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42章 诸侯汜水鏖战,江东暗取豫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董卓专权,祸乱朝纲。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倒行逆施,使得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诸侯纷纷揭竿而起,组成联军,意图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这一日,董卓在朝堂之上,得知诸侯会盟于酸枣,且孙坚被推举为先锋,正率领大军直取汜水关。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暗自思忖:这些叛将竟然联合起来,看来是要与我董卓决一死战了。不过,我董卓又岂会惧怕他们?想到这里,他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下方的诸将,高声问道:“今叛将袁绍等人会盟酸枣,孙坚为先锋,直取汜水关,诸位有何计退敌?”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身材魁梧、英姿飒爽的将领挺身而出,正是董卓的义子——温侯吕布。吕布威风凛凛地站在朝堂之上,大声说道:“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叫关东鼠辈胆寒无一敢叛父亲。”吕布的声音犹如洪钟,在朝堂上回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与傲慢。

董卓听后,大喜过望,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说道:“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董卓对吕布的信任和宠爱是众人皆知的。自吕布杀父丁原,投降董卓以来,他便深得董卓的信任,出入中庭,时刻陪伴在董卓左右。董卓对他赏赐不断,功名利禄应有尽有。这让西凉诸将心中嫉妒不已,他们对吕布的愤恨如潮水般涌动,但吕布武勇过人,在西凉军中无一人是其对手。

此刻,见吕布请战,西凉华雄心中不服,他不甘示弱地高声道:“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华雄身材高大,满脸横肉,声音中充满了狂妄与自负。他心想,自己在西凉军中也算是一员猛将,怎能让吕布独占头功?

董卓见爱将华雄请战,心中十分欢喜,他认为华雄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或许真能立下大功。于是,董卓封华雄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命他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赶赴汜水关迎敌。华雄领命后,得意洋洋地退下朝堂,开始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另一边,孙坚率领着大军已经在汜水关下攻击了好几天。然而,汜水关易守难攻,董卓的军队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精良的武器,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孙坚的军队多次发起进攻,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这一日,鲁肃来到孙坚的营帐,他神色凝重地对孙坚说道:“主公,你虽与袁术相熟,但袁术此人雄才大略,时时防备着主公。如今,主公欲回江东,可假装战败,秘密派遣使者求见刘表结盟,同时安排军士借道荆州回江东。”鲁肃的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谋略,他深知当下的局势复杂,必须谨慎行事。

孙坚听后,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问道:“善,但是江东诸侯我们先攻谁呢?”

鲁肃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豫章。”

孙坚疑惑地问道:“为何?”

鲁肃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豫章靠近荆州,北接江夏。主公取得豫章,便可陈兵大江,寻求刘表水军的支持,如此一来,便可抗衡袁术。豫章太守华歆,字子鱼,是一位才德之士,但他不通兵事。在太平之世,他或许可以安一方平安,但在这乱世之中,他就难有作为了。豫章有21县,人口60余万,主公若得之,便可操练兵马,招募贤才,东取丹阳,南下会稽,再与吴郡并力北向庐山和九江郡。如此,主公的霸业可成。”鲁肃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让孙坚心中十分佩服。

孙坚又问道:“南下何人可为将?”

鲁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公子。”

孙坚听后,面露担忧之色,说道:“伯符?他才十六岁,是不是太小了?”

鲁肃连忙说道:“有志不在年高,昔日甘罗十二岁拜相,霍骠骑未满十八封狼居胥。大公子少年英雄,又有公瑾之智,攻取豫章如探囊取物。”鲁肃对孙策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孙策一定能够胜任这个重任。

孙坚又问道:“公瑾?”

鲁肃郑重地说道:“主公切莫小看公瑾,若举百万之众,谋略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我不如公瑾;若观天下之变,谋算于诸侯之间,公瑾不如我。公瑾之才不下韩信,主公欲取天下,不可缺公瑾。”鲁肃对周瑜的评价极高,他深知周瑜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智慧。

孙坚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下定决心说道:“好,就让伯符公瑾领兵南下,如果取得豫章,坚必登坛拜将以邀公瑾。”之后,孙坚按照鲁肃的计策,与华雄交战时假装战败。他秘密派遣孙策和周瑜领兵两万南下,同时向袁绍汇报自己大败的消息。袁术虽然觉得此事有些奇怪,但由于孙坚掩饰得极佳,他并未发现异常。加上董卓闻得华雄大胜,对其进行加封的消息传到联军之中,众人都只认为是自己改变了历史的原因,并未深究。

话说袁绍闻得孙坚大败,三万兵马已去其二,不禁大惊失色,他焦急地说道:“不想孙文台今日大败,失了锐气,如之奈何?”

曹操在一旁冷静地说道:“将军,孙文台虽败,但我等仍有雄兵百万,当下当发兵汜水,再计较其他。”曹操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断,他深知此时不能慌乱,必须继续进攻。

袁绍听后,觉得曹操所言有理,便说道:“善。”于是,袁绍听从了曹操的建议,率领大军向汜水关进发。

华雄自从打败孙坚后,董卓加封他为都督。他想起李儒之前对他说的话,心中更加小视关东诸侯。如今,闻得关东诸侯陈兵汜水关外,他便迫不及待地要出城搦战。李肃听闻此事,大惊失色,他急忙劝阻道:“相国命都督守护汜水关,今百万逆贼叩关,将军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李肃深知华雄的性格过于急躁,担心他会因轻敌而导致失败。

华雄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今日贼众我寡,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华雄认为,只有亲自上阵杀敌,才能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李肃又说道:“汜水之险要,天下少有,今将军督军五万,贼军虽众,心有不齐,必不能克也。”李肃分析着当下的局势,试图说服华雄。

华雄听后,心中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听从李肃的建议,暂时放弃出城搦战的想法。

袁绍带领众军抵达汜水关后,孙坚自缚前往见袁绍,他伏地请死,说道:“孙坚无能,贪功冒进致使先锋败北,折损联军锐气。”

袁术在边上冷冷地问道:“汝熟读兵书,怎会如此?”

孙坚惭愧地说道:“说来惭愧,我令军士急行,不料粮草落在后方,一时供应不及,致使军心动荡。本意结营等候,料想一两日粮草到了就可以解决,不料被关中董军得知,散布谣言,军心不稳,及至夜间突袭,致使大败。”孙坚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

袁绍闻知后,好声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文台不必过于自责。”之后,袁绍召集群将商讨攻关事宜。众将皆道,唯有强攻一途。于是,袁绍安排众将轮流攻关。

然而,汜水关实在是太过险要,董卓的军队防守严密。连续十数日,联军死伤惨重,但汜水关依然安然无恙。这日,袁术来见袁绍,他忧心忡忡地说道:“盟主,汜水关险要,一时难以攻克,诸军都想保存实力,时间一久,人心必散,联军瓦解,讨董恐怕沦为笑话。”

袁绍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我亦忧于此,但事实如此,心中无奈。”袁绍心中明白,袁术所言极是,但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就在联军陷入困境之时,曹操站了出来,他对袁绍说道:“盟主,强攻并非良策,我等可派人寻找汜水关的弱点,再出奇兵攻打。同时,我们也可以派人去联络其他诸侯,寻求更多的支持。”曹操的建议得到了一些将领的赞同,但也有一些将领认为曹操的计策耗时太久。

袁绍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此时,孙坚站了出来,他说道:“盟主,曹将军所言有理。我军虽然遭受了挫折,但士气未灭。我们可以先按曹将军的计策行事,同时,我也愿意再次领兵攻打汜水关,为联军挽回一些颜面。”孙坚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袁绍听后,心中十分感动,他说道:“文台,你能如此,实乃联军之幸。”于是,袁绍决定采纳曹操的建议,同时让孙坚再次领兵攻打汜水关。

孙坚回到军营后,开始精心筹备。他与鲁肃、周瑜等人商讨作战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同时,他也对士兵们进行了鼓舞,激励他们的士气。

而在汜水关内,华雄得知联军再次准备进攻,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与李肃、胡轸等人商议防守之策,加强了汜水关的防御工事。他深知,联军虽然暂时受挫,但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终于,新一轮的战斗打响了。孙坚率领着大军,向汜水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士兵们受到他的鼓舞,个个奋勇杀敌。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华雄在城楼上,看到孙坚的军队如此勇猛,心中也不禁有些畏惧。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必须坚守汜水关。他亲自指挥着士兵们进行抵抗,用弓箭、滚石等武器攻击联军。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联军虽然勇猛,但汜水关的防御实在是太坚固了,他们始终无法突破董卓军队的防线。

就在联军陷入困境之时,孙策和周瑜率领着两万大军已经抵达了豫章。他们按照鲁肃的计策,开始对豫章进行攻打。豫章太守华歆,果然如鲁肃所言,不通兵事。面对孙策和周瑜的进攻,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孙策和周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们采用了声东击西、迂回包抄等战术,逐渐突破了豫章的防线。华歆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

孙策和周瑜顺利地占领了豫章,他们开始在豫章操练兵马,招募贤才。同时,他们也派人向孙坚汇报了胜利的消息。

孙坚得知孙策和周瑜成功占领豫章后,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的霸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此时,汜水关的战斗依然在继续,联军能否突破汜水关,打败董卓,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孙坚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天下苍生带来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