻,西夏元昊身旁的诸多谋士,竟皆是被我大宋黜落的举子。

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际,为彰显我大宋唯才是举的仁德,故而在今朝殿试之中,除了德行败坏、不忠不义之徒,其余考生一律尽数选用,不得随意黜落。”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寇准心中暗觉此事不妥,直觉这一举措可能会给朝廷带来诸多隐患,当下便要进言劝阻。

然而,他刚要开口,赵恒便已摆了摆手,抢先说道:“寇相,如今实乃非常之时,理当采用非常之法,此乃无奈之举啊。”

寇准听到皇帝这般言语,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深知,陛下既然主意已定,此时强行劝阻怕是难以改变圣意,无奈之下,只得放弃自己进言的想法。

阅卷正式开始,礼部和太学精心选派的大儒们各就各位,神情专注地审阅起那几百份试卷。

他们手中的笔时而轻点,时而圈画,每一份试卷都在他们审慎的目光下接受严苛的评判。

在这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大儒们仔细甄别,从众多试卷里挑选出约一百五十份相对出色的,这些试卷将迎来更高级别的审视。

它们被恭恭敬敬地送到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寇准、萧钦言、齐牧等朝廷重臣手中。

而那些没有被选中进入第二轮审阅的试卷,其主人基本上就被定格在了三甲之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赐同进士出身”。

原本呢,殿试规模可没这么大。

平常时候,像寇准、萧钦言这些宰相级别的人物,哪会专门抽出时间来参与阅卷这种事儿。

他们平日里日理万机,忙着处理朝廷各种大事,哪能在这儿耗着。

可今年情况特殊啊,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今年这考试,那可是和西夏的战与和问题紧紧绑在一起的。

所以啊,不仅寇准、萧钦言这些文人重臣来了,就连英国公这样的勋贵武官之首,也在这殿中呢。

不过呢,英国公虽然地位尊崇,可毕竟是个武人。那些文人儒士打心眼里瞧不上武人,怎么可能让他们插手阅卷。

在这帮文人看来,审阅殿试考卷,那可是他们文人的“专属领地”,是展现他们学问和眼光的舞台,哪能容得一介武夫来指手画脚。

就在众人专注阅卷之时,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议很快便浮出水面。只见齐牧,这位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手持一篇文章,快步走到大殿中央,恭敬地开口说道:“官家,您瞧瞧这篇文章,考生引经据典,行文如行云流水,文采斐然至极。以臣之见,今年的头名状元,非此人莫属啊!”

赵恒听闻,微微点头,示意一旁的内侍去接过齐牧手中的试卷。

他一边接过试卷,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哦?齐中丞所言,倒也让朕颇感兴趣。不知此人是何方才俊呢?”

齐牧赶忙躬身回答道:“官家,此人名叫欧阳旭,乃是江南才子,此次殿试所呈之文,定能让官家眼前一亮。”

一旁的寇准听闻,心中暗忖,这齐牧力荐欧阳旭,怕是此人的文章内容偏向主和,与他们主和派的观点不谋而合。

赵恒从内侍手中接过呈上的文章,徐徐展开阅读起来。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不时轻轻点头。

不得不说,这欧阳旭的文笔着实了得,文章写得如繁花着锦,词藻堆砌得极为华丽,足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赵恒心中渐渐泛起一丝不悦。

原来,这文章通篇都在强调求和之策,全然一副对西夏妥协退让的姿态。

虽说赵恒心底对战争也有所畏惧,但他忌惮的主要是北面如辽国那般的强国。

在他的认知里,西夏不过是大宋的藩属,如今竟敢以下犯上,理应受到严惩,怎能一味求和?

不过,赵恒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不时点头的姿态,而后开口说道:“齐卿举荐之人,果然文采出众啊。寇相、萧相,你们也一同瞧瞧吧。”

说罢,他便示意内侍将文章递送给寇准、萧钦言等人。

寇准接过文章,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他本就性格强硬,主张先安定国内的民乱,休养生息,再出兵西夏,此时见这文章如此求和,心中顿时生出几分不满。

萧钦言接过文章,细细看罢,面上依旧毫无表情,让人瞧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与皇后刘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政治中,已然结成盟友。

就在日前,皇后暗中传信于他,提及荥阳公主有意合作,希望他此次在殿试之中暗中助力。

而他现在要做的,便是按兵不动,等待那个皇后口中所提及之人的文章出现。

随着阅卷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接下来,那些负责阅卷的大儒以及六部公卿们,纷纷将自己精心挑选出来、认为最为出色的文章,毕恭毕敬地投递在赵恒的案桌之上。

赵恒一脸凝重地开始审阅这些文章,一篇又一篇,他的神色愈发复杂。

待审阅完毕,他惊愕地发现,这十篇文章之中,竟有七篇都明确主张求和。

看着眼前这一叠叠试卷,他心中暗自思忖:“莫非如今这朝野上下,主流思想竟都是求和不成?”

刹那间,赵恒的内心不禁泛起一丝动摇。

就在赵恒满心纠结,被求和文章搅得心烦意乱之时,只听“啪”的一声,礼部尚书孙奭忽然重重地拍案而起,紧接着一声洪亮的“好”字响彻殿内,惊得众人纷纷侧目。

要知道,孙奭在这大宋朝堂乃至天下,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儒,在朝野之中,更是礼制方面当之无愧的领头人物。

平日里,他总是一副沉稳持重、礼数周全的模样,可今日竟在皇帝面前如此“失礼”,着实让众人吃了一惊。

只见孙奭满脸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口中不停地叫嚷着:“真雄文也,真状元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