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能臣 > 第82章 修路

大明第一能臣 第82章 修路

作者:万里天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3 22:56:51 来源:小说旗

“好,洪儿既然这么说,那我便姑且先信了你!”

朱元璋看着李洪如此回答,顿时也有了些信心,大笑着说着,只是突然脸色一正,似乎是回想起什么,急忙问道:“练兵一事暂且隔议,你刚刚说赈灾,你有上中下三策,如今中下已经说完,却不知这上策又是如何呢?”

“你刚刚说赈灾,你有上中下三策,如今中下已经说完,却不知这上策又是如何呢?”

朱元璋说完之后十分期待的看着李洪,此时实则已经不是很担忧淮南旱灾一事了,刚刚李洪所言的下策和中策,似乎都是可行之法。

可既然这中策和下策,便已经如此令人惊艳,朱元璋自然想知道,能被李洪定义为上策的计策,到底又该能有多么精妙。

而李洪闻言,却是微微一笑,张嘴只是轻轻说了四个字。

“以工代赈!”

朱元璋闻言,猛地一怔,这四个字仿佛有着难以言说的魔力一般,瞬间将其的心思吸引进去。

以工代赈,虽然是个新奇的词汇,并未在历史上出现过,但这个在后世多次运用过的赈灾策略,实则在这片土地上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便有记载,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所书:“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其中所记载之事,便是说齐景公执政时期,天下发生大饥荒,齐国大夫晏婴谏言,请当时的国君开粮仓赈济灾民。

而齐景公算不得明君,不是很想管这些百姓死活,因此便拒绝了他的请求,只是恰好齐景公给自己修建一座处理政务的“路寝之台”,也就是一座新宫殿。

于是晏婴被逼得没办法看不得灾民受苦,就假借为国君修宫殿的名义,雇佣灾民施工,并故意延长工期,硬生生把一座宫殿修了三年……

知道把灾情撑了过去,才算是修完。

虽然晏婴此事做的不是很地道,但这其实也是一个以工代赈的典范。

所以说,其实这个政策并不是很难想,从来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历史书上将‘以工代赈’发扬光大的便是罗斯福,可实际上在几千年前,这片土地上便已经有人用过这个办法。

而之所以此方法没有在后世所流传开来,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这其中自有封建王朝道路不通和底层官员的组织能力不够强的原因所在,但其实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

当需要赈灾之时,大多都已经是一个王朝的末期,而末期的王朝除了大宋这个奇葩以外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缺钱缺粮。

即便是想要以工代赈,却掏不出那么多的粮食,毕竟单纯的赈灾只需要给出勉强饱腹饿不死人的粮食即可,可若是想让灾民干活,那需要的粮食却是不可能少的。

这第二个原因便是古代是有徭役的,其中包含力役和兵役两部分,而力役便是强迫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甚至于这种力役还需要民众自备粮食,因此对于统治者而言,既然有免费的劳动力,又何必多此一举行那以工代赈之事。

明朝也是有徭役的,只不过很轻,或者说是在朱元璋在位的时期很轻,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曾下诏:“命天下府州县官,民户上中丁等为赋役册,贮于厅事,凡遇徭役,发册验其轻重而役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即便是迫不得已征召了徭役,却也将民户分了三六九等,真正贫苦之人,大概只需要出几天的工。

只不过这政策到了明朝中叶之时,也便的名存实亡了,大量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百姓民不聊生遍地是贫农,只招轻役根本完不成任务。

但至少现在来说,朱元璋甚至还没有开始征召徭役,不然他的皇宫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修完。

所以说李洪觉得,以工代赈,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可行之处的。

而朱元璋同样觉得眼前一亮,可是深思了半天之后,眉头却皱了起来,言道:“洪儿之策,确实精妙,只是赈工之法,自古有之,但想要施行,却好像有些困难。”

李洪闻言,也不心急,笑着问道:“为何?”

朱元璋心中摇头,只觉得李洪还是太年轻,或许常有奇策,但却不知具体的情况往往很复杂。

只不过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负面情绪,毕竟李洪的下中两策已经可以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只是这对他颇为期待的上策没有达到预期而感到失望而已,因此本着指教的想法,朱元璋耐着性子说道。

“洪儿所言,以工代赈,却未曾想过这道路崎岖,若是想要将灾民输送到需要施工之地,徒费人力,这一路上又不知需要消耗多少的粮食,而且处理不当,很容易便会激起民愤,这件事若是闹大了,可不仅仅是赈灾之事了。”

李洪听朱元璋讲完,没有反应,只是笑着问道:“那为何不能让灾民们就在故土修建些工事呢?”

朱元璋也是笑着摇了摇头,以为李洪一直生长在京师附近,根本没有出过应天,不知外面世界,解释着说道:“江南之地,自古繁华,历朝历代不知在这江南地区修建了多少水利或是运河工程,一切皆以完善,还有什么工事可以修建的呢?”

李洪笑答:“刚刚四爷说道路崎岖,此时又说无物可建?”

朱元璋一愣,疑惑的问道:“修路?”

李洪言道:“没错就是修路,江南之地虽水运繁华,但依然只是局限在江南各地,若有陆运相辅,总不会有坏处。”

顿了顿后,李洪见朱元璋似乎并没有被自己说动,于是又言道:“如今圣上已经将北元残余清除大半,所剩下的那些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朱元璋不懂,李洪说着修路,为何又开始讲起战事,但也没有打断,静静的听着李洪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