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9章 树上开花

千门36天局 第9章 树上开花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1

天启六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祯首先上书,要求给魏忠贤建“生祠”。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魏忠贤生祠”如雨后春笋而起。此刻,还出了一个专门为生祠写碑文的行家,他便是大学士张瑞图。与此同时,王体干特地上书请皇帝赐给魏忠贤、客氏金印。魏忠贤的印文是“钦赐顾命元臣”,客氏的印文是“钦赐奉圣夫人”。

这期间又编了一本史书,叫《三朝要典》。首辅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任“总裁官”,施凤来、孟绍虞、杨景辰、姜逢元、曾楚卿为“副总裁官”。

在这一本书里,指出“梃击案”根本只不过是一个疯子反常的举动而已,而王心一等人却藉“挺击案”邀功,陷泰昌皇帝于不孝,所以那王心一实际上是“梃击案”的罪魁祸首。

又说:杨涟、左光斗、周嘉谟等人审理“移宫案”以贪图定策之勋,置天启皇帝于两难境地,实为不忠不义之奸人。

还说,那“红丸案”本非谋杀,是孙慎行、王纪等人公报私仇,挑起的风波。

在编写《三朝要典》的同时,又下旨释放了李可灼和崔文升,提拔崔文升为潜运总督。天启七年正月三十日,是魏忠贤的六十大寿。这一日,官中喜气洋洋,天启皇帝特赐彩缎与官花,其它的礼品也很丰厚。各藩王府都派专使致贺,天下各地督抚也派专人赴京祝寿。在北京的三公、九卿、五府、六部无不前来祝贺。

在魏忠贤的值房里,人群拜寿时,“千岁”、“千千岁”、“九千岁”的呼声如雷震耳,与此同时,各门张灯结彩,如天子寿诞。

这时,远在白云观的王风击案而起,指着一本书对黄宗羲和文秉说:

“你们过来看看,原来他们用的是这条计策。.....”两人俯首细看,那是一本纸色发黄、稍有破损的小册子,上头赫然写道“树上开花”四字。黄宗羲沉思了片刻,便说:

“他们原来就是借皇帝这一棵树,开自己的花,他们一帮人便是缠在那一棵大树的许多藤蔓,它们绕树而上,骄横得意;同时也吸吮着树干的汁液,所以这棵大树,注定是要枯死的。..... \"

”黄大哥说的一点也不错!我刚刚听到的消息,当今天子去年八月在西宛游船,遇到大风突然翻了船,虽然后来救了起来,但由于惊魂不定,便生了病。这时魏忠贤的一个谋士、太子太保叫霍维华的进了“仙方灵露饮”,皇上吃了,结果身体日渐浮肿,医药无效。.... 看来凶多吉少。“

王风回忆道:

”当年我为了破那个'红丸案',设下了'打草惊蛇'的计策,原指望杀人的主谋暴露之后,皇上会打杀那条毒蛇;可是,事与愿违,我们自己却被那蛇缠住。现在听说皇上无后,他的儿子尚未出生,就被客氏弄掉了。由此看来,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很有可能会接着皇位。我先前就担心那李可灼的招供,会落到对手那里,被毁灭罪迹;所以,当时请了文秉兄弟另摹了一份供辞,也让李可灼盖了手印。当时面呈给皇帝的那一份,其实便是文秉手抄的那一份。现在我身边还存有李可灼亲笔口供,如果把这份口供悄悄地送到信王手上,你们以为如何?\"

黄宗羲拍案称快,说:

“我们现在是什么力气也没有了,现在就抄袭一下他们的'树上开花',借助朱由检的力量,替我们复仇!\"

”现在我们要去信王府,那是很难的,让冯姊姊去,是不是更好?“文秉说。

两人都点点头,让文秉把冯姑娘请来商议,冯姑娘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一日晚上,传言中,十分俭朴、谨慎的信王朱由检,正在书房看书,发现身后站着一个秀丽的宫女,久久不发一言,便转身问她:

”我并没有叫你进来呀!\"

“我不是你叫进来的,我也不是你们的官女。”那官女答道。

信王朱由检这才定睛望了她,此女确实未曾见过,那她会是什么人?来干什么的?不禁警惕了起来,问:

“你是特地来找我的吗?\"

”你是信王殿下?“那宫女却反问道。

信王朱由检迟疑了半晌,点点头。那宫女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从中取出几张纸来,呈了上去,并说:

”殿下请看这个。“

朱由检将纸展开一看,原来是李可灼的供辞。关于李可灼谋害他的父亲的事,那时他才十三岁,不大了然,后来由于官禁森严,更是没有人敢向他提起。但他这一看,心里却相信了。

不过再细细想了一想,又怀疑起来,如今皇兄的病越来越重,内官的形势一日比一日微妙,会不会是魏忠贤派人来试探我的?想到这里,他直瞪瞪望那官女,仔细地审视着她,试图从她的脸上找出答案来。他凭直感,觉得这女子很质朴,并非客氏那类阴险的女人,便和蔼地对她说:

“这东西我看了,但是我看不懂。..... \"

说着说着,便将那份供辞放在红烛上点燃了起来。那官女吃了一惊,正想拦阻,却已经来不及了,惶急道:

”你--! \"

“你再不退出,我可要叫人了!”朱由检肃然道。

那官女叹了一口气,只好退了出去。

这时,信王俯下身来,将地上的纸灰--捡了起来,用一张纸包了起来,揉了揉,再打开来看,见那纸灰已经不成纸形,才嘘了一口气。就在此刻,信王府邸的总管太监徐应元,侍立在门口,恭敬地问:

“是殿下唤我吗?\"

说着一双眼珠不住地转来转去,朱由检似乎很感动,感叹道:

”徐伴伴,你这等忠心,这等勤快,实在难得。不过,刚才你听错了,大概是风声吧。“

2

天启七年八月,皇帝朱由校已日薄西山。

魏忠贤、李永贞和王体干眼看皇帝病危,都有点乱了方寸。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才二十三岁的青年皇帝,怎会说走就走?千算万算,只算到让他在病榻上过一生,没料到说倒即倒。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办,夺权的基础还未经营稳固,得继续依靠这个皇帝才行。但是这棵树就要倒了,缠在这棵树上许多藤蔓怎么办?

时也?命也?经营了一辈子的”事业“,怎能就此放手?他们想来想去,想起了汉朝的王莽。

他当时让孺子婴“移花接木”,冒充是皇帝的后代,去继承皇位。现在他们也想如法炮制,想让魏良卿的儿子冒充为天启帝的后代,去继承皇权。但是这件事,必须得张皇后同意,由她出面安排。让一个皇妃假装怀孕,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魏良卿的婴儿悄悄地抱入官来,然后声称为某皇妃所生,这样便完成了“偷天换日”的把戏。

但是,这个主张被张皇后坚决拒绝了。

张皇后倒是对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在前几年的时候,有一回朱由校回宫,看她在看书,问是什么书?她便严肃地回答《赵高传》。从那时候起,她就知道朱由校必将咎由自取。所以,她对前来当说客的太监断然说:

“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我不从命而死,到了阴司,就可坦然面对列祖列宗了!\"

所以,魏忠贤-帮人再也无计可施,他们的阅历和知识水平,注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格局与命运。

而朱由校弥留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刚刚竣工的皇极殿屋脊上,飞来一只怪鸟,大如天鹅,形状似枭非枭,竟然发出类似人声的哈哈笑声。官中无论是太监还是宫人,听了无不毛骨悚然。也不知朱由校听见了没有,从此病情愈加沉重。张皇后深恐魏忠贤趁机下毒,每次进药,她必亲自试药,并趁魏忠贤沐浴的时候,小声问朱由校:

”陛下万一不讳,大事如何?\"

“定属信王。”朱由校说。

“要不要召信王来?”张皇后又进一步问。

朱由校点点头,张皇后立即透过亲信传谕,急召信王朱由检入官,朱由校见弟弟来到御榻旁边,便语重心长地说:

“将来弟弟你当为尧舜之君!\"朱由检非常惶恐,立即跪下,说:“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罪该万死!\"

”善视中官,魏忠贤可以信任。“天启帝朱由校又说。”圣意已定,可以宣布中外。“张皇后又不失时机地说。

便这样,朱由检继承皇权的名份就定了下来。

八月二十二日,天启帝驾崩。

二十四日朱由检在”中极殿“即位,受百官朝贺,他就是”崇祯皇帝“了。

过后不久,阁党内部--部份人继续上书,要求收捕东林遗孽,崇祯照批不误;但有些人似乎已经嗅到什么异常气息,感到大事不妙,态度开始反转,上书弹劾魏忠贤和他的一伙干儿子,崇祯皇帝则驳斥了他们,还说了魏忠贤的许多好话。

也还有一些生员上书,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继续警告他们,但口气比较委婉、缓和。

过了几日,崇祯皇帝亲自前往皇嫂张皇后处答谢。喝茶期间,忽见张皇后身后立一青衣官人,他觉得这官人有点眼熟,不禁连看了几眼。

”皇上你认识她吗?“张皇后道。

”你原来真的是宫女!“崇祯点了点头,说。

”她不是宫女,她是冯姑娘。是当年湖广都指挥使司佥事冯应京的女儿。她今日来此,是要再送一张纸条给你的。“张皇后说。

崇祯皇帝微笑地伸出手来,冯姑娘呈上了一张小纸条,说:

”请陛下御览之后,依然烧掉。“

崇祯看完,这才发现,虽是白天,张皇后的案上点有一根蜡烛,便随手烧掉了纸条。

又过了几天,崇祯在内富较场阅操,让宫中所有能武的太监都到校场操练,他兴致勃勃看完了操练,然后下旨

抚慰了一番,便令所有与操的太监全部到官外兵部领赏银。那些太监欢欢喜喜地出了紫禁城,到了外廷那里领了赏银。大家待要回宫,进入紫禁城,守门的禁兵却对他们说:

“你们都已经领足了路费,可以回家了,不必进宫。”便这样,崇祯皇帝将内官可能发生祸乱的势力,巧妙地消除了。

第二天早朝,他下旨,将锦衣卫都督魏良卿,降为锦衣指挥使;同时也将魏良栋、魏鹏翼降了职。

魏忠贤知道反扑的力量已经凝聚,大事已去,便告病辞去总督东厂和秉笔太监的职务,崇祯立即允准,暂由王体干接任。

客氏告归外邸,也立即得到恩准。当天晚上她打开那个视为至宝的金盒,取出黄龙包袱,匆匆奔赴仁智殿。她在天启帝的灵前将他的胎发、稚牙、指甲、疮痴全部焚化,痛哭了一阵,便于五更时分出了紫禁城。

十月,崇祯皇帝下旨抄了客氏的家,里面内藏金银财宝无数。她的外邸成为皇家的一座仓库。时光过得真快,那些钱财客氏都来不及花,便几乎全部归还给皇家。十一月份,又下旨鞭答死了的客氏,并焚尸净乐堂。同时,处死了侯国兴和魏良卿。接着,便发放魏忠贤到凤阳去扫皇

陵。

魏忠贤知道这还不是他应有的结局,便在半路的旅

店中自缢了。

他到死也想不到,辛苦经营的大梦,说破灭就破灭,还真像一粒泡沫,啪地一声,什么也空空如也了。

那兵部尚书崔呈秀得知魏忠贤的死讯,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便让家人备了好酒好某大吃大喝起来。他以为多吃了一点,死也不会是饿死鬼,便在面前又摆好了几十个形状各异,以金、玉、玛瑙、翡翠等研成的酒杯,--注满了烧酒。他每喝干一杯,便把杯子往地上死命摔个粉碎,直到剩下三、四个摔不坏的金杯,他突然大喝一声,将金杯从地上捡了起来,放在口里把它咬扁,直咬得满口是血才吐在地上。然后关上书房,上吊而死。

3

这一日,王风等四个人又来到了“老爹酒楼”,又在楼上碰到那个白发的李爷。

王风兴高采烈地说,今日由我作东,也不待李爷答应,便唤来了一席酒菜,五个人便漫喝起来。

那白发李爷不动声色,但一味地喝酒,过了很久,说道:

“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的名字?\"

”还是不知道的好!“王风摇摇头说。

”我从明日开始,改名为李自成。..... 或者说,那造反作乱的李自成就是我了!也许我明日就要尸骨无存,但是我想做的事,都已如我所愿的做好了,可惜没有做到一百分,我们本来可以做“主”的。可惜啊,命运没有站在我们这 --方,这一场梦,这一场豪赌,或许该由李自成去实现啦!不过,只要官中仍有太监在,何愁大事不可为!\"

白发李爷说,没人了解他的话。他很想告诉每个人,朱明王朝如今气息微弱,看来崇祯帝也非雄才大略,他的胸襟狭窄,聪明有余,智能不足。如今虽然大事未成,明祚也不会长久了。他为每个人斟了酒,便举着杯子,逐一碰杯,然后自己一干而尽,扬长而去。

王风自窗口望了下去,那人缓步穿过“老爹酒楼”的庭院,瞬间便消失在市区一隔了。王风怅然地望着院中的两棵马樱花树,那树非但无花,而且连一片树叶也没有了,光秃秃地兀立着。

此时正值隆冬节气,朔风呼啸,白茫茫的雪花飘落下来,挂在马樱树的枝桠上,好像马樱树又开花了;但开的不是红花,而是白花。

4

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一队囚徒被押向东市。

虽是北风凛冽,但围观的市民不少。

王风、黄宗羲、文秉与冯姑娘都挤在人群之中,文秉突然指着一个手带镣铐的犯人,惊叫:

“是他!\"

众人都把眼睛瞪着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那老人闻声转过头来,朝他们灿然一笑。

那笑,很苍白,就像看到一幅”雪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