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 > 第1066章 说崇祯

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 第1066章 说崇祯

作者:蝶恋花银步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2 15:07:51 来源:小说旗

“嗯?”很饱满的,他感觉到不对劲啊,睁开眼睛,对上了娇羞的一对杏眼,水汪汪的,似嗔又似怨瞥着。

兰蔻粉唇,娇体温柔,心动神不稳!

“哎呀,你……”娇杏脸上缓缓露出红云,嘤咛一声倒在他的肩膀上。

“咳~”贾玉京依依不舍扶起她。

洗漱完毕,娇杏似一个媳妇替他穿戴,上下左右看看,还满意点点头:“这样子入宫,不怕失礼。”

娇杏成了他的大内总管,起居一陋室,负责仪容。

……?……

半途之中,一位年轻的小太监翩然而至,恭敬有礼地引路,“贾少爷,请随我来。”

穿越重重宫殿,纵使他的步伐如疾风劲草,稳健有力堪比奔腾的牛马,

在这绵延不绝的殿宇之间,也不禁在心中暗自惊叹其规模之宏大令他不禁吐槽:就算在此间挥杆打一场高尔夫球,恐怕都显得空间过于宽阔。

这段路程很长,途中问那小太监,是一问三不知。

几柱香时间,终于抵达了一座书香浓郁、墨香四溢的大殿,

殿内正中央,一位中年大叔正专心致志地伏案书写,对他的到来未置一词。

贾少爷目光流转,仔细揣摩起这殿堂的格局布置,那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令他猜测,此处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皇家御书房。

书房内的照明并非凡俗灯火,而是悬挂着数盏精致华美的宫灯。

这些宫灯形制典雅,以细薄的紫铜为骨,镶嵌着繁复精巧的云纹图案,

四周垂挂着细腻柔和的鲛绡纱,内里燃着微黄的蜡烛,

烛火摇曳,透过薄纱洒下一片朦胧且温暖的光晕,

既不失明亮,又透出一份静谧的书香气息,恰到好处地映照出满室的大学问与智慧风。

环顾四周,一排排古香古色的书架巍然矗立,古旧卷轴及发黄的书封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历史。

每一架均采用千年楠木精心雕琢而成,纹理清晰可见,沉稳大气,透出木质芬芳。

书架上层叠有序地摆放着各类珍贵典籍,皮质封面在昏光的映衬下泛出温润光泽,

他翻开那些历经沧桑的文字,一字字诉说着一代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这里每一道横梁,每一个格挡,无不透露出工匠们的匠心独运的高尚品味。

殿内一侧,一架熠熠生辉,其上一条金龙盘旋缠绕于一把宝剑之上,尽显尊贵威严。

他大手一拍剑鞘,随着一阵清脆的剑鸣声响起:“呛啷!”

那把三尺青锋瞬间迸发出凌厉寒光,刹照整个大殿,更添了几分肃穆。

“有刺客——”

“哗啦啦!”八名大内士卫拔刀冲进来。

“呼!”举刀斜劈。

“叮叮叮!”八道剑光闪烁。

“垱!珰!珰!”八人捂手,八刀落也。

“退下!”大叔挥手,八人恭敬退下。

“是你,王爷?”

“是我。”

“之前你骗我!”

“我有骗你么?我不是王爷???”崇祯皇帝淡淡道。

“呃,理论上是!”贾玉京无话可说了。

“小子,你是第一个进来不下跪,还敢看书拔出来朕的佩剑之人。”

“敢问万岁爷,你文比孔圣,武比春秋战国时期的七王,可敢说胜他们一筹?”贾玉京问。

“不……朕,自问比不过他们。”

“不就是了嘛,孔圣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先秦迎接商君,可是超高规格,雄才大略的梁惠王魏罃十里出迎孟子……”

贾玉京诉说着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对士子礼贤下士的例子。

贾玉京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望向那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大叔,

开始缓缓诉说着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对士子礼贤下士的辉煌例子。

“陛下,昔日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却也是士子最为荣耀的时代。

那时的国君,深知人才乃国家之根本,对士子礼遇有加,其风骨与气度,实乃后世之楷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想当年,齐桓公小白欲拜管仲为相,亲自驾车迎接,执礼甚恭。

管仲有疾,桓公则亲往问疾,数往反,不辞其劳。

此等礼遇,使得管仲尽心竭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又如秦孝公嬴渠梁,他即位之初,便广发求贤令,许以高官厚禄,求天下之士共谋国是。

商鞅自魏国而来,秦孝公不仅亲自接见,更是与其彻夜长谈三天三夜,共吃抵足相眠,最终采纳商鞅之法,实行变法,使秦国黑色裂变,打下一统天下的强盛筋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无不以此为鉴,纷纷效仿古人礼贤下士之举。

又说一下雄心壮志魏惠王魏罃面对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亲率百官十里长亭恭迎,足见其对贤才的尊重与渴望。

楚庄王熊旅慧眼识珠,深夜宴席间聆听伍举谏言,从而成就了一代明君伟业。

燕昭王姬平则修建黄金台,悬赏千金招揽天下豪杰,其中郭隗荐贤,引来了乐毅等众多能人志士的投奔。

赵武灵王倡导胡服骑射,大胆任用楼缓、肥义等改革家推动军事改革,提升国力。

至于韩国、魏国,在战国纷争古籍中虽未详细提及,但同样不乏国君礼遇士子、

采纳智谋的例子,如魏文侯师事子夏,韩昭侯倚仗申不害施行政治改革,皆体现其对贤士的重视和智慧的崇尚。”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国君的诸多礼贤故事,那个时代尊贤重……”

贾玉京越说越是激动,他深知这些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警醒。他望向崇祯皇帝,希望他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重振大明王朝。

“陛下,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他们皆以礼贤下士着称,食客数千,不分贵贱,皆以礼待之。故而这些公子门下,人才济济,为各自国君出谋划策,立下赫赫战功。”

崇祯皇帝静静地听着,脸上神色变幻莫测。

大叔语气深沉:“你的意思是说朕若能效法先贤,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我大明何愁不兴?士子何愁无用武之地?”

“呃,当我没说过,我的意思是说,这几个皇帝够大气磅礴,至于其它的事情,草民真无法说三道四的。”

“你所言极是。”崇祯皇帝缓缓开口,“你既有此见识,朕当效法先贤,便封你为翰林学士,去了草头民,成了一个「早」——顶天立地的男子了,你就助朕共谋强国如何?”

“皇帝陛下,你这样拆字,我没法和你玩了!”

贾玉京闻言,心中波涛汹涌,心中大惊失色:“尼马,要我玩命?大明怎么救?”

“万岁爷,你礼贤下士,重用人才铁定是可以振兴大明的。”

崇祯大叔目光炯炯盯着他:“你是有谋而不想出?”

“你怕什么?”

“怕朕斩了你?”

贾玉京面色微微一变,他抬起头看向崇祯皇帝,眼神中闪烁着无奈:“陛下,大明当前的问题错综复杂,积弊已久,非一日之寒可解。

草民诚惶诚恐,虽有一腔热血,但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恐难担此重任。

且改革之道势必触及多方利益,阻力之大难以想象,草民担忧自己一旦投身其中,恐怕不仅无力回天,反而会加速自身的覆灭。”

崇祯皇帝目光冷峻,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贾玉京,你这是在推诿还是在畏惧?朕知你才学出众,否则不会提拔于你。

大明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朕不惜放下九五之尊,亲自寻求破局之道,你却在此畏首畏尾,有何颜面面对天下黎民百姓?”

“这,万岁爷,我没有那么多才多艺的!”贾玉京被皇帝一席话逼得无处遁形,额头上渗出了一粒汗,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崇祯皇帝的语气愈发严厉,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贾玉京,你今日若不答应出谋献策,

朕就当你弃天下苍生于不顾,

今日便会成为因畏葸不前而被拉出午门斩首示众的典型。

你可要想清楚,是愿意忍辱负重,为大明江山拼上一把,

还是就此放弃,落得个遗臭万年的结局?”

听闻此言,心头犹如被巨石压住,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心头陡然一紧,随即苦笑一声,拱手作揖回应:“草民岂敢有谋而不献?

只是如今大明内外交困,民生凋敝,朝廷党争不断,士将乱政,流寇四起,边疆烽烟叠起,可谓危机重重。

草民虽有心报国,却恐力有未逮,加之朝中局势复杂多变态,

稍有不慎便是刀咔嚓加身,小命难保,

非是草民贪生怕死,实在是忧虑能否真正将所学的小本事付诸实践,助力大明走出困境。”

“死也不愿意答应?”

“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我能力非常有限。”

他瞪大了眼睛,与皇帝斗眼睛大。

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内心犹如被千斤巨石压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