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193章 天元术

大明第一能臣 第193章 天元术

作者:万里天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51 来源:小说旗

这时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数学语言来描写新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数学和物理之间的深刻联系。

便如力学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是天体的的运动。牛顿不仅要发明他的万有引力理论,而且还要发明微积分这一套新的数学来描写他的理论。

电磁革命时,麦克斯韦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也就是电磁波和光波,但不知道如何表述于是这个时候便创造出来数学的纤维丛理论来描写。

还有众所周知的广义相对论创造了黎曼几何,量子力学引出了线性代数理论一样。

李洪若是不先将数学在这个世界打好基础,接下来想要做什么都是举步维艰的。

毕竟就算是李洪将他所知道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理论放出来,在如今这个时代又没有合适的试验条件,谁又知道李洪是不是信口胡诌的呢。

但是若是先将数学的概念引申出来,这一切就好办多了,许多的理论,无法通过在现实世界的试验来完成,但是数学却可以!

在一间收拾出来的教室之中,李氏五子十分乖巧的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盯着上方。

黑板和粉笔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天的时间李洪便轻松做了出来。

姚广孝同样也在教室里,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洪用粉笔在黑板上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了零到九。

“这是什么?”

“泰西文字,书写一些大额数字时会更加便捷,便如一万,便是一个一和四个零组成!”

李洪即是解释给姚广孝听,同样也是在和学生们讲述,至于泰西在如今的称呼中,多是指外国人,而并非都是西方。

上课吗,自然是要有教材的,

如今大明的算学启蒙书籍,一般都是以《九章算术》为主,但是李洪却觉得有些不妥。

毕竟是时代限制,没有人认真研究过教育这门学问,其实李洪也不懂,但是他也知道,没道理让一个对算学毫无基础的人,上来就开始算面积的。

没错,《九章算术》作为启蒙用的算学书籍,上来第一课就是求面积。

而其余类似的启蒙书籍更是离谱,像是《海岛算经》和《五经算术》更难,前者开篇就研究三角测算的问题,而后者比起像是一本数学书,更像是写的神神叨叨的,让人根本看不懂。

既然现有的书籍用不上,李洪索性便直接自己编了一份教材,内容无非就是数字、算式、四则运算、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分数换算之类的东西,全部是一些后世小学范围内的数学内容。

当然,李洪也考虑到时代差距,后世的教材课本因为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所以许多东西都十分详尽,详尽到有些繁琐和啰嗦。

而李洪又不是真的要在全大明的范围内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所以其中的内容写的十分简洁,将所有知识点写清楚,再给一道例题就搞定。

后世整整六年小学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整理删减到二十多页的纸上,再多的,就需要看者自己去理解。

这本教材,李洪是准备推广出去的,而且李洪也不怕这本书没有市场。

明朝对于算术其实已经算是重视了,虽然名义上是小道,但实际上科举其实也是要考算术的。

包括之前被李洪认为太难的《九章算术》在内,这些算术书籍,销量仅次于科举教材和文史典籍却要高出诗词书法和话本小说。

毕竟算术这种东西,无论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用到,在田亩、赋税、漕运、粮草、历法等方面都有用途。

李洪此时上课,自然是从最基础的数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开始讲起,以姚广孝的接受能力,和原本的算学基础,只是看了两眼,便轻松接收了新的知识,甚至连李洪还没有讲到的内容也可以举一反三的想出来。

听了一会觉得没了兴致,索性拿起一个孩子的教科书,看着书封上写着《基础数学》四个大字,而后翻开后,渐渐的便看着里面的内容入了神。

李洪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时间,总算是讲完了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数学符号,随后给五个孩子留了一道十以内的加减法,让门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而后李洪便得了空闲。

正想要喝杯茶水润一润嗓子,姚广孝却捧着书,一脸不解的走了过来。

用手指着书中的一道例题,姚广孝疑惑的问道:“先生,此题解法为何与天元术完全不同?”

李洪顺着看去,发现姚广孝指着的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

“这乃是泰西的天元术,解法自然不同,我且教你做一遍!”

说着,李洪便当着姚广孝的面做了一遍小学数学题,而后就把姚广孝震惊的不轻,瞪大着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此法甚妙,计算竟然不需算筹,虽然速度慢了些,但甚是方便!”

只是李洪没想到,姚广孝震惊的竟然不是一元方程式的简便,而是觉得这个法子不需要算筹。

其实这便是李洪孤陋寡闻了,天元术的思想渊源于道、名、墨三家,早就演变了这么多年,其实远比现在的西方要先进的多。

“立天元一”是其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其实不就是换了个说法的求么。

还是《九章算术》自汉代成书以来,就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方程,但尚缺乏明确的未知数概念。

唐代王孝通以高度的数学技巧成功地列出了三次方程,但还无法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述。

再到了宋代创立的增乘开方法又简化了求解数学高次方程正根的运算过程。因此,在这一时期,列方程和解方程都有了简单明确的方法和程式,古典代数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

也就是差不多是这个时期,那些精通算学的大家,甚至可以用算筹用来解二元,三元,乃至于四元的数学题。

这也是为何姚广孝对李洪拿出来的这个一元方程式,真正震惊的并非其便捷,因为单论速度的话,其实用算筹也相差不多。

当然若是解的二元,三元的方程式,自然便比不上这已经不知多少代人完善过后的数学公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