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69章 设计107和喀秋莎

\"首先是107火箭炮,这才是真正的游击神器。\"李明远在虚拟绘图板上快速勾画着炮管的轮廓,手指灵活地调整着各项参数。

传统107炮管采用整体铸造,成本高且产能低。

李明远创新性地设计了分段铸造法——将炮管分成三段独立制造,最后通过特殊夹具组装,既保证精度,又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材料要求太高的话,工厂无法满足。\"李明远皱着眉头,开始简化设计,

\"炮管壁厚可以从5毫米减为3.5毫米,用普通q235钢代替特种钢,表面进行简易磷化处理就够了。\"

系统自动计算着各项参数变化。材料需求降低了70%,强度却只损失15%,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虚拟实验台上,简化版107火箭炮的各部件依次成型。

李明远反复测试着组装精度,不断调整接口设计,直到完美吻合。

\"底座也要简化,传统三角支架太复杂了。\"李明远换了个设计,采用两片钢板折叠焊接而成的简易支架,重量减轻一半,却更加稳固,\"这样士兵们扛着跑也不会太累。\"

下一个挑战是发射机构。

李明远放弃了复杂的机械击发装置,设计了一种简易电池点火系统,只需普通干电池和一段导线就能实现远距离发射,极大地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按照这个设计,日产能能达到200发,足够支撑前线需求了。\"李明远满意地保存了设计图,又开始构思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图纸。

喀秋莎是群体覆盖性打击的利器,但传统设计过于复杂。

李明远决定走极简路线——16根并排安装的发射管,取消复杂的旋转机构,采用固定式设计,一次齐射后整体更换发射架。

\"发射管用普通钢管就行,内壁进行简单的滚压处理减少摩擦。\"李明远在系统中模拟出制造流程,\"安装架采用角钢焊接,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具备足够强度。\"

最大的挑战是瞄准系统。

传统喀秋莎靠复杂的机械装置调整射角,李明远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简易水平仪,配合角度标尺,让普通士兵也能快速掌握瞄准要领。

\"这下复杂度降低了80%,普通工厂都能批量生产了。\"李明远看着完成的设计图,心里有了底。

…………

第二天一早,李明远就转战到推进剂研发。

这是火箭炮的核心,也是最难攻克的技术壁垒。

\"传统黑火药不稳定,易受潮,不适合大规模储存。\"李明远在系统小世界里调配着各种化学原料,\"必须找到替代方案。\"

系统知识库给出了几种可能的配方,但都不适合当前的工业条件。

李明远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硝化棉加石蜡的混合推进剂!\"

这种配方在后世已经很普遍,但在五十年代却是革命性的创新。李明远迅速调整配比——硝化棉65%,石蜡30%,添加剂5%。

\"理论上可行,开始模拟实验。\"虚拟实验室里,一小块混合推进剂被点燃,燃烧平稳,几乎没有黑烟,推力曲线平滑得令人惊叹。

李明远兴奋地调整着配方,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所有数据,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十多次实验后,他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完美!储存稳定性提高了300%,可以安全保存六个月不变质。\"李明远将配方详细记录下来,

\"最关键的是,这些原料都能在国内获得,不需要进口。\"

推进剂配方敲定后,李明远转向火箭弹的设计。

弹体采用轻量化处理,尾翼使用折叠式设计,既节省空间又提高飞行稳定性。

\"弹头设计要简单实用。\"李明远思索片刻,决定设计三种不同类型——杀伤型、燃烧型和烟雾型,适应不同作战需求,\"最重要的是标准化接口,让战场上能够快速更换弹头。\"

第三天,李明远开始设计机动发射平台。

理想状态下,喀秋莎应该安装在卡车上,但考虑到当前的工业条件和战场环境,他别出心裁地想到了一个替代方案。

\"改造马车底盘!\"李明远的点子看似疯狂,实则非常适合当下情况,\"马匹机动性好,不需要汽油,维护简单,在山地和丘陵地带比汽车还灵活。\"

普通马车底盘显然无法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后坐力,李明远设计了一套简易液压支撑系统,四根支撑腿在发射前自动展开,将整个平台稳固地锚定在地面上。

\"转向机构也要加强。\"李明远重新设计了车轮结构,增加了减震装置和方向锁定机构,确保发射时平台纹丝不动,\"另外,车厢底部加装特制钢板,防止火箭尾焰损伤底盘。\"

…………

深夜,李明远靠在系统小世界的椅子上,闭目养神片刻。

三天来的连续工作让他精疲力尽,但成果是丰硕的——两种火箭炮的全套设计已经完成,包括生产工艺、组装流程和操作手册。

\"该回到现实世界了。\"李明远睁开眼,退出系统空间,看着桌上已经绘制完成的一摞图纸,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107火箭炮和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全套技术文件整齐地码放在桌上,从炮管结构到推进剂配方,从发射机构到机动平台,无一遗漏。

李明远仔细检查每一页图纸,与系统模型进行最后的对比和细节优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李明远满意地收起图纸,准备开始试制阶段。

\"李总工,您要的那些奇怪材料都准备好了。\"娄厂长一脸困惑地站在办公室门口,

\"硝化棉、石蜡、还有那些钢管和铝粉……您这是要干什么呀?\"

李明远头也不抬,继续在图纸上修改着细节:\"做个小实验,不碍事。\"

\"小实验?\"娄厂长将信将疑,\"上次您的'小实验'可是翻了整个厂子的天啊。\"

李明远笑了笑:\"放心,这次真的只是个小测试,不会影响正常生产。对了,我需要用一下后院那个废弃的仓库,三天就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