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11章 谋士悲歌

千门36天局 第11章 谋士悲歌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l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的长安城,太阳特别火红,特别灿烂,也特别炙热,正酝酿一场暴风骤雨。

诛除董卓之后,大病初愈的十二岁皇帝刘协满心欢喜。本日下午,董卓一死,他便大会文武百官,给除卓有功的公卿加官晋爵。他命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管朝政。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加封温侯、持节、位同“三公”,让他总督天下兵马,并协同王允主持朝政。过去皇帝一见脾气暴躁的太师董卓,就像坐在针毡上,浑身打颤。如今,他见到王允、吕布,轻松自如,有说有笑。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日益成熟,正盘算着如何在王允的辅佐下当一个有作为的太平天子。

董卓既诛,意味着由司徒王允巧妙设计和精心组织的美女“连环计”,完全彻底地成功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十四路诸侯联军,数千名猛将和五十万精兵,都不能除掉元凶董卓,而王允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却除掉了人人想除的董卓,其功劳当然首屈一指。司徒王允的官位本来就仅次于太师董卓,现在又立此巨功,他取代权倾朝野的董太师,顺理成章的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元臣。

一夜之间,王允执掌了国家权柄,实现了少时就立下的佐王大志,自然满面春风,走起路来,都飘飘然起来。

王允在皇帝颁诏的话音刚落,就一面命李肃将董卓的无首尸体展放在长安街头示众;一面命御史皇甫嵩率兵三万,往郿坞对董卓抄家灭族。

皇甫嵩奉命日夜兼程,来到郿坞城已是四月二十六日夜晚。

郿坞城易守难攻,名不虚传。久经沙场的宿将皇甫嵩连攻三天三夜,才攻入坞门,他先将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儿董璜剁毙,再领兵杀将进去。路上遇着一个白发皤皤的老妪,携杖哀诉道:

“乞恕我死!”

皇甫嵩定睛一瞧,乃是董卓九十岁的老母,便赏她一刀,分作两段。

他见董氏亲属姬妾,不分男女老幼,尽行处斩。这一斩,便是三百多口。只将所藏八百名良家少女,一体释放。再将库中搜查,得黄金三万斤、白银九万斤,以及如山的珍奇罗纨,当由皇甫嵩指挥兵士,一古脑儿搬入长安城中,充入国库。

破城的第三天,是五月初二。皇甫嵩正准备动身返长安,向王允复命,突然想起一个女人来——貂蝉。

皇甫嵩不知貂蝉是王允派出的除卓功臣;只知貂蝉是董卓的第一爱姬如夫人,理应株连受诛。因此,他查问了他的主簿、侍从和部曲校尉。他们异口同声道:

“屠杀前,未见过貂蝉的影子;屠杀后,也没有认出貂蝉的尸体。”

“貂蝉到哪里去呢?”

皇甫嵩回长安向王允复命时,也提到不知貂蝉下落的事。但王允好象把貂蝉给忘了,连哼一声也没有。文武百官都说,诛杀董卓,王允立了首功,吕布立了二功,但并没有一人说貂蝉立有奇功。似乎大家都把貂蝉忘得一千二净。

王允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一夕之间改变了观念:——权力是神圣的,不容许渗入杂质、不容许被非议。因此他不让貂蝉被扯进诛杀董卓的事件。有一个人时刻没有忘记貂蝉。这个人就是吕布。

那日下午,吕布被皇帝受封后出宫,已是傍晚酉时。吕布手执方天画戟,腿跨赤兔宝马,踏着渐渐朦胧的夜色,独自向郿坞急驰而去。赤兔马日行千里,二百六十里的夜路,只三个时辰便到。

到了郿坞城已是子夜时分。

吕布来到貂蝉的寝宫门前,下马破窗而入。见室内两根点燃的红烛欲尽未尽,如血的烛泪流满了白银烛台。他怀着一颗既紧张又兴奋的心,借着明灭的烛光,向卧床寻去,不料床上没有他日思夜想的心上人。他惊异地巡视卧房的每一个角落,都不见貂蝉的影子。这时,吕布才大惊起来,高声呼唤道:

“貂蝉,貂蝉,你在哪里?吕布来了。”

2

吕布的如雷喊声,惊醒了厢房酣睡的贴身奴婢冬儿和季儿,却没有使在观音堂烧香的貂蝉听到。

董卓走后这三夜,貂蝉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她料知董卓已经被吕布一戟刺死了。她想起董卓,正是作为妻子的她一手将他推句死亡,顿时觉得内疚,觉得悲哀,觉得凄凉,觉得无脸做人。

要不是冬儿、季儿挟持着她躲到密室,她早在皇甫嵩率军杀入郿坞时,就被处斩了!

貂蝉自然明白,董卓死后,吕布一定会来将她带走。正是为了得到她,他才杀死义父董卓。单从他对她的爱情角度看,似乎无可挑剔。她和吕布结成夫妻更为匹配,更为和谐。他又是她的初恋情人。初恋的爱是刻骨铭心的,终生都不会忘记。如今,董卓已死,她和他破镜重圆,也并非不可以的。然而,她与生俱来的“一女不嫁二夫”观念,使她无法接受让人再醮的事实。她已事董卓八个月,实在无颜再事吕布。她那柔软的心,已经碎了;她那柔弱的身,已经废了。她十分倦累,根本不胜两个男人的负荷。她只有一死,才能减轻心灵上和躯体上所承载的重压。

于是,她半夜起床,来到后花园中的观音堂,准备在此干净圣洁之地走向永生。她烧了三柱香之后,心如死灰,义无反顾。她拿出那包放在身上足足八个月的“鹤顶红”粉末,这份毒药,原是她准备万一被董卓揭破她的身分与意图时,用来自我了断的,她迅速地倒入供台上一杯白酒之中,轻轻地摇幌几下,便高举着,面对慈祥的观音菩萨神像,仰起脖子,向口中倾倒而下。

不料,这一霎那之间,酒杯却从她手中飞脱而出,随之“当”一声落地。

“啊!

貂蝉一声惊讶之时,一双英雄之手,从后头环住了她的腰,接着便被轻轻地横抱起来,扛在他肩上,走出了观音堂。

黎明前的天空特别漆黑,伸手看不见五指。她看不清他的脸,没有听到他说一句话,但她知道他是谁。她在他的宽大肩膀上厉声哭喊着,死命挣扎着。但一点用处也没有。她像一只被猎人逮住的小兔子,不情愿地藏在他的怀抱之中,随他跨上赤兔马,离城而去。

一个弱女子委实无法从一个英雄男子之巨掌中逃脱;委实无法同自己的命运抗争。在饮泣卖笑含香院的五年日子里,她多么渴望他能够像现在这样搭救她脱离火坑啊!然而,盼他来他不来。而今,她一心只想魂随董卓而去,不要他来他却来了。

天渐渐亮了。一抹玫瑰色的朝霞灼灼地照耀着貂蝉,使她那张白如死灰的脸,渐渐地有了血色,恢复了平时那种令人倾倒的娇艳

赤兔马也感到惊喜。突然高高地蹦跳一下,使惊吓中的貂蝉心不由己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抓住吕布那只一直搂着自己的巨臂不放。

只半个时辰,赤兔马便把吕布和貂蝉这一对悲欢离合的冤家,载到离郿坞四十里处的槐芽村野店。

一进野店的客房里,急色的吕布便要求和失而复得的貂蝉同床共寝。但是执着“一女不事二男”的貂蝉却死也不肯。

这使满心喜悦的吕布,又急又怒,简直把他气愣了过去。他实在无法理解貂蝉此时的心境,气咻咻地质问道:

“你在凤仪亭对我是怎么说的?你说过,你嫁我为妻,生平愿足;你说过,你被老贼所欺,度日如年,叫我怜你救你。可如今,我拚死拚活把老贼宰了,好不容易将你从苦海中救出,你却不肯和我成就好事,这究竟为何?”

“此一时彼一时也。”貂蝉含泪道:“我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这是为人立身处世之道。人生无道,便无立足之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错,将军是我貂蝉久已爱慕的男人,我曾苦苦为你守身如玉。然而,苍天有眼无珠,命运逼我改弦易辙,使我的贞洁被董卓先一步攫取了。虽然,我嫁给他并非自己所愿,但已成了事实。而且,他和你一样,也心爱着我,爱得忘乎一切,爱得连自己的脑袋怎么掉了都不知道。如今,他被你义无反顾地杀死了,作为一个被他心爱的妻子,我的心都碎了。我怎么能够在他尸骨未寒之时,就和另一个男人同衾共枕?”

貂蝉发自内心的一席话,并没有使吕布放弃努力,反而更激起他占有她的冲动。他一边脱掉自己的衣服,一边说:

“你本来就是我的,是老贼夺媳为妻,才使我失去了你。现在物归原主,我岂能让失而复得的宝贝从我手中滑走?”

他说完,就过来搂住貂蝉,欲剥她的衣服。

貂蝉像泥鳅似的从他怀里滑走,抓起放在床头的吕布佩剑,饮泣道:

“将军欲相强,貂蝉就死在你的面前!”

吕布眼捷手疾,只在貂蝉的手腕上轻轻一点,便把佩剑夺了过来,扔在地上,嘿嘿两声道:

“在吕布面前,你岂能死成?”

仿佛饿虎扑羊,吕布一把将貂蝉搂进怀里,他那特别性感的厚嘴唇疾速地将她的鲤鱼小口封住。貂蝉用尽平生的力气挣扎。在挣扎之际,她抓住他的脖子上那只八年前她赠送给他的金耳环,心中为之一震,百感交集。

在求死不能,抗拒无效的情况下,在旧情复萌的迷惘中,貂蝉逐渐认了命,顺了他。

但她想起自己八年前曾倾心爱慕、见义勇为的纯朴青年乞丐,已经蜕变为见利忘义、见色忘情的反复无常之徒;自己也从高头村的那位纯情少女葛巧苏,变为一个身心都被董卓咬碎嚼糊了的残脔,心中又不免产生对今后的和谐夫妻生活的隐隐担忧。因此,当吕布的大手欲向她探进来时,她猛然地推开他的手,正色道:“将军如果不是只贪貂蝉之色,而是出于对貂蝉的一种疼爱之情,请你在成就好事之前依我三件事。不然,你只能强占我的身,不能得到我的心。”

吕布喜之不禁,大笑道:“只要你今夜肯成全我,不要说三件,就是三百件,我也答应你。请道其详。”

“第一,不许旧事重提;第二,不许见利忘义;第三,不许见色忘情,除了你的元配夫人严氏和有名份的侍妾李英外,不能再…”

“成,成,一切都依了。”未等貂蝉说完,吕布便顿首答应:“有了你,连严妻李妾我都可以不要,岂会再贪别的女色?”

“那也不必。我知道一个女人填不满一个男人的贪婪欲谷,貂蝉也不是那种只知专宠的小器女人。严、李二女在我之先侍候你,我自然敬让她们三分。我不忍心将军因我而冷落了她们。”

吕布被貂蝉的善体人意所感动,道:“一切都依你就是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貂蝉沉吟片刻,又问:

“你真的不在乎我做过董卓的妻子?”

“不在乎,不在乎。”吕布大叫道:“如果在乎,我会一杀死董卓便连夜来找你吗?”

“你现在自然不在乎,但是以后呢?如果你以后在乎怎么办?”貂蝉还是不相信。

“如果吕布以后在乎,那就不得善终。”

善良的貂蝉被感动了,感动得珠泪连连,泣不成声。她那一株近乎干枯的生命之树,宛如古槐发新芽,渐渐复苏了。她那一汪静如死水的情爱之湖,也渐渐泛起涟漪。吕布笨拙地将她横抱起来,直放在卧床上。仿佛怕被董卓的鬼魂窥视,她示意吕布将所有的烛光吹灭。然后,任凭他的魁伟矫健之躯在她柔若无骨、娇艳无比的奇妙**上纵横驰骋,终于让吕布如愿以偿。

貂蝉在欲生欲死之后却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吕布见貂蝉睡着了,倒也怜香惜玉,便收兵归营了。只一瞬,劳累一天的他也进入了甜密的梦乡。

次日起床,吕布帮貂蝉漱洗打扮完毕,突然说:“貂蝉,我总觉得你就是葛巧苏。”

貂蝉微微一震,心想莫非他发现了自己的什么秘密?此时,她真想说:“我本来就是葛巧苏嘛!”但是,她不能说,她必须对他严守这个出身的秘密,直到永恒。不然,将增添夫妻间的种种不快。于是,她不置可否地笑道:

“是吗?”

“是。”

吕布点点头,两只亮如明灯的大眼睛像两把利剑逼视着她那

一双乌眸。貂蝉被看得又惊又羞,又有一些欢喜。便红着脸道:

“你心中只有葛巧苏,自然看谁都是葛巧苏。不瞒你说,我真想做一个葛巧苏呢!”

“为什么?”

“因为葛巧苏永远活在你的心中呀!”貂蝉伸手拨动一下挂在他脖子上的那双金耳环。

“好,好,好。从今天开始,我就叫你做葛巧苏。”

“可是我不是葛巧苏!而你也不是那个纯朴的青年乞丐,而是

一位趋炎附势的侯爷。”貂蝉有意激他一下。

“趋炎附势有什么不好?要不是我懂得哪一边对自己有利便向那一边倒,怎么会在短短的八年之间,从一个乞丐摇身一变,成为

一位官居极品、俸秩万石的奋威将军?”吕布洋洋自得。

貂蝉见状,突然感到一阵难过,变色道:

“妾闻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一个不忠不义之徒,虽然他的官位越来越高,金钱越来越多,但是他的人格却越来越低,精神财富也越来越贫。这有什么值得骄傲?”

吕布被貂蝉骂中要害,勃然大怒,本想回骂她几句,但一转念,便又软了下来,低声道:

“话虽那么说,但是,我如果没有官爵没有金钱,还是一位要饭的乞丐,你叫我用什么使你荣华富贵?”

“将军,你又错了。我貂蝉才不稀罕什么荣华富贵。我之所以愿意成全你,做你的妻子,那是因为你答应了我的约法三章。不过,你我都应该往前看,过去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只要你往后不旧事重提,不见利忘义,不见色忘情,那你就是貂蝉的好丈夫,我永远属于你。”

貂蝉不想与吕布闹僵,只是点到为止。她想在今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渐渐把吕布从不忠不义、反复无常的迷途中拉回正道上来。她想将自己的第一个情人、第二个丈夫吕布塑造成一位完美的英雄。

吕布见貂蝉送给他一个软梯阶下,颇感安慰,嘿然道:“那当然,那当然。我想吕布一定会成为貂蝉的好丈夫!”

一场口角,便在貂蝉的轻轻一笑中过去了。他们欢天喜地坐上赤兔马,择一条小道回长安的吕温侯府邸去了。

一夜之间,貂蝉从太师董卓的如夫人,变为奋威将军吕布的如夫人。吕布的大妻严氏和侍妾李英,用饱含醋意的敌视目光,接纳了这位当代绝色美女。只有那位七岁的小蓓蕾对貂蝉一见如故,一头撞进她的怀里,姨母长,姨母短,叫个不停。而严氏却狠狠地甩女儿一把掌,还言外有音地骂道:

“不知羞耻的不清不白女孩子,你还以为你是谁吗?貂蝉见状闻言,不知所措。

一种洋溢着陌生而尴尬的氛围,袭击着貂蝉,她感到窒息,感到迷惘。为了人生还有一点爱,她对严氏的指桑骂槐,只好忍气吞声。她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躲在自己卧房里,不愿在温侯府中抛头露面。

3

王允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飘飘然的王允,在董卓掌权时,十分惧怕董卓。他为了达到取代董卓独揽朝政大权的目的,采取委曲求全的韬晦之术,对董卓屈节低头,对群臣温良恭俭让。

王允是长期压抑着的,压抑,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了。现在董卓已被杀死,王允立功掌权,不会再有患难,不再有压抑,使他变出了原形。加上,他攀爬到权力的顶峰,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便开始居功,骄傲起来。开始对人声色俱厉,态度傲慢,遇事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特别是在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表现出报复手段和过火做法,引起了群臣的不满。

在皇帝的诏书上本来说,只讨董贼,“其余不问”。可是,王允擅自下令,在朝中查究董卓党羽与那些仅仅和董卓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对他们动辄或黜或诛,弄得人人自危。

最不得人心的是杀死了德高望重的大学者蔡邕。

奉太师董卓之命,正在埋头编写《汉史》的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对司徒王允布下连环大网捕杀董卓,全然不知。突然闻说董卓被义子吕布杀死,他大惊失色。后又听说,董卓的朝中部属皆遭到王允或黜或诛的清洗,更觉得愤愤不平。特别是闻说,王允命人把董卓的尸体放在街头上示众,因四月天气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油脂流满地面,守尸的官吏做了一个大灯芯,插到董卓的肚脐中点燃,竟放光通亮,几天几夜不灭。他心里十分难过。他难过一代强者董卓,终因被“**”、“权欲”所迷,死得如此之惨,如此之快。

他记得曾对董卓婉言规劝过,“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也借机向董卓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他还记得,自己曾多次劝告董卓不要做皇帝。但是,由于自己怕董卓动怒责怪,没敢直言不讳,据理力谏,只是轻描淡写、转弯抹角。终于没能辅佐董卓坐稳太师之椅。如今董卓不但没有当上皇帝,没有保住太师之位,没有保住郿坞和财产,连自己身家性命都没有保住。他一时感念董卓知遇之恩,毅然于四月二十五日夜晚,由侍从陪着,到长安街头还在点燃中的董卓尸体旁,放声痛哭一场。他哭董卓之可悲,哭被诛连身亡的董卓亲属和部曲之不幸,哭自己之无能,哭天下从此乱上加乱。

蔡邕毕竟是一介书生,虽然才高八斗,久经沧桑,却没有想到这一哭会哭出淹溺自己的滔天祸水。早已有人将蔡邕夜哭卓尸的事报告给手握大权的王允。

王允平时对这位被董卓器重的名震天下的儒家泰斗蔡邕就有妒意。董卓死后,他本想把蔡邕列为董卓党羽严惩,只是缺乏蔡邕为虎作伥的证据,才没有下手。现在闻说他号哭董贼之尸,正是将他治罪的好借口。

因此,他命人请蔡邕入朝,当着群巨之面,高声问道:“我闻蔡公夜哭董贼,可有此事?”

蔡邕为之一震,料知祸将临头。但他什么学问都学,就是没有学会讲假话,只好坦白道:

“有,我哭过了。”

王允立刻变脸,厉声斥责道:

“董卓是国家的大贼。他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他欺天罔地,乱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几乎把汉室王朝推翻。他的伏诛,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你身为皇帝的臣子,理应同仇敌忾,可你却怀念他对你的私情,反而为他之死悲痛啼哭。你这岂不是与他一起叛逆吗?”

蔡邕听说“叛逆”二字,大惊失色,赶忙辩解道:

“我虽不才,颇知古今大义,耳中熟闻,口中常说,岂敢背叛国家而归向董卓?只是卓族骈诛,一时生感,遂致叹息落泪。吾自知过误,还乞见谅。”

“你精通汉律,岂不知叛逆之罪无有赦宥之例乎?”王允冷笑道。

蔡邕知道定成“叛逆”之罪,就是问斩,便哀求道:

“蔡邕一死,并不足惜。只是正在编写的《汉史》尚未完成,于心不安。倘得黥首刖足,俾得续成《汉史》,皆出公惠,邕亦得稍赎惩尤。”

王允愈听愈怒,拍案而起,怒吼道:

“来人呀,将这叛臣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

众臣大惊,皆伏地叩首,为蔡邕求情。王允对众臣的叩首求情根本不于理睬,只管催促刀斧手道:

“速速斩首复命。”

王当蔡邕被五花绑着欲推出殿门之时,突然一人破门而入,高声道:

“伯喈乃旷世奇才,一代大儒,名闻天下。他多识汉事,当令他续成《汉史》。《汉史》系一代大典,非他莫成。而他的过错微乎其微,若处死刑,恐失人望矣!”

王允本想发作,见来人乃是位高名重的太尉马日殚,便忍着怒火道: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留传后世。今国祚中衰,天下未稳,若再命佞臣伴侍幼主,执笔舞文,不但无补皇上圣德,还会使我辈蒙受讥刺诽谤。所以我不便轻恕!”

王允说完,便下令将蔡邕投入大牢,总算给太尉马日碑一点面子。但是,他却暗暗指使人将蔡邕逼死狱中。一代大儒就这样冤死在王允之手。

马日殚闻说蔡邕已死,心中充满着对王允的愤慨。他在私下对人说:

“善人,乃国家的纪纲;着作,是国家的典章。王允欲灭纪纲、废典章,怎能长久?董卓从中平六年八月入京专权,至今年四月被诛,前后共两年零八个月,可谓短矣。吾观王允的鹰尾翅不会比董卓的狼尾巴长。难道王允他不怕断子绝孙么?”

诚然,王允并非不怕断子绝孙,而是他在掌握了国家权柄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权力,使王允害怕——怕会失去,怕遭人觊觎,他感到需要更多的权力才会安全,当不再有人横梗在王允面前时,所有的压力与非议,一下子都落在王允身上,这使他体会到为什么要独断、独行。这使得他那一双本来十分敏锐的眼睛,变成了睥睨一切,什么人都不看在眼里。就是对那位诛杀董卓立了巨功、和他共秉朝政的吕布,王允也看不起他。

王允认为,吕布有勇无谋,是一介草莽武夫,根本不懂文事;吕布好色忘义,是中了他的美女“连环计”的可鄙刺客;甚至,他对除卓后利色双收的吕布还有一层说不出的醋意。所以,王允把吕布撇在

一边,朝政大事从不与之相量,事事独断独行。

这几天,吕布和貂蝉正沉浸在新婚燕尔的欢乐之中。吕布得到美艳无比的貂蝉,如鱼得水,十分快活。貂蝉投回年轻英俊的吕布怀抱,虽然不时有董卓的阴影掠过眼前,但也慢慢拾回昔日的旧情,多少有一种悲欢离合的归属感。她奉劝吕布以国事为重,好好协助王允治理依然不稳的天下。

吕布对貂蝉的规劝无不答应,曾对王允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可惜对自己对别人都陷入盲点的王允无一采纳。

吕布提出,将查抄的董卓财物,论公行赏,分赐给公卿、将校,安抚他们。王允不同意,结果冷落了原来的积极支持者。连原来最知心的仆射士孙瑞都远远地避开他。吕布知道,董卓是苦心经营多年、拥有重兵骁将、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对于跟随董卓多年的心腹干将,若是处理不当,势必引起大乱。因此,有一天他专门到司徒府,对王允道:

“董卓的女婿牛辅和心腹将李隃、郭汜等人,现在拥重兵驻扎陕县—带,大掠陈留、颍川诸县,所过之处皆成废墟。正好传诏河南尹,将他们治罪尽诛,以绝后患。”

王允边看书边说:

“此辈未尝有罪,不宜尽诛。”

“如果不杀这些董卓的心腹大将,那就下诏赦免他们,使他们安心归顺朝廷。”吕布道。

“彼既董卓党逆,不应轻赦,且候将来再说。”王允摇头道。吕布见王允左右不听,便长叹一声道:

“既不诛也不赦,一旦他们带领西凉兵进京为董卓报仇,刚刚安定的长安城岂不又蒙兵燹之灾?”

王允一怒而起,厉声反问:

“天下无战事,朝廷要你这个奋威将军做什么?”

吕布见王允动怒,便悻悻退出。从此,他不再对王允献一计,只顾和貂蝉缠绵快乐。

4

董卓被诛、郿坞遭劫的消息传开,据守关中各地的董卓部将且惊且怒。董卓的女婿牛辅和李隃、郭汜等心腹将领,曾商议杀进京都为董卓报仇雪恨,但他们素惮吕布骁勇,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暂时拥兵自重,静观形势变化。

时已五月,社会上流言四起,谓朝廷要解散他们的军队,将尽诛凉州人。李隃、郭汇等部兵,都是凉州丁壮,闻言军心浮动,惶惶不安。忽又闻说蔡邕被王允所诛,更使他们惊恐万状。牛辅对李隃、郭汜等人道:

“蔡伯喈只是董公亲厚,尚且坐罪。今我等既不见赦,却欲使我解除兵权。今日兵解,明日即尽被鱼肉了。与其坐毙,不如战亡。”

众将皆摩拳擦掌,表示赞成。

吕布得悉牛辅将起兵攻长安,便命骑都尉李肃将兵三万前往陕县讨伐牛辅。牛辅亲帅愤怒的西凉兵出城应战。几个回合下来,便把李肃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李肃连夜逃回长安城,向吕布复命。

时已深夜,吕布正在床上和貂蝉酣战,突然闻说李肃求见,先是不快。起床后,见李肃弃盔丢甲,一副败将的模样,便生怒气。再听说三万精兵全被牛辅军队歼灭,把吕布气得七窍冒烟,怒责道:

“你如何挫我锐气?该当何罪!”

李肃因诛卓有功,仍不得迁官封侯,心怀怨望,免不得反唇相讥

“将军为国功盖五岳,官居极品,又得绝代佳人,为何不亲冒矢石,只知在京城快活?”

吕布正在气头上,哪受得了李肃的这一番挖苦。这几夜他常听貂蝉有关为人之道的教诲,对当初刺杀恩人丁原颇有悔意,一时也迁怒于教唆他的李肃。在此悔怒交加的情势下,吕布不及细想,便

一剑将李肃砍成两段。

第二天,吕布亲帅精兵一万前往陕县收拾牛辅。牛辅素来惧怕天下无敌的吕布,暗存戒心。手下兵士,也皆惶恐,一日数惊。牛辅深知自己不是吕布的对手,正巧军中无故自惊,他便收拾金宝,带着胡赤儿等几位贴心家奴,弃营夜走。胡赤儿贪图金银珠宝,竟趁牛辅熟睡,将他刺死,献首至吕布大营。吕布破了陕县,进城安抚,将愿意投资的牛辅部曲带回长安。

李隃、郭汜见主帅牛辅已死,失去了依靠,又怕被吕布消灭,便派人到长安,向皇帝乞求赦免。皇帝正想发诏赦免,王允阻止道:“皇上月初刚下诏书大赦天下,一年中不能有两次大赦。”李隃、郭汜得不到皇帝赦令,内心惊慌,便悄悄商议解散军队,逃回故里。

刚巧此话被一个校尉听到,当即献计道:

“诸君若弃军东走,一亭长便足以缚君。不如相率西进,攻扑长安,为董公报仇。事得幸成,就奉事皇帝以匡正天下;如事不成,走亦未迟。”

献计者正是讨虏校尉贾诩。他本在牛辅麾下,牛辅死后投奔李隃。他这一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深重灾难。从有史以来,挑起祸端者,没有像贾诩这样严重过。

李隃、郭汜闻说大喜,立即以计而行。李隃遂传谕部曲道:

“京师不下赦文,我等总难免一死。今欲死中求生,只有力攻长安。战胜可得天下,不胜当抄掠京都,夺取妇女财物,西归故里,尚可延命。”

众兵士听着,应声如雷,随即一拥齐出,倍道西行,向长安挺进。

李隃、郭汜沿路集合牛辅的散失士兵。至五月二十二日晚,到达长安城郊时,已有十多万兵众。他们团团包围了长安城。

吕布登城拒守。城墙高峻,李、郭无法攻下,双方相持八日。到了六月初一日,吕布军中有牛辅降兵叛变,潜开城门,让李隃兵众入城。李、郭汜、樊稠、张济入城后,放纵士兵烧杀劫掠,百姓哭天号地,阖城鼎沸不息。吕布仗戟与战,自午时杀至酉时,虽刺死数百人,怎奈乱兵多如漫天飞蝗,且拼死进来,前仆后继,越战越勇,越战越多。吕布左冲右突,杀得头昏脑胀脚软手麻,怎么也禁遏不住犹如洪水汹涌而来的乱兵贼将。他看看自己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不得已杀开血路,出走青琐门。

吕布在青琐门外山下扎营后,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回首血与火的长安城,心中无限沮丧,不禁仰天长叹道:

“我吕布天下英雄,百战百胜,想不到竟败在乱军贼子之手。”他本想反攻入城,亲自割下李隃、郭汜的头,以谢天下。但是,天已大黑,城中街巷纵横,到哪里去寻找李催、郭汜的踪影?弄不好自己反中乱兵暗箭。看来,大势已去,只好走为上策,暂离京都,以图日后再起。

吕布对刚愎自用、坏了大事的王允,本来很有怨气。但想起他是自己的岳父,看在爱妻貂蝉的面上,便潜入司徒府,叫王允和他一同走。

王允长叹一声,回绝道:

“若蒙神灵保佑,使国家安定,乃允向来之所愿。万一无成,允惟有一死,以谢天下。如今皇上年幼,所依靠的只有王允。临难逃跑,允不忍心这样做。请你为我转告关东诸公,努力为国出力,使社稷化危为安,允死亦瞑目了。”

吕布离开司徒府的路上,突然想起貂蝉来。他知道,李隃、郭汜皆为好色之徒。董卓在时,他们对貂蝉就馋涎欲滴。心想,如果抛下貂蝉独自逃走,势必落入如豺似狼的李隃、郭汜之手。吕布岂能甘心?再说,自己一日也离不开貂蝉,因此,吕布悄悄潜回自己的府邸。

不容茫然失措中的貂蝉分说,吕布便把她抱了起来,用绢带将她绑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跃上赤兔马,往城外飞逃而去。

吕布逃走后,李隃、郭汜、樊稠、张济一伙更加肆无忌惮,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做。长安街巷,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被乱兵杀死。吏民死亡达一万多人。王允一筹莫展,皇帝忧心如焚。

5

翌日,王允扶皇帝上宣平门楼观看。李隃、郭汜望见皇帝,口呼“万岁”,伏地叩拜。十二岁的皇帝身经多次动乱,没有惊慌,责之道:“卿等放兵纵横,究怀何意?”

“董太师为皇上尽忠,却被吕布所杀。臣等前来,乃为太师报仇,非敢图逆。待事毕后,当自诣廷尉受罪。”李隃叩头道。“布已出走,卿等如欲执布,尽可往追,为何围攻宫门不退?”皇帝道。

“司徒王允,与布同谋,请皇上遣允出来,由臣等面问明白。”李喻答道。

王允闻言,一跃跳下城楼,高声道:“王允在此,你等有何话说?”

李隃、郭汜、樊稠、张济四将团团将王允围住,指斥道:“太师待你不薄,你为何将他害死?”王允张目厉声道:

“董卓罪不胜诛,长安士民,一闻卓死,无不称庆,你等独不闻么?\\\"

“即使太师有罪,与我等何干?为何不肯赦免?”李隃反驳道。“你等贼党,犯阙害民,大逆不道,天将灭你!王允失之太玩,今日有死而已,何必多言!”王允怒斥道。

李隃等也不与多言,你一刀我一剑,把王允砍成肉浆。并将王允一家大小三十余口全部杀害。这正中了太尉马日殚无意中的一句“断子绝孙”的口谶。这一天,是六月初二。

从四月二十三日董卓被诛,王允掌权;至这日王允身亡,全家遇害,仅仅四十天,比董卓掌权的时间更为短暂。

仿佛昙花一现,少时就有王佐大志的王允,就这样独自佐王了四十天,便被复仇的董卓心腹将杀死了。也学王允对董卓的态度

一样,李喻把这位走完五十五年生命历程的王允,横尸在街头示众。然而,老百姓心中对风云人物总有一杆秤。与恶贯满盈的董卓之死时全城交相庆贺的情形相反,人们走过王允的尸体旁,无不伤心落泪。

抚尸痛哭最悲的是太尉马日殚。他含泪对潜来向王允遗体告别的士孙瑞悄悄说:

“以千回百折之计谋,终于诛除元凶于阙下,谁不知此为司徒王允之功?但王允能除董卓,而不能消弭李隃、郭汜诸将之变,为什么?一得即骄,失之太玩耳。李隃、郭汜诸将,助卓为虐,必以王允之不赦为过,亦非至论。但王允若能出以小心,如当日除卓之谋,溃其心腹,剪其爪牙,则何不可制其死命?可惜他睥睨一切,终于使星星之火,遍及燎原。王允虽死,犹不足以谢天下。吾料他酿祸之大,尤甚于董卓怙势之时矣!”

士孙瑞见有人注视他们谈话,赶忙拉走马日碑,到僻静处,语带双关地道:

“太尉所言极是。然则天下事岂可掉以轻心?一轻心,便成千古恨了!”

人们对王允之死,哭归哭,但连续陈尸四天,肉腐虫爬,竟没人敢收葬。最后,平陵县令赵戬,感念王允对他提携之恩,抛弃了自己的官职,把王允的腐臭尸体收埋了,才使这位美女“连环计”的设计者得以入土为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