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6章 逼反之计

千门36天局 第6章 逼反之计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15:10:16 来源:小说旗

刘文静从来没有坐牢的体会。

他并不感到害怕,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这房间就是牢房吗?原来牢房与平常的房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窗门小一些,门关得紧一些,空气阴森一些。还有那过道上栅木有些古怪而丑陋,是太粗糙的缘故吧!

要不是时时从四周传来犯人们孤独的嚎叫,他甚至会忘记这里就是晋阳的大牢。他当了这些年的晋阳令,当然视察过大牢。但视察是一回事,坐牢又是一回事。那时所有的狱吏都是一副灿烂的笑脸,笑得他过后对这牢房没有一点印象。看来,这是缘分,他不能不记住它。

刘文静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是万事都想得开的人。那天李渊到他府上宣完诏,当然照例是要叩头谢恩的,谢了恩,他对站在一边哭哭啼啼的小妾说,也不用啼,也不用哭,你能守就守,不能守就去嫁人。说得那小妾寻死觅活的。李渊在一边看了觉得好笑。说来也是命,他们之中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当李渊做了皇帝之后,刘文静就死在这个小妾的手里。

刘文静有一种预感,他在这里并不是在等死,而是在等待机会。他对隋炀帝杨广早已不抱什么希望了,他知道这天道迟早要变。可以说,在大业末年有他这种预感的人并不少,而像他这样坚定地相信的人并不多。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在等待着一个人,他相信这个人一定会来看他。

该来的人几乎都来过了。

最早来的是刘世龙。他带来了许多银子,打通了所有的关节。“世态炎凉”的确不是一句假话,他一下狱,几乎所有狱吏都变了另一副脸孔,而刘世龙的银子又把这些脸孔变了回来,虽然笑得没有当初那么动人,也还差强人意。他刘文静不是没有钱,他宁可看那些臭脸,也不想花这个钱,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一点上,刘世龙比他更灵活一些。刘世龙的观点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唐俭是带着酒菜来的,他一手提着酒,一手提着菜,笑嘻嘻的,像一如往常。他说他把仆人留在监外,自己一个人进来说话方便。他带进来的全是一些风味独特的小菜和上好的酒,说的也全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是他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支持,一种倾向。他并不是和所有人都这样的随和,这样的知心,更何况刘文静现在是钦犯。

有些人是晚上来的,比如武士和刘政会,这他可以理解,他们都在李渊手下,一个是行军司铠,一个是鹰扬府司马,为了避嫌,不得不晚上来。

有一个人没有来看他,这既在意料之中,又使他耿耿于怀。这个人就是晋阳宫副宫监裴寂。

在晋阳的所有朋友当中,他与裴寂交谊最早,对他的为人也最了解。此人太圆滑了,他既想得到更好的,又不想失去现有的。有一次,他俩同宿,裴寂看到城上烽火,仰天叹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发出这样感叹的裴寂想得更多的不是天下大事,而是他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发达。

听说,有一次裴寂经过华山祠时,曾经祈神自卜,夜梦老人谓之曰:“君年逾四十当贵。”他是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他刘文静是在争取,他知道“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大有作为的时候。他当时笑着对他说:

“世途如此,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患于卑贱?\"

看来,那时说得太早,太直率了,把那小心谨慎的裴大人给吓住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的晚上,当城楼上刚刚响过一更鼓的时候,静悄悄的监狱里响起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一个人拖着长长的影子来到刘文静的牢房前。房门上的铁锁“空当”一响,刘文静从那冰冷的床上一跃而起。

牢房里一片黑暗。但刘文静一下子便认出,进来的正是他翘首以盼的人。

“我来晚了,来晚了。”李世民长揖道。

“一点也不晚,正好。”刘文静说。

“家父拿你下狱,这也是不得已的事。他心里是不忍这样做的。”

刘文静正想直言,话到喉咙口,突然拐了个弯,叹息道:

“如今天下大乱,还有什么公正的赏罚好说?除非出了汉高祖、光武帝这样的圣人,崛起世间,拨乱反正,或许还能做到善恶分明,没有冤死的好人。”

这话正说到李世民的痛处。他一直认为,在当今乱世,只有他们李家有能力拯救百姓于水火,建立万世伟业。而且上天也有这样的启示,只是父亲过于胆小,眼看着就要把这样大好的机会失了,他是又着急又无奈,他广交朋友,就是想得到朋友们的帮助,没有想到他一向认为最有见地的刘文静,竟说出这样的泄气话,这怎么不叫他又失望又生气呢?

“刘大人,”李世民说:“您也未免失言,难道当今就真的没有异才?恐怕是肉眼不识真人吧!我来看您,难道和一般人一样,仅仅是为了寻常的朋友情份?您也太小看人了吧?\"黑暗中,刘文静看着李世民炯炯发亮的眼睛,暗自高兴,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公子不必说了。其实,皇上名义上是拿我下狱,而实际上却是要做给唐公看的,只不过找个借口而已,这叫敲山震虎。”刘文静说。

李世民心里一惊,刘大人所见居然与父亲相同。只是父亲过于谨慎,一味地忍让避祸。李世民透过那小小的窗子,望着星空,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可惜尊公过于胆小,这天下本来是可以改换姓李的。”刘文静说。

“刘大人此话怎讲?”李世民眼睛一亮。

“事情是明摆着的。民谣云'桃李子,有天下'。上应天命,下感民心,不胫而走,不可不信,此其一;天下大乱,盗贼如毛,有真主出,正好收为己用,号令天下,此其二;太原百姓,俱避盗入城,一旦收集,可得十万,尊公麾下又有数万兵士,此其三;太原自古兵家必争,晋阳宫库内,粮物丰富,军械俱全,可充一时军务之需,此其四;尊公仁义,声名远播,天下有识之士,翘首以待,此其五。有了这五条,一旦高举义旗,乘虚入关,传檄四方,不出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听了十分感叹,刘大人果然也是这么看的,可是父亲却一味地害怕,一味地要我们小心从事,小心小心,刀搁在脖子上,再小心也是死路一条。看来,得把父亲逼上去,成功的路他不走,只好我们逼着他走。他说:

“家父仁义有余,胆略不足,对朝廷尚抱有希望,一心只想避祸求存,甚至不让我来看你,怕授人以柄。”

“尊公深不可测,或许他有什么打算。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待我。这个时候不行动,反而会招来祸害。”

“依刘大人之见,我们如何行动?\"

刘文静略---思索,小声地说了一个”逼“字。李世民心里又是一惊,他想的居然与我无异。

接着,刘文静凑上前,把如何个逼法,细细地说了。

李世民走出监狱大门时,城楼上正好响起四更的鼓声。在夜的清凉中,那鼓声显得格外振奋人心。李世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快地越过大道,闪入黑黝黝的树林。

在远远的地方,有两双眼睛从不同方向在窥视着他。李渊不断得到密报,说什么时候什么人到狱中去探望刘文静,当他听到二郎李世民也在某天夜里去监狱里看望刘文静时,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报告人说得很详细,什么时候从城里出发,骑的是什么马,如何进去,又如何出来,走的是哪条路。李渊突然显得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说,“知道了。”想了想又说,“所有的事情都不许向任何人说,违者斩。”

沓玉站在后面给李渊摇扇子,顺嘴说:

“怎么二少爷也去,老爷不是不让去的吗?”李渊长叹一声,现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沓玉便不再作声了。她知道在老爷面前,话不能说得太多,刚才的话说得已经有点过分了。最近事情太多,记都来不及记。她实在应该把这些事情赶快报告皇上,不说,别的,就说那天裴寂送来的画和棋,八成就是晋阳宫里偷来的,这一条就能治他们一个死罪,皇上的东西能随便拿的吗?

还有老爷那封给李建成的家书,虽然她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但皇上圣明,一定能明察秋毫,看出其中的阴谋。这个胡标,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让他找高君雅大人的下人拉个关系,他嘴上说好,可是好了这么长的日子,也没个回音,如今又跑到河东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真是急死人。

昨晚又梦见舅舅,刚刚闭上眼睛,他就出现了,不说话,只是用发直的眼睛对着她,一脸的惨状,血从脖子上流下来,那是被砍头的地方。听他们说,舅舅的头被砍下来时,一直滚好远,头断了,可是那眼睛还睁着,嘴巴还张着,他是不甘愿啊!最近,舅舅总是来,三天两天就来,刚闭上眼就来,他是着急啊!

沓玉一走神,手中的扇子便停了下来,李渊转过头去看她。她正出神地想着昨晚舅舅的眼神,是那样凄惨、哀怨。李渊“哼”一声,沓玉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叫了一声“老爷”,李渊又若有所思地“哼”了一声。

沓玉的扇子迅速地在他身后摇动起来。

“还有一件事,老爷,”报告人又说:“那些总是在我们府上周围走来走去的人,已经查清楚了,是王威老爷和高君雅高老爷府上的人。”

“查仔细了?”李渊的眉毛动了一下。

“查仔细了。小人派人跟着他们,连跟了三次,有一个进了王老爷府,三个进了高老爷府里。”

沓玉认真地看了报告人一眼,这个人非常陌生,她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老爷实在是不简单,谁也别想知道老爷所有的事情。

报告人走后,李渊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沓玉小心翼翼地说:

“老爷,下棋好吗?\"

李渊摆了摆手,连眼睛都没有睁开。

此时,王威与高君雅的脸孔交替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从谁的身上下手好呢?最后,他选择了高君雅。

也是天赐良机,几天后,突厥始毕可汗大举入侵马邑,马邑太守王仁恭求救,李渊立即派高君雅率兵驰援。

李渊想,高君雅此去未必能胜。因为始毕可汗在草原深处养精积锐,休息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这次大举人寇,必然锐气十足。而高君雅求功心切,王仁恭则已老朽昏聩,又傲慢轻敌,他们不懂得避其锐气,死拼硬打,一定会吃败仗。

他又分析,这次即使失败,也不致于丢城失地,因为始毕可汗其人,胸无大志,至少在目前,没有问鼎中原的野心,他的目的无非是掠夺一些金银财宝、粮食物资,当然还有美女。而他抢的又是马邑的财物美美女,对于我李渊不会有太大的损害。

事态的变化果然一如李渊所料。王仁恭、高君雅一败涂地,马邑被突厥洗劫一空。高君雅拖着残兵败将回到晋阳,忧心忡忡,他怕李渊与自己过不去,一道奏章,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高君雅的身上,果真如此,就得吃不完兜着走了。他跑到王威府上去讨教。王威安慰他说:

“依我看,李渊非但不会与你过不去,他还会想办法保你,因为保你就是保他自己。他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王仁恭身上的。”

“这我就不明白了。”

“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是副留守,他是正职,你失败自然也有他的一份。再说,他不管是保护自己,还是有什么其它想法,目前,他都得拉拢你我二人。他是个聪明人,不会过早在他身边树敌,更不会授我以柄。”

对于王威的话,高君雅将信将疑,派到李府周围的探子又都说,最近李府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人出城。但高君雅还是睡不好觉。

高君雅没有想到,李渊会请他赴宴,他怕这是一场鸿门宴,他拿着请帖去找王威,王威也收到一份请帖。高君雅还是不放心地问:

“这不会是一个圈套吧?\"

”你尽管放心好了,我问过刘世龙,他对李府的事情还是了解的,他说,李渊是想慰劳你哩!“王威说。

”王将军果然料事如神,佩服佩服。“

他们说着,上马一起来到留守府。李渊这次宴会办得很热闹,不亚于上次的庆功宴。几乎所有在晋阳的文武官员全都来了。李渊坐了首席,左右是王、高二人,然后才是裴寂、刘政会、唐俭、刘世龙、武士等人,最后是李世民。王威一看,除了刘文静遭连坐入狱,其它该来的都来了。而且座位的安排也很得体。

李渊举起酒杯,说:

“今天请诸位大人来,主要是为高将军压惊。胜败乃兵家常事。始毕可汗的凶残强悍是众所周知的,王仁恭又老朽昏庸,高将军已经尽了力,要不是高将军奋力拼杀,恐怕失败还要更加惨烈。来来,为高将军的安全归来,为将来对突厥的胜利,干杯!\"

高君雅实在没有想到李渊会说出这样的话,他甚至有点感动了。要不是皇上临行前有特别的嘱咐,他说不准还会跑到李渊的面前痛哭流涕哩!

高君雅连干了三杯。

宴席上的气氛很好,大家开怀畅饮,无话不谈。李渊把晋阳城内最好的歌女全都请来助兴,一时歌声笑语,热闹不已。

李渊示意沓玉不停地给王威、高君雅斟酒,她那飞鸿一般的身影便在王、高两人的桌前穿梭往返,她给高君雅斟酒时站得特别近,有几次还轻轻地说了一句”高将军好酒量啊!“,那声音如莺啼燕啭,说得高君雅身轻轻,眼飘飘,有一次还禁不住咧嘴笑出声来。

李渊一时高兴,便让沓玉给大家唱歌助兴。

沓玉一曲胡歌《敕勒川》便把所有的歌女都唱得脸上无光。宴席上一片叫好声,而高君雅的声音叫得最高,别人已经住嘴了他还“好”个不停。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喊法有些失礼,因为沓玉毕竟是李渊的侍妾。王威笑着为高君雅铺台阶,说“高将军怕是有些醉了。”而高君雅却又高声叫道,“谁说我醉了?再来一曲,再来一曲!”空气仿佛一下子被冻住了似的,沓玉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李渊。

在一刹那间,李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大凡具有统领全局本事的人,都会在一刹间做出大大出乎旁人意料的决定。李渊哈哈大笑,说:

“再来一曲,这一曲专为高将军唱!\"

在座者当中,刘世龙最早预感到李渊的决定,这种预感来自于他对李渊的深切了解。他笑着对高君雅说,”将军的面子可真是不小啊!“王威数度望向高君雅,想提醒他有所收敛。可是高君雅这时可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他居然对着沓玉嘻嘻地笑。

沓玉箜篌再抱,莺声婉转。这一次她唱的是一曲情歌:

腹中愁不乐,

愿作郎马鞭,

出入援郎臂,蹀坐郎膝边。.....

唐俭举起杯子,喝了一口酒,想,这女子不简单,听一遍,便学会了。而且唱得很有味道,难怪唐公如此喜欢。

“好,好,好!”一曲未了,高君雅便又大叫起来。

“高将军果然喜欢?”李渊捋着胡须说。

“当然喜欢,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歌!”高君雅说。

“既然高将军喜欢,我就把她送与你,让她天天为高将军唱歌,如何?”李渊说。

高君雅吃了一惊,所有在座的人都吃了一惊,这玩笑可开得太过分了。但听李渊的口气,又不像是开玩笑,他是一脸的认真。高君雅连忙说:

“下官岂敢夺大人之爱。”

“高将军绝无此心,他只是酒喝多了,有失检点。”王威也说。

“高将军不必过谦。我李渊从不戏言。高将军为皇上奋力杀敌,连生命都在所不惜,我李渊岂有舍不得一个侍女的道理?”李渊说着,转过头来,对着沓玉说:“老爷把你赏给高将军,你可愿意?\"

这真是天赐良机,求都求不来,还有不愿意的?但事情也的确太突然了,沓玉一点准备都没有,一时间,她竟说不出话来。

“沓玉姑娘,老爷问你哩!”一直在一边默默喝酒的李世民突然说。

“一切听从老爷吩咐。”沓玉说。

听了沓玉的回答,李渊竟有点酸溜溜的感觉,她居然会没有半点留恋,回答得如此干脆,看来,她是嫌我太老了吧,高君雅毕竟年轻啊!但又想,要是她说不愿意,他可真下不了台,她或许是为他着想的。

李世民忘情地站了起来,高声说道:

“诸位大人,为高将军喜得佳人,干杯!\"

刘世龙想,李世民毕竟年轻啊,心里再高兴,也不能这样表现出来。唐俭和坐在对面的武士对看了一眼。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在唐俭看来,送给部属一个侍女,这也没什么,听说司徒杨素送出去的侍女更多。而武士的想法则是,看来,唐公是一个做大事情的人。

众人看李渊举杯,也都纷纷举杯。王威一脸尴尬,他一边举杯,一边用一种十分失望的目光看着高君雅。高君雅一脸通红,他有些不好意思,却没有掩盖内心的喜悦。

李渊对高君雅说:

”明日即把沓玉姑娘送到将军府上。“

高君雅站起身,长揖道:

”谢大人恩典。“今晚,是沓玉在李府的最后一个晚上。

从表面上看,这晚与平常任何一个晚上没有什么区别。从那花园的深处依然传来一阵阵似有似无的乐声,李渊与沓玉依旧对坐而奕。可是这棋下得实在不成样子。就这样没滋没味地下了一局,李渊把棋盘一推,说:

“你去收拾一下吧!\"

他的语调有些伤感。沓玉仿佛也受到他的感染,轻轻地说:

”老爷为什么要把我送出去,是老爷讨厌我了吗?\"

李渊一把将她搂进怀里,问道:

“老爷对你如何?\"

”好。“沓玉这么说着,心中竟流过阵温柔。今日之事,她求之不得,但真要离去,竟有一份依恋之情,这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人就是这么复杂。

”老爷怎么舍得你呢?老爷是想让你去办一件事,一件大事。“

”什么事?\"

“老爷要你在高将军身边,时时留心,处处留神,把高府的动静报告给我。”

沓玉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的那一丝温柔被吹得干干净净。在他的心目中,我始终是一个工具,原来是消遣泄欲的工具,现在是刺探消息的工具,如此而已。可是老爷你也想得太美了吧,我会让高将军要你你的老命的,等着瞧吧。她心里这么想着,嘴里却说:

“我是老爷的人,老爷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做。可是我怎么把消息传回来呢?\"

”到时,我会派人去找你的。“

他一定会叫胡标去,这就太好了。她在李府唯一牵挂的就是胡标,可惜最近他不在,上河东去了。

”老爷,我有一个请求。“

”说吧。“

”我想请老爷赏我一样东西。“

”是你写的那些字吗?自然让你带走。“

沓玉心中一喜,但她还是摇头。

”沓玉想要我们平时下的那副围棋。有了它,就像奴婢还在老爷的身边,天天服侍老爷,与老爷下棋。“

李渊听了十分感动。那副棋虽然是上好的青白瓷做的,是稀有之物,他还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时候,就是她要裴寂拿来的那副玉制棋具,他也会答应的。

这个晚上,老爷自然不会放过她。这是一个无比颠狂的夜晚,老爷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强劲与持久,使她暗暗吃惊。

深夜,当李渊沉沉入睡的时候,沓玉像幽灵一般地爬了起来。她走到案边,抚摸着那青白瓷的棋盘。这里,寄托着她复仇的希望。隋炀帝的心情越来越不好,到江都已经半年了,按他的性情,早就要动一动了,可是他哪里也去不了,出了城便是贼人的天下。虽然他杀了不少讲真话的大臣,但他还是被吓坏了。他已经失去了年轻时那种锐气和闯劲,想动又不敢动,又不敢承认不敢动。他的灵魂深处比谁都清楚,他的江山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

在离开江都的时候,他对那些哭哭啼啼的妃嫔说,“朕就回来的,就回来的”,他还作了一首诗来安慰她们:“我讲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但他的心里清楚,怕是回不来了。

一路上,在那闷热的龙舟里,他总是睡不好,总是在做梦。他分明是听到唱歌的,那歌声又是那样的清晰:

天下乱兮,村为墟;

母失子兮,妻失夫,

何时何时兮,得果腹?何日何日兮,返故里?

谁在唱歌?妃嫔都说没有听到什么歌声,是皇上在做梦,是皇上梦里唱的歌。她们还问,皇上听的是什么歌?唱一唱,也好让臣妾学一学。他自己也糊涂了,既然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听到,那一定是他在做梦了。他当然不能把那歌唱出来,因为那是反诗。

真正的梦也是有的,他总是梦见各种大典的音乐,登基的,祭祖的,祭天的······那些歌辞多么动听:“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宜。..... 正位履端,秋霜秋雨。御历膺期,乘干表则。成功戡乱,顺时经国”。还有,那是什么歌?这也是梦吗?“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暗**。”唱得好,唱得好,这分明是朕的余兴之作啊!谁在唱,谁在唱?他又喊出声来,妃嫔们拥着他,笑着说,皇上又做梦了。这样的梦,隋炀帝想多做几个。他也笑了,朕是做梦了,这一次是真的做梦了。妃嫔们却又笑他说,皇上的梦没有一次是假的。于是他又开始糊涂了。

从东都到江都,他几乎天天晚上听到唱歌,而大家都说他在做梦,他真的糊涂了。这是清醒的糊涂,这是糊涂的清醒。他只好杀人了。

人有时是在胜利时杀人,有时是在绝望时杀人。此时的隋炀帝属于后者。隋炀帝杀的人太多了,而且杀的都是忠臣。真是悲剧啊!他不是不知道他们是忠臣,只是做了错误的理解,他以为他们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取得好名声。他在杀奉信郎崔民象时,就说过这样的话。

那是夏天的事了,隋炀帝想到江都,而崔民象却认为盗贼遍地都是,去不得,在建国门上表劝阻。隋炀帝便下旨先割了崔民象的舌头,然后将他斩首。他连老资格的大臣,纳言苏威的话都听不进去了,说他讨厌,说他滑头,把他削职为民。这样,隋炀帝的身边就没了真正的忠臣。他真正是两眼一抹黑了,什么真实的情况也不知道了。

内史侍郎虞世基知道炀帝不愿听到贼盗的情况,便把诸将及各地郡县报告战败、请求救援的奏章都扣压下来,不据实奏报,只说:

“鼠窃狗盗,郡县搜捕追逐,行当殄尽,愿陛下勿以介怀。”

炀帝听了,尽管他的内心深处不以为然,但他是真正地高兴了。这几十年,他东征、西巡、南幸;开河、修路、造仓;他累了,不想再听烦心的事了,他宁可受骗上当,也要求得一时的安宁。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女人的身上。

那天晚上,皇上喝了酒,抱着王妃嫔刚刚阖眼,朦朦胧胧中却又听到一阵歌声,那歌声是从行宫的宫墙外随风飘来的,那是男音,粗壮、沉重、苍凉:

悒然不乐,思我李君,

何时复来,安我下民?

皇上又惊醒了。谁在唱,谁在唱?这一下不是梦了吧?王妃嫔也醒了,她太累,侍候一个反复无常的皇帝是够累的了。她睁开惺忪的眼睛,疑惑地望着皇上。

“你听,你听,这不是朕在做梦了吧?\"

她侧耳倾听,除了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倒是窗外的星星很亮。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亮的星星了。这星星,让人想起遥远的童年。真是人生如梦啊!

”没有啊,没有什么歌声。“

的确,现在没有了。隋炀帝对自己也怀疑起来了,又是梦,那该死的梦。然而歌声又响了起来,还是那首歌:

悒然不乐,思我李君,

何时复来,安我下民。

”啊,是李君!\"

王妃嫔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她就知道失言了,连忙接下去解释道:

“那是贼人的歌,唱的是李密,李子通,李德逸。”

而隋炀帝想的却是李渊。在他的心灵深处,很明白,什么李密、李子通、李德逸,全成不了气候,真正的危险是姨表兄李渊。皇上用一种悲天悯人的目光看着王妃嫔。王氏吓得浑身发抖。她赤条条地从锦被上爬起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微笑地欣赏着她。他感到奇怪,女人的美是如此奇特,这王妃嫔平时并不怎么出色,而此时却有无可比拟的娇媚,龙心居然为她怦然而动。

“上来吧!朕赐你无罪。”炀帝说。

“谢主龙恩。”

她颤颤抖抖地又上了龙床。皇上迫不及待地跃到她的身上,她承受浩荡皇恩,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行宫内响起了四更鼓。皇上吓了一跳。这一吓,使一切都提早结束了。皇上无可奈何地喘着气。王妃嫔依然战战兢兢。皇上并没有生气,他把那柔若无骨的身子揽进怀中,想培育新一轮的兴趣。

第二天一早,皇上便宣内史侍郎虞世基,垂询太原留守李渊的情况。

虞世基把许多奏章都毁了,却没有毁掉李渊的奏章。

“启奏陛下,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城下大破反贼甄翟儿,有奏章在此,请圣上御览。.....”虞世基说。

隋炀帝摇了摇头,不想看。他倒为朕分忧了,炀帝想,他怎么不死在贼人的手中呢?

“乱贼虽不足为患,但毕竟扰乱黎民百姓,李渊剿贼有功,请陛下下旨嘉奖。.....”虞世基又说。\"赐他什么?\"“陛下圣裁。”“赐他不死。”

虞世基吓得一个字也不敢多说。

晋阳宫是晋阳的城中之城,加上仓城,几乎占去半个晋阳城。前朝留下的规模就已经相当宏大了,景明门、景福门、昭德门、玄福门、昌明门、五龙门、东闱门、西闹门;还有宣德殿、崇德殿、嘉阳殿、万福殿、大明殿、玄殿、射殿;更有阳德堂、万寿堂、玄武楼、十二院、有九曲池、太液池。..... 富丽豪华,当初炀帝受封晋王时,在晋阳宫外修起高四丈、周七里的新城和高四丈、周八里的仓城,当了皇帝后,晋阳宫成了行宫,炀帝感到不够气派,又于大业三年重建晋阳宫,自然又是规格超前,堂皇无比,虽不如东都之盛,江都之秀,可是在河东、河北的三十几个郡当中,这里也算是天上人间了。

可惜这里没有一点生气。这里住着上千名妃嫔、宫娥,全都是妙龄女郎,全都在无情的岁月中,无可奈何地消磨着自己的青春。她们怨,她们恨,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她们要长得如花似月,谁叫她们要被选入行宫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她们认了。对着书本出神,绣花时刺破手指头,看猫儿打架,看鱼儿游戏,在花丛下打瞌睡,偶尔也下下棋,偶尔也互相逗逗乐。..... 这就是她们的生活。

比晋阳宫更没有生气的是仓城,那里堆放着无数的军械器具、粮食布匹、金银珠宝和各种各样物资,那全是一些死东西,不会说话,不会叹息,只懂得在沉默中做无穷无尽的等待。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除了偶尔几声铁锁声外,仓城几乎没有任何声响。

晋阳宫副宫监裴寂,管的就是这两个死气沉沉的地方。显然,他的生活也是很无聊的。他不时到晋阳宫里去转转,去看看那些如花似玉的少女,和她们说说笑,逗逗乐。那些妃嫔宫女对裴大人是相当欢迎的,只要他一进宫,便围着他,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他便把宫外的事情对她们细细说来,有太原的事,也有其它地方的事,不讲天下大事,就讲一些趣闻。她们最关心的是圣上什么时候再幸晋阳宫,他的回答总是无可奈何的一笑,他心里想,就是圣上再幸晋阳宫,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他又能够真正临幸到什么人的身上呢?几年前不是来过了吗?他带来的那些妃嫔就幸不过来了,还能轮到你们?皇上的到来无非是给她们带来某种希望,而希望过后,却是更大的失望。

在那些妃嫔宫女中,与裴寂关系最密切的要算是张、尹二妃了。说来她们已经不年轻了,已经二十七、八岁了,她们是开皇年间进的宫,那时才十一、二岁,豆蔻年华,美艳逼人,可是运气不好,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宠幸,她们的青春就在这无数的希望与失望当中度过,从长安到洛阳,从东都到太原,如今,没了希望,也无所谓失望,已是心如死灰了。

但在裴寂看来,她们却具有其它妃嫔所没有的特殊魅力。她们融娇艳与成熟于一身,铸哀怨与忧伤于一炉,叫人一望而怦然心动。裴寂喜欢听她们诉说,陪她们叹气。她们也把裴大人当知己,他是她们认识的,可以谈话的唯一真正的男人。

这天早上,裴寂正想到宫里去走走,这也是例行工作,他通常是先到宫里,然后再到仓城,这就是他一天的公干了,然后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近他下围棋下出了瘾,想找一个人来下一下,比比高低,本来想到留守府找李渊,他是他围棋的老对手,分不出高低,叫棋逢对手,但最近他们下棋,往往是裴寂输的多,输的不是棋艺,是气势。听说李渊又去晋祠了,这未免有些扫兴。

副宫监府第就在晋阳宫的边上,与晋阳宫相比,这里就像是一座小土地庙。但就府第本身,它还是很气派的。正门三开间,水磨的墙面,精雕细琢,门上的兽环也很别致,而且金黄闪亮。这可以看出主人颇重视生活享受。

李世民与刘世龙在门口下马时,裴府的仆人立即跑进去报告了。正在穿官服的裴寂立即把官服脱掉,穿着便服迎了出来,他已经决定不到晋阳宫去了,反正也没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无非是走一走而已。

裴寂把李世民、刘世龙迎到客厅坐定之后,说:“二位仁兄光临,敝舍生辉,我感到很高兴。”“到尊府拜访,是世民很早的愿望,只是怕打扰大人,不敢来。”李世民说。

“那里的话,我也没什么公务,正盼着有人来聊聊天哩!\"

裴寂说着,想起刘文静对他说过,这李世民不是等闲之辈。他再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的确一表人才。但他与他的父亲李渊是朋友,自然也就把李世民看小了一辈,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能有多大的能耐呢?

刘世龙在一边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嘴边掠过一丝冷笑。他说:

”公子知道大人棋艺极高,想来与大人试试高低。“”岂敢,我是来向裴大人请教的。“李世民说。”摆棋侍候!“裴寂大喜,高声道。

摆棋盘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女郎,看样子是裴大人的侍妾。裴寂的棋具虽比不上他送给李渊的那副名贵,却也是棋中上品,青白瓷棋盘在当时是最好的工艺品了。

李、裴二人纹枰而坐。

“这不叫对弈,这是学弈,请大人手下留情。”李世民说。

“尊公是弈林高手,将门出虎子,公子也一定棋艺高超,还是请公子多多指教才是。”裴寂说。

“孔子有博弈之说。二位何不行孔子之道,亦博亦弈,以弈为博,岂不妙哉!”刘世龙说。

“刘大人说的是。”李世民接口道:“可惜我没有带钱,裴大人又是高手,输了,脱掉衣服也走不出裴府大门啊!\"

”这样吧,“刘世龙说:”今天二位对弈,我出资,谁输都由我来出钱,如何?不图别的,只图个痛快!\"

说着,便从袖子里拿出几锭金子,摆在棋盘边上。裴寂知道刘世龙是晋阳首富,且为人豪爽,从不看重阿堵物,凡事只求痛快,也就不说什么。

围棋棋局从十三道、十五道、十七道,到了东汉之后就已经流行十九道了。横十九道,竖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李世民执白子,一开始就纵横布阵,锐不可挡,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裴寂也不示弱,从容布阵,沉着应付,步步为营。裴寂想,李公子年轻气盛,切不可赢他第一局,败了他的棋兴,便故意放了一着闲着,破了一个缺口,李世民穷追不舍,不到一炷香的工夫,裴寂便输了。

刘世龙把一锭金子移到李世民的一边。

第二局,裴寂占了先。他一着紧似一着,变化无穷,妙着连连,杀得李世民只有招架之力。刘世龙在一边说:

“公子沉着,还有挽回的可能。”

李世民却一再摇头。头一摇,手就乱,手一乱,便很快地露出了破绽。裴寂微微一笑,把棋眼堵死了。李世民连叫“该死”,就在他叫“该死”的时候,刘世龙把他那一边的金子挪到了裴寂的这一边。

接下去裴寂连胜三局。刘世龙把带来的金子全都留在裴寂府中。

临走时,李世民对刘世龙说:

“这金子就算我先欠你的。明日再来。我就不信,我会再输给裴大人。”

李世民连着来了三天,输掉了几两金子。

晚上,裴寂静静地回忆白天的棋局,心中觉得蹊跷,以李世民的棋艺不致于盘盘皆输,而且有几次明显的破绽。这么说,他是有意输给我的,从开始就是一个计谋,他们是有意送金子给我的。那是谁的主意呢?是唐公吗?不可能。唐公要我办事,直言就是了,不必绕这么个弯子。那么是李世民自己的意思了。他为什么巴结我?裴寂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不管什么目的,他裴寂都不会拒绝,为什么要拒绝呢?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更何况,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人之常情。他想着法子给我送金子,我当然也要为他做点什么。做什么?等他开口吧!

李世民还是常常来,还是常常输,除了下棋,便是喝酒,大家搞得很亲热。裴寂不动声色,微笑地等待着他开口。终于有一个晚上,下完棋,喝了酒,李世民开口了:

“裴大人,晚生有一事相求,不知大人是否肯帮助?\"

”公子有何困难尽管说,只要我裴某能做到的,在所不辞。“

”裴大人以为如今天下大势如何?\"

裴寂愣了一下,他似乎猜到了李世民要说些什么。如今天下大势,就是一般百姓也看得出来,他问我,无非是想探一探我的倾向,我说什么好呢?他想起刘文静的话,眼前的年轻人是想有所作为的。我实话实说,以心交心,他也就把我当朋友,如若我说了假话,便显得疏远了。

“势若汉末,看来,大隋朝的气数将尽了。”裴寂说。

李世民站了起来,说:

“大人表面随和,无所用心,却对大局洞若观火。真是大智若愚啊!公子过奖了。“

”只是杨家大厦将倾未倾,而我李家生命却是危在旦夕。“

裴寂大吃一惊。他虽然与李渊是朋友,也常常听到李渊唉声叹息,却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危机感。

”圣上多疑,且我李家名在图录,好几次都想借口降罪家父。这次北防失利,圣上必然降罪,轻则削职,重则夷族。所以说是危在旦夕。“

”依公子之见,如何才能避开这个灾难呢?\"“俗话说,官逼民反。皇帝逼得我们走投无路,也只有起兵造反这条路了,与其坐着等死,不如起来反抗,或许还会有一条生路。”

裴寂的脑海迅速闪过他在华山庙里的梦,他梦见神仙对他说,你过了四十岁便有大福大贵。这大福大贵靠杨家是不可能了,看来,李家倒是有可能得到天下的。桃李子,有天下。这是童谣,也是天意。在一刹那之间,裴寂决定把宝押在李家。

“公子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我与尊公虽是老朋友,但明言相劝,恐反见拒,看来只好用'上屋抽梯'之计,为尊公打开一条生路了。”裴寂说。

“全仗您大力支持。”

“公子静候佳音。”裴寂很有把握地说。

裴寂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旦把宝押上去,就想方设法地去赢。沓玉穿得整整齐齐,等待着高君雅回房。

自从早上被轿子抬到高府来,她的心里一直是空落落的。她想,这大概是因为没有见到胡标的缘故吧,她希望他能在她离开李府之前奇迹般地出现,她有许多话要说,离开他实在是出自于无奈,要不是为了报仇,她不会离开李府。一离开李府,今生今世怕见不到面了,不过,这也有胡标的一份责任,前一阵子,她让他赶快与高府的人联系,他却迟迟没有进展。要是有了内线,老爷把她送给高老爷时,她就可以誓死不从。她留在李府完全不是为了老爷,而是为了胡标。这也是天意,要我更快为舅舅报仇,要不,老爷怎么会突发奇想地把我送过来呢?

然而,她依然是心里空落落的,像是丢掉了什么东西。查了再查,她想带的东西一件也没有遗漏在李府。那为什么有那种感觉呢?她悟到,这是她不想悟到,却偏偏悟到的,她居然有点想老爷,想他呼唤她的声音,想他看她的眼神,想他们面对面下围棋的情形,想那从花园深处传来若有若无的乐声。...... 该死的,她居然对杀死她舅舅的仇人产生了感情,不,不,不!她大声喊叫着,报仇报仇,她对自己说。她祈望舅舅亡灵的帮助,希望在梦中再一次看到舅舅那双一动不动的哀怨眼睛。

我不是人,我不是人,我不是人。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报仇,一定要拯救自己的灵魂,我一定要对得起舅舅的在天之灵,舅舅,亲爱的舅舅,您帮我一把吧。她下决心,今天,就在今天,一定要把李渊的阴谋告诉高老爷,请他禀奏皇上,治李渊一个死罪。

她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把那些记载着李渊阴谋、只有自己理解的文字从盒里拿出来,把那副从李府带来的青白瓷棋盘也端端正正地放在案上,坐在那里庄严地等待着。

她整整等了一天,又从一更等到二更,等到的是一个喝得醉醺醺的高君雅。她很失望,但还是强打精神,正色道:

“老爷,我有要事向您禀报。”

她这是对高君雅说,也是对自己说,她必须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心。

高君雅却对她嘻嘻地笑着,这个女人果然与众不同,越是假正经便越发显得可爱。他不由分说地把她扔到床上,然后把她的衣服剥得精光。

他就站在床边。他是一个勇猛的将军,只是动作有些粗鲁。他一边喘气一边问:

“我比李渊如何?\"

沓玉紧闭双眼,他的一切都使她想起李渊,李渊完全不是这样。她在心中高喊着”罪孽“,眼泪顺着眼角流到床上。

春天的夜晚,宁静而温柔。

当高君雅在身边呼呼大睡时,沓玉睁开了眼睛。她看到窗外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她把这当成舅舅的眼睛。

第二天,当高君雅从酣梦中醒来时,看到沓玉穿得整整齐齐,跪在床下。他看了看自己赤条条的身子,感到十分奇怪,这女人怎么啦?一个挺身,坐了起来。

”老爷,我有要事向您禀报。“沓玉说。

高将军想起这女人昨晚好像也说过这样的话,他有些扫兴,他是想再来一下子的,在女人的身上,他有用不完的精力,更何况是面对这样一个楚楚动人的女人。可是她却来这一手,叫人兴奋不起来。他懒洋洋地说:

”什么事说吧!\"

沓玉突然又决定不说了。她看出了他的不耐烦和不信任,这个时候说了也等于白说,还不如先和他建立感情,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她抬起头对他嫣然一笑,说:\"老爷果然身经百战,所向披靡。“

高君雅以为她在挑逗他,一下子又兴奋起来,再一次把她扔到床上,把她剥得精光。

沓玉一心想把将军迷倒,便做出千般媚态,乐得高君雅哼哼直叫。

装寂想到自己就要大显身手,竟兴奋得彻夜难眠。在这个大变局前夕,他自信比任何人的嗅觉堵阿敏锐,未来的天下属于李氏,他要赶快靠边,选择明主。

但他很清楚:李渊是个老狐狸!

老狐狸固难应付,但他睡了或醉了的时候,也是狡猾不起来的。裴寂决定善用此一弱点,施展他的奇计,把李渊逼反,骑虎难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