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 第102章 关中赈灾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第102章 关中赈灾

作者:锦夜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9 07:41:59 来源:小说旗

郦靖宁瞧着这场盛家的闹剧也算是到了尾声,心想再待下去,说不定就惹人厌烦了。

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盛家的事儿,他一个外人也不好掺和太深。

于是,他脸上挂着微笑,轻声说道:“伯父、伯母,既然伯父已然平安归来,小侄也就不便继续叨扰,这就先行告辞了。”

盛纮知道这宫中消息,自家可没那本事弄到,肯定是郦靖宁从中出力,费了不少心思。

当下,他赶忙堆起一脸笑意,热情地说道:“这次可真是劳烦贤侄费心了,让你跟着担忧。他日若得空,还请贤侄一定来家中坐坐,咱们好好叙叙。”

郦靖宁客气地回应道:“伯父言重了,些许小事,不足挂齿。那小侄就先行告退,改日再来拜访。”

说罢,他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在仆人的引领下,离开了这还弥漫着紧张气氛的盛家大厅。

郦靖宁踏出盛家大门,只觉一身轻松,实在没心思再去理会盛家那错综复杂的后宅争斗。

此次前来盛府,说白了,纯粹是看在盛长柏的情分上。

刚走出没多远,他便收到系统里沈万三的【奏折】。沈万三在【奏折】中表明,已经妥妥完成了郦靖宁所交代的任务。

郦靖宁看着系统提示,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下意识地抬头,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街市,远远眺望向汴京皇城那巍峨的宫殿。

此刻,他心中暗自思忖:“看来,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马上就能如龙归大海,施展拳脚,大干一番啦!”

郦靖宁刚迈进郦府大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见吏部的官员匆匆赶来。那官员一脸公事公办的模样,传达命令道:“郦大人,部堂吩咐了,明日早朝你一同参加。虽说您尚未正式授职,但官衔已至五品,自是要在早朝班列之中。”

郦靖宁心中一动,连忙应下。

······

翌日,五更时分,天还黑黢黢的,整个世界仿佛还在沉睡之中,郦靖宁就已然踏上了前往皇城的路。

走着走着,郦靖宁忍不住暗自感慨起来,原来在这古代当官,对身体素质要求还挺高啊!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赶到皇城上朝,要是住得离皇城偏远些,那可不就得三四点就从热被窝里硬生生爬起来嘛!这搁现代,大部分人都还在做着美梦呢。

通常情况下,早朝大多在文德殿举行。当郦靖宁来到皇城门口时,只见宫门已经敞开,那些上朝的大臣们正秩序井然地朝着文德殿行进。

郦靖宁随着人流一同前往,到了文德殿后,果不其然,有礼部专门安排的官员,依照品级和官位,有条不紊地为官员们安排站位。

与此同时,还有御史在殿中来回巡视,那眼睛跟探照灯似的,但凡发现有谁在殿前举止失仪,估计马上就会有一纸奏章呈上去弹劾。

郦靖宁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站定。刚站好,约莫过了一刻钟,就瞧见赵恒缓缓从内殿中走了出来。

在这庄严肃穆的朝会之上,规矩繁琐且严苛,可不是哪位大臣随心所欲便能发言的。通常率先开口陈词的,皆是站列在前排的几位宰辅重臣。

此刻,朝会聚焦的核心议题,便是大宋与西夏之间究竟该战还是该和。

但见赵恒神情凝重,缓缓启口道:“那西夏贼寇实在猖獗,竟敢肆意妄自称帝,此等大逆不道之行径,朕绝难姑息容忍!这一战,已然势在必行。然而,究竟该如何谋划这场战事,还需诸位宰相以及英国公一同商议,拿出一个周全之策来。”

赵恒这话一出口,恰似在朝会之上敲响了定音鼓,一下子就给整个讨论定下了基调。

毕竟皇帝都已然明确表态这仗非打不可,那余下的臣子们要做的,自然就是绞尽脑汁,琢磨出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来。

就在此时,寇准不紧不慢地从群臣之中站了出来,恭敬地向赵恒行了一礼,而后缓缓说道:“陛下圣明,西贼的确嚣张至极,必须予以痛击,以正天威。

然而,眼下关中地区民乱未平,这犹如大宋腹地的一颗毒瘤,若不先行铲除,诸多隐患便会接踵而至。一旦民乱不息,各地的兵马想要顺利齐聚一处,恐怕难如登天,物资的运输调配也会如同乱麻一般,难以顺畅进行。

所以,依臣愚见,在出兵攻打西夏之前,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平定关中民乱,稳固后方,如此方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全力应对西贼。”

赵恒缓缓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道:“寇相所言,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呐。朕近日查阅吏部与户部呈上来的奏章,细细了解后才发现,这关中民乱的根源,竟是当地知州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在这灾害频发的艰难之年,不仅不加以赈济安抚,反倒做出诸多举措,生生激起民变。

朕已然下令,将这些渎职的官员押解进京,以正国法。只是如今民乱之势已深,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应对?”

寇准微微皱眉,继续说道:“陛下,当务之急,可先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关中,带去朝廷的赈济物资,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安抚民心。同时,再调遣附近州县的少量精锐兵力,威慑乱民。”

实际上,在赈济灾民这事儿上,大宋朝廷那可谓是“老司机”,经验丰富得很。

这赈灾的事儿告一段落,紧接着就是安抚工作。

而最后一招,堪称大宋朝廷解决流民问题的“妙招”。

那些因为灾荒失去田地,四处流浪的流民,会被纳入禁军队伍。

这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也算是大宋朝廷在应对灾荒、稳定局势方面的“独门秘籍”了。

然而,这次情况却格外棘手。只因西夏反叛,关中地区一下子从内地变成了边境。如此一来,派谁前往关中赈灾,就成了一个让人头疼不已的难题。

赵恒想到此处,眉头微微皱起,缓缓开口道:“这关中地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关系着我大宋边疆安危。不知诸位爱卿,哪位愿意挺身而出,前往关中主持赈灾事宜?”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面露难色。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只见一人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御史韩良,他拱手行礼,朗声道:“陛下,臣御史韩良,愿举荐一人。”

赵恒微微一怔,目光轻轻落在韩良身上,问道:“爱卿所举荐者何人?”

韩良说道:“陛下,臣举荐新科状元郦靖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