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团攻下了武宁县,这可是自华夏和小鬼子开战以来,华夏军队真正意义上收复的城市,虽然只是一座小县城,但他代表的意义重大啊,于是有许多中外记者就来武宁县采访新三团。
赵刚虽然是燕大的高材生,但让他去应付记者,他觉得头疼,借口要给解救的战俘和反正的伪军做思想工作,让陈逸凡去应付记者。
咱虽然没有经历过这场面,可作为一个穿越者,这场面可是见过不少的。再加上又是穿越者,不管什么问题,那可都是有上帝视角的。陈逸凡对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那是信手拈来,不但应付的轻松自如,还幽默风趣。让提问的记者都感觉到,在自己的采访生涯中,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自如过,如果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如陈团长这样,那该多好啊。两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那就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只有最后一位米国的安妮女记者问,陈团长你这收复了武宁县,打算怎么应付小鬼子的报复,才让这场记者招待会有了一丝庄重的气息。
被问及这个问题,陈逸凡面上的表情也随之一肃:“美丽的安妮小姐,我用我们华夏的一句古语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人及本人的部队,将在武宁县和进攻的小鬼子决一死战,我们要让武宁县成为第二个马德里。”
第二天,一篇名为《陈逸凡上校决心化武宁县为马德里,决心要和来犯的小鬼子决一死战》的文章,就刊登在了国内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当然这篇文章也在国外的报纸上同步刊登,让外国人对华夏的抵抗战争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
据说山城的总统官邸内,那位常先生当天摔了好几个茶杯,他多么想希望说出这番话的人是他果军的人,但奈何果军就是不争气啊。想想被小鬼子赶出中条山的果军,这让常先生陡有一种有心杀贼,但无力回天之感。
八路军总部自然也看到了这份报纸,副总指挥直呼好家伙,这个陈逸凡,这一玩就玩了个大的,这是个比李云龙还能折腾的主。副总指挥打电话询问陈旅长,收复一座县城这么大的行动,怎么也向上级报告。
陈旅长面对副总指挥的询问,那是一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收复武宁县,陈逸凡是向旅部做了请示的。但问题是在请示时,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给出的理由就是,战机稍纵即逝。武宁县现在守备空虚,要是晚上一步,小鬼子派来了援兵,那就是想打也打不了了。等第二天陈旅长亲自去了新三团,武宁县也已经打下来了,让陈旅长一肚子问责的话都没法说出口。并且人家陈逸凡还把青山战俘营和武宁县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全都装车让陈旅长带回了旅部,这让陈旅长更不好开口了。
副总指挥,那粮食物资我可是得了一多半,所以我现在也是吃了人家的嘴短?不过现在这事儿搞大发了,已不是问责的事了,而是怎么打好这一仗的事了。
当副总指挥和师长旅长来到新一团,这大阵仗属实让陈逸凡和赵刚吃惊不少,这是兴师问罪来了?
副总指挥的打算是,就让李云龙的独立团,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让这三个团配合你新三团,以四个团的兵力在武宁县和小鬼子硬碰硬地打上一仗,怎么也得把这个牛皮给圆过去。
陈逸凡连忙给三人解释:“老总,师长,旅长,我根本就没打算死守武宁,我只是想在武宁和小鬼子狠狠地干上一仗,然后带领新三团突围。”
“突围。”副总指挥一声冷哼道:“你在筱冢义男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他恼羞成怒之下,调动了两个独立混成旅团来围剿你,再加上配属的部队,足有两万多人,你怎么突围?”
陈逸凡笑呵呵地道:“老总,师长,旅长,你们看看我的大炮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