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464章 真正的关键,是李洪

大明第一能臣 第464章 真正的关键,是李洪

作者:万里天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51 来源:小说旗

明代的齐腰甲主要是战场上传令兵所穿的一类衣甲,这种铠甲的设计基本与腰部齐平。

不过,齐腰甲的类别却是非常之多,大概有十多种不同的类型。

第四罩甲。通常位列于传令兵之后的主帅亲兵部队,其所穿的铠甲皆为罩甲。

根据记载:“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除此之外,也有记载道:“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

“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由此可见,罩甲在明代军队中确实是应用极广。

第五布面甲,上面已然提到,元人也已经大量使用。

但明的布面甲之所以会在军中应用的原因,事实上并不难理解。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明代边军主要是在西北和辽东的北方战场作战,而这2大地区的气候温度都非常低,所以只有将甲片安装到布衣内层才能达到有效的保暖和防锈功效。

另外,一般传统的甲胄在制作工艺方面皆是十分繁琐。其制作过程不仅要用皮条来编缀,还必须在甲片上钻出许多用来穿条的小孔。

再加上每层甲片都必须以叠加的方式来排布,同时对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而反观布面甲的制作成本则十分的便宜,虽说其防护性能确实不如一般甲胄,但是其性价比却是非常之高。所以,这便是布面甲在明代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六就是臂甲。

明代环臂甲的原型其实是从东亚传入蒙古之后,再经过明代改良制作而成的一类护甲。此类战甲虽不属于汉族军队的原创,但经过明代的改良之后也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

这就是明朝的铠甲情况。

纵观元明两朝的铠甲,已经可以看出,明军在铠甲上的功夫,似乎不光是沿袭了前人的,还从外面进行了引入。

技术上的改进和发展,让大明军队的防御力,整体上优于同时期的所有国家,而瓦剌呢,他们只是一些从贝尔加湖来到大漠的牧民而已。

元廷的大败,让他们看到了机会,但说到底,他们的军事素养,还是差了很多。

就拿眼前的事情来看,蓝玉的弓箭兵严阵以待,马哈木却根本就没有吸取刚刚被火器大败的事实。

而是质疑要用骑兵冲锋敌军大营,这个行为,只能用疯狂来形容了。

瓦剌人也是真的对自己的骑兵太过自信。

“放!”

万箭齐发,箭羽在半空发出“咻”的声音,成片后的箭羽,就像是刮起了寒风,漫天的黑点,都让那些瓦剌人看傻了。

他们刚刚还在挥舞着刀,尖叫着冲向蓝玉大营,可下一刻,那漫天的箭羽,就让他们闭上了嘴。

马哈木看着成片掉下马的士兵,他用力地咬了咬牙:“这些明军,出来和我们打啊!”

“叔叔,这么下去不行啊,我们还是……”

“啪!”

马哈木一巴掌打在了这个侄子的脸上:“闭嘴,我马哈木绝不后退,我们瓦剌人也不会在退!”

退?

他马哈木怎么不想,可还有什么地方可退呢?

马哈木没有退路,他的记忆里面,瓦剌人就没有什么退路可言。

难道要回到贝加尔湖吗?

那是一段瓦剌人最不想提及的屈辱史,对于那个经历,马哈木也只是童年的记忆而已。

但那时候的瓦剌人所忍受的,确实奴隶一样的生活,所以马哈木一定要给瓦剌人打出一片天地。

不得不说,马哈木是一个合格的首领,作为首领你就要有不想退的决心,你的决定关系的是整个一个部族。

那样的话,你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只有个人荣辱摆在面前的,才会计较得失。

单就这一点,马哈木倒是可以称得上是一族的首领,不愧对瓦剌人的新王。

“叔叔!”

马哈木的侄子随着他出生入死,在这么多人面前,被他如此的痛骂,还打了一巴掌。

多多少少有些委屈。

可别人看在眼中,却对于马哈木有了钦佩之意。

“首领,我等愿意再冲锋蓝玉大营!”

“我也愿意!”

“我愿意!”

七八个副将纷纷上前,跪地求战,这一幕让马哈木也是很受到感动。

而他的侄子虽然心里埋怨,但面子上却也只能躬身道:“叔叔,我错了,请给我一支人马,我若做先锋。”

“好!”

马哈木本不想,这样的战局下,先锋真的是太危险了,而面前的侄子,是他唯一的一个亲人。

自己的弟弟早就不在人世,若是这个侄子有个三长两短,他真的是无颜去面对死去的亲人。

可战场之上没有如果。

若是这个侄子不上,那这一次,真的就是他来身先士卒了,他感激地看了眼这个侄子。

马哈木在他的肩上拍了下。

只有他们两个知道,这么做是最好的安排,不得不说,马哈木这个侄子,确实是为了他做出了牺牲。

马哈木将身上的布面甲脱下,直接披在了侄子的身上:“给我活着回来!”

“是!”

在重新整理了队伍后,第三次攻击开始了,此时的蓝玉也不得不佩服地点了点头。

“瓦剌人,若是给他们机会,我相信,他们会是这大漠上的新的强者!”

蓝玉的话没错,百年后,这一支的瓦剌人的后裔,将铁骑围住了大明帝国的都城。

甚至抓了大明皇帝。

这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土木堡之变。

不过此刻的蓝玉当然不知道,他面对的这支瓦剌人的军队,他的主将就是这个让大明丢尽了颜面的人的爷爷。

蓝玉看了眼自己的弓箭兵,箭羽已经不多,若瓦剌人在组织进攻,那么就是真正的肉搏。

他的剑其实早早出鞘,蓝玉冷笑一声:“跟我冲!”

蓝玉的马走到了大营门前,此刻的雨更大了,每个人身上的布面甲,早早被打了个透。

好在这布面甲没有那么大的重量。

而此时的蓝玉,以为瓦剌人接连两次受挫,人数上已经死伤了大半有余,他似乎还是高估了自己的伤害。

瓦剌人此刻,只是有三四千的死伤,其实,这个数字已经是很高了,在古时候的冲杀中,冷兵器造成的伤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就算是蓝玉使用了先进的火器,可这个时候的火器,也还是炮石而已,若不是李洪改进了炮弹的结构,可能会只是几百人的伤亡。

所以瓦剌人的精锐还在,这一次,马哈木为了确保自己的侄子没有危险,整整派出了两万人。

要知道,这可是瓦剌人的精锐部队了,主力所在,而纳哈的人马并未参战。

其实不是马哈木不想,而是纳哈真的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他看出这一战,大明的李洪部,拿出了决战的心,所以这种战争,死伤往往巨大。

他只是配合瓦剌人的行动,若是这两万人他都带不回去,那他这个常败将军怎么面对元昭宗呢?

而此时的阿鲁台,已经迂回到了战场的一侧,三千人,真的不能干出什么明堂。

但阿鲁台相信,李洪不会单单就看着蓝玉部和马哈木开战,这场战争,真正的关键,其实就是李洪。

嘉峪关内若是此刻出一奇兵,那么马哈木的这一次冲锋,将是被重重的打击。

要知道,李洪只需要一万骑兵,从一侧截杀了马哈木的人马后路,前后包了饺子。

那么可能这瓦剌两万的精锐,最后真的就是全军覆灭了,战场上的变数就是如此。

正如阿鲁台所预料的,此刻嘉峪关内的李洪,也已经让张氏兄弟披挂,他就站在城门口的一个高台之上,目光所及,人头攒动。

一万名大明的骑兵,已然在这里集结,李洪知道,这一战若是不成,那么嘉峪关也就不保。

他在这一次战前动员中,可以说将这些利害都讲了,告诉面前的将士:“若无生,则嘉峪关亡,若无还,嘉峪关无存!”

李洪说完,将手一挥:“开城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