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墨般浓稠,沉甸甸地压在袁绍军的大营之上。营中的火把在夜风中摇曳,明明灭灭,好似此刻众人起伏不定的心情。袁绍端坐在营帐主位,神色凝重,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随军的一众文武。如今,公孙瓒已下了战书,约定次日决战,这一战关乎生死存亡,不容有失,他必须在这最后的夜晚,与众人商议出最为周全的交战策略。
此次随袁绍出征的,有荀谌、许攸、审配、郭图四位智谋超群的谋士,他们皆是袁绍的心腹智囊,各自怀揣着独特的见解与谋略;武将则有高览、韩猛、张合、牵招、鞠义等,个个身经百战,在沙场上威名赫赫。营帐内的气氛压抑而紧张,每个人都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分量。
“诸位,公孙瓒已约明日决战,如今局势紧迫,我等需速速商议出应对之策。”袁绍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营帐中回荡。
荀谌率先起身,他身形清瘦,目光敏锐,稍作思索后,缓缓开口分析道:“主公,公孙瓒部多为骑军,兵力强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细细想来,其根基并非稳固。幽州之地苦寒,那些富裕之地大多掌握在刘幽州手里,公孙瓒实际掌控的不过是右北平郡、代郡、辽西郡。这其中,也只有代郡的情况稍好一些。而且公孙瓒生性好战,常年征战,粮草消耗巨大,如今必然储备不足。他急于求战,正是因为粮草短缺这一致命弱点。反观我军,粮秣充足,又身处冀州本地作战,熟悉地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我军的优势所在。”
说到此处,荀谌微微一顿,目光扫视众人,见大家都在认真聆听,便继续道:“再者,公孙瓒自恃武勇,骄横异常,必然会轻视我军。我们正可利用他这一弱点,示敌以弱,故意露出破绽,让他更加大意轻敌。待他放松警惕之时,我们再出其不意,给予他雷霆一击,定能将其打败。”荀谌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他的分析让众人心中都燃起了一丝希望。
审配也站起身来,拱手赞同道:“荀先生所言极是。主公先前已下令督促各地坚壁自守,公孙瓒远道而来交战,时日一长,粮草必定紧缺。而且,幽州牧刘虞与他向来素有间隙,刘虞绝不会资助他粮草。如此一来,即便我军在正面交战中不能立刻取胜,公孙瓒也将陷入困境,最终处于不败之地的必定是我军。”审配向来沉稳持重,他的话让袁绍心中又多了几分底气。
袁绍听到这,紧绷的脸上总算有了几分轻松之色,他微微点头,说道:“有二位先生如此分析,我心稍安。只是,公孙瓒的骑军骁勇善战,声名远扬,听闻他麾下的‘白马义从’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连胡骑都望风而逃,不知诸位该如何部署应对这一劲敌?”袁绍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毕竟“白马义从”的威名如雷贯耳,实在不可小觑。
“鞠义将军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对破骑军之道必定深有研究,此事当问之。”审配看向鞠义,眼中满是信任。
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到鞠义身上。鞠义身材魁梧,面容冷峻,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大步出列,拱手行礼后,朗声道:“骑兵自古便是突击主力,其优势在于速度与冲击力,常常用骑兵突击打乱敌军阵脚,而后步兵紧跟骑兵的步伐,歼灭那些被突散并落单的敌军。依我之见,我军阵势可摆得窄长,步卒居前,骑军在后,且多做隐藏。如此一来,公孙瓒远远望去,便会以为我军人少势弱,从而更加轻敌。”
鞠义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阵势,众人都听得聚精会神。“然后,我们再设法诱使公孙瓒的骑兵脱离步卒,独自出战。我军则在前方步卒阵中多设盾牌强弩,待公孙瓒的骑兵冲来之时,千弩齐发,定能滞缓他们的冲击。骑兵一旦失去速度,其优势便荡然无存,比之步军,强不到哪去。”鞠义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
看着不住点头的众人,鞠义面有得色,继续道:“我愿率本部‘先登营’,绞杀公孙瓒的骑军。我方埋伏的后军则迅速直插公孙瓒的步卒,如此前后夹击,定可将其击溃。”鞠义的“先登营”向来以勇猛善战着称,他的这番计划让众人眼前一亮。
许攸接着站起身来,补充道:“日前我察看地形时,发现界桥南有片树林,那片树林地势隐蔽,正好可将后续兵马埋伏其中。待公孙瓒的骑兵与我军正面交锋之时,埋伏在树林中的兵马便可突然杀出,给公孙瓒来个措手不及。”许攸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他对自己发现的这个绝佳埋伏地点很是自豪。
在冷兵器时代,弩的确是步卒克制骑兵的利器,鞠义的布置也极为妥当,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诸如弓弩的数量、步卒与骑军的具体配合方式、如何确保诱敌之计成功等。袁绍认真倾听着众人的每一个建议,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大家共同探讨。
“高览,张合你们对骑兵作战也颇有心得,你觉得此计如何?可有补充之处?”袁绍看向高览张合,询问道。
高览向前一步,拱手道:“主公,鞠义将军与许先生之计甚妙。依我之见,我军骑军虽隐藏在后,但也不可全然不动。可挑选一支精锐的骑军小队,在敌军骑兵被强弩阻滞之时,从侧翼杀出,配合‘先登营’,对公孙瓒的骑兵形成合围之势,如此可进一步扩大战果。”高览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韩猛,你负责粮草辎重的押运与守护,明日之战,粮草至关重要,切不可有丝毫差错。”袁绍又对韩猛叮嘱道。
“主公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草万无一失。”韩猛抱拳领命,神色坚定。
牵招朱灵也纷纷请战,他们表示愿意在正面战场冲锋陷阵,与公孙瓒的骑军一决高下。袁绍看着这两位猛将,心中满是欣慰,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道:“有你们二位在,我军士气必定大振。明日之战,就看你们的了!”
营帐内的讨论愈发热烈,众人各抒己见,不断完善着作战计划。从如何布置弓弩手的位置,到步卒如何在强弩掩护下推进;从诱敌的具体策略,到埋伏兵马的出击时机,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斟酌。
郭图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公,我军在示敌以弱的同时,也可散布一些虚假消息,让公孙瓒更加坚信我军实力薄弱,从而放松警惕。比如,故意让一些俘虏逃脱,让他们带回我军粮草不足、军心不稳之类的消息。”
袁绍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但要注意消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切不可让公孙瓒看出破绽。”
不知不觉,夜已渐深,营帐外的风声愈发呼啸,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呐喊助威。袁绍看着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谋士与武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明日之战,关乎我军生死存亡,也关乎冀州的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按照今日商议的计策行事,定能击败公孙瓒,扬我军威!”
众人纷纷起身,齐声高呼:“愿为主公效死!”声音响彻夜空,震得营帐都微微颤动。袁绍看着众人,心中充满了信心。他深知,这场战斗将无比艰难,但有这些智谋之士与勇猛武将的辅佐,他有信心赢得胜利。
随后,袁绍下令各部按照商议好的计划,做大战前的最后准备。士兵们开始紧张地检查兵器、磨砺刀刃,将弓弩擦拭干净,装填箭矢;将领们则忙着整顿军容,传达作战指令,确保每一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
在营帐的一角,荀谌与许攸还在低声讨论着一些细节,他们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战局的因素。审配则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加强防御,以防公孙瓒有其他诡计。
鞠义回到自己的营帐,看着麾下的“先登营”士兵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明日之战,是我们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公孙瓒的骑军虽强,但我们‘先登营’也不是吃素的!只要大家按照计划行事,听我指挥,定能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士兵们纷纷高呼:“愿随将军死战!”声音中充满了斗志。
高览、张合等武将也各自回到本部,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他们告诉士兵们,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袁绍,更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与尊严。士兵们被他们的话语所鼓舞,一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战场上一展身手。
夜更深了,袁绍独自走出营帐,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想起了曾经的辉煌与挫折。这场与公孙瓒的战斗,将是他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赢得这场战斗,让自己的威名传遍天下。
“主公,夜深了,您还是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指挥大战。”一个侍卫走上前,轻声说道。
袁绍回头看了看侍卫,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也去休息吧。明日,将是一场恶战。”说完,袁绍转身走进营帐,躺在榻上,却久久无法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明日战斗的场景,思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应对之策。
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袁绍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看到了自己率领着大军,击败了公孙瓒,冀州大地一片欢腾,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这个梦终将成为现实。
当第一缕曙光洒在袁绍军的大营之上时,士兵们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他们身着战甲,手持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袁绍走出营帐,看着眼前这支士气高昂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自豪。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出发!”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战场进发,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