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云龙亮剑北宋 > 第二十一章 万应百宝、金鸡纳霜

一级兑换权限,梭镖、长矛、大刀;

二级兑换权限,单打一、子弹、番薯;

本来李云龙自家猜测,三级兑换权限开启,运气好的话,应该有老套筒或汉阳造步枪。

这两样是汉阳兵工厂仿制德国佬毛瑟步枪的产物,也是当年红军使用最广泛的枪支。

也有可能是驳壳枪或手榴弹。

若是运气不好,弄出自制的土枪甚至前清留下的抬枪、鸟统,也非没有可能。

但是他万没想到,三级兑换权限真正开启后,打开兑换界面,竟然一件武器也没有!

界面上几个红线勾勒的图形,第一个乃是一枚小瓶,瓶身上清清楚楚五个小字:万应百宝丹!

“哎呀!”李云龙眼眸一亮,这东西他可太熟悉了!

记得当年长征经过云南时,恰好截下了云南王龙云的运输车,里面正是一箱箱包装精美的万应百宝丹!

正是靠这一瓶瓶百宝丹,救回了无数伤员的性命,直到抗日时期,还有部队保存着这种救命药。

李云龙清楚记得,这瓶里装得乃是白色粉末,治疗刀枪外伤极有灵效,尤其瓶塞内还藏了一粒极为珍贵的“保险子”,更是重伤员虎口夺命的不二良药。

他想起川陕根据地反围剿时,孔捷孔二愣子被一发机枪子弹击穿胸口,李云龙把他从火线上背下来,军医剪开衣服一看,弹孔离心脏只差一公分,眼看人就没气了,全靠军医手里还存着这药,一粒保险子吊住了命,这才保下了后来的晋西北铁三角。

他此时还不知哩——后来此药配方被献给国家,生产出的正是享誉全球的云南白药。

再往下看,李云龙愈发惊喜,只见一只红色线条勾勒出的纸盒上,分明写着“金鸡纳霜”四字!

“哎呀呀!”李云龙高兴的直拍大腿。

记得当年转战山林,卫生条件不好,许多战士甚至首长都染上严重的疟疾,当时这种病几乎无药可治,只能凭各人身体素质硬抗。

幸亏红四军打下了上杭,在一名西医处得到了极为珍贵的进口药金鸡纳霜,这才让许多病患转危为安。

因此在李云龙的感性认识中,这药比之万应百宝丹还要珍贵哩!

“好!好!”李云龙本来正愁山寨缺医少药,没想到系统倒是雪中送炭。

再一看“价格”,万应百宝丹每瓶需要义气值十点,金鸡纳霜亦是十点。

“不贵呀!”李云龙乐得直嘬牙花子。

对比人命之宝贵,这个价格,他觉得完全能够接受。

再往下看,还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滚滚的南瓜,一个是滚滚圆的棉花!

李云龙终于忍不住,仰头大笑起来。

这些天他和镰刀队一起耕种,同老农们交流,已大约了解了当下的农业水平,不止番薯,自己熟悉的许多作物,都是这个年代所无,其中便包括南瓜。

南瓜这玩意,亩产能同红薯媲美,瓜藤能清热,瓜蒂能安胎,花叶能当菜,瓜肉更是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又不似红薯吃多了反胃烧心,总之是样样皆宝。

乐得老李忍不住哼起小曲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心里乐滋滋想着,有了南瓜,加上红薯,一两年下来,不知能救活多少饥民,况且还有棉花!

他是此前打了章财主的土豪,得了许多过冬物资,这才知道如今棉花竟然还未普及,即便樊瑞这等见识广博之辈,也是闻所未闻。

似如今过冬,除了烧柴烧炭取暖,穿着铺盖主要依赖皮毛。

有钱人家用的是狐皮、貂皮等等,普通人家则只有羊皮、狗皮、兔子皮等等,至于真正穷人,只好用芦花、柳絮、稻草之类填充衣内,勉强御寒。

但这些填充物的保暖效果,比之棉花自然差了许多。

何况棉花还能制作棉布——恰巧李云龙也会这项技术!

当初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的穿的用的,全靠自给自足。

李云龙早年做过篾匠,本也手巧,纺车摇的唰唰响,一般的娘们儿也比他不过。

“好呀,好呀,吃得饱穿得暖,头上若再无人欺压,这不跟天堂一般?”

李云龙高兴得喃喃自语,不忘看了看“价格”,南瓜和红薯一般,也是一点义气值兑换二十斤,棉花则分了两种,若是兑换现成棉花,一点义气值换一斤,若要兑换种子,一点义气值只能兑换一两。

李云龙回想了一下,若种棉花,一亩地差不多三斤种子,也就是三十点义气值,不由咂了咂嘴。

按说如今他还有两千多点义气值存着,但老李是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稍微一盘算,便生出居安思危之心。

他想这义气值看着挺多,其实不大经花,就算什么武器、药品都不换,老子想种上一百亩地的棉花都不够,看来还是有必要去收服些有名的好汉,一者增强实力,二者嘛攒些义气值,这叫家有余粮心不慌,这才是当家过日子呢。

又想,当初收了樊瑞得了一千八百义气值,项充、李衮则是一千六,那么天罡星少说也该在两千往上,若是鲁智深、武松这些格外狠的,能不能有四五千?

他独自摆弄亮剑系统,一会儿嘿嘿,一会儿哈哈,众人早已觉得奇怪,这会儿看他皱起眉毛沉思,项充忍不住上前:“大哥,莫非有什么心事么?”

李云龙连忙道:“咱正有话要问你,兄弟,你说咱这附近,除了樊瑞、李衮和你,还有没有什么名声在外的好汉?”

项充闻言,翻起眼睛思忖,樊瑞走过来道:“大哥,如今江湖,东西南北都有成名大豪,许多有名的好汉,都投靠在这些大豪的麾下,譬如河北山西一带的好汉,多投田虎,淮西荆楚一带的好汉,多投王庆,江南有方腊的摩尼教独大,山东则属梁山晁盖人强马壮。”

项充补充道:“其实略小些的势力也有,听说青州一带,有桃花山、白虎山、二龙山几个山头,都是人强马壮,再有梁山附近,有一个祝家庄,据说也有豪杰,对了,华州少华山,说时也有强人占据,只是这几处详实,俺却不知。”

二龙山?李云龙心中一动,心想那个“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好像曾在二龙山做过寨主,他们现在还没去梁山么?

樊瑞见大哥眼珠转啊转的,自诩猜得他的心思,微笑道:“哥哥,这些人名头虽响,但小弟先前便说过,他也不过正走时运,因此当红。”

说着脸一扬,傲然道:“若论真正本事,哥哥神仙般手段自不必说,便是小弟和项充李衮两个,难道弱似他们?哥哥且不要急切,待俺们打了这些个土豪,山寨中财帛粮食广有,放眼这京东西路饥民遍野,要招多少人马招不来?届时人强马壮,器械又犀利,什么晁盖方腊,王庆田虎,都是哥哥脚下的泥,打了他们这几个为首的,哥哥要什么好汉不得?”

李云龙眉头一展,笑道:“兄弟,倒也不必这般不留活路,我们是要替天下百姓开辟新天的,这些山大王如果愿意进步,未必不能做我们的朋友兄弟,除非他们也和宋朝这些昏君贪官一样,只想着个人大富大贵,满心想着剥削百姓,那才是我们的生死大敌!”

他越说越觉心里明亮,一拍樊、项二人肩膀:“总之,我们还是要尽量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至于那些不肯和我们做朋友、善待老百姓的,那我们也绝不容情。”

樊瑞听了佩服,抱拳道:“哥哥有这般心胸,何愁做不出惊人的事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