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87章 陈登妙计安众,刘备仁德抚民

刘备面带微笑,收编如此庞大数量的黄巾军民,虽说充满挑战,却也意味着实力的巨幅扩充。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增强,更是人口资源的极大丰富,为他在乱世中争雄增添了厚重的筹码。

刘备深知,接下来的安置与整合工作将是一场严峻考验,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但他有信心凭借麾下众人的智慧与努力,将这些黄巾军民转化为自己的坚实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修全身心地投入到收降事宜的安排中。他穿梭于各个营帐之间,详细登记归降的黄巾军民信息,从姓名、籍贯到擅长的技艺,无一遗漏。他还亲自挑选出一些较为可靠且有一定威望的原黄巾小头目,让他们协助维持秩序,承诺只要他们尽心尽力,日后必定论功行赏。

这些小头目们为了能在新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积极配合王修的工作,使得原本混乱无序的归降队伍逐渐变得有序起来。

此时,温暖的阳光洒在营地,给这片刚刚经历动荡的地方带来一丝安宁。

王修对一名协助的原黄巾小头目说道:“你好好干,只要能把这秩序维持好,将来在刘使君麾下,少不了你的好处。要是办得漂亮,封个小官也不是不可能。你想想,以后跟着刘使君,吃香的喝辣的,不比在这黄巾军里强?”

那小头目连忙点头哈腰,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赔笑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尽心尽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绝不让大人失望。小的一定把兄弟们都管好,保证不出乱子。”

与此同时,刘备与陈登也在紧锣密鼓地商讨着后续的安置策略。

陈登指着地图,向刘备详细阐述:“主公,这些黄巾军民数量庞大,若集中安置在一处,恐生变故。依我之见,可将他们分散至青州各郡县,一来便于管理,二来也能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这样既能防止他们聚众闹事,又能让他们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手指轻轻点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思索片刻后说道:“元龙所言极是,但还需考虑到各郡县的承载能力以及当地百姓的接纳程度。

我们可先将一部分青壮编入军伍,进行严格训练,一来增强我们的军事力量,二来也能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至于滋生事端。

不过,在分配郡县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刘备在思考过程中,脑海里不断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既希望充分利用黄巾军民的力量,又要确保地方稳定,心中满是对未来局势的谋划。

陈登抚着下巴,眉头微皱,思索着说:“主公顾虑周全,只是这青壮编入军伍后,还需配备得力将领加以管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若是管理不善,恐生祸端。我们得挑选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威望的将领,才能镇得住这些新兵。”

刘备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云长、翼德皆可委以重任,有他们在,我放心。他们定能将这些新兵训练成一支虎狼之师。云长义薄云天,翼德勇猛过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新兵们定能迅速成长。”

于是,按照两人商议的策略,一部分身强体壮的黄巾青壮被挑选出来,开始接受军事训练。

关羽、张飞等将领亲自负责训练事宜,他们以严格的军纪和精湛的武艺要求这些新兵。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亲自示范各种刀法技巧,大声喊道:“持刀要稳,出刀要狠,步伐要灵活!都给我看好了,再学不会,军法处置!这刀法可是战场上保命杀敌的本事,你们都给我用心学!”

新兵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关羽的演示,努力模仿着他的动作,尽管一开始显得笨拙生疏,但在关羽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有了几分军人的模样。

张飞则在一旁大声呵斥着那些偷懒或动作不规范的新兵:“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要是在战场上,你们这样早就死了!磨磨蹭蹭的,是不是不想活了?你们看看你们这副样子,哪像个当兵的?再不好好练,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在他们的严格训练下,新兵们的军事素养快速提升。训练场上,尘土飞扬,新兵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关羽看着这些新兵,心中既有对他们成长的期待,也有对未来战争的担忧,希望能将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新兵们则满心都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训练的畏惧,但又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渴望,努力跟上训练节奏。

一名新兵小心翼翼地问道:“关将军,我们真的能成为像您一样的猛将吗?我们这些人,能有出息吗?”

关羽目光坚定地看着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鼓励,说道:“只要你们肯吃苦,肯用心,必能有所成就。我关羽能做到的,你们也能!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你们努力训练,将来定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而对于那些老弱妇孺,刘备则安排他们前往各郡县,分配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安顿下来,刘备还派遣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随行,负责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这些官员们不辞辛劳,帮助黄巾百姓搭建房屋、分发农具和种子,还向他们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荒芜的土地上逐渐出现了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农田,百姓们的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远处,青山连绵,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希望。

官员们看到百姓们逐渐安定下来,心中满是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黄巾百姓们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感激刘备的安置,希望能在这片新土地上过上太平日子。

一名黄巾老妇拉着官员的手,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激动地说:“多谢大人,多谢刘使君,让我们有了安身之所,能过上安稳日子。要不是刘使君,我们还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呢。”

官员笑着安慰道:“老人家,这都是刘使君的恩德,你们好好过日子,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日子肯定能蒸蒸日上。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们。”

然而,在这看似顺利的过程中,也并非毫无波折。一些地方的豪强大族对黄巾百姓的到来心存抵触,他们担心这些外来者会抢夺他们的土地和资源,于是暗中煽动当地百姓闹事。

有一次,在一个名为安宁县的地方,一群当地百姓在豪强大族的蛊惑下,聚集起来,阻止黄巾百姓进入县城分配土地。他们手持棍棒,情绪激动,与黄巾百姓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他们手持棍棒,情绪激动,与黄巾百姓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现场一片混乱,叫骂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凭什么让这些外人来分我们的地!”一个年轻力壮的当地百姓挥舞着手中的棍棒,涨红了脸大喊。“就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哪能容他们来抢!”人群中有人附和。

黄巾百姓们也不甘示弱,一个中年黄巾汉子护着身后的家人,大声回应:“我们只是想有口饭吃,有块地种,没想抢你们的!是刘使君可怜我们,给我们一条活路!”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随时可能爆发更激烈的争斗。

消息传到刘备耳中,他立刻派陈登前往处理。陈登快马加鞭赶到安宁县,只见集市一片狼藉,摊位被推倒,货物散落一地。

陈登皱了皱眉头,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大家都冷静一下!听我说!”可喧闹的人群一时半会儿根本停不下来。

陈登见状,提高音量,猛地大喝一声:“够了!都给我住嘴!”

这一声如同洪钟般响亮,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陈登先走到当地百姓这边,语气缓和地说:“乡亲们,我理解你们的担忧,可黄巾百姓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寻求安身之处。他们都是受苦之人,只想靠自己的双手种地糊口 ,不会抢夺你们的东西。”

这时,之前叫嚷的年轻百姓又站出来,满脸质疑:“说得好听,他们来了,地就这么多,我们以后怎么办?”

陈登耐心解释:“刘使君早已安排妥当,会开垦新的荒地分给他们,绝不会动你们原有的土地。而且,黄巾百姓有不少人懂得新的耕种技术,他们来了,能帮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以后粮食产量提高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啊。”

接着,陈登又走到黄巾百姓那边,诚恳地说:“大家也别激动,乡亲们也是担心自己的生活,咱们好好沟通。刘使君让我告诉大家,一定会保障大家的权益,让大家在这儿安居乐业。”

在陈登苦口婆心的调解下,双方的情绪逐渐平复。豪强大族见局势被控制住,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煽动。

最终,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被成功化解,黄巾百姓顺利在安宁县安顿下来。

在整合黄巾军民的过程中,刘备还特别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化。他在各个安置点设立了学堂,聘请当地的大儒为百姓们讲学,传授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忠君爱国思想。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传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文化的气息。

一日,大儒在讲学时,缓缓说道:“刘使君以仁德为本,心怀天下百姓,收留你们,给予土地,让你们能过上安稳日子。这是莫大的恩情,你们当感恩戴德,一心忠于刘使君。只有如此,方能保一方太平,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太平生活。”

台下一名黄巾百姓认真地点头,说道:“先生教诲,我等铭记于心,定不负刘使君的恩德。以前只知道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如今才明白,跟着刘使君,才有真正的出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归降的黄巾军民逐渐融入了青州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为刘备的势力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刘备的军队也因为注入了这些新鲜血液,变得更加强大。

此时的刘备,已然成为了诸侯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目光开始望向更远的地方,准备在这乱世之中,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而他与曹操、袁绍等诸侯之间的争斗,也才刚刚拉开帷幕,一场更加激烈的乱世风云即将在中原大地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