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 第104章 权发遣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第104章 权发遣

作者:锦夜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9 07:41:59 来源:小说旗

“自此,关中地区一应军政事务,便由你统筹调度、安抚治理。有此差遣在身,行事便有名分与权柄,也好震慑那些骄横的边地将领,令他们不敢肆意造次。”赵恒一脸严肃地说道。

郦靖宁听完赵恒的话,惊喜交加,内心澎湃不已。然而,朝堂之上的众人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

齐牧第一个站出来,神色急切,拱手高声道,“此职位权柄如此之重,实在有违我朝立国以来的施政原则呐!”

此刻,寇准和萧钦言对视一眼,也赶忙出列,准备进言。毕竟,统辖关中这样重要的地区,赋予如此大的权柄,自大宋开国至今,从未有过这般先例。

不管他们对郦靖宁个人的看法是好是坏,心里都清楚,这种先例一旦开了,后患将无穷无尽。

寇准面色凝重,躬身说道:“陛下,齐御史所言不无道理。虽说郦靖宁才华出众,然如此重权集于一身,恐非社稷之福。还望陛下三思啊。”

萧钦言紧接着也说道:“陛下,关中乃战略要地,军政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郦靖宁忠心耿耿,但权力过重,难免引人猜忌,于朝廷安稳不利。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做定夺。”

赵恒却是摆了摆手,神色沉稳地开口道:“朕虽不精通军事,但也明白,若是今出多门,军队必然会陷入混乱,如此必败无疑。

如今西夏贼寇猖獗,边境将士固然勇猛,但边境将领众多,却是未能整合军力,协调攻守。朕今日特意设立陕西经略安抚使这一帅臣职位,统辖关中事务,既是遵循祖制,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边患势力日益坐大。”

说完,赵恒又将目光转向郦靖宁,语重心长地开口道:“不过郦卿啊,你毕竟才刚刚踏入仕途,骤然担当如此高位,确实与常理有所不合。但如今形势特殊,这陕西经略安抚使一职,实是因西夏贼寇猖獗而特设的临时职位。”

他稍作停顿,目光中透着几分考量,继续说道:“故而,在官制安排上,便以‘权发遣’的形式任命于你。如此一来,既解了当下关中事务之急需,又免得将来郦卿完成使命还朝后,在朝中难以安排合适职位。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郦靖宁听到这里,心中不禁再次感慨宋朝制度那独具匠心的“艺术”性。

这宋朝啊,可不单单是重文抑武,在文官体系内部,同样有着精妙绝伦的制衡之术,采用的是大小制衡、大小相异的方式来拿捏文臣权力。

就拿宋朝的官职来说,它可不是简单地统合在一起的。

所谓“官”,指的是此人的本位,代表着官员的品级和俸禄等基本待遇,像是吏部侍郎、户部尚书之类,这是官员身份地位的一种标识。

而“职”呢,实际上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诸如龙图阁直学士、文渊阁直学士之类,更多地是用来显示官员的荣誉性,并不直接赋予实际权力。

那么,宋朝官员实际的权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这“发遣官”上。“发遣”意味着朝廷临时差遣官员去执行某项具体事务,只有获得了“发遣”的任命,官员才真正握有处理实际政务的权力。

比如说,一个官员本位是六品,但被“发遣”去主持一个重要州府的事务,那他在这个州府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权力,可要是没有这“发遣”,即便官品再高,“职”衔再响亮,也只能干瞪眼,没法插手具体事务。

咱就拿后世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来说事儿,想必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开封府铡刀之下,哪怕皇亲国戚也绝难幸免。

但包拯在任开封府尹的时候,他的官位是咋认定的呢?

首先,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时,他的官本位仅仅是员外郎,这不过是个六品官。

再看他的“职”,是龙图阁直学士,这倒是个从四品的荣誉称号,听起来挺唬人。

但问题来了,开封府尹这个职务在宋朝那可是重中之重,毕竟是天子脚下,而且以往大多是太子兼任的官职,像宋太宗、宋真宗就都干过这活儿,妥妥的三品大员才能担此重任。

就包拯这六品员外郎的身份,咋能担任这个职务呢?

关键就在“权发遣”这三个字上。包拯实质上的发遣官叫“权知开封府尹”,这里的“权”,就是暂代、暂且的意思。

也就是说,上头暂且派遣他去担任开封府尹这个要职。您瞧瞧,这就是宋朝制度的精妙之处,以小官行大权。

这和宋朝军队里用的将不识兵、兵部轮流换防的制度,那是一个道理。这么一来,文官没办法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担任官职,自然就没法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就好比包拯,虽说在开封府手握重权,但他只是暂代,随时可能调走,想搞点小动作,那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实际上,包拯也就在开封府待了几个月的时间。

这宋朝统治者在权力制衡这块儿,可真是煞费苦心呐,把文官武将都拿捏得死死的,就是为了保证自家江山稳稳当当。

郦靖宁心中对宋朝这复杂又精妙的制度感慨不已,简直叹为观止。

但他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未停,赶忙恭敬地拱手说道:“臣谢陛下信重,必定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而一旁的齐牧可没这么容易甘心。他本来盘算着把郦靖宁打发到西北去,打的是两个如意算盘。

一则是想借西北复杂的局势耽误郦靖宁的前程,把他长久地留在西北,免得他在中央升迁速度过快,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二则,西北那地儿乱得很,西夏贼寇肆虐,内部也隐患重重。

要是郦靖宁“不小心”在半道上出点意外死了,那也神不知鬼不觉。

可谁能想到,皇帝突然新设了个陕西经略安抚使的职位,这可是坐镇一方的重要官职。

而且要是让郦靖宁在这个位置上干上几年,等他回京之后,恐怕威望大增,说不定真就是名正言顺的“储相”了。

想到这儿,齐牧坐不住了,又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此职责任重大,郦大人年纪轻轻,恐怕难以胜任呐。”

赵恒听闻此言,神色瞬间冷冽下来,目光扫向齐牧,说道:“此职自然重要,那依你之见,朕应当派何人去担任此职?是寇相公,还是英国公,又或者是你齐牧?”

此话一出,被赵恒提到名字的几人顿时感觉后背发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