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128章 治理河道的办法

朱雄英听到他的话,嘲讽的说道:

“大明境内的河道千千万,除了长江、黄河等大型河道,有决口风险这种河流;

剩余的河道都是有地方官自行处理的。”

“你这个办法行不通!!!”

“那简单,本公子就把高邮县账上的银子,全都拿出来购买船只、铁器;

然后发动高邮县全体老百姓疏通河道。”

“要知道,大明律规定,县令是有征徭役的资格的。”

吴道通这话一出,不少学子也是连连点头。

朱雄英看到他们如此幼稚,却是冷笑一声道:

“这疏通河道的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前任县令为何不干,难道他不喜欢政绩吗?”

“我看未必啊,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县衙大账上没钱,第二,你们熟读大明律的自己应该清楚,县令征徭役,朝廷也是有要求的。”

“大面积无偿征调徭役,超出了大明律允许的范畴;

这个办法压根行不通。”

“所以,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朱雄英这话一出现场顿时沉默了起来,因为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户部不拨款,县衙账上又没钱,朝廷还对县上征调徭役有限制。

这就是一个死局啊,看来这个县令有点难当啊。

吴道通这个时候也是满脸冷汗,他知道,如果自己去做高邮县令;

恐怕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他抬起头,目光看向朱雄英说道:

“小公子,众所周知,高邮县有不少富商、地主,那可都是大户;

他们想在高邮县做买卖,就必须为本乡本土做点什么。”

“如果实在没办法,我可以让他们出钱,不出也得出,相信他们为了自家的买卖;

一定会拿出这笔银子疏通河道。”

朱雄英看到吴道通开始打商人的主意,先是点了点头,最后又摇了摇头;

再次说道:

“这个办法理论上可行,但是据我所知;

朝中有一位侍郎大人是高邮县的,还有一位户部主事薛大人,也是高邮县的。”

“剩余的还有两个六品官,都在京城任职。”

“他们的家族可都是高邮县的富家大户,你要是打商人的主意,理论上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实际上,你刚开始行动就得被朝廷罢免,只能回家抱孩子了。”

吴道通听到朱雄英的话,整个人都麻了,喃喃的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去高邮当县令只能随波逐流,我不甘心啊。”

不少学子听到吴道通的话,心也是凉了下来,这就是大明的官场现象,你想做事并不一定做的成;

十几年苦读,谁不想做个像文天祥那样的好官。

可惜代价是巨大的,这好官恐怕是难做了,不是没钱,就是被上司打压;

这世道如此,他们又能如何。

朱雄英看到他们都是唉声叹气,沉声说道:

“七品县令可是一县之父母官,你们要是连几个淤积的河道都解决不了;

那让你们去河道上为官,是不是灾情来了,只能让黄河决口,蔓延千里。”

“当那个时候,这个责任你们背负的起吗?”

“现在,你们还认为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吗?”

哪知道,苏州学子邱广利听到朱雄英的话,低沉的说道:

“朝廷不拨款,县衙没钱、徭役还不能大规模征调,甚至连富商都不能去招惹;

我们又能怎么办,这本就是一盘死局。”

“不是吴公子不做事,是这设定中的高邮县,根本就没有办法干这活。”

邱广利的话顿时引起了现场众多学子的共鸣,哪知道朱雄英却是冷笑一声说道:

“这高邮可是隶属扬州府,是大明最富庶的县之一;

如果这个地方的县令你们都感觉不好干,那云贵大山里面的县令呢。”

“或者岭南、海南岛那天涯海角地方的县令呢?”

“你们不是干不了,而是,你们压根就只是会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然让你们去做官,就是废物一个、一个废物。”

吴道通看到朱雄英不但骂了自己,还把自己一群人都给骂了,立马跳脚了;

怒声道:

“你说我们是废物,那好,请问你遇到这些问题,能解决吗?”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道理你总该懂吧。”

朱雄英看到现场不少学子对自己怒目而视,这吴道通竟然开始急眼了,确是一脸淡定的说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的好,那本公子现场把这问题给你们解决了。”

“众所周知,高邮县境内有京杭大运河,这是南北最繁忙的人工河;

是数个行省的物资转运大动脉。”

“我去这里,会先挑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之流河道疏通,哪条之流饭馆、客栈、妓院、花船最多;

我就去疏通哪条河道。”

吴道通却是讥笑道:

“县太爷,你疏通不了,账上没钱?”

朱雄英看到这家伙拿自己的话反讽自己,却是一点都不着急,再次说道:

“县衙没钱,但是本县可以和当地的富商、地主合伙做买卖啊。”

“要知道,这种繁华的地方,人流量非常大;进出的小船非常多,本县令出河道经营权;

让地主、富户出银子,把河道清理干净。”

“然后,建造船闸,让这些过河的船只交过河费,利润,县衙和富户五五分。”

“等到,那些大商人收到三倍本金投资的时候;

船闸全部经营权收归县衙。”

“不要以为没有富商干,那可是扬州高邮,他们为了一个花魁包一艘船,一天甚至愿意花上百两银子;

我们的那点过河费不占比例。”

“这样,县衙没有花一分钱就疏通了河道;

并且那些富商也是对县衙感恩戴德,三倍利润恐怕他们都高兴坏了。”

“他们京城的后台,不但不会打击我,还会大力支持我。”

“第二家段,就是高邮的河网密布,但是手工业作坊,也比较多,陆地运输粮食、丝绸、食盐;

这些东西在陆路运输成分非常高,还不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