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11章 长社战后:袁术安置流民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11章 长社战后:袁术安置流民

作者:烽火戏诸侯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05:30:34 来源:小说旗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黄巾起义的战火燃遍了九州大地。长社一战,袁术崭露头角,他的智慧与勇气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功击败了黄巾渠帅波才,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然而,战后的局势却依旧严峻,二十余万黄巾流民的命运,沉甸甸地落在了袁术的肩头。

面对众人“杀降筑京观”的提议,袁术力排众议,他目光坚定,言辞恳切:“这些人虽曾为黄巾,但不过是被乱世裹挟的可怜百姓。如今放下武器,我们怎可再下杀手?”在他的坚持下,二十余万条生命得以保全,而袁术也随之开启了一场艰难的安置征程。

为了确保安置工作顺利进行,袁术先是将军中精锐尽数集结。校场上,士兵们整齐列队,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袁术目光如炬,在队列中来回踱步,仔细打量着每一个人。他从中挑选出了最为机敏且可靠的将士,由颜良带领组成了一支先遣小队。

营帐内,气氛凝重而严肃。袁术亲自向颜良面授机宜,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此番前往汝南,责任重大。你需提前抵达,与程昱先生全力沟通协调,务必筹备好充足的粮食、坚固的帐篷等物资。同时,要精心规划出安置流民的场地,每一处细节都不可疏忽。”颜良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郑重领命:“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言罢,便带着队员们快马加鞭,向着汝南疾驰而去。

出发当日,阳光洒在大地上,却驱散不了流民们眼中的迷茫与恐惧,但看到袁术那一刻又变得坚定起来,跟随恩公成为他们余生所念,二十余万黄巾流民拖家带口,队伍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望不到尽头。行李、杂物堆积如山,推车的吱呀声、孩子的哭闹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队伍显得混乱而嘈杂,行进速度也极为缓慢。

袁术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穿梭在队伍之中。他身着轻便的铠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眉头微皱,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忧虑,时刻留意着队伍的状况。突然,他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因背着沉重的包裹而脚步踉跄,身体摇摇欲坠。袁术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去,轻轻接过包裹,轻声安慰道:“大嫂,莫要着急,我们定会安全抵达汝南。到了那里,就有安稳日子过了。”那妇女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眼眶瞬间泛红,嘴唇颤抖着,连声道谢:“恩公,您真是大好人呐,我们一家老小的命,都是您给的。”

每日的行程,袁术都精心安排,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他命人在沿途每隔一段合适的距离,便设立休息点。这些休息点,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给疲惫的流民们带来了希望。士兵们提前备好清水和干粮,整齐地摆放着。每到休息点,流民们像是找到了温暖的港湾,纷纷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有的人顾不上形象,直接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有的人则迫不及待地拿起干粮,狼吞虎咽起来;还有的人围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脸上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而袁术,却丝毫顾不上休息。他忙着指挥士兵搭建临时帐篷,确保每一个帐篷都稳固结实。帐篷搭建好后,他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医护人员照顾伤病百姓。医护人员们背着药箱,在人群中穿梭忙碌,为伤者包扎伤口,为病人诊断病情。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袁术快步上前,只见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伤,膝盖擦破了皮,疼得大哭。袁术蹲下身子,温柔地查看伤口,一边轻声哄着孩子:“别怕别怕,一会儿就不疼了。”一边招呼医护人员过来处理。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就像一位慈父。

行至一处山谷时,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乌云迅速聚集,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整个山谷笼罩。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雨水瞬间将道路变成了泥沼,流民们的脚步变得更加沉重。有的人一脚踩下去,鞋子都陷进了泥里,费了好大的劲才拔出来;有的人滑倒在地,身上沾满了泥水,狼狈不堪;还有的人因为行李被泥水浸湿,急得不知所措。

袁术心急如焚,他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大声下令:“将士们,帮助百姓,优先照顾老人和孩子!”说罢,他率先跳下马来,冲向一位摔倒的老人。老人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因地面湿滑,一次次失败。袁术一把扶起老人,将自己的蓑衣披在老人身上,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没事吧?”老人抬起头,看着袁术,眼中满是感动:“恩公,您自己也别淋湿了,可别冻着。”士兵们见状,纷纷效仿,他们有的搀扶着老人,小心翼翼地前行;有的背起孩子,在泥水中艰难跋涉;还有的帮助流民搬运重物,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前行。

历经多日的艰难跋涉,终于,汝南的轮廓出现在众人的眼前。阳光洒在城墙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招手。程昱等人早已在城外迎候,他们身着官服,整齐地排列着。在他们的协助下,流民被有序安置进事先准备好的营地。营地里,帐篷排列整齐,像是一个个白色的蘑菇;粮食、衣物等物资摆放有序,堆积如山。袁术亲自带领流民熟悉环境,他一边走,一边耐心地讲解:“这里是厨房,每天会按时供应饭菜;那边是水井,大家取水要注意安全……”他的声音清晰而温和,流民们跟在他身后,认真地听着,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满是感激与信任。

然而,安置工作才刚刚开始,难题便接踵而至。营地搭建好后,饮水却成了大问题。营中掘井困难,土质坚硬,挖掘工具一次次被损坏。附近的水源又远,取水极为不便,士兵们来回一趟,往往需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袁术得知后,立刻召集将士和谋士商议。

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压抑。文丑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道:“主公,依我看,不如派人去远处的河流运水,先解燃眉之急。”典韦也站起身,瓮声瓮气地说:“俺觉得可以再组织人手深入挖掘,说不定能找到地下水源。”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袁术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文丑和典韦所言都有道理,我们双管齐下。”他安排部分士兵前往远处运水,又抽调一批强壮的流民和士兵一起,分组轮流挖掘深井。

烈日炎炎,运水的士兵们推着水车,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滴落在地面上,瞬间消失不见。挖掘深井的人们则在烈日下奋力挖掘,他们挥舞着锄头,一锄一锄地向下挖去。泥土飞扬,迷了他们的眼睛,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经过连续几天的努力,终于,营地深处传来一阵欢呼:“出水了!出水了!”一口水量充足的井被挖了出来,井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士兵们和流民们围在井边,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安置妥当后,生计问题迫在眉睫。袁术召集谋士商议,幸亏前期程昱等人早早安排了大量粮草,不然早就饥荒了,但是一味的开仓救济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袁术决定命人开垦荒地,分发农具和种子,鼓励流民从事农业生产。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部分流民长期流离失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缺乏农耕经验,面对农具和种子,他们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袁术得知后,亲自挑选了一批熟悉农事的老兵,将他们分散到各个村落。这些老兵们经验丰富,他们手把手教流民如何翻地、播种、灌溉。有位年轻的流民对播种间距把握不准,满脸困惑地看着手中的种子。袁术得知后,亲自来到他身边,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示范图,耐心讲解:“间距太密,庄稼长不好,互相争抢养分;太疏,又浪费土地。你看,这样的距离就刚刚好,既能保证庄稼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土地。”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眼神中满是耐心与期待。年轻流民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眼中的困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同时,袁术组织有手艺的流民成立工坊,制作生活用品。工坊里,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但工坊初期缺乏原材料,运作艰难。木材、布料、金属等物资稀缺,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袁术一方面派人四处采购,带着大量的钱财,前往周边郡县,与各地的商人洽谈合作;另一方面发动士兵和流民收集周边废弃材料,加以改造利用。他们收集废弃的木材,将其加工成桌椅、柜子;收集破旧的衣物,重新剪裁、拼接,制成新的衣物;收集废弃的金属,融化后重新铸造,制成各种工具。在袁术的努力下,工坊逐渐走上正轨,生产出的生活用品不仅满足了营地的需求,还能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袁术的悉心治理下,汝南营地逐渐热闹起来。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绿油油的一片,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浪;工坊里,机器声轰鸣,工匠们忙碌地工作着,一件件精美的生活用品被制作出来;街道上,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曾经饱受战火的流民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对袁术感恩戴德,成为其日后发展的坚实后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