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7章 各怀鬼胎

千门36天局 第7章 各怀鬼胎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1

人质来到面前,一箱箱珠宝摆在几案上,齐湣王咧开大嘴笑个不停,不住地赞扬苏秦雄韬伟略,智能超群。他现在不必担心燕国在背后袭击他了,以往的怀疑、担心,随着人质、珍宝的送来,已经云消烟散。他可以放心地抽出北部边境的十万驻军,交给田触去偷袭宋国了。他为此而踌躇满志,觉得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为了掩人耳目,滑王命令田触、田达率领三十万大军悄悄地赶到薛地集结,而他自己却与苏秦、韩珉,带着十三万齐燕联军,到洹水之滨参加盟会。

韩、魏、赵三国人马陆续到齐。

湣王登坛,与韩王、魏王、赵相李兑------见面,接着召集燕将剧辛、韩将暴鸢、魏将晋鄙、赵将廉顾、齐将韩珉,宣布放弃帝号,与各诸侯国平等相处,共同反对秦国称帝。

齐王这一姿态,立即赢得四国君王、将军的激赏。他们热情歌颂齐王英明,同时义愤填膺地遣责秦王称帝所犯下的僭越之罪。

韩、魏二王还要求将反对称帝一事,作为讨伐秦国的主要理由,写进盟约文书中,以便昭告天下。

苏秦宣布盟会开始。

五国国王、丞相、将军立于盟坛上,他们宰牛割耳,欢血盟誓。赵相李兑代表五国宣读誓词,那誓词气吞山河,震撼人心,足以令秦人闻风丧胆。

宣读完毕,李兑将五份盟书连同萧艾一同点燃,投入坎穴,以上达神明。

围在盟坛四周近六十万人的联军将士,呼啦一声举起戈矛剑戟,齐声欢呼五国结盟成功。

那浩大的声势,在洹水之滨久久回荡。

盟誓结束,李兑一面命五国联军向成皋、荣阳进发,一面派人将盟书抄写一份投进秦关。

关吏快马加鞭赶往咸阳,将盟书送与秦昭襄王观看。

秦昭襄王大为震惊,急忙跑进甘泉宫禀报宣太后。宣太后读完盟书,神情镇定自若,她微微--笑,慢慢地说:

“王儿,去把丞相,将军叫来。”

不一会,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左更司马错、右更半戎、上卿向寿、泾阳君赢惺等人接连赶到。他们按部就班,两厢坐定,满脸严肃、冷峻地望着宝座上的宣太后与奏昭襄王。

宣太后命内侍宣读五国合纵抗秦的盟书。

众臣都被盟书内容所震慑,呆呆地坐着,不知所措。

“你们不要害怕。”宣太后沉着地说:“要尽快想出办法破除他们的纵约,让他们有备而来,无功而返。”

“大后,大王。”白起首先奏道:“臣已在武关、函谷关、轵道布下重兵,等五国联军到达成皋、荣阳时,即可开关迎战,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合纵的发起者是苏秦,纵约长却是赵国李兑,五国联军就是他带来的。”司马错接口道:“巨以为干脆兴兵攻赵,看有谁先去救它就移兵攻谁。这样,各国顾忌而不敢相救,纵约就名存实亡了。”

众臣就开战御敌一事,展开了热烈讨论。

“你们不要只想到拼杀。”宣太后诱导地说:“要多动脑筋,尽量不消耗我们的实力。兵书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太后,臣以为这次合纵的起因,是称帝引起的。其实,称帝不称帝只在迟早,天下若被我们统一了,称帝一事也就水到渠成。因此,臣建议可否暂停称帝?”向寿说

大家都认为向寿说得很对,像齐国暂缓称帝,便能收买天下人的心,化解兴论压力。

秦昭襄王立即表示同意放弃帝号,等时机成熟了再称帝不迟。

秦廷有个很好的传统,即在国家遇到重大危机之时,朝臣们不是互相埋怨、借机内斗夺权,而是团结一致献计献策。当君王的则虚心纳谏,与臣子们共渡难关。这就是几次合纵都没有攻倒秦国的主要原因。

“丞相有何计策可破五国合纵?”宣太后转而问魏冉。“根据斥堠报告,五国合纵,有名无实。”魏冉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他的主张:“诸侯之不可一,犹如鸡之不能俱止于栖。历史上多次大动干戈,结下许多解不开的仇怨。他们不可能亲如兄弟,团结一心。更糟糕的是,五国各有各的打算齐国以伐秦为掩护,攻伐宋国;燕国的目的是暗中为攻齐作准备,韩、魏、赵三晋想借五国之力,向我们讨回城池。五国联盟并非牢固,各自为利而来,必然也会因利而去。”

“为利而来,也会因利而去。这话说得很好!”宣大后高兴地插话:“丞相教我们用离间之计,大家可以就这句话,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于是,朝臣们又纷纷献计。向寿说,可以派出说客,游说五国。泾阳君建议,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瓦解五国联盟。魏冉、半戎说得更具体:将历年来争夺的城池,归还韩、魏、赵三国,他们就会主动退兵。白起对这条意见大加赞赏,那些城池都是抢占来的,还给他们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夺回来。

众臣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宣太后心中也有了主意,她对秦昭襄王说:

“王儿,就按大家说的办法,公开宣布放弃帝号,派人游说韩、魏、赵三国,向他们揭露齐国的阴谋,变合纵伐秦为合纵伐齐。”

秦昭襄王传旨,众臣分头行动。司马错,半戎与白起分赴武关、函谷关与轵道,强化三地的防御力量,闭关不出,静以待变。

向寿前往韩国,对韩王威胁说,如不退出合纵,秦必从伊阙发兵攻打韩都新郑。韩厘王早被秦国打怕了,他的国家在秦国的蚕食下,已经支离破碎。如果再遭一次打击,恐怕再无立足之地。他已经吓得浑身发抖,频频恳求向寿回去禀告秦王,韩国是受苏秦的蛊惑,糊里糊涂地加入合纵的,现在厘清真相,愿意退出五国联盟,以后唯秦国马首是瞻,决无二话。

向寿感到满意,命韩国矛头转向,与秦国一道攻击赵国。韩厘王连连点头称是,当场在秦韩友好约书上签下韩咎大名。

泾阳君因与孟尝君友善,便被秦王派往魏国。

泾阳君对孟尝君说,寡君已经宣布放弃帝号,你们不要再大作文章了。寡君愿意归还轵道以西的大片土地,希望贵国与秦合作,共同对付赵国。

孟尝君见秦国主动夹讲和,而且还是他的密友泾阳君,心想上次的救命之恩尚未报答,不如以退兵做厚礼,让泾阳君回去也好交差况且秦国愿意归还大片土地,合纵抗秦目的已经达到,应该见好就收,于是当场拍板,传令晋鄙率军攻打赵国。

魏冉亲自出马,来到赵军驻地成皋,以神秘口吻对李兑说,秦王决定渡过河水,穿过韩国的上党,进攻赵都邯郸。

李兑似乎看出了魏冉的意图,他没有轻易地相信。他知道秦军主力都在武关、函谷关与轵道一带,无力再派部队进攻邯郸,即使有这种可能,他也不怕。他有五国盟书,上面写得清楚楚,如果秦攻赵国,韩军立即进驻宜阳,伺机出击;魏军驻扎河外,严阵以待。齐军渡过清河与赵军并肩作战,燕国也派精兵助战。有五国互相救援,秦军还敢轻举妄动么?

他微微一笑,反问魏冉秦军攻打赵国,就不怕韩、魏两国攻打秦的武关、轵道?

魏冉哈哈大笑,又压低声音说,就在他出关来到成皋前,韩、魏已经与秦国签订了友好条约,韩、魏成了秦的盟国,还会出兵救援赵国吗?

李兑的心猛地一缩,脸上立即变了颜色。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当时盟誓时反复强调,五国定要团结一心,亲如兄弟,一国有难,四国相帮。怎么尚未开战,就与秦人讨好、妥协?

他半信半疑,精亮的眼光一直在魏冉脸上搜索,仿佛要寻找出破绽似的。

魏冉早从李兑目光里读出了含意,灵机一动,挑拨道:“苏秦是发起合纵的人,自己不当纵约长,却鼓动先生出来领衔担纲。这说明他本身对合纵缺乏信心,所以预留后路,找先生做他的替死鬼。他自己躲到幕后,操纵着齐王去攻打宋国,从中牟取暴利。”

“有这样的事?”李兑冲口而出,几乎忘了设防:“苏秦对我保证过,伐秦之后再相约进攻宋国。.... ";

”这不过是苏秦的障眼法,就在先生带兵到成皋时,齐国三十万大军已经在薛邑集结好了。“魏冉幸灾乐祸地说。

被骗的屈辱感紧紧地笼住李兑的心,他急命侍卫前往苏秦帐中,将苏秦请过来对质。

侍卫拔腿跑出中军辕门。

魏冉觉得在此不便,借故转到屏风背后去了。

此时,赵将廉颇,左手抓着魏将晋鄙、右手执着韩将暴鸢,急急促促地闯了进来,对李兑吼道:

”魏、韩两军攻我驻地,上将军你到底管不管?“想起魏冉的话,李兑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他怒问:”晋鄙、暴鸢,你们未经我的许可,怎么可以随便调动军队?";“本将军受魏王指挥,魏王命本将军打到哪里就到哪里,你一个赵国丞相,怎能管到魏国头上?”晋鄙毫不畏惧地说。

“你们赵国与齐国勾结,把我们骗到定皋来阻击秦军,好让你们偷袭宋国瓜分宋地。”暴鸢一边揉着手腕一边说。

“胡说八道!”李兑胀红着脸,破口骂道:“本纵约长在此,何时与齐国有过勾结?";

正吵嚷着,苏秦进来。他彬彬有礼,笑脸可掬,耐心听完李兑、廉颇等人的质问,他忽生一计,决定代齐王许下诺言,然后再教齐王推翻他的承诺,从而激怒韩、魏、赵三国,如此,则合纵反齐的局面就会迅速形成。

他打定主意,等李兑、晋鄙、暴鸢都发泄完了,才开口说:“齐王没有欺骗你们齐王担心进攻宋国时,秦国会出兵干预,故略施一计,联合四国进攻秦国,将秦军挡在崤山以西,保证东线能够顺利地攻下宋国。”

“攻下宋国以后,是齐国独占,还是我们四国平分?”李兑问。“当然是四国平分。”苏秦自作主张地许诺:“齐王明确告诉过我,攻下宋国以后,宋之定陶、蒙邑割给赵国;宋之外黄一带割给魏国;韩国可得睢阳、仪台;靠近楚国南面土地送给楚国,剩下的尽归齐国所有。”

苏秦话音未落,韩、魏、赵三将都叫起来,说这样瓜分还算公平。苏秦又说:

“齐王命你们一定要把秦军阻止在轵道以西,等攻下宋国以后,你们三国各派三万兵力前往宋国去占领土地。”

三国将领欢呼雀跃。

苏秦稳住军心以后,匆匆忙忙赶往齐国向潜王汇报。李兑立在帅帐前,目送苏秦远去的车影,心里突然涌起层层疑雾。

2

宋王后宫。

廊庑间悬挂着一个大鸟笼,笼里养着一只鹞鹰。鹞鹰眼睛滚圆,凶光四射。冷铁一样的翅膀不时地搞动,扑打着鸟笼四周的栅栏,发出劈劈啪啪响声,听了令人生畏。

这鹞鹰乃城吏所献。

一日,城吏看见雀巢中孵出一只大鹤(又名“晨风”,一种猛禽,酷似鹞鹰),觉得非常稀奇,就抱下来送进王宫给康王看。

康王大感惊异,即命掌卜筮的太史官占之。太史占罢,慌忙匍匐在地,贺道:

“此大吉之象也。雀小鹯大,正应了占书上的一句话。”“是什么话?”康王急可。

“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太史官说:“是说大王将来必定称霸天下。”

康王大喜,就命内侍总管,做了个精致的大鸟笼,将鹞鹰养在里边。厨子每日以精肉喂它,没几个月,羽翼丰满,体魄渐壮,特制的鸟笼都快装不下了。

康王每天到后苑射击木偶人,都要经过廊庑,来到鸟笼前观赏鸽鹰。见鹞鹰一天天长大,想起“小而生大,必霸天下';的谶语,心里鼓荡着称霸天下的**。

特别是打退齐国第一次入侵之后,康王更加心骄志大,任意妄为,听说齐王称帝,他又突发奇想,命工匠缝制皮囊,内藏污血,置于木偶人头顶,谓之天帝。康王张弓挟矢,射中皮囊,污血喷出,流满木偶一身,康王沾沾自喜,说这就是称霸天下的征兆。

每次坐朝,都令群臣山呼万岁。堂上一呼,堂下响应,连门外侍卫都得应声,声闻数旦。又置酒宫中,作长夜之饮。将酒强灌臣子,而他却暗中用开水代酒自饮。臣子中有好酒量的,被灌倒大醉,只有他仍是清醒。一班奸佞奉承说大王海量,饮百盅千盅也不会醉。

康王日趋残暴,朝臣频频劝谏,要康王勤政为民,富国强兵。康王听了很不耐烦,将弓箭放在御座旁,见进谏的,就用箭射他。曾在一天之内,射死宋成、代乌、公子勃三人,吓得群臣再也不敢开口说话。

这一天,康王射完皮囊,过了一次射天之瘾,志得意满地往宫中走。见太宰荡跪在朝堂上,以为又是进谏的,就抓起弓箭欲搭矢张弓。太宰荡偷眼看见,急忙叫道:

”大王,臣不是来谏大王的,而是送紧急军报来的。“

”是何紧急军报?";

“齐军三十万人已在薛邑集结。”太宰荡惶恐不安地说:“他们正在造船只、扎木排,看样子想抢渡泗水,攻我湖陵等地。”";为何不早点报来?早些报来,寡人也好趁他立足未稳,杀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前几天,代乌大夫前来报告,大王一箭射中他的门面,倒下就咽气了。“太宰荡壮着胆子说。

”伏要多言。“康王红着脸喝道:”赶快派公子勃前往秦国搬取救兵,寡人这里再起十万大军,与秦军汇合,共同抵御齐军。“

”公子勃早被大王射死了。“

”啊?“康王如梦初醒,问道:”寡人的少子何时射死的?";“前几天呀!他与宋成一起进谏,结果都让大王给。.... ";”好了,好了。“康王挥了挥拳头,叫道:”不要再说了,赶快派人前往秦国搬兵。“

”五国合纵抗秦,把秦军压在关内,他们已经自顾不暇,如何救得我们?";

太宰荡瞪着--双浑浊的眼睛,惊恐地望着有如困兽一般的康王。康王一急,反急出计来:“派人前往定陶,命卢曼将军带十万精兵回来救睢阳。”

“要是齐军攻打定陶呢?”太宰荡问。

“你不是说齐军是从薛邑方向来的吗?”康王冷静下来,问道:“这说明敌军都在南面,当他们来围城时,卢曼大军快速南下,正好从背后攻打宋军,解睢阳之围。”

太宰荡只好退出王宫,命公孙拔前往定陶,传达调兵之令。公孙拔从北门出去,绕一个大弯,从西门回到城内。

原来他早被齐将田达所收买,须在城内里应外合迎接齐军的到来。

过了两天,太宰荡跌跌撞撞地跑进王宫,气喘吁吁地喊:“大王,不好了,齐军已经从仪台向睢阳包围过来了。”康王举着弓箭,紧急下令道:

“宫廷卫队快去守住南门。”

太宰荡命卫队队长立即带领宫廷禁军,前往南门守护。

“还要把北门的守军撤下来,到南门去加强防守。”康王一边叫嚷,一边穿上甲衣,戴上铜盔,挂好铁弓、箭袋,手握一柄太阿宝剑,闯出宫外。

齐将田触、田达率军渡过泗水以后,即兵分两路,向睢阳包抄过来。南路走仪台,这是明的,由田触带领,大张旗鼓地由仪台向睢阳南门推进。北路走商丘,这是暗的,由田达带领,隐蔽地从商丘向睢阳北门移动。

由于宋军防守不力,缺乏指挥,一见齐军攻来,未战先溃,四散奔逃。加上宋王暴政,国人怨怒,见了齐军,也不报告,更不协助军队御敌,使得齐军如入无人之境,不到十天功夫,南北两路大军很快就到了睢阳南、北城门前。

田触将军一到南门,就下令齐军展开猛烈进攻。康王立在城楼上,挥着长剑,命弓箭手向城下猛射。来到北门的田达将军,却隐藏在灌木丛中,等待着夜晚的来临。

残阳如血,鼓角悲咽。齐军仍在不停地攻城,摆出一副非攻破南门不可的样子。城下已经躺下成千上万具齐军尸首,而城楼上守军死伤人数也不下千人。

攻守双方一直持续到子末丑初,仍无停歇的迹象。

明月当空,银霜遍野。公孙拨收买几个宋兵来到北门,砍死了守门兵卒,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公孙拔则奔上城楼,点燃了火把。

埋伏在此门外的田达将军,见城楼上火光亮起,即拔出长剑向前一指,齐军如潮水一般冲过吊桥,涌进城门。街衢上的宋兵见齐军打进门来,哄地一声,都作鸟兽散。

太宰荡拔腿狂奔。他跑上城楼,报告说北门已破,叫康王赶快往西门逃。..... 因气接不上,加上惊骇,身子一软,瘫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康王撒下随从,冲下城楼,跳上一辆战车,大叫开车。叫了半晌,战车仍未动。定睛一看,驭手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康王只好自己驾车,鞭子一甩,驷马拉动战车,直奔西门。田达发现康王逃走,急忙夺了一辆战车,跳上车去,紧紧追赶。

来到西门,康三弃车奔向门洞。

守军见康王奔来,知道大势已去,便开了城门,放下吊桥,随康王一起逃出睢阳城。

田达也弃了战车,率领齐兵冲过吊桥,向前一直追去。康王匆匆逃到睢水河边。月光下,河水湍急,闪着片片银光。找不到渡船,康王等人只能沿河岸向北逃。

田达率军追到河边,发现康王踪影,长剑一指,齐军如饿虎一般,向康王扑去。

宋兵见状不妙,扔下康王四散奔逃。康王转身连发几箭。跑在最前面的几个齐兵应声倒下。

田达大怒,张弓搭矢,瞄准康王,射出一箭。

康王臂上中了一矢,身子失去平衡。齐军跟着纷纷射出利箭,康王顿时变成一只刺猬,掉落水里,随着滚滚睢水向南漂去。.......

田触占领了睢阳城后,留下三万齐兵守城,然后率领十几万人马,与田达汇合,向北推进,几天之后,定陶也被攻破。

宋国宣告灭亡。

苏秦、夷维陪伴着齐潜王来到定陶。

他们从定陶开始,一路走到睢阳。所到之处,看到的尽是浩动后的景象。昔日采桑、割漆、情歌吟唱的场面,再也看不见了。

齐湣王召开盛大宴会,与有功将士和投诚的宋国官员,共祝齐国灭宋的辉煌胜利。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赵、魏、韩三国各率三万兵马,前来接收宋地。

“这次攻打宋国,真正出力的是齐国。赵、魏、韩三国没出半点力气,怎可前来分我们的地?”苏秦对潜王说。

“爱卿说得对!寡人也是这个打算。”

湣王说着,招呼田触、田达两位将军到前面来。命侍从斟了两盅美酒,--端起,送到田触、田达面前:

“二卿伐宋有功,寡人赐二卿一盅美酒。”

田触、田达恭敬地接过美酒,同时听到齐愍王命令道:

“立即密遣三支队伍,埋伏在睢阳、外黄、定陶西、北面。韩、魏、赵三国兵马一到,就全歼他们,不得走脱一人。”

田触、田达仰脖一饮而尽,齐声谢过潜王,转身奔出宴厅,去布置伏兵。

赵将廉颇、魏将晋鄙、韩将暴鸢,各领三万兵马,从成皋出发,千里迢迢,一路急驰到定陶、外黄、睢阳三城。他们刚刚进入北郊和西郊,就遇到齐军猛烈伏击。许多将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栽倒地上。暴鸢、晋鄙、廉颇发现上当受骗,急忙抽兵撤走;齐军随后紧紧追赶,又是一阵厮杀。暴鸢、晋鄙、廉颇突出重围,到安全地带清点队伍时,各自带领的三万人马,都只剩下百把人不等了。

暴鸢、晋鄙、廉颇怒火冲天,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各自回国告状去了。

3

彤云密布,朔风呼啸。

扬起的黄尘,追逐着长长的队伍,向前旋转而去。

队伍由三百辆高车和前后护卫组成。领队的前一百辆车,装着从宋国搜刮来的黄金珠宝,巨鼎祭器;中间的百辆车子,坐着齐滑王、苏秦、夷维等人,他们高谈阔论,一路上说着兼并宋国的过程,得意的笑声比朔风的呼啸声还要响亮。

后一百辆是战车。田触和田达在齐王启程返国前,临时拨出一百辆车子,五百名健卒,配合千名侍卫,共同护送齐王。这样可以增添王室的气派,也可以显示灭宋后齐国强大威风。前头引导的侍卫、仪仗队,首先进入临淄。成千上万的齐人早就候在城门两边,迎接他们的大王凯旋归来。

毕成挤出人群往前看,队伍中驶出几辆高车,向着这边驶来。高车停住,苏秦跨出了车栏杆。毕成见苏秦两鬓渗出几根白发,不禁感到心酸。他搀住苏秦,一边往府内走,一边悄声说:

";看来大人又不能歇息了。“

”此话怎讲?“苏秦不解地问。

”齐灭宋后,赵、魏、韩三国得不到土地,还挨了一番痛打,损兵折将七八万人,他们已经喧腾起来了。特别是秦国,为齐国势力的扩张大感不安,他们都对齐国强烈不满,这种情势下,大人还能闲得住吗?";

“我属马,只怕没车拉。”苏秦风趣地说。

他们走进书房,使女出来为主人脱下披风。两个男仆抬来铜盆,生起炭火,室内立即暖和起来。苏秦坐在暖席上,接过美妾献上的热茶,慢慢地喝着,一边听毕成继续汇报:

“奏王因失去东方盟国而恼恨齐国,非举兵讨伐齐国不可。魏相孟尝君因被排挤而憎恨齐王,劝魏冉起兵攻齐。赵国大臣韩徐为奔走于赵、秦之间,极力撮合两国伐齐。秦的盟主地位开始形成,原先合纵伐秦快要变成合纵反齐了。”

从毕成的汇报,苏秦想象得出各国君王恼怒的情景,他为秦、赵、魏、韩四匡的合纵感到兴奋,心底深处涌起一股激情,那激情推动着他,使他更加坚定地沿着“兴燕乱齐”的既定目标前进。

毕成从主人脸上看出了自负和亢奋,他提醒道:

“列国情势对我们很有利,但是齐国内部还不够紊乱。后起之秀田单,召集王烛、太史敖,以及孟尝君派来临淄的耳目皮里蚤开会,不知商量些什么。这几天活动更加频繁,在下觉得他们是在针对大人。.... ";

”你放心,我收买了齐王宠臣夷维,有何动静他会及时告诉我的。“苏秦自负地说:”我还离间了齐王与孟尝君等人关系,剩下的田单、王烛、太史敖之流,与齐王疏远得很,兴不起什么大风浪。“

毕成欲言又止,总觉得田单、孟尝君的勾结,对三人潜藏着极大威胁。既然主人不能重视,那么他可要多留点神了。

主仆继续谈论着齐国内政外交,不知不觉中,窗外暮云四合,要说的话却没完没了。厨子将酒菜搬到书房来,让他们一边饮酒暖身,一边纵论天下。....

齐滑王兼并宋地以来,日渐骄恣。他重新思考秦王奉送的帝号,准备称帝。他命宠臣夷维,集合卫、鲁、邹三国君王到临淄,演习称臣仪式,而他坐在帝座上,俨然是个天子。

老臣王烛看不过去,劝他不可妄自尊大,结怨邻国。齐湣王睁圆双眼说:

“朕损燕灭宋,辟地千里,败魏袭楚,威加诸侯。鲁、卫尽已称臣,泗上无不恐惧。早晚领兵兼并二周(即东周西周),将九鼎迁到临淄,正式称帝,以号令天下。”

“宋王偃因为骄傲,因而自取灭亡。”王烛苦苦力劝道:“周虽式微,名份凛然。若可吞并,秦、楚二国早就动手,何至今日?大王以发兵为游戏,视战争为等闲。不知战胜则兵骄卒傲,养成讹诈之性;战败则甲破斧缺,损伤国家元气,这对齐国很不利啊!";

”当今至强者,秦也。秦连年征战,无不得意,至今国富兵强,损了哪些元气?";

“富强难恃以为常,骄暴必招亡国恨。”王烛不理太史敖的暗示,直言道:“桀宋骄暴,已为大王诛灭;大王骄暴,又安知不为桀宋之续乎?";

湣王大怒,咆哮道:

”天下诸侯,皆服齐强。寡人不诛人足矣,谁敢诛杀寡人?你竟敢在此胡言乱语,看寡人今日诛你这个老贼!";

眼看滑王又要杀人,田单、太史敖慌忙出面劝阻。

坐在左首的苏秦,一直静观默想着君臣对话。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何耿直之臣说话都是直来直去?他们进谏时不是用委婉语言,说得对方心情舒畅乐于接纳,而是用极端词句激怒对方,这种方式如何能教被谏者接受呢?看来这种人再多,也不够让暴君砍杀。

见君臣又吵起来,苏秦起身奏道:

“大王,王烛大夫年老昏庸,又呆板迂腐何必与他计较?不如免其官职,让他退归林下贻养天年,也显得大王仁慈之心。”

湣王觉得苏秦的话中听,就说:

“看在苏先生面上,孤且留他一命。左右逐他出去,永不得再回临淄。“

侍卫们上前挟起王烛,拖了出去。。

”以后有谁再来耳边聒噪,寡人决不轻饶。“滑王警告地说。众臣低垂着头,谁也不敢作声。

齐国境内,异象频传。忽一日,听得轰隆一声,泰山坍塌一半;硕大无朋的巨石,落下来时竟把地面砸成一大窟隆,泉上漫起,形成大湖。忽然地面裂开丈余,地下泉水冲天而起,转眼间便成一条大河

太史敖以为是个进谏的好机会,便鼓起勇气跑进宫来,对滑王说:

”齐境异象环生,怪事迭出,是上天示警于人,大王应该自省、罪己。..... ";

“上天也和寡人一样,要发脾气就发脾气,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愍王瞪眼斥道:“你若再敢蛊惑人心,寡人发起怒来,也降个怪异给你看看如何?";

太史敖吓得拔腿就往宫外逃。

然而,滑王却听从苏秦的建议,释放人质,大赦天下,说这样可以平抑灾厄,安定人心。

田单、太史敖等人都感到可笑,但都不敢进宫谏言。

苏秦送襄安君回燕国后,觉得反齐时机已经成熟,便密修一书,命毕成送往燕都,交给燕昭王。苏秦在密信上说:

”臣离间齐国获得成功,秦、赵、魏、韩、楚五国无不仇恨齐王,齐国已经被彻底孤立,没有哪个国家肯帮助它了。大王可趁此良机进攻齐国,先派两支部队佯攻齐之晋邑和阳城,臣再设法削弱齐军力量,然后联合五国,一举吞灭齐国。.... ";

读罢密信,昭王兴奋不已,对乐毅说:

“寡人忍辱负重,至今已有二十八年。现在齐王骄恣暴虐,上下离心,正是上天灭亡齐国的大好时机。寡人想调集全国的兵马,与齐国拼死一战,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大王志意既决,微臣敢不效力?“乐毅答道:”然齐国地大人多,士卒能征惯战,若轻易图之,不能置其死命。以臣计之,当与天下诸侯共图之,方可取胜。“

”合诸侯共击之固然好,但恐诸侯各有所图,未必尽如朕意。“”诸侯各有图谋,合之要有先后。“乐毅将自己思谋的方略献给昭王:”燕国比邻赵国,大王若能先与赵国联合,那韩国必定相从。秦王乃贪利之徒,若请赵转说伐齐之利,则秦必从。至于魏国,因相国孟尝君衔恨齐王,若闻燕国伐齐,必劝魏出兵助燕。楚虽恨齐,但表面上仍很友好,齐急必先投楚,将来灭齐者,必楚也。应先合楚,留作他日之用。“”爱卿所议,深得寡人之心。“燕昭王离座,向乐毅纳头便拜:”寡人就将伐齐大事,全权托付爱卿了。“

”臣蒙大王擢于异国,位在上卿,家人、宗族皆食于燕。又蒙大王恩宠有加,正恐难报大恩于万一。今逢此良机,当为大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乐毅慌忙拜谢。

昭王大喜,拨高车驷马,供乐毅乘坐;又搬出黄金白壁、锦缎玉帛,交乐毅作游说之用。

乐毅还与盛庆议定一个攻城方案,然后才登上高车,前往赵、魏、楚、韩游说去了。

与此同时,盛庆率领五万人马,向齐之晋城发起猛烈进攻

4

燕军进攻晋城的消息,由毕成带回来后,苏秦说声知道了,即

去挑选黄金珠宝。

这些宝器,都是上次燕昭王交给苏秦用干行赂、打点的。当时苏秦就给裹安君留了三箱,以备急难时用。剩下七箱,送给齐憨王三箱,夷维、韩珉、公玉丹等人各一箱。余下一箱,现在正派得上用场。

苏秦选了两颗夜明珠、十对白壁,还有百镒黄金,于天黑时,乘着高车,来到夷府拜访。

夷维两耳垂珠,满脸福相。终日笑嘻嘻的,给人心肠好、热于助人的感觉。苏秦知道夷维酷爱珠宝,据说夷维谋取上卿时,花去了不少珠宝,坐上高位以后,就想好好地利用职权,将花去的珠宝全部

“赚”回来。

黄金、白璧送到夷维手中,夷维的目光顿时变得热烈而且有

光彩。苏秦知道已经打动了夷维的心,便将自己来意和盘托出。夷维连连点头,一再表示当全力以赴。

第二天,夷维进宫求见齐潜王。

潜王正为燕军攻晋城感到手足无措,他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自从燕王派儿子襄安君到齐国为质以来,他对燕王忠深信不疑,当然,那厚重的礼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没想到事隔一年,燕国竟敢发动进攻。而这时的他,手中没有了人质,如何惩罚燕国,阻止这场突发的战争?

潜王急怒攻心,见夷维进来,像溺水的人遇到了救命稻草-- 样,急问:

“你有什么好主意,能解救寡人之急?";

”燕国进攻齐国,是想夺回被齐国占领的失地。“夷维搬出苏秦教的话:”现在燕军在晋城按兵不动,说明他们兵弱计穷,筹划不周。大王为何不派苏先生为将,率军迎敌呢?以苏秦之谋,率军应付弱燕,燕军必败。只要打退燕军,赵国就不敢不听齐国的号令了。“潜三不知道夷维得了苏秦的好处,他还以为夷维是他的心腹,因此采纳了夷维的建议,召苏秦前来受命。

”燕军攻晋城,威胁齐国安全。寡人欲发兵迎敌,愿意让爱卿为将。“湣王真诚地请求。

”臣不谙兵法,怎能带兵打仗?大王派臣迎敌,不胜则已,恐怕连臣都将落入燕人手中。战若不胜,就一发不可收拾,望大王三思而行。“苏秦谦辞道。

苏秦越是推辞,滑王越认为他在谦虚,就坚持要派他去。滑王说:

”行了,寡人了解卿的本领,就放心地去吧。即使不胜,也与卿

无关。“

苏秦装着勉强受命的样子,带领五万齐军向着晋城急驰而去。

毕成预先赶到晋城,将齐军行动路线告诉给盛庆。盛庆将计就计,突发奇兵,半途中伏击齐军。只一仗,就消灭齐军三万多人。

苏秦收拾残兵败将,匆忙退守阳城。写了一本奏书,书曰:“大王过份抬举臣,令臣迎战燕军。现在损兵折将,死伤三万余人。臣有该死之罪,伏求大王将臣送交有司处以极刑。”

毕成一看大惊失色,问:

“大人怎能这样写呢?要是齐王当真翻脸,岂不自投罗网?";”我也知道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但有何良策?欲将强齐削弱,唯有豁出一切。“苏秦无可奈何地说。

毕成怀揣奏书,赶回临淄,取出几样宝器送给夷维,要夷维在湣王面前多多美言。

夷维欣然答应,进官面见湣王。潜王正在饮酒赏乐,一见夷维进来,就召过去共饮。

面红耳热时,夷维拿出奏书呈给潜王看。

”臣听说,出征前苏先生说他不善带兵打仗,是大王非要他去,可有此事?";

“有,有。”湣王看罢奏书,惭愧地说:“这是寡人的过错,不怪苏先生打了败仗。”

“其实,苏先生兵败晋城,并非用兵上的失误。而是燕军占了天时地利,侥幸取胜。臣听说,燕军这种侥幸心理大作,想一举攻占阳城。大王何不派田触将军率十万大军前往阳城,击溃燕军的包围,救出苏秦先生?";

醉熏熏的齐愍王,听信了夷维的话,当即命令田触率军奔赴

阳城。

毕成抢先赶到阳城。与苏秦谋划了一个计策,欲置田触的十万大军于死地。

苏秦和盛庆密商之后,把齐军的装备、军旗留给燕军,然后带着一万多人的齐军,”杀出“阳城,返回临淄。

盛庆命二万燕军将士穿上齐军戎装,在城头竖起军旗,守在城中“迎接”田触将军进城,自己亲率三万燕军分成两路,出东、西二门,转入丘陵地带埋伏。等田触率军进入护城河以后,再从丘陵中冲杀出来,切断齐军的退路,形成里外夹攻的态势。

现在,田触站在战车上,率领着十万兵马,风驰电掣地向阳城推进。

田触远远地望见阳城城墙上的旗帜,心里感到一阵宽慰阳城尚在齐军手中,苏秦能以一介书生坚守至今,实在不简单。他派出一个将佐来到护城河前喊话,命城上守军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让他们进去与苏先生共商御敌之策。

城上的守军听见了喊话,看见了黑压压的齐军队伍。立刻打开了城门,又击鼓三通,举一帜,守在土墙内的“齐军”立即操纵辘轳,吊桥咯吱咯吱地放了下来。

齐军先头部队通过了吊桥,接着中军紧紧地跟上,后军则涌到护城河前等待过桥。守在土墙后面的“齐军”,快速潜行,返回城门以内。

埋伏在东西两边丘陵地带的燕军,在盛庆率领下,悄悄地运动至南面,来到齐军的背后。城头上的齐帜突然倒下,升起一面面燕旗。“齐军”击鼓六通,举四帜,悬门(板闸门)表然落地(城门有两道,内为板闸门,外为大门),箭矢飞蝗一般射下,石块、铁藜蒺像冰雹一般掷,还投放燃烧着的“累答”、“火”等。

进入土墙、鹿寨障碍区内的齐军先头部队,在毫无准备下猛然受到袭击,中矢、挨砸、栽倒一大片;未被击中的抱头乱窜、四处奔逃。一部分逃进城门门洞,被从上面倒下的滚烫热水、撒下的细沙以及点燃的烟肚烫伤、烧伤或迷住眼睛。大部分人则往土墙、藩障外逃,与上了吊桥的齐军相撞,有的落入护城河中,被埋在水底的竹尖刺死;有的竟与涌过来的齐军拼杀起来,企图杀出一条血路。

这时,城上的弩机、石机发挥远程射击之功,利箭和石头像暴雨一般射到吊桥上,将拥挤成一团的齐军,射死,砸伤了不少。齐军乱如马蜂,转眼间便把护城河填塞得水泄不通。

在后军催促前进的田触,发现中计后,急忙命令中军、后军撒退。但他还没退出一里地,就遇到燕军密集箭雨的扫射。田触瞪着

血红的眼睛,指挥齐军将士,以骑兵、车兵开路,杀开一条血路,终于逃出了燕军的包围圈。

田触清点一下队伍,十万齐军只剩下五万多人。他重整好队伍,狼狈不堪地逃回临淄。他不敢去见潜王,害怕湣王问他死罪。但他心中窝着一股怨气,他打过几十仗,从未受到这样的惨败。他怀疑苏秦与燕军暗中勾结,否则燕军怎么会改旗易帜,引诱他飞蛾扑火?

他回到司马府,召集田单、太史敖、皮里蛋等人开会。他说了这次兵败阳城全部经过,以及种种疑惑。

田单说,根据他的长期观察,苏秦是打进齐国、阴谋颠覆国家

的大间谋,他所作所为都是为燕国复仇作准备的。可惜大王执迷不悟,还将他引为心腹知己,这真是齐国最大的悲哀。

太史敖赞同田单的看法。他说自苏秦入齐以来,奇事怪事层出不穷。先是杀死了田甲兄弟,继而赶走了孟尝君,接着齐楚关系破裂,齐赵反目成仇,现在又利用伐宋之胜,刺激秦、赵、魏、韩、楚诸国的妒忌、仇恨之心。这样下去,齐国非亡在苏秦手里不可。经太史敖一说,大家都为齐国命运而担忧。

皮里蛋笑了笑,以安慰的口吻说,他奉孟尝君之命来到临淄,就是要寻找机会刺杀苏秦。这个办法早就由田甲兄弟提出来了,孟尝君当时就是不肯采用。直到他被赶出齐国,大王利用秦人之手谋害他,他逃到魏国以后,才明白“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道理。他说若不除掉苏秦,齐国将永远不得安宁。

皮里蛋的话使室内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大家沉默了好--阵子,都说非常时期,也只好用非常办法了,只是派谁去刺杀苏秦呢?

皮里蛋自告奋勇。他说他早就想报孟尝君的恩了,只是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到面前,就让他来试一试牛刀吧。

于是众人嘱他小心,教他行刺之后,立即逃离临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