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7章 惊蛇出洞

千门36天局 第7章 惊蛇出洞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1

从“乾清官”右转朝东的“懋勤殿”,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最挂心的地方。因为在那个殿里,他要设计并亲自制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天子暖炕”,

李永贞非常激赏这个主意,自告奋勇要当他的助手。这工程如今他们已进行了一半,所以他们一吃完了早饭,就赶来“懋勤殿”。

那“暖炕”当真别具一格,煤炭是在隔壁房间燃烧的,暖气却几乎全部输送到暖炕里,而那些烧不尽的浓烟,则由隔壁房间排出。那暖炕自然不是普通人家的土炕,而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床架是御床的格局。两头靠背的檀香木,都雕上龙凤呈祥的图案,当中靠壁的香木板墙,则雕上了八仙过海的故事,那人物的雕工剔透玲珑,栩栩如生,里头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精妙的工艺品,整个雕栏形成了一道巧夺天工的屏风。

在雕刻过程当中,稍有失误,便弃掉重来。现在看来,几乎是完美无缺了;但是他们两人还是一刀一刀地细雕,一笔一笔地软磨。他们几乎工作得如痴如醉,而不知疲倦。

在房间的一隅,还放着一张龙椅,那龙椅则全部由朱由校一手雕就。椅上的扶手,是双龙戏珠的浮雕,椅子的四脚比普通的椅子要粗了许多,而且脚上雕上四只狮子。这龙椅早就雕好了,但是这个青年皇帝,为了精益求精,把它放在房间里,每日进出瞧它一眼,看看有什么疏忽,以便改进。

忙碌中,门外急急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司礼监掌印王体干,一个是秉笔太监魏进忠。

魏进忠迟疑一下,才说:

“皇上,奴才有紧要的事,奏禀。..... \"

”你没看到,我正忙着!有什么比我这个更要紧。.....“李永贞抬起头来,望一下两个人的神情,知道确实是要事,便劝朱由校说:

”皇上,不妨听一听吧,我们也顺便歇一歇。“

朱由校放下了雕刻刀,站了起来,不大情愿地说:”说吧,说吧!\"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送茶的官女,跪在朱由校面前将茶盘捧在头顶敬茶。朱由校随手从盘里拿起一只玉杯喝茶,他其实是渴了,只不过因为工作过于入神,而忘了干渴。那宫女又将茶盘移到李永贞面前。李永贞伸手取杯,一口干了。那宫女退在一旁,低下头来,规规矩矩地不敢正面瞧人一眼。魏进忠恭谨地说:

“红丸案”查出来了,那李可灼真的是谋害先帝的凶手!奴才这里有崔文升的供词,皇上要不要亲自过目一下?\"

“你把崔文升的供词大意说说,还不是一样。”朱由校说。

魏进忠把大意说了一遍,然后问:

“皇上你看,这个李可灼该当如何处置?\"

朱由校出神地望着自己一手雕刻出来的图案,头也

不回地说:

”魏伴伴,你今日怎么搞的?这么啰嗦,那李可灼当然要凌迟处死!还有什么可问的?! 是,是。那就请皇上朱批几个字。.....“魏进忠说。朱由校望一眼王体干,说:

”王体干,你是司礼监掌印,替朕朱批了吧!\"“皇上,其实秉笔太监批也是一样的。”王体干说。“那魏伴伴你自己写吧。”朱由校说,

魏进忠果然拿起了带来的朱笔,沾了一笔红朱,在崔文升的供词上头写着:

“李可灼谋害先帝,证据【】,着三法司急行处决,凌迟处死。”写完,他对王体干说:

“王大人,这”确凿“两字,我写不来你是知道的,请你代劳一下。”

王体于似乎有点不大情愿,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在空白处添上“确凿”两个字。

那侍立的宫女等朱由校喝完了茶,便低着头走过去,取回了皇帝手上的那一只玉杯,头也不回地出门去了。

魏进忠望着那急急出门的官女,突生了疑心,便跟着出门,张望她的去影,但见那宫女慌忙朝茅房走去。便暗道:原来如此。他又退回懋勤殿,但想了一想,又觉得不妥,便折身再向茅房走去,确见茅房门依呀一声,从里头走出了-一个宫女,那服饰和先前那--个一般无二,手里也捧着茶盘,魏进忠暗叹:看来是我自己看走眼了,便回到懋勤殿

这时,朱由校和李永贞又埋头雕刻,王体干抚弄着那 --张龙椅,夸奖道:

“真乃鬼工神斧!皇上,你这龙椅可算是人间至宝,如果拿到市上去卖,起码可以卖十万两银子!\"

朱由校马上停下手中的活,慎重地走到王体干的面

前,问他:

”你这话不是骗朕吧?\"

“旁人可以骗,皇上怎么可以骗?那奴才是不要命了。“王体干真诚地说。

朱由校这才笑了起来,说:

”那好,这张龙椅就由你负责派专人去卖,如果卖不到十万两,你给我垫上!\"

“皇上,如果我多卖了钱,怎么样?”王体干也非常高

兴地说。

“多卖了钱,赏给你。”

2

新科状元文震孟在京师没有房屋,只租了一家临时的寓所,里头住着父子俩,还有一个老管家。

文震孟已被授为翰林院修撰,还未上任,父子俩在家,正热烈地争论“红丸案”,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那管家见来人是他们家的大恩人,连忙作揖,恭恭敬敬地将她引进屋中,文震孟见了来

人,高喊一声:

“冯姑娘!\"

连忙站了起来,同时吩咐儿子道:

”快奉茶,奉上茶。“

”请姐姐喝茶。“文秉捧上香喷喷的茶,说。”我说几句话就走。“冯姑娘接过茶杯,说,望了一下文秉,又说道:”前天我在街上遇到了秉弟,他说:“想弄清楚前年在内官太监房间当中,那三个人的名字和身份。”现在我弄清楚了,那个魁梧的大汉名叫魏伴伴,是个秉笔太监;脸皮皱成一团的太监叫王体干,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个白头发的太监不是官,是一个普通的木匠或者雕

刻师。“

”这消息你是怎么得来的?“文震孟问。

冯姑娘微微一笑,然后叙述道:今日上午,她混进官中,点倒了一个送茶的宫女,把她放在茅房里面,询问了那宫女的差事,便换过她的衣服,端过茶具,就冒充她的身份进了里殿,把茶送给皇帝和另一个木匠喝了。那时姓魏的乘笔太监和王体干两人,正好向皇帝裹告事情。原来还是跟“红丸案”有关的事情,那个崔文升招说,李可灼曾经拿了两粒红色的毒药,要崔文升引荐给郑贵妃,但被崔轰走了,所以,就单独作案。最后,皇帝说要杀了李可灼,还叫魏伴伴写了朱批!不过当中有两个字魏伴伴不懂的写,结果由王体干填上。

文震孟听完她的叙述,有点疑心,就问道:

“姑娘,你这样冒充进去送茶,他们一点都不疑心吗?\"

”我觉得那个皇帝全神贯注在木雕上,不管是什么人送茶,都不会在意的。而那两个太监,正在禀告重大的事情,也心无旁骛,因而也不疑心。倒是我退出去的时候,那个魏伴伴心思极细,跟在后面张望,我急步跑进茅房,很快跟那个宫女掉换回衣服,又把她推出去,就蒙混过关了。“冯姑娘说。

”冯姑娘真是智勇双全!“文震孟赞叹道。

”雕虫小技,不值得一笑。“冯姑娘转身对文秉说:”秉弟,你得赶紧把这消息送给王纪王大人。“

”我去说怕走样了,冯姐姐你自己去不是更好吗?“文秉说。

冯姑娘摇摇头,想起了前年和文秉--副乞丐样,夜闯尚书府的事,那时打了多久的门都不开,弄得她和文秉坐在门槛上好生尴尬。

”那尚书府。..... 我不想去了。“但她又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我送你到尚书府门口如何?\"

为了不耽搁时间,两人说走就走,门外雇了一辆马车,一路飞驰到刑部尚书府。那冯姑娘果然只送到门口,自己就走了,说是要到白云观去找师父。

文秉进去,找到了王风,把情况照实说了,王风觉得这消息非常重要,可能父亲此时正急着等这消息,不敢耽搁,马上骑上快马,直奔刑部大堂。

3

刑部大堂上三法司的首脑们,正在会审李可灼。刑部尚书王纪坐在正中,左边是左都御史邹元标、左佥都御史杨涟;右边是大理卿冯从吾、大理少卿左光斗,此外尚有刑部主事王心一等。

李可灼跪在堂下,虽然已经受过了刑,但是坚不吐实,一副有恃无恐的神态。任其盘问,很少回答。突然堂外高呼:

“中使到!刑部尚书王纪接旨!\"

王纪一愣,低声对同僚说:

”请各位大人稍事休息,待下官听看是什么圣旨,再作商量如何?\"

大家退下,李可灼也被押下。这时候,来了三个太监,为首的是中书房掌房刘若愚,还有刘朝和李进忠两随从。王纪一看,是这几个人,心中的难受犹如是口中咽下了一只老鼠,这个刘若愚传说人品不怎么好,这也罢了,特别是李进忠和刘朝两个人,他们可都是郑贵妃的心腹,怎么会让这几个人来传旨呢?看来,表面上太监们各有派系门户,到了紧要关头,却是互助互益,同舟共济的。他心里虽是这么想,但依然跪下听旨,刘若愚口宣:

“皇天承运,天子诏曰:李可灼谋害先帝,证据确凿,着三法司急行处决,凌迟处死。钦此。”

刘若愚念完,便把那一段朱批连同崔文升的供词,一起递给了王纪,然后三个太监扬长而去。王纪回到庭上,将朱批和崔文升的供词仔细看了一遍,恍然大悟,高兴得

哈哈大笑。儿子王风打草惊蛇的妙计如今果然生效了,这时王风也快步上了堂来,把文秉转述冯姑娘所探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对父亲低声说了--遍,王纪也递过朱批,让儿子看个清楚。王风笑了笑,说:

“爹,往后该怎么做,你清楚了吧?\"

”如果我连这个都弄不清楚,那还不如回老家去。“王纪说。

王风默然退下,这时王纪重新唤出李可灼,对他说:”刚才圣旨到,你是听到了,你知道那圣旨是说谁?“李可灼有点得意,看来是那个魏进忠营救我来了。他又望了一眼王纪,看他情绪低落,必定是受了刚才圣旨的挫折,泄气了。便说:

”会不会与我有关?\"

“你猜的不错。”

“不知圣意如何?”李可灼双眼又滴溜溜转了几下。“你猜猜看。”

“皇上圣明,一定会格外施恩。”李可灼颇有把握地

说。

王纪不答,但叹了一口气,李可灼毕竟心里没有个底,迟迟疑疑地问:

“难道不是-----不是放我走?\"

”是放你走,但是你知道是怎么一种走法?“王纪犹豫

地说。

”总不至于把我杀了吧?“李可灼心中一凉。”如果只是把你杀了,那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那是凌迟处死吧?”李可灼想了一想,摇摇头冷笑了一下,又说:“王大人,看来你又在恐吓我了!\"

王纪什么话也不说,把崔文升供词上面的朱批,递给李可灼看。李可灼接过了朱批,双手不住地颤抖,好像是捧了一团寒冰。他全神贯注盯着那两行朱批,可是老看不清楚在眼前晃动的红字。过了很长时间,他费了很大的定力,最后总算看明白了那几个字,然后,整个人软软的瘫在地上,不停的喘气,喃喃地自语道:

“这就是圣旨?这就是圣旨。..... 这朱批真的是皇帝写的吧?\"

”朱批不一定全部由皇上写,有时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可以替皇上批写。你看,今天这个朱批,其实是由别人代写的,你再拿起来仔细看看。“王纪说。

李可灼再次拿起了朱批,只看一眼便认出那笔迹;先前由于心神大乱,没注意到笔迹,现在倒是一看就清楚。那笔迹它曾经贴身藏在身上,也不知是看了几百遍,还是几千遍,就像非常熟悉的朋友一样,不用多认就清清楚楚。又喃喃道:

”是他,是他,果然是他。..... \"

“你认定了吧?没话说了吧?那就早作准备。......”王纪又说。

李可灼似乎什么都不想,呆呆地坐在地上,望那公案的椅腿,一会儿看这条腿,一会儿看那条腿,突然一下子蹦了起来,狂叫道:

“我上当了!我上了魏进忠的恶当!\"

接着,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次瘫在地上。

王纪待他稍微冷静之后,走过去,对他说:

”你为什么要存心谋害先帝?\"

“不是如此,不是如此,我是被魏进忠骗了。”李可灼非常委屈地说。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把事情说出来,情形大概就会好一点。”王纪低声地对他说。

“真的吗?”李可灼虽然没有开口,但是瞪着一双充满疑虑的眼睛,看着王纪,那神情就是这个意思。

“跟我走!”王纪将他扶起,并将李可灼带走。他们穿过一道走廊,左拐右弯来到了一个密室,两人坐了下来,王纪又对他说:“你愿意把事情都说出来吗?\"

李可灼似乎是精疲力尽了,软软地靠在椅子上,有气没力地说:

”事到如今,我也只好全说了。此事都是我自己急功好利。..... 那一日魏进忠找到我的寓所,那是一个晚上,他对我说:'皇上由于吃了崔文升的药,危在旦夕,弄得皇上杯弓蛇影,接下什么药也不肯吃了。尤其不愿意吃内官医生和太监的药。可是皇上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现在已是弥留状态。看来用不着几天,便性命难保,现在我手中有两粒非常好的药,那是得自异人。那人说是仙丹,有起死回生之妙,但是如果是我献给皇帝,估计他是不愿意吃的。你是朝臣,情形就不一样了。你把药进上,皇帝吃好了,就是你的一场大富贵。到时你如果愿意在皇帝面前说我一两句好话,那是沾你的光,这事你好好考虑一下。“

”我当时考虑了很久,觉得当真是一个机会。前些日子,那给事中杨连不过是上了一道奏本,替皇帝的母亲说了许多好话,立即成为顾命大臣。我想:如果这真的是仙丹,能把皇帝的病治好,我的富贵肯定要比杨连可观!但是我也不是没有犹豫,我问他:如果这个药治不好皇帝的病怎么办?他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想?既然是仙丹,吃下去只有好,没有坏。再不济也不过是效果差一点。'那魏进忠又说:“我跟皇长子的乳母关系非同一般,跟皇长子也很好,皇帝病好以后,我可以让皇长子在父皇面前为你多多美言,你往后肯定是青云直上,起码是锦衣卫都督。你好好地想一想,如果不想干,我就找别人去。”

“我听了他的话,不得不认真地考虑: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如果皇帝医好了病,结果魏进忠却跳出来抢功劳;还有一个担心,那便是这个药投下去,万一皇帝治不好,驾崩了,我那时是有口也说不清了。我终于把这两个顾虑说了。

“魏进忠说:'你如果是担心我将来会出来争夺功劳,或者是你进药以后,担心有什么严重后果,那我立字为据,让你解除后顾之忧。'他果然在书案上拿起了笔,立即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作为凭据:\"

”那纸条是怎么写的?“王纪问。

”他写道:'假如皇上服下仙丹,龙体康复,保你升为锦衣卫都督;否则,也保你十年平安。'就这几个字。“李可灼说。

”你就相信这些话?“王纪问。

李可灼叹了一口气,苦笑道:

”我当时也是半信半疑。事后,我去请教熟悉的太监,那太监说:魏进忠是客氏的'对食',确实长期陪伴皇长子,我想:真的医好了病,他说的话不会不灵。万一医不好皇帝的病,那药是魏进忠的,他没事,我更不会有事。如果是皇长子起来当皇帝,魏进忠自然没事,他没事,我也没事。所以,我就答应了。那魏进忠又告诉我进药的细节。两粒都是红丸药,但进食得有个先后。一粒有钻过小洞的,后吃,没钻过小洞的,先吃。结果是第一粒服下去确实不错,但是第二粒服下,不到两个时辰先帝就驾崩了。“

王纪听了这些,心中明白了,这个李可灼真的是上了魏进忠的当。只不过,口说无凭,如何能定魏进忠的罪呢?他想了想,问:

”魏进忠给你的那一张字条,还在吗?\"

“我把它放在家里的屋梁上,用油布包好,丢不了的。”李可灼说。

“好,你就把这些写下来。”王纪说。

李可灼点了点头,王纪亲自去拿文房四宝,坐在一旁,看着李可灼写供词。待他写好,还让他盖上了手印,这才把李可灼送回牢房。

他深恐那供辞放在刑部有失,便放在衣袋里,带回家去。

4

王风把父亲引进了书房,知道今日父亲回来定有许多话要说。

因为据他估计,“红丸案”必有重大突破,果然王纪掏出了供辞,给他看。

王风认真地看了两遍,坐在那里沉思着。最后说:“果然是他。”同时心里则想:此事一定牵连很大,很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大。那么,这个案件真相的揭开,那就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斗争的开始!所面对的不是一、二人,而是十万九千人的庞大势力,魏进忠只是浮现于表层上的人,其它隐藏在幕后、面目模糊的高手,才是可怕的对手,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敌暗我明,因此,胜算是非常渺茫的。但是说出来,父亲是一定不相信的。不仅父亲不相信,便是他的同僚也不会相信。

想到这里,不觉叹了一口气,他忽然向父亲建议道:“爹,我想把这份供词重抄一份,你看可以吗?”王纪点点头。于是王风实时动身赶到文状元的寓所,请来了文秉。那文秉的书法不仅得自祖宗文征明的真传,而且模仿旁人的字唯妙唯肖,叫他来重抄李可灼的供词,那是再好不过了。

只花了一盏茶的时辰,文秉就把李可灼的供词重抄一遍。王风把两份供词对照一下,觉得几乎分辨不了,只不过另一份少了指印而已,便对父亲说:

“爹,能不能让李可灼在这一份上面,也捺一个指印?\"

王纪有点为难,觉得此时的李可灼最容易神经过敏,要他再捺一次手印,说不定又会节外生枝。

“我陪你一起去狱中,我自有办法让他再捺上手印。”王风说。

王纪只好勉强同意,两人来到狱中,王风对李可灼说:

“你这个人真糊涂,供词写好了,却没有按上手印,我们怎么替你出力?\"

说着他拿出文乘抄的供辞,递在李可灼的面前。李可灼一愣,连道:”我盖,我盖。“马上伸出食指,在印盒上沾一下红朱,按上了供词,两人实时回到了家中。

”那李可灼明明盖过手印,你说他没盖,怎么就乖乖地盖上去?“王纪问。

”这事你现在没空去想,如果静下心来,就明白了。“王风笑道。

5

李可灼招供之后,王纪父子并没因此松了一口气,心情反而凝重起来。

他们都感觉到要扳倒魏进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魏进忠虽然不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但实际上却掌握了司礼监,是真正的内相。

这两年来,他能步步高升,不仅说明他的能耐,也说明他得到了有力的奥援。如果把李可灼的供辞按正规渠道,由内阁送到内宫的文书房,那么必定落在魏进忠的手里,如果不是石沉海底,也无异于替他通风报信。让他赢得时间,作出对策,所以这个渠道是不可取的。

两人探讨了老半天,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明日是皇帝在经筵听经的日子。王纪也是讲解经史的大臣,但明日还没有轮到他,如果到首辅叶向高那儿,要求调整一下,那王纪就可以利用讲经的机会,把案情说明一下,然后把李可灼的供词直接交给皇帝,如此安排,当万无一失。

第二天,王纪在经筵讲解经史,说到古代有一个皇帝身边的太监,为了谋了害皇帝,收买了朝臣,让朝臣把毒药当作仙丹进献给皇帝,结果皇帝吃了一命归天。

皇帝朱由校听到这里,忽问王纪:

“我倒想起了一件事,王卿家,那个谋害先帝的李可灼,我已着令凌迟处死,你照办了吗?\"

”皇上,为臣有一事不明,我刚才讲历史上的那一起谋杀案,依皇上看,是先杀了那个献药的朝臣呢,还是先杀那个捣鬼的太监?“王纪叹了一声,说道。

”那个太监首先要杀!“朱由校说。

”皇上英明!那幕后策划的太监,是主犯,当然要先杀!但皇上听说过没有,那幕后的太监叫什么名字?“王纪跪下说。

”你说叫什么名字?“朱由校反问。

”他的名字叫魏进忠!“王纪慎重其事地说。

朱由校愣了半晌,觉得这事有点奇怪,道:

”原来古人也有一个魏进忠!\"

王纪仍然跪在地上,说:

“这个魏进忠其实不是古人,而是今人,就是皇上你身边的那一个魏进忠!\"

这时朱由校的神色瞬息万变,看了王纪很久,不悦地说:

”王卿家,谋杀先皇的事,岂可乱说!\"

“此乃何等大事,岂敢乱讲!”王纪道。

朱由校沉默了一阵,脸色稍稍缓和,责问道:

“你有什么证据?\"

\"臣有李可灼的供辞在,还有当年魏进忠唆使李可灼进药时,亲手写给李可灼的字据。这份字据,臣已派人去取,想不日就可到手,呈给皇上御览。“

王纪呈上了李可灼的供词,朱由校认真地审阅了那供词,越看越愤怒,突然拍案大骂:

”该死的魏进忠!\"

说罢,手持李可灼的供词,杀气腾腾地回到了干清官。一路上他问自己:这样一个杀父仇人,我怎么会让他当秉笔太监?让他主持司礼监?此事传出去,天下人会如何看我?又想:都是客氏平常对这个奸贼赞不绝口,才让我错用了杀父仇人!他回到西暖阁,便气呼呼地对干清官牌子太监说:

“传朕旨意,着客氏出宫!\"

那干清宫牌子太监有点摸不着头脑,觉得平常皇爷对客氏恩宠有加,今日这么说,不知是真是假?便小心地问道:

”皇爷,几时让她出宫?\"

“今日出宫!不得羁留!”朱由校斩钉截铁地说。那管事牌子“是”了一声,实时出去,快步来到了咸安宫,把圣谕向客氏说了一遍。这事太突然了,似乎晴空打了个霹雳,客氏傻傻地望那管事牌子,想从他的脸上找出解释。但是,那管事牌子脸上没有表情,什么答案也没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管事牌子溜走了。

过了一会儿,魏进忠、王体干、李永贞三人匆匆地赶来了咸安官。他们见客氏木木地坐在那边,魏进忠马上问

道:

“急急召唤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皇上要把我赶出官去了,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客氏久久才应说,也哭了起来。

王体干心里想:若非出了大差错,皇帝是绝对不会将客氏赶出去的。既然客氏自己都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只怕问题是出在旁人身上,便问魏进忠:

“魏大人,近日出了什么大事?\"

魏进忠很是意外:这事怎么会问到我的头上来了?便说:

”我替朝廷查明了“红丸案”,让崔文升作证,给李可灼定下了凌迟处死的大罪!这些日子,我主要是办了这一件事,还会有什么事?\"

李永贞站了起来,默默地徘徊着,突然,他对魏进忠

说:

“你中计了。..... \"

”中了打草惊蛇之计!“王体干想了一下,也说:”你那一日朱批要凌迟处死李可灼,你想想看,李可灼看了那朱批会怎么想?他恨死你了!还能替你保密吗?自然就把一切都抖出来了,不过,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你,我当时也在场,一时疏忽,中了人家的圈套。事到如今,埋怨也没有用。我们还是坐下来,想想对策,\"

大家都坐了下来,想了一阵。四个人的目光先后都落在古董架上的那一只金盒上面,终于决定让客氏带着它,孤注一掷,再见一次皇帝。

6

下午未时,客氏来到了干清宫“西暖阁”。

她特意一身民妇打扮,手捧一只描金盒子。她刚过三十四岁,由于养尊处优,美丽的面容焕发出珠玉般的光泽,但紧锁的眉头,漾起一片淡淡的忧色和哀怨。现在皇上突然大发雷霆要把自己赶出官去,甚至连一面也不见,她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由令她害怕之余又倍感痛心。

她暗忖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再见皇上一面,无论皇上怎样绝情,她也要恳求见一次面,毕竟皇上一直把自己当作最贴近的亲人。.....

此刻,她跪在朱由校的面前低声说:

“臣妾来向皇爷辞行!\"

然后,她抬起头来,她的脸有少妇的清丽,有母亲的慈和,还有落难女子那种难以言喻的无奈。

这时,站在皇帝身旁的王体干突然挥挥手,做出一副厌烦的样子,说:

”去,去,去!现在皇爷长大了,不需要你照顾,还留你在官中作甚?!去吧!\"

客氏又默默叩了三个响头,站了起来,缓步往门口走去。那脚步似乎有千钧重,每跨一步都十分艰难。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皇帝一眼,又走了几步又回头。

朱由校低下头来,避免和她照面,客氏走到门槛上,定住了,慢慢地转过身来,又快步回到皇帝面前,再次跪了下来。

“你还有什么话说?”朱由校不耐烦地问。

“我无话可说。不过这盒中的东西是皇上的宝物,要还给皇上,请皇上收下。”客氏说罢,把金盒子恭恭敬敬地捧上头顶。

朱由校伸手取过,随手打开金盒,却见里头是几撮脏兮兮的头发,还有几粒牙齿,许多指甲,甚至疮痂。他立即皱起眉头,连盒带物扔在地上,生气道:

“这就是宝物?! \"

客氏俯下身来,捡起了一撮胎发,喃哺地说:”人说: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果然有这一回事,这胎发是陛下满月时剪下来的。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那一天晚上,你哇哇坠地,陛下一生下来,就福荫了你的父亲。那时你父亲虽然封为太子,但是地位摇摆不定,你这个皇长孙落了地,太子的份量就加重了。万历爷和慈圣李太后对太子就好了一些。相反地郑贵妃却恨你入骨。你生下不久,就同你的生身母亲分开,由我抚养。那时,我生下侯国兴,才四个月,为了照顾你,我扔下国兴不管,一心一意地扶育你。在你满月的那一天早晨,有一个宫人拿了一包白粉,交给我说:“这是贵妃娘娘送的补药,你给皇长孙喝了下去,有你的好处!”我知道来者不善,陛下你的出生既然是巩固了你父亲的太子地位,贵妃便连你这个小孩子也恨上去了。她想害死你,这样,太子没有长子,份量就轻了。要动摇他,就方便多了。我假装点点头,打发那个官人走,然后把那一包毒药放到阴沟里去。但那宫人却躲在角落偷看。过了不久,郑贵妃派来了一个太监,借故把我拉去抽了四十皮鞭,把我打得走都走不动了。但我想到哥儿你这时还没有吃奶,便挣扎着回来,给你喂奶。同时,给你剪下了满月的胎发。所以这胎发不止关系到陛下的性命,也关系你父亲太子的地位和往后的江山。“

客氏说完,小心地把那一撮胎发慎重地放回金盒。这时,她又从地上拾起了几片疮痴,又说道:”陛下三岁的那年,发了麻疹。热一阵,冷一阵。那时你父亲太子也生病了,万历爷都不给治病,所以你的病更是没有人理睬。你的母亲被打入冷官,根本无法和你见面。当时,我们就孤苦伶仃两个人,那时候你浑身抖得厉害,脸色都发青了。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解开衣服,把你贴在心口,用自己的身体暖你。那时,谁也不来管我们。你与我像被放遂到沙漠去的罪人,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起先,你在我胸口病的像一团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可怜我们,你的身子慢慢回暖了。总算度过了难关。麻疹快好的那几天,你混身结起了疮痴,尤其是脸上疮痂更多。你痒得难受,一双小手不停乱抓。我听长辈说:这种疮痴如果没有等到下面的皮肉长满,硬是把它抓下来,身体上就会留下蜂窝般的痕迹。但你少不更事,不知利害,痒了就要抓。我想,哥儿长大以后,是要当皇帝的,如果脸上长了疤痕,岂不变成麻脸的皇帝,这如何是好?于是,我只好不停地把你全身抚摸,来减轻你的麻痒,免得你来抓挠。问题是抚摸也有困顿的时候,万一我睡下去,你来乱抓,岂不误事?所以,我备了一根针,每当有了睡意,我就往自己的腿上戳了一针,记不清一共戳了多少针。反正我三天三夜没有合上眼,只一直地抚摸着你。等你病好,疮痂脱落,我自己也病倒了,但是我一醒过来,就扳过你的身体,仔细看看你脸上有没有留下疮疤。还好,一点也没有,真是圣天子自有百灵护佑!\"

她一面说,一面将那些疮痂--捡了起来,慎重万分地放回金盒。最后,将其中一片疮痂,放在掌心,仔细辨认起来。低声说:

“你看,你看,这疮痂长得特别厚,可见下面的皮肉已经饱满了。现在看来,这疮痂很肮脏,可是,那时我看到长得这么厚实的疮痴自行脱落下来,那简直是如获至宝,欢天喜地。”

说到这里,她又愣了很久,似乎还是生活在遥远的当年,然后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

“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很肮脏了的疮痴,当时怎么会觉得如获至宝?\"

她又把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牙齿,一粒一粒地拾回盒中,然后将一粒门牙放在掌心,说:

”这是陛下六岁那年换下来的老门牙。当时,这门牙还没有掉下来,可那新的门牙却从外面长出来。因为上头旧的不去,压在那里,下面的新牙就长偏了。当时,想把你那个老门牙拔下来,可是陛下怕痛,无论如何不让拔。这就麻烦了,新的门牙往外偏,那有多难看,一张开嘴巴,就不好见人。凡人也罢了,可是你是将来的皇帝,怎能如此?那时,也不知道魏进忠从什么地方抓来了一只小鸟,在你的面前逗弄,你高兴得张开嘴,我冷不防伸出手来,一下就把你的门牙拔下来。还好,现在陛下的门牙长得很正,一点也不难看。“

说到这里,客氏欣欣然,似乎忘掉了自己马上就要被赶出宫去。反而回过头来,劝朱由校道:

”哥儿,让臣妾最后叫一声哥儿,你现在已经长得又高又大,又当了皇帝,自然平安无事。我这个乳母,当真是没有用了。留在你的身边,碍手碍脚,许多大臣也都巴不得我早点离开你。先前我想不通,难道那些朝臣就没有乳母?是不是一长大就把乳母一脚踢开;现在我知道错了,比如说这牙齿吧,旧的不掉,新的不长,我现在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撮脱落的头发,一粒掉下的牙齿。当真是多余的东西。哥儿,我一点也不怪你,我自己认了。..... \"

说到这儿,客氏泪如涌泉,越流越多,泣不成声。

朱由校俯下身来,将客氏搀了起来,把她扶在床上坐

定,怔怔地想得出神。暗忖:我这条命算是拾来的。也亏得乳母忠心耿耿,倘若当年一念之差,说不定我就没命了。当即对客氏说:

“你不要出宫,我还要让你在我的身边,只不过以后不要再替魏进忠讲话了!\"

客氏点点头,感叹道:

”我想我们两人相依为命十八载,我倒不是留恋这里的锦衣玉食,而是情感上实在很难同你分开。有一句话说是:'生不如养',我这绝不是邀功,只要是离开了皇上一天,身上就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

”我也是。.....“朱由校说,就吐出这三个字,没词了,却流出了眼泪。

在短时间内,谁也不开口。王体干也不开口,他这个人极少说话,除非必要,才说了几句。即便如此,他还经常为自己多说话而后悔。7

“魏进忠,这个人我是绝不会再替他讲话了,但是有一件事,我实在不理解,恐怕永远也想不开。”客氏说到这里,又闭了口。

“那是什么事?”朱由校忍不住问道。

“魏。..... 进忠这个人对先帝、对陛下的母后,以及对陛下你自己,都是尽心尽力的。先帝和陛下也是重用他的。在这种情形底下,他为什么要谋害先帝呢?他图个什么?这几代皇爷,就你父子待他好,可他偏偏。...... 谋害了先皇!这太奇怪了!臣妾想,这里头必定有非同小可的原因。如果陛下能把他押到这里,亲自审问一下,问他先帝待他不薄,为什么思将仇报?!臣妾也想藉此机会,看清他的真面目!”客氏说。

“你说的有道理,王体干,马上把魏进忠提来!”朱由校点点头,道。

一阵锁链的拖曳声,走进了魏进忠,他远远地跪在地上。

“皇上,奴才没有锁了他,可是他自己把自己锁了。.....”王体干说。

朱由校不吭声:

客氏不吭声。

魏进忠也不吭声。

“魏进忠,你认罪吗?”朱由校终于问道。

“奴才认罪!”魏进忠点头。

“你为什么要谋害先帝?!”朱由校问。

“皇上愿意听这其中的缘故吗?”魏进忠说。

“只要你说真话。.....”朱由校说。

魏进忠叹了一口气: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也只想说真话。..... 万历四十八年,秋天,这是真正的多事之秋!泰昌先帝从八月初一登极称帝,到九月一日驾崩的一个月内,是天翻地覆的一个月!当中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郑贵妃要先帝按照遗诏封她为太后。而如果她一旦封为太后,那么在洛阳的福王就是世子,也就是合法的太子,当时泰昌先帝竟然要册封郑贵妃为太后!这件事,陛下恐怕也略有所闻。这就是说,郑贵妃一旦册封为太后,泰昌先帝就不是合法的皇帝,因先帝还没有把自己的母亲先册封为太后,这不能不说是先帝的失误。..... 还有一个李选侍,她要泰昌先帝封她为皇后,先帝也正准备册封她为皇后。李选侍如果一当上皇后,陛下你这个皇长子只不过是庶子罢了。假如李选侍生下一个男孩,只要一落地,便是合法的太子!....... 那时候,很多朝臣要请泰昌先帝册封陛下你为太子,这一点万历老皇爷也有遗诏。但是,泰昌先帝并不想就册封你为太子。..... 很显然,他是想等待李选侍生下孩子之后,册封她的儿子为太子。先帝不喜欢你的母亲,你是知道的。她实际上就是被李选侍迫害死的。..... 但是先帝忘记了万历爷对他的虐待,并且把万历爷对待他的那一套,用来对待陛下你!也就是说。...... 先帝不仅不知道保护自己,也不知道保护陛下你这个皇长子。..... 在这种情形底下,郑贵妃却在暗地里磨刀霍霍。因为,她封太后是有万历爷的遗诏的。福王立为太子,万历爷也给郑贵妃出过字据,在这种情形底下,只要把先帝给。..... 暗中害了,福王就有权登极当皇帝!这样做,并没有明显违背祖宗的规矩。所以郑贵妃在要求先帝册封皇太后的同时,便让崔文升对先帝下了慢性的毒药。那毒药是跟泻药掺台一起的。这药吃下去,要过十几天才送命。崔文升下药之后,郑贵妃便派人到洛阳去迎回福王,准备接替当皇帝。当时,郑贵妃派我去洛阳

“那你去了没有?”朱由校紧张地问。魏进忠又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下去:

“奴才不仅侍候过陛下的母后娘娘,也侍候过陛下。我看着陛下长大的,陛下每长大一寸,奴才心里都热呼呼的。现在贵妃叫我去洛阳接福王回来当皇帝,你说我心里能甘愿吗?更可怕的是,假如福王回到京都,那么一山容不得二虎,那是非向陛下下毒手不可了。奴才虽傻,当人家拿着刀要割下我的心头肉,你说我会答应吗?但是,我不答应也没有用。因为郑贵妃为了办成她的大事,当然不只派我一个人去洛阳。她是派出一拨又一拨的人马,我没去,旁人也会把福王迎回来的。从京都到洛阳快马来回得十天,我耽搁她几天,福王只不过是迟几日回来而已。情形依然可能是:当泰昌先帝的病拖到咽气的那一日,说不定恰恰是福王回京之时。到那时,我们就全盘输定了。..... 不仅先帝要输掉他的性命,也不仅皇爷你要赔上一条。..... 命!而且这万里江山都不是你们父子的了!你的父亲苦熬了几十年的罪,都白费了!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存亡之秋,你的父亲都没有察觉,还是一味地要封郑贵妃为太后,要封李选侍为皇后。这时,奴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的关头来了,却无人扭转乾坤,无人出来化险为夷。..... 我的满腔心事,满怀忧患,一片忠心,都无处诉。..... 当时,宫中大部份都是贵妃的人,连先帝最宠爱的李选侍,也是贵妃的人,眼看敌人步步得手,我们面临灭顶之灾,谁来力挽狂澜?在这种情形底下,胜算几乎没有。但是,奴才不能眼看着哥儿你丢了性命,丢了江山!我咽不下这口气,自不量力的想扭败为胜。..... \"

”你挺身而出了?如何扭败为胜?“朱由校情不自禁问道。

魏进忠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

”像我这样傻呼呼的人,说势力没有势力,说妙计也没有妙计,只好铤而走险。我想:先帝中毒已深,病是好不了了。时间越是往后拖,越是对福王有利。如果拖到福王

回京的那一天,才咽气,那先帝这一条命简直就是为了福王登极而拖下去的。..... 所以,我左思右想,走投无路,为了保住皇爷你,为了保住你的江山,我只好铤而走险。..... \"

“所以你就让李可灼下了药。......”朱由校黯然许久才道。

魏进忠哭了起来,哽咽道:

“我想,如果先帝提早在福王回来之前升天,那么哥儿你便可顺理成章登上皇位,因为福王没有回来,总不能郑贵妃自己去坐龙椅,只有这段时间是属于哥儿的;这样,既保住了哥儿,也保住了哥儿的江山。所以我就冒天下之大不是。..... 我知道奴才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奴才早就该陪先帝一起去了。..... 但是我想,只要能保得住哥儿的性命,皇上的性命,保得住皇上的万里江山。.... \"

说到这里,他一步一步爬上前来,一句一磕头,一句一哀号,最后抱住了朱由校的双腿,欣慰地说:

”好了,好了,如今皇上平安大吉,脚下是铁桶江山,我死也瞑目了!我很高兴。...... 我很高兴。.... 我终于盼到这一日,不是由福王来杀我,也不是由贵妃来杀我,现在是我的好哥儿,我的好皇帝赐我死的!哈,哈,哈。.... \"

魏进忠每吐出一声凄厉的,比哭更难听的笑声,都把朱由校弄得眼泪滂沱,完全无法自制,他俯下身去,一把搂住了魏进忠,紧紧地抱住了他,抽抽噎噎地说:

“魏伴伴,我的好魏伴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谁也不

能把我们分开。..... \"

客氏也跟着痛哭失声。

王体干没有泪,只冷冷的站在那儿,像一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