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 > 第163章 不见他归

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 第163章 不见他归

作者:萧君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09:2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兼和陆翡离开蓟县,寻着人家放牧的人家还真寻到了毡帐。

细细询问,这搭毡帐也不是容易的事,木材,布料,要想不漏风,里里外外得好几层。

不过这年头有银子什么干不了,寻了个老师傅说好银子,人家答应给扎账,正好又寻了一家有毡账,不放牧东西正好多出来的,这二手的一买这不就的有现成的了嘛。

三天之后,杨兼和陆翡带着人先去搭扎毡帐。

璃月的意思为了送酒方便,不能超过二十里地。

陆翡的意思,要想地大,最好是人烟越少越好。

杨兼的意思是平卢县和蓟县中间都没有落脚地,最好在这中间搭屋子,那就得要三十里地开外了。

各有各的想法,最后折中用了璃月的,二十里地已经足够远,再远可以二十里地外占稳了,再朝外慢慢扩张。

商量之后,就开始行动。

谁足够保暖,谁的活多。

杨兼和陆翡拉着板车出去,烙子和吉牧挑着卖酒。

这就过去了好几天,璃月以为,那什么任务再怎么凶险,这么几天也该回来了,可是每每张望,都没什么人回来,周夫人和周兰韵也是时常在这边走动看看,着实叫人放不下心。

楚珩钰这边已经暗杀了好几个人,不通外邦语不知谁是首领,每每看着壮实的人暗杀之后都只是一点小动静,这就说明人不对。

早知道应该把吉牧和烙子这两个懂外邦话的带上。

盘缠用尽,去买吃食,这才叫放牧的外邦人寻得了踪迹,叫人给盯上了。

一行十几人发现自己被盯上,便就朝着幽州城跑路。

这一路,周琪瑞虽然武功差一点,但是他认路,也没拖后腿,带着人朝幽州城引。

疯狂毛躁的外邦人追几天,因着这一行人早有准备,他们受了几次暗箭,本打算放弃,但又不甘,终于跟着人进了幽州城,这才咬牙切齿的回去找帮手。

一行人进了幽州城,他们这一行的马着实可疑,又被地方上的人给盯上。

不过这几人很快卸下铁骑上的铁罩,分散寻了客栈住下,楚珩钰也拿下了面具。

幽州城有好几间客栈,城池也大,城里的河都有好几条,圈地估计有上万亩,这么看蓟县的地还是划太小了。

不过蓟县就那么点人,能把自己护好都不错了。

楚珩钰身边跟着吴凛,他吩咐:“去查一下此地的驻军,还有将军作风,地方官府。”

“是。”

楚珩钰也不白白在这地方待着,跟周琪瑞在城里转悠,哪些地方要向幽州城学的,还得学。

两人进了茶馆,楚珩钰都多久没进这种地方了,进去听听老百姓说的什么也好。

进了茶楼,便听着一件大事,那整个幽州城如珠如宝宠着的洛家小姐与京城的七皇子定了亲,虎威将军高兴的大摆三天宴席。

这事儿周琪瑞无感,楚珩钰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就叫他看到了不寻常。

大摆三天皇家都不会如此,这便是作风问题,难怪有出了京城有处处土皇帝一说。

再是七皇子也不像表面的那般是个闲散王爷,不然也不会与边境兵权最大的洛靖德联姻。

这大半年,京中出了什么事,有什么动作,楚珩钰不知道。最近传来的信也是叫他好好在周少卿身边受教,未提起别的。

估计老师看不上京里那些小事,若是大事,早叫他做事,而不是叫他好好学。

周琪瑞道:“这地方有钱人不少,还真与蓟县不一样?”

楚珩钰点头:“将来蓟县也当如此。”

“估计难,以往爹上的折子不少,外邦如此扰民,朝廷也当小打小闹,估计这次还是一样,不会当回事。”

楚珩钰点头,“事情还不够大,这地方官和将领一起上折子,这才是大事。”

周琪瑞问:“怎么样才叫大事?”

楚珩钰招手,叫周琪瑞凑近说话,楚珩钰压低声音耳语两句,周琪瑞瞪大眼睛,怎么能这样,他们成什么人了?

可好像没有别的办法。

之后几天,周琪瑞便帮着打探传说中,如珠如宝宠着的大小姐行踪。

这不打探还好,一打探吓一条跳,人家是军营里一个营的精英做护卫,出门随行听闻都得百十来人,这叫人怎么下手。

于是乎,周琪瑞和楚珩钰二人纠结如何将这位大小姐引出来,吴凛想到一个主意,看着楚珩钰和周琪瑞,道:“用美男计,我看可。”

楚珩钰当即躲的远远的,“我是个瘸子。”

周琪瑞摆手:“我不是美男。”

吴凛道:“这里就你二人可以一试,别的没有更好的法子。”

周琪瑞道:“我看师父一脸正气,气宇轩昂就行的。”

吴凛脸黑,忙摆手:“我做他爹都可以,我看还是你去,不试试,猴年马月回去都不知道。”

周琪瑞摇头:“我不行。”

楚珩钰和吴凛异口同声:“你行。”

周琪瑞:“......”

番邦人有人进城寻找那一行人的踪迹。

正好叫盯着城门的人看个正着。

祸水东引的计策这才有了雏形。

半个月过去,人还没有回来,璃月担心人,想问问,可惜杨兼不在,田中便是话多,也从不会泄露秘密之事,叫人着急。

外头的毡帐搭好了,这一天,杨兼和陆翡回来住了一晚,第二天拉了十几个人出去,带了米粮,带了肉食,带了棉被,锅。

听说可以烧地暖,确实冻不死人,璃月也就放心了。

蓟县这里可以做工,来了好些人,听说平卢县也有来做工的,反正以往有人去外县寻生计,很少有人来蓟县寻生计。

有富商开始起楼了。

璃月手中除了分给杨兼的五十两,还余下二百两,便也去寻人起楼。

那做砖的听说捐了好些筑城前的银子,才允了可以在蓟县做生意,这捐了多少银子,反正留名告示上他排第一个,五千两。

老百姓见着他到底也会恭敬叫一声许大善人。

这还只是允许做生意不包括筑城墙的买卖,听说有好几个人都争城砖这块肥肉,官老爷迟迟不肯定下,争的人不少。

之后又有人捐了银子一万两,未留名。

这些老百姓也只是偶尔关注一二,只要蓟县越来越好,怎样都行。

璃月寻了许大善人起楼,问起起楼的样式,璃月不懂,她便又去麻烦了周文秉,这种事讲究风水,璃月想要风水最好的样式。

周文秉便也帮着做了建议,起两层楼高,按照八方九宫的方式建楼,可以最大的利用高度,宽度,面积,中间方位属土,聚财,可种绿植。

璃月懂了,这跟京城一家酒楼很像,最大的四方阁楼,有八个方位,那这不得花很多银子?

璃月给了二两银子给周大人,聊表谢意。

然后开始算起楼的银子,砖块一个块倒是不贵,但是楼起的大,那算起来也要不少银子,再者木材这些老费钱了,璃月一算,二百两堪堪够造的,这还是省钱的情况下,不省钱就是无底洞。也不知道这木材,咱们自己人能不能自己弄进来,要是自己拉进来,那应该能省下好几十两银子。

说做就做,定了点土砖,叫许大善人帮着起楼。

周大人不让在城内起作坊,于是乎,蓟县第一家砖头起的作坊落在了城外一里地。同样招起了长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