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219章 贪恋权势之人

大明第一能臣 第219章 贪恋权势之人

作者:万里天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51 来源:小说旗

冯府,大将军冯胜的府邸。

冯胜在大明一干开国之将中,名声不显,但这不是冯胜的问题,主要是徐达、常遇春等人太过厉害,至于其余不如他们的人,自然而然的被掩盖了名声。

但其实冯胜也算是个人物,元末天下刚刚大乱的时候,冯胜和其兄冯国用,也是拉起了一支人马起义。

真要是算起来,他们一开始的势力,甚至还要比朱元璋大上一些。

只不过二人明显没有争天下的心情,手下人马集聚了一定规格之后,索性直接占山为王,也不往外打,只是结寨自保,那时的元人被满天下的起义军所牵扯,一时间反倒是如此安分的冯氏兄弟对比起来,更像是个顺民,因此一时间根本没人管他们。

就这样,冯氏兄弟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堪称一个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直到朱元璋起家,一路打到了定远妙山,也就是他们的地盘时,这二兄弟便起了心思。

那时的朱元璋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江南,并且眼看着就要收复淮南之地,已经初露峥嵘,显示了自己有争天下的资本。

二兄弟一合计,索性就直接领着自己的人马去投奔了朱元璋,再之后,冯胜的大哥冯国用一路随军南下,攻滁、和、太平、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金华、绍兴等地,累升亲军都指挥使。

至于弟弟冯胜一直也只是当着大哥的副官,名声不显,但是并非是虎兄犬弟,而是在藏拙。

从这兄弟二人明明已经起事,但是麾下人马有了规格之后,反而就停止了扩张,反而是等到朱元璋过来才投靠,而自己却没有丝毫争霸之心的举措其实就能看出来,这二人活的很明白。

及不甘心于平凡,却又不想要太出风头,兄弟二人,既然已有一人崭露头角,那另一人藏拙自然便是最好的选择。

只可惜,冯国用是个短命鬼,至正十八年的时候,便并死于军中,朱元璋为了感激其立下的功劳,就在今年的封爵大典上,将其追封为郢国公,肖像置功臣庙位第八。

没了哥哥,冯胜若是不想就此沉沦,自然便不能再藏拙了,在冯国用逝世后冯胜受命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从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于常遇春。

虽然因其死于的哥哥被追封为公侯,他自己反而在封爵大典上什么名头都没捞到,但是他却又实权握在手里。

如今的他,正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在左都督常遇春只是在都督府挂了个虚职,一直在前线打仗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说,整个五军都督府,完全都归他一人指挥,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历史中的冯胜最高光的时候大概是在洪武九年,最大的功绩便是讨伐王保保之时。

没错,现在正在作乱的王保保这支蒙元残部,在历史上一直到洪武九年才算是剿灭。

朝廷出动的阵容堪称豪华,由大将军徐达领军,李文忠冯胜左右接应,在这一战中,李文忠的右路军和徐达的正面部队皆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这才导致这场战争的胜利。

当然这也不是说冯胜的能力甚至在徐达之上,但也足以证明冯胜绝不是个庸才。

只可惜,冯胜虽有能力,但或许是因其乃是山贼土匪出身,也不像是其兄冯国用喜读诗书,整个人身上毛病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贪财。

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

或许在常人眼中这算不得什么,但是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眼里,这已经可以称之为死罪。

朱标死后,朱元璋开展对武将的大清洗,当时的冯胜勉强算是逃过一劫。

若是就此冯胜消声灭迹,或许冯胜大可以安享晚年,但可惜,冯胜并没有,依旧是仗着自己功劳在身,我行我素。

因此在洪武二十八年,距离蓝玉案都已经过去十年了,结果冯胜依然因为蓝玉案的牵连被朱元璋给赐死。

可以说,冯胜完全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范。

而现在,都督府中的冯胜,自然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此时的他,正与一眼睛上蒙住纱布之人,相对而坐。

至于这眼睛蒙纱之人,自然便是那一日用李洪做出来的天文望远镜,去看天上太阳的倒霉蛋,胡惟庸了。

那一日之后,胡惟庸的眼睛便一直没有好,眼疾本就不易治愈,更何况他这根本不是什么病,完全就是被强光烧坏了眼角膜,其实若是不出意外,以现在的医疗条件,他大概这辈子都已经拆不下这个纱布了。

但是胡惟庸却不知道,只以为自己早晚有一天能回复光明,到时候自然可恢复官职官位。

只是现在的胡惟庸,心里却是憋着一口气。

这眼睛的问题,虽说是他咎由自取,但是他肯定是要将这罪怪到唐若怀的身上的。

只不过钦天监刚刚被朱元璋下命制定历法,且因历法事关农事,朱元璋十分看重,他一时间还真不能将钦天监怎么样!

现在的胡惟庸,心里却是憋着一口气。

这眼睛的问题,虽说是他咎由自取,但是他肯定是要将这罪怪到唐若怀的身上的。

只不过钦天监刚刚被朱元璋下命制定历法,且因历法事关农事,朱元璋十分看重,他一时间还真不能将钦天监怎么样!

而且,胡惟庸也发不上和钦天监这清水衙门较劲,谁都知道钦天监这破地方,没实权,却又事关重大。

若是到时候唐若怀制定历法的时候,故意出点什么纰漏,导致百姓耽搁了农时,到时候朱元璋怪罪下来,唐若怀在把黑锅往胡惟庸身上一推,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胡惟庸此时真正记恨的,自然便是那天文望远镜的主人,李洪。

他原本只是以为李善长在朝堂上拉拢了汪广洋和杨宪,在内阁中排挤自己,所以便将李善长视为了最大的政敌。

胡惟庸本就是个贪恋权势之人,曾经是个元臣,曾经当过一地县令。

至正十五年,在朱元璋打下所在和州之地时,因朱元璋手下可用之人不多,且多是武将,作为一个行政人才,朱元璋根本没有嫌弃他曾经给蒙古人办过事的履历的资格,胡惟庸也是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朱元璋的部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