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124章 误入歧途

大明第一能臣 第124章 误入歧途

作者:万里天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51 来源:小说旗

李洪不解,他不知道朱元璋为何这么说,他可不信朱元璋真的认为这报纸没有用,只是白白耗费心力。

但是虽然不解,李洪却也没有问出口,而是耐着性子说道:“免费赠送,不过是一种推广手段,有连载的小说为引,可吸引看了前两期的读者自发的去购买后续报刊,等百姓们养成了阅读报纸的习惯,这东西即便是没了连载的小说,也将是百姓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物。”

“再有,这报纸内容十分丰富,可潜移默化的教化民众,开启民智,可书农桑之事教化于民,亦有策论学问以提升读书人的素养,还有这些小说话本词令曲调娱人耳目,满足精神需求,此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能说是毫无益处呢!”

朱元璋没法反驳,因为李洪说的是实情,可正是因此,朱元璋才会对报纸这么抵触。

这小小一物,涵盖层面,下至黎明百姓,上至王公大臣,很难让朱元璋不瞎想。

只是李洪却依然没有说完,而是继续说道:“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乡下百姓从来都不知道《大明律》为何物,多是只听从乡绅或是族老的命令,而报纸一物,却可让乡下百姓,也可轻易知晓朝廷动向,让圣上更得民心。”

朱元璋依旧没有说话,但是他又一次被李洪说动了,一个农业社会,百分之九十的民众都是居住在田野之中,若是有办法能将政令成功下沉到乡野之间,他的皇权还会更加鼎盛。

朱元璋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大概率是无法打消掉李洪办报纸的想法了。

毕竟他既找不到理由劝说,更下不了狠心杀了李洪。

好在这报纸是掌握在李洪的手中,朱元璋相信李洪是没有想对大明不利的想法的,只需要牢牢的将李洪绑在大明,绑在他老朱家的战车上,这报纸一物对于朱元璋便是有利而无害。

“所以说你今日叫我来便是看看你办的这个报纸么?”想通这些,朱元璋有些无奈的说道。

李洪却是笑道:“自然不是,四爷,我是觉得报纸之物,既有这么大的能量,自然由朝廷或是圣上牵头为最好,所以便想请四爷上奏圣上,设立一个专门审查报纸内容的的机构,或许也可请翰林院的编修帮我一同撰写这报纸上的内容!”

听着李洪的话,朱元璋脸上的惊喜之色几乎难以掩盖。

他当然知道报纸,乃是利国利民之物,他只是担心这个可以掌控民意的东西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洪竟然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一点,直接将报纸内容的审查权交了出来。

而实际上以李洪的谨慎,怎么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点,眼看着丹书铁券就要到手了,他肯定是不愿意做任何有可能会引起朱元璋忌讳的事情。

“此法甚好,我这便进宫去禀报圣上!”

“那晚辈便先在这里谢过四爷了!”

……

李洪也没想到,这位四爷的动作这么快,他才刚刚回到家中,给柳清薇讲明了下一期报纸的内容,便已经有人来访。

朱元璋找来负责报纸一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内阁中最闲着的宋濂。

而且宋濂的身份也确实适合审查报纸,毕竟办报说到底也是读书人的事情,无论是更改了竖行的书写方式,还是白话文,对于现在的大明文坛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冲击。

而以宋濂文坛魁首的身份,得无数读书人信奉,以他出面来推广报纸,想来阻碍应该会轻不少。

面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大儒,李洪不敢怠慢,不说别的,便是那一日宋濂亲自去了一趟赵寅给自己撑腰,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份情,李洪还是要担着的。

二人第一次见面时,李洪不喜欢宋濂酸腐,曾经出言讥讽,宋濂也看不惯李洪总是口出狂言,但是现在,二人确是相处的无比和谐。

李洪将宋濂请入家中,还特意下厨弄了两个小菜,自从事情堆到一起,让李洪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之后,这份待遇就连李善长,朱元璋都未曾有过。

宋濂虽然嘴上说着什么君子远庖厨,不用太客气了之类的屁话,但是见李洪对他这么敬重,其实也说不出的畅快。

那日与李洪一辩之后,宋濂归家便仿佛走火入魔了一般,不再研究什么朱子经意,而是一次对了实学和墨家感起了兴趣。

而这一研究,宋濂便立刻发现如今的学问风气出现了大问题,孔子论学那一套,或许在上古先秦时期很用有,已诗书礼乐为教,可富国安民。

但是这一套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不管用了,而恰好,实学的概念便是起源于宋时。

北宋时,便有读书人以儒学为体,化用实学,提出了‘人以佛、老之学,不切世用,为空为虚,而自视其学不离人事,为实为真’的概念。

自此实学正是作为一门学问出现在了读书人的视野之中,甚至一致成为主流,直到朱熹的出现,再一次提出了以‘理’为实学,将好不容易走到正轨上的风气,又一次给掰弯了。

原本宋濂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许多,只是顺着朱熹的方向一直努力,可当他成为当今大明文坛第一人之后,却突然发现,前方的路似乎已经到头了,原本宋濂还为此沾沾自喜,只以为自己学究惊人,可知道那一日与李洪辩经,方才知道自己实则是误入歧途。

这几日在家苦心钻研学问,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乃至于整个文坛都误入了歧途,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实学实学,讲的是富国裕民,利国厚生。

而依着那一日李洪的解释,或许工匠一事,确实符合实学特点,但是宋濂却又觉得,并非如此,在家苦思了好几日,也未得其法,直到朱元璋将他招了过去,与他讲明了报纸一事,而后宋濂便恍然大悟。

他既然想不明白,那和不来问一问李洪呢,恰好和其说明报纸一事。

因此,等李洪端着炒好的小菜出来时,宋濂正在桌面上铺着两张报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