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强国,从清末开始 > 第64章 进驻镇江

强国,从清末开始 第64章 进驻镇江

作者:三才六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38 来源:小说旗

苗通愣了一下,目光在罗大刚身上停留片刻,又缓缓扫过四周。只见众人的目光都在盯着他。

“属下如今应对新丰一带的清军,已是捉襟见肘。虽说眼下新丰的清军有一万两千人之多,但属下保证绝不让他们跨过新丰半步!”

罗大刚听了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可是亲眼见识过苗通训练的战兵和他们的战力,心里清楚得很,苗通此前一直都在打酱油。

不过,苗通平日里也算恪尽职守,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罗大刚低沉道:“我决定,让苗军帅镇守镇江和瓜州,我和吴将军等所有军士西伐。”

苗通听到此话,心里猛地一震,虽然之前已在心中暗自祈祷。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免得让罗大刚等人看出什么端倪来。

他先是呆呆地看向罗大刚,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随后又将目光转向吴如孝等人。

罗大刚瞧着他这副模样,虽说事先已经和吴如孝商量好了,但此刻,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小得意。

“怎么?苗兄弟有什么难处?”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盯着苗通。

苗通心里早就把罗大刚感激了个遍,哪里还会有什么意见。

可他还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罗检点,属下现在只有一万九千战兵,镇江府城和瓜州那么大,怎么守得过来呀。就算勉强能守,可粮草兵器也撑不了多久的。”

罗大刚不紧不慢地说道:“粮草物资兵器这些,你不必操心。我会留下四百艘战船供你使用,天国会接应你粮草钱财,要是不够,还可以从安民军那里采购。”

他语气笃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苗通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无语。安民军不就是自己嘛,这岂不是自己接济自己?

罗大刚见苗通不吭声,心里有些不悦,说道:“苗兄弟是不想镇守镇江,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钱粮武备这些事,我已经禀明天国,天国也答应了。”

苗通立刻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属下遵令!”

罗大刚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安排了其他事宜和动身时间。

第二天,苗通便把新丰和大港的大部分守军调进了镇江城,只留下少量兵力把守原地。他还命令胡南安调遣两万多士兵前往新丰。

就在苗通率军进驻镇江城的当天下午,罗大刚就和吴如孝及其他太平军,全部乘船离开了。

罗大刚前脚刚走,苗通后脚就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给了邓绍良。

邓绍良本来就因为孙仁的叛变,对苗通心怀不满,如今看到这封劝降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邓绍良收到书信的第二天,便命令在新丰对峙的清军,向苗通的阵地发起进攻。

然而,新丰的清军将领忌惮安民军,只是象征性地进攻了几次。

三千多清军,竟然被两百多守军击退多次。不过,这些情况邓绍良就不得而知了。

邓绍良得知镇江的太平军大部已经撤离,立刻安排丹阳的清军倾巢而出,前往进攻镇江。

苗通看着激烈的攻城战,心中冷笑连连。

他早就通知胡南安率军前来,打算先围歼新丰的清军,然后跨过运河,经过东湖,包围所有进攻镇江的清军。

只见太平州的长江江面上,排列着三个用木船搭建的临时浮桥,桥上满是身着土黄色军装、头戴短檐帽的士兵,他们步伐匆匆。

不时还有骡马拖拽着大炮和简易辎重车架,在桥上缓缓前行。

每个桥上的士兵都手持火枪,腰间挂着军刀,虽然行进速度很快,却井然有序。只有偶尔传来的军令声,打破响彻在江面之上。

“胡师长,部队还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跨过长江,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跨过太平州另一侧,到达大港东。”

一个侦察兵骑着马,匆匆赶到胡应泽身边,报告道。

胡应泽骑在马上,眼睛紧紧盯着行走的队列,头也不回地说道:“嗯,按照既定计划,所有士兵到达地点后,立刻进行下一步行动。时刻留意侦察信息和参谋部指令。”

那个侦察队长回应一声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跨上马匹,朝着远处疾驰而去。

胡应泽自从进入苏中后,便把所有其他职位都抛弃了,一门心思做起了职业军人。

他和苗强一样,都是师长,而且军衔还比制度规定的高了一级,是少将。

目前安民军只有两个师长,还都超越了制度规定的军衔。

胡应泽心里清楚,自己的选择没错。只要以后继续坚定不移地跟随苗通,自己只要不太差劲,以后在军界肯定能有一席之地。

这将是自己的关键之战,为此,他还特意请教了胡南安一番,最后把他手下的大将葛壮要了过来。

胡应泽收回思绪,看着行军队列,心中感慨万千。

在苗通刚开始改革军制的时候,胡应泽心里还是有些反对的。但他内心对苗通的钦佩,让他还是坚持遵循了下来。

上个月的军事会议,虽然苗通没有参加,但警卫营长何世赞和秘书长沈明参加了。

在会议室里,两人代表苗通发表了一番演讲。

想起那场会议,胡应泽就能想象到苗通的野心有多大,以及他在军政方面的抉择是多么果断。

部队在大港东南稍作休整,便绕了一个大圈,包围了新丰清军的营垒。大军遭遇轻微抵抗后,便轻松击破了营垒。

新丰的清军被击毙五十三人后,剩下的一千二百人全部被俘虏,无一人逃脱。

胡应泽留下一千多士兵,配合新丰原来的士兵,押着俘虏前往太平州。

新丰战役结束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胡应泽立刻同团长级指战员和葛壮代表的参谋部,组织了一场会议。

虽然没有接到苗通的具体下一步指令,但总体作战计划是早就定好的。

会议决定,使用木材等所有能找到的漂浮物,连夜在运河上搭设五个浮桥。

第二天破晓时分,所有部队跨过运河。暂一师至暂四师,将丹徒清军的营垒团团包围。

暂五师沿着运河东布防,确保不让清军逃脱,中军和参谋部则跨河至西侧指挥作战。

当夜,清军将领邓绍良也组织了一场会议。“城中贼逆虽枪炮犀利,但已显疲态,属下明天定能破城。” 一个清军将领信心满满地说道。

邓绍良听了这话,虽然白天观摩攻城时,他心里清楚这将领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

“嗯,若明天破城,邓某定为你请功。”

然而,邓绍良心里却充满了不安。他知道,城中是苗通的军队在把守。

如今城中有苗通的士兵不下七千,按照苗通的秉性和战力,早就应该在城外决战了,自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苗通为什么要死守城池。

邓绍良看着部下们战意高昂,便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杂念。

第二天,清军还是按照之前的攻城方式攻打城池。日上三竿时,清军攻城士兵退后休整。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大开,城中士兵鱼贯而出,在城墙下列出了整齐的阵列。在邓绍良的注视下,从城门处又推出了二十多门大炮。

不等邓绍良做出反应,阵列便朝着清军大军缓缓推进。

邓绍良压下心中的不安,朝周边将领大声说道:“欺人太甚!谁击破此敌阵,本提督作保,官升一级!”

只见一人争先请命,随后,千余清军朝着城外的阵列冲锋而去。虽然邓绍良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战场上的惨烈景象所震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