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2章 洛都诗宴:袁氏兄弟的文斗风云

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暮春时节,洛阳城被温柔的日光笼罩。城中一片繁华,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背后,大汉王朝已危机四伏。朝堂之上,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斗争激烈;民间灾荒频发,百姓苦不堪言。整个王朝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巨轮,随时可能面临覆灭的危险。

洛阳城的中心,坐落着一座气派非凡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威严庄重,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不凡地位。这里,便是名士蔡邕的宅邸。今日,蔡邕府邸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生辰宴正在举行。

蔡邕,字伯喈,在东汉文坛与政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天文、音律,书法更是一绝,其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被誉为“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不仅如此,蔡邕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广纳贤才,在士林之中威望极高。此番生辰,各方名士纷纷前来祝贺,卢植、袁逢、袁隗、杨赐等皆在宾客之列。这些人,有的是朝堂上的肱股之臣,有的是文坛中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每一次聚首,都可能对东汉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袁氏兄弟——袁术与袁绍,也来到了宴会现场。袁绍,身为袁门庶长子,素有“小孟尝”之称。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豪迈之气。袁绍凭借自身的聪慧和谋略,加上很早就来洛阳在洛阳的权贵圈中混得风生水起。他平日里广交天下豪杰,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江湖义士,都愿意与他结交。他的身边总是簇拥着一群追随者,在洛阳城中,他的名声如日中天。

而重生的袁术,作为袁门嫡子,初来洛阳,因最近仁德之举,谦逊有礼,声名远扬。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经史子集颇有研究,为人处世温文尔雅,在士林之中也备受赞誉。然而,随着袁术的名声越来越大,加上嫡子身份在袁家也是高他一筹,袁绍心中渐渐涌起了一股不甘的情绪。尽管他表面上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但内心深处,他渴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超越袁绍。两人虽为兄弟,却向来不和,时常明争暗斗。

宴会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着,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众人推杯换盏,纷纷向蔡邕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蔡邕坐在主位上,笑容满面,一一答谢着各位宾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场宴会的满意和对众人的感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这时,卢植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蔡公大寿,如此盛会,实乃难得。我看不如以诗词助兴,一来为蔡公贺寿,二来也可展现我等文人的风采,不知诸位意下如何?”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宴会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袁绍见状,立刻抓住机会,站起身来,拱手向众人说道:“卢公所言极是。今日便以蔡公生辰为题,绍先献丑,作一首诗,还望诸位多多指教。”说罢,他微微仰头,沉思片刻,然后朗声道:

“瑞彩盈堂映寿筵,蔡公高德耀星天。

才如瀚海千秋颂,德似嵩岳万载传。

学府传经培俊彦,朝堂议政着宏篇。

愿祈岁岁身康泰,福泽绵延世代绵。”

袁绍吟罢,众人纷纷鼓掌称赞。有人赞叹道:“袁本初果然才思敏捷,此诗对仗工整,意境高远,将蔡公的品德与才学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乃佳作!”袁绍面带微笑,得意地看向袁术,眼中充满了挑衅之意。他心里清楚,以袁术的才学,想要作出比他更好的诗,简直是天方夜谭。

袁术看到袁绍那得意的样子,心中一阵不屑,要是原历史袁术可能诗词还真比不过袁绍,可是他是重生者,红旗底下受到唐诗宋词熏陶的重生者,一百个袁绍也比不过他,袁术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他站起身来,微微欠身,说道:“兄长之诗确实精妙,不过我也有一首,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袁术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定了定神,模仿着古人吟诗的腔调,缓缓吟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袁术刚一吟完,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首词的意境和文采所震撼,他们从未听过如此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作品。蔡邕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与赞赏,他忍不住拍案叫绝:“妙哉!妙哉!袁公路,此词真乃神来之笔,老夫生平从未听闻如此佳作,不知你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袁术心中暗自得意,表面上却故作谦虚地说道:“蔡公过奖了,术不过是一时有感而发,胡乱诌来,让诸位见笑了。”

袁绍的脸色却变得十分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看似温文尔雅的袁术,竟然能作出如此惊艳的词。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甘,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他心想:“这绝对不可能,袁术一定是抄袭他人的作品,我一定要找出证据,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

于是,袁绍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公路贤弟果然才华横溢,为兄佩服。不过,一首词或许还不足以证明你的才学,不如我再请诸位名士出题,我们再来比试一番,如何?”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个提议十分有趣,纷纷表示赞同。

袁隗率先出题:“那就以这洛阳城的春日盛景为题,公路贤侄,你且作一首诗吧。”

袁术心中一惊,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略作思索,便想起了杜甫的《春望》。虽然这首诗的意境与袁隗所出的题目并不完全相符,但此时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决定冒险一试。于是,他再次开口吟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一出,众人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在这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这首诗恰恰道出了众人心中的忧虑和感慨。卢植长叹一声,说道:“袁公路,此诗忧国忧民,情感真挚,虽与洛阳春日盛景之题略有不符,但却尽显苍生之苦,真乃仁人之心啊!”

袁绍听了,心中更加恼怒。他心想:“这个袁术,竟然又蒙混过关了。不行,我一定要再出一道难题,让他原形毕露。”于是,他看向杨赐,说道:“杨公,您也出个题目吧。”

杨赐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以人生感慨为题,公路贤侄,你再作一首诗吧。”

袁术心中暗暗叫苦,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在心中迅速搜索着自己记忆中的诗词,终于,他想到了李白的《将进酒》。他定了定神,然后大声吟诵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袁术慷慨激昂地吟完,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众人纷纷起身,向袁术敬酒,称赞他的才学举世无双。袁逢和袁隗也满脸笑容,对袁术刮目相看。他们心想,袁氏家族竟出了如此才华横溢的子弟,实乃家族之幸。

袁绍仍不甘心,他眼珠子一转,说道:“公路,这才三首,不足以尽显你的才学。蔡公书法独步天下,不如以书法之道为题,再作一首。”

袁术心里暗暗着急,但还是努力镇定下来。他回忆起前世读过的赞美书法的诗词,突然想到了一首。他挺直腰杆,高声吟道:

“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

龙蛇纸上舞,气韵墨中存。

铁画银钩劲,行云流水奔。

蔡公挥妙笔,千古墨香痕。”

众人听后,又是一阵赞叹。蔡邕更是欣慰地捋着胡须,点头不已。

袁绍咬咬牙,还想再发难,这时袁逢开口了:“好了好了,今日是为蔡公贺寿,大家尽兴就好。公路今日才华尽显,值得称赞。”众人纷纷附和。

宴会结束后,众人纷纷散去。袁绍回到家中,心中仍愤愤不平。他发誓,一定要找出袁术的破绽,让他的真面目暴露在众人面前。而袁术则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知道,从今天起,自己将在洛阳城声名远扬,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袁术并不知道,他的这一次抄袭虽然为他赢得了短暂的荣耀,但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隐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才华固然重要,但品德和谋略同样不可或缺。袁术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背后的危机。他的虚荣和贪婪,最终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这场洛阳城的生辰宴,也成为了他命运转折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