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37章 袁氏谋出路,董卓图废立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37章 袁氏谋出路,董卓图废立

作者:烽火戏诸侯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05:30:34 来源:小说旗

东汉末年,风云变幻,朝局动荡不安。洛阳城,这座承载着汉室兴衰的古都,此时正被一片阴霾所笼罩。董卓,这个来自西凉的悍将,凭借手中的兵马,在洛阳城独揽大权,将整个朝堂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一日,阳光洒在袁魁府邸的庭院中,却驱不散那弥漫的压抑气息。袁魁将袁术与袁绍叫到自己府邸。三人围坐,袁魁率先打破沉默,神色凝重地说道:“本初,公路,董卓专权跋扈,你们怎么看?”

袁绍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满是懊悔。他想起自己曾因嫉妒袁术,在一些关键决策上意气用事,结果让董卓趁机得了朝廷大权。如今,公卿世族被董卓处处打压,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董卓的恶行比起那臭名昭着的十常侍有过之而无不及。袁绍满心自责,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袁术见袁绍这般模样,不禁叹了口气,说道:“董卓如此横行霸道,将汉室最后的尊严践踏得体无完肤。长此以往,天下大乱不远了,恐怕又是一场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听到袁术这番话,不禁被惊呆了。他没想到,平日里看似鲁莽冲动的袁术,竟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袁魁也微微惊讶,随后轻轻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公路,这些年你长进不少。”顿了顿,他又对袁绍袁术二人继续说道:“洛阳如今已经不安全了,你们二人有何打算?”

袁绍缓过神来,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我欲南据河北,卒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他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分析着河北的地理优势、兵力资源,以及如何逐步扩充势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未来。袁魁听着,微微点头,对袁绍的想法表示认可。

接着,袁魁看向袁术。袁术挺直了腰板,自信满满地说道:“虎据荆扬,西吞益州,以待天下之变。”他详细地讲述着自己对荆扬之地的了解,那里的富庶、人口的众多,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谋划,一步步向西吞并益州,等待时机,逐鹿天下。袁魁听后,也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两个侄子的志向感到欣慰。

“你二人有此谋划我也放心了,你们近日就想办法离开洛阳吧。”袁魁语重心长地说道。

“叔父,你呢?”袁绍关切地问到。

“呵呵,汉室养士四百载,我袁家世受汉禄,我这一辈子荣耀是大汉给的,那我就为大汉死节。”袁魁目光坚定,语气中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然。

袁绍一听,心中大急,连忙向前一步,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恳切地说道:“叔父,万万不可啊!您对我袁家恩重如山,怎能轻易舍弃自己的性命?如今董卓势大,洛阳的确危机四伏,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跟随我们一同离开,待我们在外面积聚力量,他日必定能杀回洛阳,重振汉室,那时再为汉室尽忠,岂不是更有意义?”

袁魁微微摇头,眼中满是温和与坚定:“本初,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我意已决。我袁氏一门,深受汉室厚恩,如今汉室蒙难,我若贪生怕死,弃之不顾,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袁绍仍不死心,眼中含泪,继续劝道:“叔父,您若在此处死节,不过是白白牺牲。我们袁氏子弟在外,还需要您的教诲和指引。您的智慧和威望,是我们最大的依仗。只要您在,我们袁氏就有主心骨,复兴汉室的大业才有希望啊!”

袁魁缓缓扶起袁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本初,你能有这份心,我很欣慰。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的选择就是以死扞卫汉室最后的尊严。你和公路出去后,一定要相互扶持,成就一番大业,莫要辜负了袁家的名声。”

袁绍见袁魁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能无奈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此后,董卓越发骄横。他野心膨胀,终于走上了历史上那臭名昭着的废帝道路。第一次,他在宴会之上询问百官废帝之事。宴会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大殿内烛火摇曳,好似也在畏惧董卓的权势。

丁原率先站出来反对,他猛地站起身,双手重重地拍在身前的桌案上,“砰”的一声,桌上的酒盏都跟着跳了一下。他怒目圆睁,直视董卓,言辞激烈,义正言辞地指责道:“董卓!你怎敢有这等大逆不道的荒谬想法?高祖创业艰难,才有了这大汉江山,传承四百余年,岂是你能随意亵渎的?你此举是要将我大汉天下引向何方?”丁原声如洪钟,话语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

袁术见状,也“嚯”地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衣袍随着动作微微飘动,眼中满是愤怒与不屑。他毫不畏惧董卓的权势,向前跨出一步,声音高亢且坚定,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直直地刺向董卓:“董卓,你这狼子野心之人!汉室传承四百余年,历经多少风雨,才保得天下百姓安宁。你却妄图以一己私欲,行此废帝之举,这是要将天下苍生置于何地?你可知,百姓盼的是太平,念的是汉室正统,你若一意孤行,必将成为天下公敌!”袁术的声音在宴会上回荡,他说得慷慨激昂,脖子上青筋暴起,脸上因愤怒而涨得通红。

董卓坐在主位上,脸色瞬间铁青,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他紧紧地握住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狠狠地瞪着丁原和袁术,那目光仿佛能吃人一般,大殿内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了。但在众人面前,他还是强忍着怒火,不好当场发作。只是咬着牙,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此事,再议!”宴会最终不欢而散。

之后,袁术知道洛阳已经无法再待下去,便领着自己精心训练的2万大军离开洛阳。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在洛阳城的百姓眼中,是一支充满希望的力量。而张辽、高顺带着1万余南北军追随而来。张辽,仪表堂堂,武艺高强,他的加入让袁术的军队如虎添翼;高顺,为人忠诚,治军严谨,所率领的部队战斗力极强。他们的到来,让袁术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董卓得知袁术离开后,采纳了李儒的建议,写信给荆州牧刘表,要他对付袁术。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却在这乱世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权衡利弊。他接到董卓的信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袁术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又不想得罪董卓。

与此同时,董卓对丁原的忌惮与日俱增,他深知,若不除掉丁原,自己在洛阳的统治始终无法稳固。于是,董卓找来自己的心腹李儒,商议对策。李儒胸有成竹地献上一计:“主公,丁原麾下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是丁原的左膀右臂。我们只需重金贿赂吕布,再许以高官厚禄,不愁他不背叛丁原。”董卓听后,拍手称妙,当即命人准备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宝马,派人秘密送往吕布营帐。

吕布收到礼物后,心中动摇。他本就生性贪婪,又渴望出人头地,面对董卓抛出的橄榄枝,一时难以抉择。这日深夜,吕布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手中轻抚着赤兔马的缰绳,心中反复权衡。这时,董卓派来的说客再次现身,对吕布晓以利害:“吕将军,您如此英雄,在丁原麾下却难展宏图。董公敬您是条好汉,愿与您共图大业,您若归附,必将位极人臣。”吕布想到丁原平日里对自己虽有恩情,但在权势和富贵面前,他的内心天平渐渐倾斜。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潜入丁原的营帐。丁原正在灯下审阅军报,听到动静,刚一抬头,便看见吕布满脸杀意地站在面前。“奉先,你……”丁原话还未说完,吕布的方天画戟已狠狠刺来。丁原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的义子,竟会为了利益背叛自己。

丁原一死,其麾下的并州军顿时群龙无首。董卓趁热打铁,亲自来到并州军营地。他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众精锐部队,威风凛凛地站在并州军面前。董卓高声喊道:“并州的兄弟们!丁原已死,如今我董卓愿接纳你们,只要你们归降,既往不咎,而且论功行赏,与我西凉军同等待遇!”并州军士兵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吕布站出来,大声说道:“兄弟们,董公乃是当世英雄,跟着他,我们才有更好的前程!”在吕布的带头下,并州军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归降了董卓。

自此,董卓不仅除掉了心头大患丁原,还成功收服了并州军,势力大增。他在洛阳城更加肆无忌惮,行事愈发张狂。

不久后,董卓又一次宴会百官,董卓对百官说:“天下的君主,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起灵帝,就使人愤恨。‘董侯’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胜过‘史侯’?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如果他也不行,刘氏就不值得再留种了!”袁绍大怒反对道:“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董卓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袁绍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

董卓望着袁绍离去的背影,怒火中烧,当即下令:“给我追!把袁绍给我抓回来,我要亲手宰了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手下将士得令,立刻追了出去。然而袁绍早有防备,在洛阳错综复杂的街巷中穿梭,成功摆脱了追兵,顺利逃出洛阳,前往冀州。

董卓得知袁绍逃脱,暴跳如雷,在府邸中来回踱步,怒吼道:“袁绍小儿,竟敢这般忤逆我,我定要将他碎尸万段!”此时,李儒赶忙上前,拱手说道:“主公暂且息怒。袁绍出身名门,袁家累世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主公新到洛阳,根基未稳,若贸然追杀袁绍,恐会激起袁家旧部及天下豪杰的反抗,对主公大业不利。”

董卓听后,眉头紧皱,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儒胸有成竹地说:“不如暂且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一来可显示主公的宽宏大量,收买人心;二来将他外放,远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他即便心怀不满,一时也难以掀起大的风浪。待主公日后站稳脚跟,再对付他也不迟。”

董卓沉思良久,觉得李儒所言有理,便冷哼一声:“哼,就暂且饶他这一回,封他为渤海太守,看他还能翻出什么花样!”于是,董卓派人前往冀州,宣布封袁绍为渤海太守的任命。

袁绍虽然对董卓的任命嗤之以鼻,但此时自己势单力薄,也只能暂且接受,在渤海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图日后与董卓一决高下。

袁绍事情处理之后,董卓召集文武百官,蛮横地说:“皇帝没有能力,不可以奉承宗庙,做统治天下的君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陈留王为皇帝,你们觉得怎样?”公卿及以下官员都十分惶恐,没有人敢回答。董卓又高声说:“从前霍光定下废立的大计后,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现在有谁胆敢反对这项计划,都以军法从事!”在座的人无不震骇。只有尚书卢植说:“从前太甲继位后昏庸不明,昌邑王有千余条罪状,所以有废立之事发生。现在的皇帝年龄尚幼,行为没有过失,不能与前例相比。”董卓大怒,离座而去。他准备杀卢植,蔡邕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受人尊敬。现在先杀了他,将使全国都陷入恐怖之中。”董卓这才停止动手,只是免去卢植的官职。于是,卢植逃到上谷郡隐居起来。董卓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到太傅袁隗看,袁隗回报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