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74章 朱元璋傻眼了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74章 朱元璋傻眼了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朱元璋听到这话,直接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惊呆了。

他黑着脸,声音中带着几分质疑:

“咱的皇明祖训经过深思熟虑的,还让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一干人看过。”

“确保没有问题,才形成皇明祖训的。”

“你才多大,能找出这里面的问题,你猜咱信不信?”

朱雄英却是一脸淡定,仿佛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

“皇爷爷,你等我说完啊,要是没用你再收拾我也不晚啊。”

马皇后看到自己大孙那古灵精怪的模样,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大孙,皇奶奶给你做主,你只要说的有用,你皇爷爷就不会收拾你。”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的话,这才把鞋子穿回脚上,然后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朱雄英,说道:

“说说吧,咱不信满朝文武没有发现问题,就你发现咱的皇明祖训有问题了。”

朱雄英撅了撅嘴,像个小大人似的,一脸自信地说道:

“他们不是发现不了,而是不敢说。”

“比如,大明皇族俸禄制度,就存在灭国的隐患。”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比锅底还黑,幽幽地说道:

“那不可能,你小子今天要不说出个理由,这顿打是跑不了了。”

然而,朱雄英却是满脸不在乎,仿佛天塌下来都有他顶着:

“皇爷爷,我们皇族您定的规矩,亲王一年俸禄五万担,加上禄米、茶、盐等其他赏赐。”

“一个亲王差不多需要三万两白银,至于皇孙皆封郡王,一人折合白银也有七千两银子。”

“这可花老鼻子钱了,我们大明没这么多银子养活他们。”

朱元璋听到这里,眼睛一翻,差点没气过去,黑着脸说道:

“咋了,咱打下这大明天下,让你们这些后世子孙享点福,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一年几十万两银子,咱大明还出得起。”

秦王几位王爷互相看了几眼,心中不约而同地哀嚎一声:

“朱雄英这臭小子不会是在报复我们吧,不就没有给他顶雷吗?”

“这报复来得也太快了,都不带过夜的。”

三位王爷中燕王率先坐不住了,像屁股上扎了针似的,连忙说道:

“大侄子,你还小,这里面的事情很多你还不知道,王叔们一年四万两银子。”

“可不是给王叔们一家子花的。”

“我们需要开府建衙,王府一年所有的支出都靠这点收入了,包括王府的长史等一众官员的俸禄。”

“都得我们自己花钱养着,最后到王叔们嘴里的可没有几口了。”

燕王朱棣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头,脸上的表情好似在咀嚼黄连般苦涩。

朱雄英看到燕王这般诉苦,重重地叹息一声:

“四叔,诸位叔叔的难处我懂,可这些都还能想法子克服。”

“但要是皇室俸禄制度不改革,咱们大明的国运,恐怕延续不了多少代啦。”

“皇爷爷开国建立大明,是第一代君王,到了第二代,就有二十多个王叔和姑姑。”

“那到小侄这一代,截至目前,皇族人数都有一百多个了吧。”

“等小侄这一代的孙子辈长大,至少得有几千个。”

“这才五代人,要是到了第十代呢?恐怕皇族规模得超过百万人。”

“皇爷爷的皇明祖训规定,最低的奉国中尉和乡君年俸禄两百担,折合白银一百两。”

“百万皇族,就算全按一百两银子的最低俸禄算,每年光皇族俸禄支出就得一万万两银子。”

“皇爷爷,咱们大明的国库岁入是多少,孙儿不知。”

“但恐怕每年拿不出一万万两银子吧。”

朱元璋正与徐达举杯对饮,听到朱雄英这番言论,吓得手一抖,酒杯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惊慌,声音都拔高了八度:

“一万万两?开什么玩笑!”

“咱们大明去年国库收入才一千八百万两银子。”

“十代皇族就能繁衍到一百万人,全国老百姓忙活五年的收入,都不够给皇族发俸禄;

这下麻烦大了!”

朱标听到儿子这番话,也慌了神,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

“十代人,就算二十年一代人,大明最多也就撑两百年,不对,恐怕只有一百五十年。”

“大明哪来每年一万万两银子,养活皇族啊?”

朱标这话一出,秦王、晋王、燕王三兄弟大气都不敢出,心里纷纷骂街:

“完犊子了,搞不好真要削减俸禄了,这下彻底歇菜了。”

朱元璋听到儿子的话,也懵了,呆愣在原地,嘴里不停地嘟囔:

“因为咱定的皇族俸禄制度,大明最多撑一百五十到两百年?这不可能。”

“刘伯温在世的时候,咱让他推演过大明的国祚。”

“他可告诉咱,大明国祚绵延六百半,怎么才二百年就撑不住了?”

“难道他在骗咱?还是后世君王会修改咱的皇明祖训,从而延长国祚?”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的自言自语,一脸无奈,摊开双手说道:

“皇爷爷,您可是咱们大明的开国之君,谁敢更改您定下的皇明祖训,那就是大不孝。”

“咱们大明最讲究忠孝,所以别说别人,就算是我爹,也不敢动这皇明祖训。”

“后世君王最多也就是看到国库亏空,对皇族欠俸,逼他们自谋生路。”

“这样,多少能延长些国祚。”

朱元璋听到大孙子这么说,眼睛突然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惊喜地说道: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刘伯温才说我们大明国祚六百五十年?”

“要是这么看,咱们大明也不差,虽然比不上周朝的八百年,可也远远超过汉朝的四百年了。”

朱雄英看着自己这位乐观的便宜爷爷,忍不住 “扑哧” 一声笑了出来,表情古怪地说道:

“皇爷爷,这大明国祚六百半,有没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六百的一半?”

“啥?”

“六百的一半,那不是三百年吗?”

“刘伯温这是在耍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