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河藏剑意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河藏剑意

作者:汉时关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03 来源:小说旗

齐国的官道之上,一袭红衣,背着一个剑匣的英气青年正缓缓而行,剑匣中背的不是什么宝剑,正是三柄制式的百炼剑。

原来,白亦非离开临淄之后,一路取道西南,行路百余里,见高山仰止,心生神往,便行至此处。

看着远方高耸入云,巍峨万千的山峰,白亦非心下想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

在齐国境内,如此高山,应当便是泰岳了,只是还不能确定。

好在那高山附近,倒有一些村落,白亦非向一路野樵夫问到:

“敢问老丈,远处那高山可有名号啊?”

那老丈费力的将背上的一大捆干柴卸到路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费力的说到:

“正好小老儿我也歇息歇息,公子是外乡人吧,此山便是我齐鲁神山泰山了!

小老儿我便世居此地啊!”

白亦非拱手说到:

“果真是泰山!多谢老丈了!”

谢过老樵夫之后,白亦非便帮老丈将那捆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干柴扶上了背,看着老樵夫步履蹒跚的前行着,白亦非心想看来此地的百姓生活也没有这般容易啊!

说来若不是白亦非自幼攻读百家经典,更有家学渊源,早早的便学习了这七国的语言文字,不然的话,行走江湖还真是大大的不便利。

如今天下,七国各有自家文字,不过中原韩赵魏三国皆用春秋晋国之文字,虽然也略有差别,但总体上,基本一致,除了中原三国之外,楚国文字也与韩赵魏相似,至于燕国、齐国和秦国的文字则大有不同。

不过这些年来,白亦非苦心布局,七国镇坐拥天下中枢,连接绵延天下的纵横商道,中原晋字已然愈发壮大,尤其是楚国的文字,已经愈发接近三晋文字了。

至于齐、燕、秦等国也有不少的商人为了行商方便而用中原文字,剩下的中山、滕、卫等几个小国的文字则是不值得一提了。

一路朝着泰山所在的方向前行,越是靠近,越觉山之巍峨,此山远古时便被称之为火山、太山,后来三代之时,此山又被称为岱山或岱宗,至四百年前春秋之时,便被称之为泰山了,此后三千年未曾改易其名,可见非同寻常!

一路之上,白亦非听到了许多关于泰山的传闻,当地的百姓们认为,此山能通天阙,能接幽冥,乃是贯通天地的神山,传说如此神异,白亦非便更不能不去一看了。

来到泰山脚下之时,俯仰之间,只觉泰岳何其宏大,斯人何其渺小,便仿佛一颗尘埃一般,是如此的不值得一提。

白亦非又如何,自以为罡气境的战力算得上天下绝顶,可若与巍峨泰山相比,岂不是萤火皓月之别,秦王嬴稷也好、荀夫子也罢,白亦非自己也好,千百年后,注定都不复存在了,唯有此泰岳长存于世,千年不朽,万年不倒!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背负剑匣,拾级而上,先过阴阳界,在上桃花峪。、

百丈悬崖仿佛噼天而下,有一横跨两岸垂直河谷的浅白色岩带,好似一条白色纹带绣于峭壁边缘。

千百年的流水的冲刷,峭壁的表面俨然光滑如镜,低头望去,崖深千丈,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崖下,坠谷身亡,便如这人生行路一般,走的越高,越要谨小慎微,稍有不慎,躯壳粉身碎骨事小,社稷付诸东流事大。

桃花峪后,便登得傲徕峰,山路何其崎区,纵然有轻功相助,也颇为不易,登上傲徕峰后,白亦非独立其上,便有遗世独立之感,天地山川,只觉与我同在。

终于,在双脚踏上玉皇顶的那一刻,白亦非背上剑匣鸣动,一把百炼剑冲破剑匣,飞入白亦非的手中,白亦非双目绽放神光,仿佛将要刺破云层,云海日光尽在眼前,长剑横扫,而后立于身前,蓬勃的剑气将四周的浮云全部驱散,天地都仿佛为之一亮!

“剑名,观山!”

此剑意便如高山仰止,巍峨不动,自有坚不可摧之意,任凭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万古独坐,乃是至强的防御剑意!

白亦非望着手中的长剑,心中豪气油然而生,三百年前,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今日自己能于泰山悟得观山剑意,即便比不过孔夫子,也算半个夫子了!

盘膝坐于泰山之巅,细细感悟了一番刚刚领悟的观山剑意之后,白亦非便重新背上剑匣离开了泰山继续南下。

这一路之上,白亦非遇山观山,遇水观水,或于林间观草木,或于村野观农夫,渐渐的,白亦非都感觉到自己仿佛一直处在一种神性而非人性的状态之中。

这是一种混沌之感,仿佛不再去想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什么越地,什么韩国都已经抛到了脑后,那时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一种悟道的境界,正是这种境界才使得其一路之上,屡屡悟得剑意。

离开泰山之后,白亦非又去了滔滔黄河,于黄河之畔,听涛声三日,观大河东流,汹涌不复。

而后借得一叶扁舟,飞身跃入黄河波涛之上,以雄浑真气驾驭扁舟,迎风斩浪,逆流而上三百丈,一剑斩开大河波涛,转身引黄河之水顺流向天而去十三丈,后倾斜而下,悟的了大河剑意。

自桑海之滨,一路遇桃林,到稷下,登泰山,过黄河,悟得了听潮、灼华、止戈、明心、观山再加上如今的第六道剑意大河,每一次悟到新的剑意,白亦非都分明都感觉到自己的修为愈发高涨,距离武道罡气境的大门也越来越近。

这一日,白亦非走到了一处依山而建的小山村,一路听旁人言,此处似乎叫象耳山,山村之前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本欲到溪边喝两口水,抓两只鱼,用以果腹。

却见一老媪坐于小溪边,手中拿着一根婴儿手臂粗细的铁棒,正放在石头上反复打磨,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白亦非的靠近。

白亦非心中好奇,心想这老媪还要铁杵磨成针不成,自己又不是李太白,这等事还能让自己遇见了不成!

对白亦非来说,抓鱼简直不要太容易,这小溪之中大鱼少见,但巴掌大的小鱼还是有不少的,甚至都不用下水,以自己对真气的操纵,隔空取物只是等闲,站在岸边,真气缓缓漫入溪水之中。

小溪之中,几条鱼儿正自由自在的游弋、觅食,浑然不知危险的到来,终于,真气满布了河床底部,白亦非单手虚握,满布河底的真气便犹如一张大网,将七八条鱼儿全都网到了岸边,一个个活蹦乱跳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