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82章 如何分赃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第82章 如何分赃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3:48:58 来源:小说旗

“这办法是你想出来的,有没有什么办法给解决一下。”

朱雄英听到朱标得话,嘿嘿笑道,那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

“父王,他们现在争先恐后地投资,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谁敢不让他们赚钱。”

“他们还不得拼命。”

朱标听到自己好大儿得话直翻白眼,黑着脸说道:

“雄英,你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心眼,有话直说。”

朱雄英看到自己老爹有点松口了,连忙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期待:

“父王,儿臣去草原这一趟顺回来一些财宝,全部交给了舅舅,估计价值三十万两银子。”

“只要你和皇爷爷不没收我的银子,并且允许我也投资一份,儿臣就给你解决这个问题。”

朱雄英这话,让不远处的朱元璋气的可够呛。

没想到自己这孙子竟然是个财迷,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会捞银子了。

不过,暂时答应这小子也无妨,等到他分银子的时候,咱直接把他的那份银子拉到内库保管起来。

朱元璋心里暗自想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想到这里,朱元璋向自己的好大儿点了点头。

朱标满脸期待,凑近自己的好大儿朱雄英低声说道:

“乖儿砸,你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三十万两银子和投资的事情,父王替你做主了。”

“不过,你皇爷爷和你的诸位叔叔那份,你小子可别忘了。”

朱雄英一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暗自庆幸自己的这点家当,终于能洗白了。

想到这儿,朱雄英挺直腰杆看向百官,中气十足地喊道:

“这里是奉天殿,诸位大人,你们这么在朝堂上争吵不太合适吧?”

“既然一千两百万两银子投资款目前没问题了,那就大家按比例分成吧。”

“最起码让诸位大人都能雨露均沾,一家独大的玩法,不怕自己半夜三更被同僚套麻袋吗?”

“大家静静,听听本殿下的意见再说。”

百官瞧着朱元璋那阴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的脸色,顿时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安静下来。

就连蓝玉这个大大咧咧的二货,看到自己的外甥孙站出来说话,也乖乖地退了回去。

朱雄英见百官都消停了,这才不紧不慢,沉声说道:

“此次攻打倭国的计划,共计需要一千二百万两银子,我们采用民间入股的方式来安排。”

“本殿下的想法是,投资资格分为四份。”

“皇爷爷一份,皇族诸多叔伯、姑姑等皇族成员一份,文臣一份,武将一份。”

“不知道各位大人,对于这个分法是否满意?”

百官听到皇长孙朱雄英的话,瞬间傻眼了,仿佛被一道雷劈中。

衍圣公孔希学更是差点没把脏话骂出口,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他们一直在和武将集团争得面红耳赤,争夺话语权,万万没想到皇族一出手就要分掉一半份额;

这不是坑人嘛!

孔希学眼珠子滴溜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

“皇长孙殿下这个分法,非常合理。”

“不过,这分成四份一份就是三百万两银子,陛下富有四海,自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诸位王爷要是承担三百万两份额的担子,下官担心他们吃不消啊?”

不少文官纷纷点头附和,像一群应声虫。

可这一回,徐达、汤和等人却像没事人一样,在一旁瞧着热闹,不掺和这事儿。

连蓝玉都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笑,看着面前这群叽叽喳喳的文官。

果然,秦王朱樉看到衍圣公孔希学想把手伸进自己兄弟的碗里,嘿嘿笑道:

“衍圣公孔大人,这就不劳你们费心了,本王已经把西安的王府和京城的王府全部抵押给钱庄。”

“然后加上王府里的银子,已经凑了三十五万两银子。”

“这三百万两银子的事情,就不劳你操心了。”

百官听到秦王朱樉的话,再次傻眼,仿佛被人施了定身法,呆立当场。

吏部尚书陶凯心里更是把秦王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秦王是不是疯了,他就不怕打败仗吗?”

“到时候,他京城和封地的王府都没了,他直接就得上大街拄棍要饭去了。”

“不对,这诸位王爷,不会都去卖家当凑银子去了吧。”

他抬头看向晋王朱棡和燕王、周王几人,刚想开口说些什么。

晋王朱棡就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着,怪笑道:

“二哥都能把王府给抵押了,咱朱棡也不是怂包。”

“陶大人,你们想从我们兄弟碗里捞银子,门都没有。”

陶凯和诸多文官看到诸王团结一致、对外严防死守的模样,顿时蔫了下来,连忙说道:

“晋王殿下多虑了,既然诸位王爷能拿得出这三百万两银子,这皇长孙殿下的办法还是挺合适的。”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啊!

朱扒皮要带着一众王爷、公主赚钱,这谁能拦得住?

又有谁敢拦呢?

正当吏部尚书陶凯还想再挣扎一下,说些什么的时候,朱雄英又一次开口了;

声音清脆却又不容置疑:

“现在这事情就简单了,皇族的事情自己解决,反正十天之内,银子必须到位。”

“至于文臣和武将一脉的投资份额分成比例,就按照你们今天在大殿上报的银子份额等比例缩减。”

“然后,十天内把银子送到户部。”

就这样,这场堪称大明第一届投资分赃大会,在一番你来我往的激烈交锋后,终于落下了帷幕。

朱元璋此刻看向户部尚书吕昶说道:

“吕昶,等到银子到位后,你要尽快安排把银子调拨到工部,让工部开启封存的六个造船厂。”

“同时开工建造,能横渡重洋的船舶。”

工部尚书薛祥听到朱元璋的话,连忙出班奏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启奏陛下,如果是只用这六座造船厂,恐怕造一百五十艘船只的舰队,至少需要一年之久。”

“这可会影响到,我们大明的作战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