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76章 许都汉廷没问题!这就是我忠诚的大汉!

“君侯,老夫期待已久。”

陆康面容清瘦,但骨架却高大,两鬓灰白而眼角皱纹深刻,想来是这些年被袁术欺压太久,每日常有操劳。

许泽下马行礼,平淡的道:“换防龙舒后,我部可否得庐江之粮?”

“没问题,君侯只管放心,”陆康错愕了片刻,连忙答应下来,“粮食自当包在老夫身上。”

这许校尉也是实在,一来最先关心粮草之事,连虚情假意一番都不愿意。

许泽笑道:“现在春耕刚过,田土开垦如何?可有屯田的乡亭?屯户有多少?府君需不需要本校尉去看看?”

“有,待至衙署,老夫将地图取来,君侯尽可去看。”

陆康听完开怀而笑,这人性情真有意思,话语之中自有傲气,可谈的是土地之事并非宏图大略。

有一种务实感。

“请。”

几人进了衙署在中院府邸,宴饮交谈之后,彼此逐渐熟悉,附庸风雅的东西说完了,自然而然就说到了正事上。

“芜湖水道横贯淮南,从庐江到丹阳,这条水道能否建造数个渡口彼此相连?”

陆康思索许久,回忆了许多河流小径、各种分支,摇头道:“很难,且不说其中水路错综复杂,有些地方山脉阻隔,要绕行数日,除非能够建造一条运河出来,可此功非数年不可成。”

“在芜湖水道路上还有很多水贼,这些年偃旗息鼓,打渔为生,可若是有兵马入侵还是会负隅顽抗。”

“哦……”

许泽略显失望,高亢的情绪回落,陷入思考之中。

陆康好奇的问道:“君侯何故有此一问?”

许泽道:“庐江横在九江、南阳、江夏边缘,水陆两道都是四通八达,北可连汝南,西进荆州,东达扬州,陆上可以依靠大别山建造土墙、坞堡,构建纵深防备。”

“而水上,就是掌控芜湖水道,如果能够控制这些水道,建造渡口扎营,日后走商、运粮、征战,都能大有裨益。”

许泽说到这停顿了片刻,认真的对陆康道:“陆府君,你受皇恩得诏书之令,固守大汉领土,护卫汉民,如此功绩令人敬仰。故本校尉到此,不光是助你击退孙策、袁术,更是要与广陵齐头并进,构筑南方防线。”

“屯兵于庐江、丹徒,如此一旦南方有变,就可以在五日之内,兵临九江,攻克寿春。”

陆康扫视许泽、程昱等人,心里略有动荡,这人真是雷厉风行,一点废话都没有。

三日退孙策立威,紧接着直奔龙舒安营扎寨,而他到龙舒带的是三千精锐和数千新兵。

安风还留了数千人,一旦有变,则安风到龙舒的二三百里诸多城池全都会被许泽掌控。

沿途的地势当然也尽在他掌握之中。

许泽目光柔和了下来,安抚道:“府君不必担心,司空并没有让我夺取舒城、掌控庐江的意思,这里还是你主治。”

“我只是将军略、内政之策尽数告知,如何抉择自然由你来定,当然,无论何等决策,府君最好都要上奏许都朝廷,我亦会上奏。”

这话警告之意甚浓,也是在试探陆康的口风。

陆康也是深谙政坛,在庐江耕耘多年的豪雄,怎能不明白许泽话里的意思。

但是见他说得真诚,不像是在暗示威逼,于是爽快的道:“庐江郡有三氏,何、桥、周。”

“周氏,属豪族名门,周景、周忠,官至三公,周异至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与孙策相交莫逆。”

“周氏的祖地就在舒城。”

怪不得孙策直奔安风,他只要拿下北部,进舒城简直易如反掌,周瑜一定会为了他出卖整个氏族。

“桥氏居于皖县,是经学大族,族中有商贾累世巨富。”

“何氏则为何丹、何绍,这些年周氏式微,欲联姻桥氏而旺故里;何氏崛起,多出县令与门吏,可以汉廷诏书为名,扶何氏为主兴修水利,再联合桥氏以打压周氏。”

“如此方可翻掌均衡,把局势掌控囊中。”

陆康说完也咧嘴一笑:“君侯,老夫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制衡三族,乃是为了大汉着想,君侯可以告知司空,禀明圣上。”

陆氏是吴郡大族,现在这话也是回应方才许泽有上奏朝廷的警告。

老头子还有点小自尊。

许泽笑着拱手道:“多谢陆府君,你的话我信。”

毕竟耗了半族的命和孙策拼杀的人,也是有点傲气在的。

晚宴散后,许泽径直回了龙舒大营,召集程昱、董昭议事。

程昱闻言顿时点头:“何氏并非是南阳、陈郡那两支,应是韩王信后人改姓,在百年前还无显赫,直至发展数代后,经商、游侠,才有现在出门吏和县令的底蕴,这一支恐怕还没有二千石,所以君侯扶他们,一定能够得到何氏感恩戴德,倾心相随。”

“从韩王信分支而出的何姓?这个韩王信,是韩信吗?”许泽好奇的问道。

“呃,难说是哪个,只是有这样一种说法,也许是何氏为了攀公侯渊源,刻意传扬呢?”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操作,家族里如果出了能人,要死命的往前扯渊源。

他对许泽道:“就比如说君侯,若是你现在说你是汝南许氏,那么许劭会马上拿出一份家谱证明你的确是。”

许泽笑着摆了摆手:“我读书人,不干那事。”

“那就当做这何氏源自韩王信分支吧,那就是……信口开何呗?”

“哈哈哈!!”

帐内文武笑成了一团,还是君侯喜欢说笑话。

“公仁,为我去游说何氏、桥氏。”

董昭本颇有名望,加上行河内太守的身份,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他本人口才出众,善于游走于世家之间,他去最合适不过。

……

十五日。

许都天子知晓庐江战况,送来了诏书给许泽封赏,增百户食邑,传告乡里。

同时拉拢何氏所用的诏书、兴修水利的诏书,司空府的公文,尚书台的公文,以及国库拨付的钱财人丁,一应俱全,全数送达。

摆在陆康面前时,他人都是懵的。

想了一炷香都没想明白,这些东西庐江治郡十年不知要了多少次,要么是道路阻隔不能送达雒阳,要么是乱世之后唯有自理。

要么是直接被州府驳回。

现在就这么容易?

从陛下到司空府到尚书台,再到军户押运钱财物资,迁徙民户的动向,全部摆在他面前,那我们的许都朝廷没问题啊!

我大汉没问题啊,这就是我陆氏一直忠诚的大汉!有什么问题!?

谁说天子蒙难受辱于许都的?这许都朝廷太棒了!

陆康心里美啊,宠臣就是好,要不说人家许泽能有功绩呢,他想要什么诏书,朝廷都第一时间给。

日后庐江若是真能成为南拒柴桑、东临九江、北连汝南的繁荣大郡,那功绩有半数也能让我陆康沾沾光。

“翁翁,何事如此高兴?”年仅十三的从孙陆议来讨教学问,一进门就看到自家叔祖父在傻乐,自与袁术交恶以来,已很少见到他这般开怀了。

陆康招了招手,老怀宽慰的笑道:“助我击溃孙策、逼退袁术的这位君侯,当真是有意思,伯言,你来看看。”

陆议早年丧父,主家早,所以未到弱冠的年岁就已取了表字。

“好,”他快步走到案牍前,也是惊了一下。

好家伙,一桌子的诏书、手书、书信,所言大多是繁荣庐江之大计。

而且不是说着玩的,全是应许南校尉之情。

这许南校尉背后到底是什么人?竟能这般资助其政誉?

祖孙二人身在南方多年,远离雒阳朝廷中枢太久,今日也算是被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