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蹈海天妖传 > 第六十九章 事成

蹈海天妖传 第六十九章 事成

作者:螃蟹爱吃虾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02 16:12:53 来源:小说旗

翰国国都,漳陵城。

时值年节,皇城内解除宵禁,万民同乐。

夜晚的漳陵城中,到处张灯结彩,街边的市集人群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各色各样的艺人摊贩,和游人共同编织着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与此同时,只和民间一墙之隔的皇宫之中,却是幽寂无声,犹如鬼蜮。

整个皇宫内禁卫林立,十步一岗。就算正值节庆,包括后宫在内的各大殿宇却是连宫灯都不敢点明,只有稀稀疏疏的烛火从各宫中透出。

皇帝寝宫正阳宫内,垂垂老矣的翰明皇杨文栋正静静躺在雕琢精致的金丝楠木龙床上。

已服侍了杨文栋数十年的大太监岳旺正战战兢兢地跪在床边。

除此之外,还有三人正静静伫立在殿内。

翰国第一权臣,当朝太宰吕博文手拄青玉拐杖,全身如青松般纹丝不动,正在闭目养神。

此刻的吕博文早已年过古稀,须发皆白,但看起来还是精神矍铄。

而龙床上翰明皇比吕博文小了整整十岁,此时却连床都已下不来了。

站在中间的是当朝太尉、武将之首、元帅府大都督吴正清,正对着龙床。

他身高八尺,生得虎背熊腰,虽头发花白,状态看起来却是龙精虎猛。此时他手握剑柄,一双虎目怔怔望着床上的翰明皇,思绪复杂。

吴正清一生为翰国出生入死数十年,手握天下兵权,十年前便被御赐可剑履上殿,可见翰明皇对他的器重。

而殿内最后一位,便是被誉为翰国史上可称青云直上的李天睿了。

前些年赵世勇被夺了兵权后,他被吕博文举荐出仕,起初只是担任地方八品县令,而今不到不惑之年,连升数级,已是正二品的吏部尚书。

殿内几人维持着这番情形已经很长时间,此刻年纪最小的李天睿再也忍不下去,上前对着龙床深深一拜,凛然道:“陛下,此刻宫内禁军五卫早已尽数归顺汉王,而翰国兵权依然在汉王手中。翰国立国五百多年,前有赵国屡次进犯,皆被汉王击退;后有数郡流民起义谋反,也被汉王镇压。如今民不聊生,天下人苦杨氏久矣,陛下何必如此固执?天下气运将尽,何不放杨氏和天下万民一条生路?”

过了半晌,才听闻龙床上才传来细若游丝的沙哑声音:“呵呵,吕相,若朕若料不错,你和汉王早已暗中勾结,是也不是?当初你提议说要削了汉王兵权,朕虽有过怀疑,只因事情太过顺利,朕也并未多想,不想此刻却是一语成谶。”

“陛下,老臣也是一心为了天下苍生着想。”吕博文冷声回道。

“吴太尉,你最后还是没有夺下汉王的兵权,朕不怪你。你为杨氏江山赴汤蹈火数十年,对得起杨氏和天下万民,此番事后,亦无须惭愧内疚,汉王向来怜惜武将,不会对你吴氏怎样。”

吴正清堂堂一个汉子,闻言当场便跪伏在地,老泪纵横道:“臣......愧对陛下。”

“好了,我杨文栋才是真正愧对列祖列宗,神器丧于朕手,如之奈何?吕相,你之前所言可还作数?”只是说了几句,龙床上的翰明皇便像是浑身脱力一般,声音越来越小。

吕博文回道:“臣早已说过,汉王一言九鼎。”

如今朝廷内无信臣,外无兵权,而太子年幼,即便是即位了又能如何?

既然赵氏想取而代之,那便遂了他的愿吧。

“岳旺,取那禅位诏书来。”

一旁的大太监闻言急忙上前将杨文栋扶起身来,只见这位翰明皇挺直了如风中残烛的身躯,举起抖如筛糠的右手,拿其身旁的御印,往那诏书上深深盖了下去。

之后,万念俱灰,他长舒口气后重新躺平,缓声道:“尔等都出去吧,让朕最后好好睡一觉......”

当夜,正当漳陵城万民还在欢庆节日之时,无数大都督府的传令兵和武将已是带着手谕八百里加急地赶往各郡,去替换各郡军权。

现已是汉王府大管家的赵思耕,也匆忙乘上魏家世子魏良的法舟,急往赤渊派而去。

——

待青儿再次见到赵思耕,距她外出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此时,她静静地听完了赵思耕讲述赵家是如何逼翰明皇禅位的前后经过。

那当真是一场暗中勾结,权臣掌控朝野孤立皇权的大戏,比前世的电视剧精彩得多。

青儿轻轻点了点头,道:“做得不错。只希望之后赵家能平稳登基,别再横生枝节。”

赵思耕闻言,也终于松了口气。

此番汉王赵世勇紧急派他前来,便是向老祖禀告此事,看看老祖的反应。

而在他看来,老祖对赵家行事还是万分认可的。

“翰国改朝换代在即,国号未定,还请老祖拿个主意。”

“国号......”青儿喃喃自语,闭目陷入沉思。

她想起前世古代那个辉煌的王朝。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其有书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又有书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那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画卷里,辉煌二字如同晨曦初破晓,不仅照亮了历史的长河,更在每一寸空间内镌刻下不朽的印记。

国之独以强亡,铸就了后世民族之基。

片刻后,青儿睁开双眼,锵声道:“既然他被封了汉王,那便以汉为国号罢。”

赵思耕点了点头,又道:“老祖出行在即,不能亲身参加家主的登基大典,殊为遗憾。建国在即,老祖可还有何吩咐?”

青儿回道:“家老,我接下来所言,你要牢记心中,一字不差地传达给赵世勇。我花了数年时日,细细思索治国之道,并成书《治国九论》,以此为大汉开国之新政。此后,将此书定为祖训,一代代严格执行。若有异议,待我游历归来,可遣人来问询。此书不可流落在外,除了赵家直系与家族心腹,不可让他人阅览。”

“我外出归期未定,短则十年,多则以二十年为期必归。此番我会派座下大弟子刘子涵随你返回翰国并驻留赵家,她会护佑我赵氏一族不受其他修士的暗算,修行界之事,赵家尽可相询。此书与信你带给赵世勇,等我归来,会立刻遣人给赵家传信。”

说完,青儿便将一个装着书信的布包交给赵思耕。

赵思耕双手接过,急忙倍加珍重地收进胸口。

青儿继续说道:“至于成立修仙家族之事,可先让赵世勇广派魏家修士,在翰国寻一处山川灵脉之地,作为我赵氏发脉之所,其余诸事,可等我回来再说。”

“老朽记下了,若是老祖没有其他吩咐,老朽这便回去给家主复命。”赵思耕跪地拜别。

青儿点了点头。

望着赵思耕远去的身影,青儿心中感慨。

自五十年前她与赵家结缘,哪能料到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也许冥冥之中,她与赵家会因果纠缠一世,永不相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