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3章 血染晋宫

千门36天局 第3章 血染晋宫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l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六五一年),重耳逃往翟国已经第三年了,晋献公派里克率兵攻伐翟国的采桑,命他捉拿重耳,重耳不战而逃。翟国国君因为重耳的缘故,举兵反击,将晋军打得七零八落,化解了一场危局。

重耳郁郁寡欢。翟君今天清晨带他去打猎,猎获了不少野兔。

翟国是重耳母亲从小生长的国家,姬姓,以渔猎、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国土分散,大致位于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封疆之外,不受周王室的礼乐仪文所约束,是一个尚未开化的邦国。重耳所处的翟国原是赤狄的一支,大约在山西绛县以东,属于山陵沼泽地带。滔滔孟夏,草木茂盛。狐偃带着重耳往湖滨草泽里走去。南风拂面,草地上开着金黄色的花,一片灿烂。湖水荡漾,水面上铺满了团团荷叶,一株株粉红色的荷花,娇艳无比。狐偃向着浓荫掩映中的竹楼走去,重耳被那湖面上的荷花吸引住了,便停下来欣赏。

突然间,重耳发现一个年轻的姑娘在水中嬉游,赤身露体地浮出了水面,那尖笋似的**沾满了水珠,每当她从水中跃起,水珠便滑下她细嫩的乳峰,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更显得晶莹透亮。圆圆的肚脐在水波中载浮载沉,浑圆的臀部在水里若隐若现。姑娘瞬间沉入水中时,美丽的**倾刻间变得朦朦胧胧,好似美人鱼般,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只见姑娘的双臂畅快地划动,长腿也欢快地踢水,溅起了高高的水花。姑娘游到湖的尽头,忽然一个转身,朝重耳仰面游了过来,**渐渐浮出水面。湖水轻轻地撩拨着姑娘丰满的双峰和全身细白的肌肤,阳光散射在荡漾的水波上。重耳像饮了醇酒似的,不觉得醉了,美人鱼玲珑的曲线美,映着灿烂的阳光,华彩夺目,魅力四射,摄人心魄。重耳竟为之神魂颠倒了。

正当重耳观赏入迷时,狐偃大声地朝这个方向喊着重耳。原本自在嬉游的姑娘,这才发觉附近有人,吓得沉潜到荷叶丛中去了。

重耳颇觉扫兴,只好怏怏地往竹楼走去。才走近了竹楼,便闻到一股浓浓的烤肉香,重耳愉悦地微笑了起来。

来到翟国四年,重耳也廿一岁了,却还没有接触过任何异性,回想起刚才的艳遇,就忍不住一阵雀跃,他的心就像一艘小船,在水上不停地摇晃着。

狐偃招呼重耳坐下后,竹楼里走出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瓮酒,她先把酒放在几案上,接着又进进出出地,在几上放上了三个酒爵,再摆上了竹笾(音边)、木豆(竹笾、木豆皆为盛果脯的器具),里面盛放着莲藕、梅子、杏子。她笑着对重耳说:

“请公子稍待,我家主人随后就来请公子尝酒。”“你家主人是谁?”重耳问道:“她很快就来了。”小姑娘笑着说:

过了片刻,来了两位姑娘,年龄稍大的姑娘对重耳稽首道:“重耳公子,小女子迎候多时了。”

“你怎么知道重耳?你是谁?”重耳惊讶地问道:“公子随同翟君一起射猎,小女子就知道了。”

躲在后面的小姑娘吃吃地笑着,重耳不禁向她看去。小姑娘头上戴着美丽的花环,从头到脚,被好几张宽大的荷叶,巧妙地遮掩了起来。荷叶上还披挂缀满红花、紫花、黄花、白花的绿色藤蔓。重耳认出她就是刚才在湖中嬉游的小姑娘,那圆圆的脸孔、晶亮的眼睛,迎着夏风飘拂着的头发,简直超凡脱俗。重耳心里感到一阵欢喜,赶紧对两位女子招呼道:

“两位姑娘,请坐!这里有一瓮美酒,还有烤好的兔肉,请一起来品尝。”

两位女子坐了下来。年龄大些的女子拿出小刀,把兔肉切成小块,放在木豆上,接着举起酒杯对重耳说:

“小女子敬公子一爵酒。”

重耳感到十分奇怪,这姑娘竟反客为主了,态度大方得好象她是这酒的主人一样。尽管心存疑问,重耳心里高兴,也端起了酒爵,慢慢品味美酒的香味,

没多久,赵衰也骑着一匹马来了,他把马绑在栗树下,便走过来向重耳,稽首拜道:

“臣赵衰拜见公子!”

重耳向赵衰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赵衰起身后,看到两位美丽的女子,欣然道:

“难得今天有两位美若天仙的姑娘来陪公子喝酒吃肉,两位是这部族的人吗?”

年纪大些的姑娘瞅了赵衰一眼,说道:

“还远着呢!小女子并非这部落的人。大夫想喝酒,小女子敬奉一爵。”说毕,递了一爵酒给赵衰。

赵衰接过酒爵,毫不客气地说:

“那子余就谢谢姑娘了!”说着,仰脖而尽。“酒可不是二位姑娘的。”重耳抬头对赵衰说:

“请公子不用客气,”姑娘又对重耳说:“这酒是陈年美酒,翟君特命小女子为公子准备的。”

狐偃听了二人的对话,笑道:

“公子,这两位是咎如(狄族的分支)的美女,翟君特意把她们送予公子为妻。这位是姊姊,名叫叔隗,那位是妹妹,名叫季隗。这间竹楼就是专为公子搭的喜楼,公子今夜就可以成家了。”

两位姑娘闻言,娇羞地低下了头。重耳顿时明白了,翟君打败了咎如,咎如送上了两位姑娘,跟翟君讲和。如今,翟君把二位姑娘转送给了重耳。重耳朝季隗看了一眼,心里高兴万分。

“臣下在此恭喜公子了。”赵衰笑道:

“子余,”重耳也笑道:“重耳不敢独娶二位美人,重耳只娶一位,另一位让给你,你切勿推辞。”

两位姑娘感到十分意外,心里都在猜测,重耳会要姊姊还是妹妹。

妹妹季隗偷偷地抬起头来,眼神依恋地望着重耳,而重耳也正望着她。此时南风吹过葫芦棚,站在绿荫下的季隗,更显得风情万种,一双玛瑙般晶亮的大眼睛,含情脉脉。重耳强烈地感到季隗热切的眼神,刚才他在湖边已领略了她那令人心荡神驰的美。

“季隗姑娘,重耳要委屈你跟着重耳一起受苦了。”重耳说完,再转向她的姊姊说:“叔隗姑娘,你就嫁给子余先生吧!”

叔隗心中有点失落,但还是叩头谢恩了。赵衰也赶紧谢恩。季隗则像一阵风似的奔进竹楼,五颜六色的花瓣纷纷在她身后飘落,撒满她奔走过的小径。

赵衰随即告辞,偕同叔隗到他的寓所去了。狐偃见状,也起身告辞了。

“公子,请随我来。”一旁端酒的小姑娘把重耳引进竹楼。重耳一踏进竹楼,见季隗临窗背对着他坐着,静静地凝望着夏夜明净的夜空,一轮明月高悬在树梢上,皎洁的月光射进了竹楼。

重耳下午喝了不少美酒,吃了不少兔肉,浑身萌发着热烘烘的力量。他向季隗一步步地走近。

此时一阵清风吹来,披在季隗身上的花朵、荷叶不时地滑落:白色的、紫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花瓣纷纷落了一地,露出了季隗雪白的**。季隗转过身来,浅笑盈盈地向重耳跪拜道:

“翟君命婢子伺候公子,婢子沐浴于荷塘,以洁净的蒲柳之质奉献公子,赎取腐咎如战争的罪过。”

皎洁的月光照在季隗圣洁的**上,人世间至美至善的处子之身,在他面前微微颤动着。重耳心中升起了一种庄严无比的感觉,他也跪了下来,郑重宣誓说:

“姑娘今日出现在重耳面前,与翟腐的战争并无关联,是上苍把姑娘赐给重耳。重耳承蒙姑娘厚爱,只愿岁岁年年都同此夜,明月为证,鲜花为媒,重耳愿与姑娘长年相爱,白头偕老。”

两个年轻生命的结合,预示着人类繁衍的信息。在铺满鲜花的茵席上,花的芬芳溢满了整个空间。

2

一年以后的某日,季隗挺着个大肚子,在重耳面前缓慢地走来走去,她很高兴能够替这位晋国公子,生下一男半女。

季隗生性活泼,不拘小节,常常从内室蹑手蹑脚地走到前厅,伏在门后听重耳和谋士们纵谈天下事。她不时看到重耳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她知道重耳又在为国事烦心了。她希望重耳能过得开心,能懂得欢笑,因此她常常笑,尤其常常开怀大笑,她的笑声总能让重耳放下沉重的忧虑,获得片刻的欢愉。季隗的善解人意,令重耳对她

十分疼惜。

重耳看见季隗来回走了一会儿,就轻轻地把她拉到身边来,坐在双重茵席上。季隗不敢坐,推辞说:

“双重茵席不是婢子能坐的,这个规矩,婢子不敢打破。婢子知道,天子坐五层,诸侯坐三层,大夫坐两层,婢子只能坐一层。”重耳听了,命人取来三张豹皮,让季隗坐上去。等季隗坐定后,重耳笑道:

“重耳与季隗的儿子比什么都宝贵,怎可慢待了他?”说着,用手摸摸季隗隆起的肚子。

“人家说,”季隗神秘地说:“坐三层豹皮的,是晋国未来的国君呢!”

“你希望他成为晋国国君?”重耳反问道:季隗摇摇头,率直地说:“婢子不敢奢望‘他’当什么国君,也许婢子肚子里,是个女孩儿呢!婢子只愿公子能天天在这儿,和婢子一起生活,婢子就心满意足了。”

“季隗,”重耳认真地对季隗说:“重耳乃一落难公子,翟国并非重耳的国家,重耳不会长久待在这里,总有一天,重耳会离开这里,回到晋国的。”

“公子,”季隗带着祈求的语气说:“如果你一定要回国,请你带着婢子一起走,婢子不愿意离开公子。刚才,叔隗姊姊告诉婢子,子余先生今早对她说:‘重耳公子很快就要回晋国当国君了。”

重耳面露诧异之色,就要答话,赵衰正好走了进来。赵衰进来第一句话就说:

“公子,臣下得到消息说,主公病危,已把荀息请进宫里,交代后事。”

“君父病危,此事当真?”重耳惊问道:

“当然是真的。臣下听说,主公病危的时候,召见荀息并问道:‘寡人把两名幼子交托给你,你会怎么做?’荀息回答说:‘臣下愿竭心尽力,忠贞不移地辅助奚齐太子继位,倘若成功,是主公在天的威灵庇佑;倘若失败,臣便以死谢罪。’主公听了,便将朝中大事都托付给荀息了,可见来日无多了。”

“君父啊!”重耳悲伤地说:“愿上苍保佑您长寿,也请您原谅重耳不能回国。”

重耳十分清楚,此时回国不是自投罗网,就是会被认为图谋不轨。

过了半日,从晋国赶来的猛足,向重耳报了晋国发生的大事。猛足的到来,惊动了重耳的随从,众人纷纷聚集到大厅。不一会儿,厅里已满满地坐了--屋子的人,还有些站在门外,大家都急于听猛足的报告。

“公子,”猛足继续向重耳报告说:“主公昨夜病情突然恶化,已陷入昏迷状态,可说是处于弥留之际,公子师郭偃大夫为主公占卜,卜辞预示,主公撑不过明天早上了。”

重耳感到全身血液轰然涌向脑门,顿时一阵头昏眼花,随从们则纷纷交头接耳。

“公子师请公子立即潜行归国,躲在老国丈狐突府中,就近筹划指挥,准备登上君位。国内政局,瞬息万变,臣下已备了车,请公子速行。”

公子师郭偃是一位法家,行事迅速果断,雷厉风行,讲究实效

重耳思忖,国家大丧期间,如遇大乱,情势将十分艰危郭偃请他回去,实际上是策划夺权,那么刺杀骊姬、手刃奚齐,只好由他来下令了。重耳摇了摇头,他不想这么做,便向赵衰问道:

“子余,君父命在旦夕,公子师请重耳回去,依你看,该怎么做才好?”

“公子,”赵衰答道:“主公宾天,国内必乱,里克和恭太子申生的下属,以及夷吾的党羽吕省、蒲城午等人,还有众位心向公子的大臣们,绝不会让奚齐继位为君的,不论公子何时回去,这个混乱的政局都必然会出现。”

重耳闻言,不置可否,只从容地分析道:

“拥立奚齐的人也不少,奚齐的师傅荀息,一向足智多谋,假道伐虢就是他设下的奇计;而东关五、梁五等一班文臣武将也站在他那一边。如果诸位公子回国争夺君位,将会有一场激烈的拚杀!”

赵衰听了,频频点头,说道:

“公子对晋国的时局了如指掌,以臣下愚见,公子虽然无法回国奔丧,哀悼主公亡灵,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公子此时若回去,将被卷入乱局,如果奚齐被他人所杀,公子还可能蒙上逆杀新君的恶名,因此,眼下回国实属不智。”

重耳认为赵衰分析得很有道理,赞同道:

“子余所言极是,重耳回去必然卷入一场政争,蒙上不仁不义之名。”

“公子,”赵衰又说:“现在不可回国,但是倘若奚齐、悼子一死,公子就必须及时回到国内。自古以来,立君以长,继恭太子申生之后,长就是公子,群臣势必会拥立公子为君,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国无大丧无以继位,国无大乱也无以继位,然而,大乱之后,必须大治。公子到时若能当机立断,回去登上大位,就是‘走为上’计的最大转机。到时火速回去,收拾乱局,登上大位,不可拖延也不可退避,否则将失去立为国君的机遇。”

赵衰一口气说下来,长篇分析,精辟透动,斩钉截铁,极为果断分明。

“对!”重耳非常佩服地说:“子余说得对极了,国无大丧无以继位,国无大乱也无以继位,重耳要待时而动,及时而返,顺势而立!”

“公子,晋国百姓渴望迎立贤君,公子若不得立,晋国就失去贤君,十分不利于晋国国势的增强,当今列强环伺,要振兴晋国、图霸天下,非公子为君不可!倘若时机一到,公子切勿迟疑!”

重耳听出了赵衰的弦外之音,但事情尚未明朗,他也不能做什么,只好说:

“重耳谨受教!”

重耳派了大批人马回国,每天分早、中、晚三批,前来报告国内情势。

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快马驰报,晋献公于夜里子时宾天。重耳闻讯,痛哭失声,马上穿起丧服,设灵致祭。随从臣子也都换上了丧服。

来人接着向重耳报告晋献公宾天的详细情形……

3

晋国绛都的王宫里,晋献公姬诡诸在夜半时分,走完了他的

一生。

晋献公继位之初,残杀同宗室诸公子,晚年因被骊姬美色所惑,又派人追杀和驱逐自己几个儿子,所以,纵然他有八个儿子,最后在灵前送终的,却只有奚齐和掉子二人。

白色的灵幡遮掩着灵堂后侧,晋献公的灵柩位于灵堂正中央,灵堂内烟雾缭绕。奚齐和悼子披麻带孝跪在灵前,呆呆地看着前来吊唁的臣子。

晋国的掌卜大夫郭偃、申生的师傅里克、大夫邳郑,依序跟在史苏及老国丈狐突之后,向晋献公上香。

骊姬嘱附东关五去催促托孤大臣荀息,她要荀息即刻让奚齐登上大位,即位为君。

一旁的里克听到,出言反对说:

“不可以,主公尚未下葬,据卜偃大夫的占卜,奚齐太子须待主公入土为安之后才继位,未来才能逢凶化吉。”

在场的狐突、邳郑、吕省、共华、贾华、叔坚、累虎、特宫、山祁……等大夫,都赞同里克的说法。郭偃更是大声说道:

“奚齐年纪太小,主公昨夜宾天,史臣占卜接下来三个月内,都是凶月、凶日、凶时,不宜继承大位!”

郭偃说完,便自行告退出去。元老重臣也纷纷退去,一切只等晋献公的灵柩择吉安葬再说了。

灵堂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的,应该守灵的元老大臣先告退走了,诸位大夫也相继退了出去,等到荀息想挽留时,已经来不及了。骊姬在灵幡后面,一开始还披麻带孝,哭了几声。一会儿,优施来了,也跟着钻入灵幡后面。优施一见骊姬,便压低声音,微笑道:“现在主公宾天了,奚齐可以立为国君了,君夫人是太后了,恭贺太后啦!”

“这全都拜你谋略之赐啊!”骊姬媚笑道:优施更压低了声音,说道:“那……君夫人该怎么谢我呢?”

“死相!哀家的人不都给了你了?奚齐当上国君后,凡事还不是听咱们的!”

“还有荀息呀!”

“那个老夫子虽是顾命大臣,但还不都得听哀家的?哀家往后就依靠你啦!”

“嗜割!”

优施的浪笑声不断从灵幡后面传了出来,在外面守灵的荀息,不禁嫌恶地皱起了眉头,心想,主公尸骨未寒,骊姬和这戏子竟敢如此猖狂,这成何体统?

骊姬关心的.还是奚齐登上君位一事。她向优施问道:“老头子昨夜宾天,奚齐今天应该立为国君。哀家派东关五去催促荀息,要他今日就让奚齐继承大位,谁知里克及诸位大臣一致反对,都说要等老头子入土为安。哀家不管,叫东关五照样去把荀息找来,现在都日上三竿了,荀息还没出现,东关五、梁五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优施收起那一副玩世不恭的笑容,轻声提醒说:“这是大事,荀息此刻正在前面守灵。”“你去请荀息进来。”骊姬道:

优施走出灵幡,对荀息行礼拜见后,直言道:“荀大夫,君夫人请你到后堂,有事相问。”

苟息感觉朝中气氛不寻常,诸位大臣纷纷退避,好象正在酝酿着一场阴谋。刚才他本想去向骊姬奏报,却听到她与优施的嘻笑声从灵幡后面传来,十分恼怒,便不进去。这时听到骊姬的传唤,他不屑地看了优施一眼,便进去见骊姬。骊姬看着身穿丧服的苟息,着急地说:

“荀大夫,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公病危之时托孤于你,哀家认为荀大夫今日应该立奚齐为国君,此事不可拖延。”

“刚才东关大夫向臣下催促过,但里大夫告诉臣下说,卜偃大夫占卜过,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均是凶月、凶日、凶时,立君不吉,大夫们亦不同意今天立君!”荀息答道:

“君夫人,”优施插话道:“里克的话不可信,卜偃是重耳的师傅,他的话更不可信。以优施之见,今天一定要扶立奚齐为君,迟了就会生变!”

“哀家也是这么想。”骊姬火烧火燎地说:“东关五、梁五这两个主公平日宠信的大夫,今日临此大事,怎么也不来?荀大夫,哀家命你立刻催促朝廷重臣前来,共同扶立奚齐为君!”

虽然是九月凉秋,荀息的鼻尖上却不断地渗出汗珠,头上青筋暴露,他心里感到十分沉重。听到骊姬要他去找“二五”来,便应道:

“东关五、梁五二位大夫马上就到。”

骊姬看着荀息忧心忡忡的样子,突然紧张地问:“莫非重耳想回国奔丧,趁机夺位?”

“臣下尚未听到重耳公子回来奔丧的消息,这一点,君夫人可以放心。如果有什么不测之事,就在朝廷之内,不会在国门之外。”

“啊!不测之事?”骊姬如雷轰顶,惊恐地叫道:“荀大夫,你该不是吓唬哀家吧?”

“荀息怎敢妄言?荀息只愿奚齐太子能顺利继承大位,一切平安无事就好。”

“不!荀大夫,依哀家看,还是赶紧命东关五、梁五二位大夫带着甲士,把图谋不轨的大臣先抓起来杀了。与其等他们下手,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只有杀了他们,咱们才能高枕无忧。”

“东关大夫与梁大夫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先动手杀人,弄不好反而授人话柄;到时候,如果他们倒过来杀咱们,咱们就全完了。”荀息道。

“这么说,朝廷上都是些反对奚齐为君、处处与哀家作对的人?”

“朝臣中有许多人态度暧昧不明,他们可以是恭太子申生及公子重耳、夷吾那边的人,也可以成为奚齐太子这边的人,就看君夫人和众位大夫的谋略如何。切记,不可再像主公在世时,以杀戮为谋略,主公可以,君夫人不可以。”

荀息神色忧虑,提醒着骊姬。他想起晋献公征伐骊戎时,史苏说过胜而不言,劝他不要攻打,但晋献公不听忠谏,不仅攻灭骊戎,还带回了骊姬,造成今日晋国的乱象。当时史苏曾说,晋国用男兵打败骊戎,骊戎将用女兵复仇,毁灭晋国。现在看来,史苏的预言果然实现了。荀息并非想帮骊姬,只是他答应过晋献公,要誓死效忠奚齐。“唉!”他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骊姬的眼睛,此时喷射出仇恨的怒火,问道:

“为何主公可以,哀家就不可以?荀大夫,你不可违背对主公的许诺,哀家要你立刻命令东关五和梁五,准备兵马,对于胆敢反对奚齐为君的大小官员,一律杀无赦!荀大夫,主公把国家大权交给你,你可以调兵,可以遣将,哀家可以下旨,你还怕什么!”

优施失去了平日插科打诨的语气,口沫横飞地嚷道:

“荀大夫,要立即立奚齐为君,迟则生变。你能够为主公谋划假道伐虢之计,一举消灭虢国和虞国,就不能替君夫人除掉里克和邳郑这些人?”

荀息为难地看着狂悖的优施和蛮横的骊姬。他可以先下手为强,杀掉里克、邳郑等大臣,减少奚齐登位的阻力,但他不愿意这样做。里克是恭太子申生的师傅,乃朝中大臣众望所归,荀息没有理由杀他。杀了他,将使自己陷于不义,那才是真正的倒行逆施,最终会自取灭亡。荀息十分清楚,骊姬和她的党羽早已失去人心了。优施见荀息沉吟不语,又说道:

“荀大夫,优施曾用整羊宴宴清里克,探知他决定保持中立,并未支持恭太子申生,所以申生终于死了;这一次,谅他也不敢不顺从荀大夫的意思。再说申生死了,他这个师傅保不住自己的徒弟,还能有什么作为?他去扶立重耳登上大位,对他又有什么好处?”荀息感慨万千,他听见优施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竟敢在他面前大放厥词,便恨恨地瞪了他一眼。转头对骊姬说:

“君夫人,臣下刚才已派人去请诸位大臣前来,他们一会儿就到。”

骊姬流下泪来,说道:

“荀大夫,哀家与奚齐如今是孤儿寡母,身家性命都托付给荀大夫了,希望你不要辜负先君的重托,今天一定要立奚齐为君。”“荀息可以在主公灵前起誓,必助奚齐太子继位为君,相信主公在天之灵,也会会保佑奚齐太子顺利继承君位。”

荀息说到这里,又抬头看着骊姬。骊姬泪眼下的阴狠目光使他不寒而栗,他赶紧说:

“臣下告辞!”说着,便退了出去。

“哼!这个荀息靠不住了,”骊姬对优施说:“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和里克、邳郑一伙人交情好得很,根本不愿得罪他们,哀家要你传令东关五和梁五二位大夫,叫他们立刻率兵来宫里候着,等里克和诸位大臣来到,把他们包围起来。他们如果赞司奚齐立为国君,那最好;他们若有任何异议,就把他们全杀了。”

优施领命,匆匆走了。

4

里克从狐突府中回来,才刚坐下,门人便进来禀告说:“吕省大夫求见。”“有请!”

里克亲自到门口迎进吕省。吕省进入大厅刚刚坐定,里克立即屏退所有下人。

下大夫吕省是夷吾公子的随臣。他有着一张上尖下阔的三角脸,那下巴呈奇特的扁平状,嘴巴特别大,眼光老是闪烁不定。吕省机智过人,心思敏锐。他对里克再拜稽首道:

“吕省奉夷吾公子之命,特来拜见里大夫。”“夷吾公子在梁国可好?”

“公子天亮时知道主公宾天,悲痛不已,特意命臣下前来,向朝中大臣告白,夷吾不敢有忘君父大恩,只因被骊姬迫害,不敢回国奔丧。”

“哦!夷吾公子已经知道主公宾天的消息。”

“里大夫,夷吾公子之意,恭太子申生是被骊姬害死的,骊姬之子奚齐不但不该登上大位,反倒该被处死。唯有除去骊姬及其孽种,晋国才会安宁。奚齐如被立为国君,所有姬姓的宗族兄弟,将永远不能回国了。”吕省单刀直入地说,

里克想,果然不出所料,夷吾派人来叫他杀死奚齐了。他只是没想到吕省说话如此直截了当,毫无避讳。当下问道:

“吕大夫,这果真是夷吾公子的主意?”

“岂会有假?吕省有几个脑袋,敢拿这个主意啊?”吕省目光锐利,逼视里克,又说:“难道下军七兴大夫不想替申生报仇?里大夫是申生的师傅,难道也不想替申生报仇?里大夫不用相瞒,吕省虽不常在国内,却早已得知里大夫、邳大夫,以及下军七兴大夫都不赞成奚齐继位。你们只是还没下定决心要不要斩草除根而已。吕省认为里大夫不可心慈手软,只要杀掉妖姬和奚齐、悼子等人,国家就可平安无事了!”

“吕大夫,老朽实不相瞒,在这件大事上,诸位大臣决意不让奚齐登上大位,还准备要废黜他的太子之位。至于要不要杀他,大家还没拿定主意。夷吾公子一言九鼎,使老朽不再犹豫,老朽下定决心,遵从公子之意,把奚齐杀了,以绝后患!”

里克心中暗暗好笑,他早就拿定主意要刺杀奚齐,刺客都已派定了。现在夷吾派了随臣来,到时,正好把这事往夷吾身上一推,让他去担起弑弟罪名就好了!

吕省看出里克想杀人,又不想承担责任,便说:

“里大夫,这事既然定了,夷吾公子的意思,还请不要泄漏出去。”

“吕大夫,请放心,夷吾公子还在梁国,晋国境内发生什么事,都不会牵扯到他的!”

“吕省要的就是这句话,里大夫果然是聪明人!”“哈哈哈!”里克笑了,笑得很得意。

吕省也笑了,笑容中暗藏着阴险。他边笑边暗忖道:此老一派豪爽的样子,看来,可以把郄芮的计谋告诉他了。吕省想说出来,又怕说的时机过早了些;不说,又怕错过良机。在此君位更迭的关键时刻,一错失良机,夷吾成为国君的希望就会落空。他想了想,还是对里克说了:

“里大夫,夷吾公子明示,如果大事办成了,他绝不会亏待里大夫,他会在封邑土地方面…”

“吕大夫,”里克突然打断了吕省的话,说道:“臣下明白夷吾公子之意。”

吕省感觉极为敏锐,听里克言下之意,似是心领,里克是否已另有打算?想立重耳为君?吕省又接着说:

“里大夫,夷吾公子的话,我还未说完呢!公子的意思是,这次杀死奚齐后,当封里大夫……”

“吕大夫,”里克再次打断吕省的话,说道:“里克已经明白,到时候,里克自会依夷吾公子之意照办。现在时间紧迫,里克尚须和老国丈狐突及卜偃大夫等朝中大臣,商量如何行事为宜。”

“好!里大夫能遵照夷吾公子的意思安排,吕省就放心了。”里克报以一连串模棱两可的笑声。吕省又问了一句:“是否需要吕省点齐家兵、甲士,听里大夫指挥?”“那是再好不过了,到时候,里克会让家臣前去告知。”“好,吕省静候里大夫差遣,万死不辞。”

吕省离开里克府邸,一路上推敲里克的话,他觉得光靠里克是不行的,必须找邳郑联盟才好。这么一想,便马上驱车到邳郑府中。

5

荀息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带奚齐到晋宫大殿上,等待诸位大臣到来。但是等了片刻,仍不见任何一个大臣前来。

东关五、梁五带着重兵驻守在宫门外,只要有大臣反对立奚齐为君,他们马上就冲进宫里,将大臣们杀了。

殿上只有一个优施,他还算不上什么臣子。荀息期待的大臣,

一个也没来。

过了很久,里克的家臣进来对荀息说:

“荀大夫,里大夫命臣下来请你过府,有要事相商。”“荀息派人请里大夫来,商议立君之事,里大夫为何还不来?”“里大夫请荀大夫务必过府一趟,其余的事,臣下不知。”“这……好吧!里大夫既然竭诚相请,荀息恭敬不如从命。”

荀息心中明白,立君已到关键时刻。去里克府上,被杀、被拘或是说服里克共同拥立奚齐,成败在此一举。荀息并不怕死,他只担心无法完成晋献公交托的遗命,那实在有负先君。

荀息步出宫门,跨上轩车,跟着里克的家臣来到里府。荀息一下车,早已在门首恭候的里克便开口道:

“看到荀大夫来,里克便放心多了。”“哦?此话怎讲?”

“苟大夫已经大祸临头,难道不知道?”

里克一边低声说话,一边把荀息带入密室。侍女端来两杯茶后,便退了出去。

里克和荀息都是晋献公生前倚重的大臣,两人相处颇为融洽,也十分敬重对方。里克在申生自杀的事件中,所表现的软弱,使骊姬阴谋得误,更加速了申生的死亡,里克为此被朝臣诟病,亦为荀息所批评。这些都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今天荀息成了晋献公的顾命大臣,肩负着他不想承担却又不得不承担的使命,到后来,便与里克站在对立的两边了。对荀息而言,也不无遗憾。

里克和荀息对坐着,互相注视着对方。里克对荀息笑了笑,说道

“荀大夫,里克与你相处了数十年,十分敬重你正直的人品和杰出的才能,今主公宾天,该由谁来继位的大势已十分明显,大夫难道不能顺应人心的愿望办事吗?”

荀息昂起头来,说道:

“事情摆明了,主公已改立奚齐为太子,接下来继位的,当然应该是奚齐,这一点应该不会错,主公生前就宣布过这件事。”

里克摇摇头,非常恳切地说:

“朝野臣民一致认为,主公晚年受骊姬蛊惑,视事不清,改立奚齐为太子是不当之举。荀大夫若能遵从‘立君以长’的祖训,让二公子重耳继位,那才是忠于先君。如今,恭太子申生,以及重耳、夷吾二位公子的随臣都已经联合起来,他们要为申生伸冤,他们要找奚齐报仇。秦国和晋国的其它大夫亦将发兵相助,势已至此,荀大夫有什么打算?”

荀息知道奚齐已成众矢之的,这事很难挽救。他悲愤地说:“里大夫,主公刚刚宾天,尸骨未寒,大臣们就要联手杀死他指定继位的儿子,荀息宁愿死,也不会听从诸位大臣的决定。”

荀息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明知骊姬不义,也了解人心所向,当时晋献公命在旦夕,荀息只是顺应君命,尽忠而已。

里克拍了拍荀息的肩膀,惋惜地说:

“荀大夫,如果因为你死了,奚齐能够顺利继位,那么你的死,是有价值的;假如你死了,而奚齐照样被废被杀,那你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荀息斑白的须发微微地颤动,他极度悲伤地看着里克,说道:“荀息只能有一种态度,这是我的命运,谁也改变不了。我必须履行对主公立下的誓言,用生命去实践‘忠贞’二字。”

“你怎么这么说呢?”里克惊讶道:“你难道要用宝贵的生命,去为那不仁不义的事,做出无谓的牺牲?”

“不!先君问我侍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是对国家有利的,能力所及,没有不去做的,这叫作忠;埋葬已经离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叫作贞。”

里克听了,十分惋惜这位智谋出众、为人正直的大夫,竟然被自己的誓言框死,被昏君的绳索套牢了。看来,荀息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了。里克不禁喟然长叹:

“荀大夫,里克真是替你可惜,唉!难道你真的不想逃脱那可悲的宿命吗?”

“荀息必须信守承诺,不能有负先君。如果实践诺言,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荀息无从选择,只好去面对它了。”

里克从心底由衷地升起一股敬意。他认为,荀息是奚齐的师傅,能为奚齐尽命,实在令他感佩;而他自己是申生的师傅,见申生有难却躲到一旁,他的勇气真是不如荀息啊!

荀息见里克沉吟不语,又说:

“任何人只要是想尽忠全义,都会这样做的。荀息已立誓要对先君忠心,因此,不能阻止别人尽忠,也不能阻止里大夫与其它大夫,做忠于自己公子的事。”

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里克诚恳地说:

“既然这样,我们就各为其主了。里克向来敬重荀大夫,往后即使各为其主,也绝不敢妄加伤害,还望有大夫自己多加保重!”

荀息的精神是自由的,意志也是自由的,他也尊重里克的意志和自由。在这个时代,有可以敬重的朋友,也有可以敬重的敌人。

荀息起身告辞,他躬着背,心情沉重地走了。他感到骊姬和奚齐的命运,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锁,紧紧地铐在他身上。他那灰长的身影越来越长,步履也越来越沉缓了。

荀息走后,已经是正午时分了。里克急忙驱车到邳郑府中。邳郑走下石阶,到门口迎接里克。里克一见面就告诉邳郑说:

“邳大夫,恭太子申生以及重耳、夷吾二位公子的党羽想要杀死奚齐,你打算怎么办?”

“荀息决定怎么办?”“他说他将为奚齐而死!”

“嗯!”邳郑沉吟了一会儿,说:“荀息准备对抗也无济于事,我说里大夫,你放手去做,邳郑必将竭力相助。”

“好!里克早知邳大夫和我同一阵线,里克已经请教过卜偃大夫了,他占卜过,咱们的事情会成功的!”里克说道:

“里大夫,”邳郑又说:“你先将下军七兴大夫的兵马集结起来,邳郑赶快到翟国去告知重耳公子,希望翟君愿意起兵相助;另外,还要派人联络秦国。有了这样兵力,一定可以把东关五、梁五和履一帮人打倒,瓦解奚齐的势力。”

“邳大夫的想法很好,不过,里克认为毋须出动翟**队,我已经和下军七兴大夫商议好了,三天后的子时,下军七兴大夫就率兵

三千到城郊驻扎,命累虎、山祁和十名武士进去刺杀,不必动用下军甲士,这样可免去一场血战,只要杀死奚齐一人,就算成功了。”里克说:

邳郑听了,兴奋地说:“好极了!杀死奚齐后,咱们可以拥立人望较差的公子,这样就可以从他那儿获得重酬。人望好、得人心的公子,绝不能让他回国。这么一来,晋国还不是咱们的天下?”

里克心里跳了一下,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吕省找了邳郑,把夷吾贿赂封地的事对邳郑讲了?里克觉得这事毋须捅破,但必须反对,便说:

“邳大夫此言差矣!咱们必须拥立有人望的重耳公子,才能够安定人心,除去晋国动乱的根源,唯有这样,老百姓才愿尊奉他,诸侯国才肯辅助他,晋国也才能安定富强。里克已经和卜偃大夫谋划过了,他已派人去翟国接重耳公子了,相信很快就会回到国内。”

邳郑知道里克已和元老重臣们商议过,便说:

“邳郑听从里大夫的决定,愿一同拥立重耳公子为君!”时间紧迫,派遣刺客的计划也即将付诸行动。

6

过了两天,荀息拗不过骊姬的再三催促,终于在晋宫尊奉奚齐为晋国国君。

就在奚齐被立为国君时,郭偃已派人快马走到翟国,向重耳报告今夜子时的刺杀计划。跟随重耳的臣子们,个个热血沸腾,人人摩拳擦掌,都想回国参与这个扭转晋国乾坤的行动。郭偃派来的人向重耳详细报告了里克刺杀奚齐的意图,以及想请重耳回国继位为君的打算,请重耳准备好,立刻动身。

翟国的山城很冷,夜色很浓,重耳估计,此刻离子时还差两时辰,下军七兴大夫的兵马正在向丧次行进中。

奚齐住在斩衰倚庐(古人居父母丧时所住的屋子)里。这是丧主守灵专门住的房子,建在灵堂旁边,叫作“丧次”。丧次的结构很简单,立木柱,用捆扎的稻草作成屏障,用以遮阳挡风,不涂泥,没有门户。

重耳思忖,这是多么动荡而危急的局势,幸好老国丈狐突与掌卜大夫郭偃二人有先见之明,未到宫里去,才躲过了被东关五、梁

五诛杀的危险。

今夜子时,将是双方决斗的第二回合,刺客们能顺利潜入丧次?能杀死守灵中的奚齐吗?这是里克的计谋,如果让重耳来下令,他是否会狠下心来,下令刺杀奚齐?而且是在丧次里刺杀奚齐!重耳突然想,自己怎么会有这个疑惑。他想到君父晋献公杀了多少同宗兄弟,才得以稳固君位,才开拓了许多疆土?一时之间,重耳觉得自己实在过于仁慈,也过于迂腐了。他审视自己,哪里像一个能图霸诸侯的国君呢?

他又想到,骨肉相残,在晋国的政治历史中,已经连续有五代的血腥残杀!

重耳的高祖桓叔,原是晋文侯的弟弟,封于曲沃,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晋昭侯,迎桓叔入晋为君,桓叔要入晋为君的时候,被昭侯的臣子打败了,退回曲沃。

桓叔去世后,重耳的曾祖父曲沃庄伯又弑其君晋孝侯于绛城。后来,晋孝侯的臣下又打败了庄伯,把庄伯赶回曲沃。

庄伯去世后,重耳的祖父曲沃武公才灭了晋侯缗,占领了绛都,更号为晋武公。晋武公去世后,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姬诡诸接位。继位之初,晋献公因害怕晋侯缗的兄弟复仇,杀尽了晋侯缗的兄弟们。

后来,晋献公为了骊姬的儿子奚齐,还杀了长子申生,并派人追杀重耳、夷吾,还把其它儿子全赶出晋国。

为了晋国的君位,骨肉相杀争夺历经五代。每一代都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而且,几乎每一代的君位,都是在丧乱中夺取,在丧乱中固守……重耳不忍再想下去了,这一切真是太残酷也太可怕了。

今夜又将重演历史的一幕。这即将展开的拚杀,又是为谁扫清道路?是为了重耳?还是为了夷吾?抑或是为了其它的公子?重耳想,此时,在晋国绛都的里克、邳郑将杀掉新君奚齐。奚齐或许已经死了,那么君位会落到哪一位公子头上?里克、邳郑会来迎接自己;吕省、蒲城午、郄芮会拥立夷吾;那东关五、梁五呢?他们是否也将拥立悼子为君?还有其它几位公子,大家都有拥护他们的师傅和谋士……

今晚仅仅是这次丧乱的开始,恐怕到残局收煞还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重耳既为先君们过往的骨肉相残而惊心动魄,而又为这一代的骨肉相残而忧心忡忡。

7

今天一早,东关五、梁五带了二千名兵士,埋伏在宫殿外,保护奚齐。到了中午时分,荀息带奚齐回到丧次。昨天,荀息曾向上、下两军发令调兵,但无人响应,因此,他只好叫东关五、梁五调兵遣将。“二五”接到荀息的命令,调派甲士守卫在灵堂外,将整个灵堂包围了起来,十步一岗,五步一哨。骊姬、荀息、东关五和梁五等人,都知道申生、重耳及夷吾的党羽,将发动兵变,刺杀奚齐。但他们认为,这些随臣应不至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国君的丧次。

东关五、梁五虽然知道夜里可能有变故,但警惕性不高,他们认为守备如此严密,根本不用担心。

里克下令下军七兴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累虎、特宫、山祁等人,从下军中挑选精兵三千名,星夜驰至绛都,驻在城外,以防备东关五、梁五的兵马围攻朝中大臣。

临近子时,里克命令累虎、山祁带着十名武士,全部穿着黑色夜行衣,前往丧次,展开刺杀行动。

十月,初冬的风已经很冷了,白露已然结霜,茅草上沾满白色霜粒。奚齐躺在倚庐内的炕床上,风不断从草篷的缝隙中钻进来。荀息仗剑坐在茵席上。数十名武士围在灵堂外,保护奚齐。侍卫十人一队,在灵堂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不断地巡逻着。夜黑风高,四周没有半条人影。东关五的甲士在东面和南面,梁五的兵在北面和西面,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子时正,累虎、山祁带十名武士,就从东面摸黑爬了进来。

约莫一刻钟之后,累虎的十名武士已到了斩衰倚庐的夹幛外。累虎稍稍翻开夹幛的草壁,查看里面的情况。只见穿着丧服的奚齐,躺在炕床上熟睡着;而荀息则仗剑坐在倚庐中间,张大眼睛,注意四周的动静。倚庐内灯火摇晃,时明时暗。

更深夜静,三星在天,显得凄清而寒凉,大地一片肃杀。微风吹过枯草落叶,发出轻微的飒飒声。累虎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回头对山祁和十名甲士悄声嘱咐道:

“我进去杀奚齐,山祁负责挡住荀大夫,切记不可伤了他。十位壮士请守在外边,以防‘二五”的甲士冲进来救人。”

累虎说完,与山祁同时拨开夹障,冲了进去。

累虎冲向睡梦中的奚齐。荀息见黑衣人冲进来,以剑支地,“霍”地起身,一边高喊“来人啊!有刺客!”一边拔剑出鞘,冲向累虎,不料被另一黑衣人山祁挡住。荀息向山祁一剑刺去,山祁及时用剑架住,与荀息格斗了起来。

累虎抓紧机会,向炕床一剑刺去,床上寂静无声。累虎抽回长剑,向山祁“嘘!”了一声,快步奔向门外,山祁紧跟着退了出去。“往哪儿逃!”

荀息仗剑冲出倚庐,累虎立刻上前阻挡。不一会儿,灵堂外的侍卫高举着火把,往这边包抄了过来。累虎发了一声哨,立刻丢下荀息。众黑衣人会意,跟着累虎向东南方飞奔而去。

东关五和梁五追兵赶到时,看到数条人影已在十丈之外,片刻之间,便失去了踪影。

荀息担心奚齐,见刺客已远,便立刻奔进倚庐。他跑到炕床前

一看,奚齐还闭着眼睛,似乎睡得很熟,看来十分恬静安详。荀息十分庆幸自己反应得快,四周的侍卫也及时冲了过来,使两个冲进倚庐的刺客还来不及下手,就匆匆逃逸。此时,东关五冲进来,大声嚷道:“荀大夫,没事吧!”“小声点,少君还在睡呢!”“噢!”东关五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主公啊!”荀息跪地磕头,望着苍天说:“主公在天之灵,可要保佑少君平安无事啊!”

骊姬听说发现了刺客,赶紧带着骊娣赶来。东关五一见骊姬,跪下禀道:

“东关五叩见太后,少君平安无事,睡得正熟。”骊姬破涕为笑,说:

“哎呀!真吓死哀家了。”说着,进入了倚庐。荀息看见骊姬来了,叩拜道:“荀息拜见太后,太后受惊了!”

“少君没事就好。”骊姬边走边说:“没事就好。”骊姬快步进了倚庐,急走向炕床,轻声喊道:“奚齐,我的孩子。”

奚齐并没有回答。骊姬以为他真是睡得太熟了,微笑着想把他摇醒。突然间,她有个极为不祥的预感,凄厉地哀叫道:

“奚齐,你醒醒啊!你醒醒啊!天啊!”骊姬痛哭失声,荀息听见骊姬的哭号声,大吃一惊,冲上前去翻开被子,赫然发现棉被已渗满了鲜血。荀息被这情景吓懵了,失神地看着床上已没有了气息的奚齐。他想起自己对晋献公立下的“以死随之”的誓言,失魂落魄地走出倚庐。他一直走到晋献公的灵前,跪拜在地,抬头望着飘动的灵幡,颤抖地哭喊着:

“主公,荀息无能,未能善尽护卫新君之责,如今一切都完了。荀息答应过您,若未实现诺言,将以死相随……”

荀息再三叩拜后,缓缓站起,徐徐拔出长剑。他看着剑上青锋如雪,闪着寒光,就要自刎。梁五正好冲进灵堂,一刀劈开荀息的长剑,长剑“匡当”一声,落在地上。梁五说:

“荀大夫,你不能这样,少君没了,咱们可以再想办法,何必死呢?”

骊姬此时也号哭着奔进灵堂,大哭道:

“哀家好恨!好恨哪!为什么死的不是重耳、夷吾或其它人?为什么死的是哀家唯一的孩儿?为什么?为什么?”

“太后,”荀息怅然道:“一切都怪荀息守护不周。人死不能复生,请太后节哀。”

“荀大夫,是谁杀了奚齐?”骊姬哭着问道:

“是两个穿黑衣的蒙面人,可能是恭太子申生,或重耳、夷吾等人的党羽。”荀息答道:

“东关大夫,”骊姬转问东关五:“你有看清楚是谁吗?是不是里克和邳郑?”

东关五、梁五根本没有和刺客交手过,当然什么也说不出来。“哀家要杀掉他们,把他们全部杀光。”骊姬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自语着,忽地抬头问道:“荀大夫,刚才你想自杀,是吗?”

“是的,”荀息点头说:“臣下有负先君重托,愿以死谢罪。”“哼!”骊姬怒目圆睁,厉声斥责:“荀大夫,你忘了?奚齐没了,还有悼子啊!你没能辅佐奚齐为君,可以改立悼子,继续实现忠贞之誓。先君尚未安葬,你就想一死了之,算什么忠贞?今天夜里,你即刻改立悼子为国君。”

骊姬的话如巨雷轰顶,荀息下了决心,说道:

“太后,荀息遵命,今夜就立悼子为君。臣下要实践自己对先君忠贞的诺言,谢谢太后提醒,荀息的确还不到以死相随的时候。”“不必顾忌狐突、史苏、郭偃、里克、邳郑这些老臣的意见,只要有卿家、东关五、梁五、优施、履鞮等人,就可以了,还怕他们什么!”骊姬唾沫四溅地说:

“苟大夫,”优施说:“悼子若继立为君,相信有你的辅佐,必能稳定人心,稳定晋国。”

商议完毕,骊娣前去悼子房里,将悼子叫醒。悼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被抱到宗庙大殿上,荀息一帮人匆匆忙忙为他举行了继位为君的礼仪。

8

天蒙蒙亮的时候,季隗来问重耳:

“公子,绛都有消息来吗?昨儿个夜里,里克和邳郑二位大夫的刺杀行动成功了吗?”

重耳感到奇怪,他并没有告诉季隗这些事,猜想一定又是叔隗告诉她的。重耳满脸倦色,瞅着季隗说:

“重耳昨天夜里和子余、舅犯等了一整夜,到如今都还没消息传来,真是让人焦急啊!”

晓雾渐渐散开,太阳从东山头露出脸来了。十月,小阳春的季节,难得的风和日丽,重耳看着山野的美景,焦灼紧张的心情因而缓和下来。他携着季隗的手,往屋外走去。

赵衰、狐偃、先轸、胥臣、介子推也都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又过了一个时辰,郭偃的家臣来向重耳通报消息。他一见到重耳就说:

“启禀公子,下军七兴大夫率领三千甲士,驻扎在离绛城三里的地方。昨夜,累虎、山祁带了十名武士在子时进入斩衰倚庐,杀了奚齐。”

围在边上的随从们很是兴奋。他们庆幸里克、邳郑的刺杀计划果然成功了。

重耳环顾了一下众臣,看到赵衰、狐偃、先轸诸人都脸色凝重。他知道他们心里在担心什么,便向来人问道:

“只杀奚齐一人?”

“是的!不伤及任何人,荀大夫虽提剑来战,但两位武士并未伤他一根汗毛。”

原本愁眉不展的几位随臣,都轻轻地舒了一口气,重耳也放下了心,又问道:

“还有什么消息?有没有听说要立哪位公子为君?”“卜偃大夫要臣下告诉公子,荀息准备拥立五岁的悼子为君。”“什么?”重耳十分意外,深深叹息道:“五岁孩童能懂什么,如果让骊姬掌权,晋国社稷就危险了!”

“公子勿忧,”来人又道:“新君尚未登基,小臣奉卜偃大夫之命,快马赶来报告公子,请公子决策。卜偃大夫还说,请公子火速回国。”

重耳皱紧眉头,说了一句:

“只怕现在,卜偃大夫又派要人来说,叫重耳别急着回去了!现在的晋国朝廷,随时都会有变故发生的。”

“公子,卜偃大夫交代的事,臣下都说了。”

“你先下去休息吧!重耳和诸位大夫商议一下,待重耳做好决定,再让你回去告诉卜偃大夫。”重耳说:

郭偃的家臣退下去后,赵衰神色凝重地说:

“以臣下之见,奚齐被刺,骊姬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此刻恐怕已让悼子登上大位,公子就是赶回去也来不及了。”

“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是不可能成功的!”狐偃摇头道:“公子,”赵衰又说:“臣下担心,荀息会带着兵马,包围老国丈狐突以及里克、邳郑、卜偃等诸位大夫的家,来个赶尽杀绝,那就糟了!”

“子余所虑甚是。东关五、梁五的兵马早就包围了晋宫,如果他们收兵,将军队调去包围诸位大夫的府邸,确实可虑。不过,诸位大夫现在都躲在累虎、山祁的下军军队中,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

“依臣下看,目前,荀息应该还不会这么做,况且上下二军不听他的调遣。至于东关五、梁五的兵力不足成事……这么看来,绛都的局势可能会先安定个把月,等先君安葬之后,这一场立君的争斗才会继续展开。”狐偃说:

重耳赞同狐偃对局势的分析。

9

五更时分,当重耳在山城眺望时,绛都的晋宫里,骊姬正抱着年仅五岁的悼子,在大殿里登上了君位,立为晋国国君。

消息像野火一般狂烧到里克、邳郑、狐突、郭偃、吕省那里。众臣纷纷质疑:悼子能立为国君吗?这实在不不合礼法了。第一,悼子是先君诸公子中,排行最小的;第二,悼子不是晋献公立的太子;第

三,悼子没有祭拜祖庙,也没有受到周天子的册封。众臣异口同声的结论是:悼子没有资格成为晋国国君!

东关五、梁五的兵马团团守卫着晋宫。

新君悼子作为丧主,在十一月为晋献公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安葬仪式,随葬的兵马俑与车马,都远远超过了其它诸侯国,在当时,是一场规模最大的葬礼。

安葬了晋献公之后,已经是十一月末了。

悼子上朝的时候,荀息都会站在他身边,但是,平日来上朝的臣子很少。

五岁的悼子,什么也不懂,每天由骊姬抱着来上朝,连续坐上

三个小时。上朝时,悼子坐不住,吵闹不休,骊姬不住地哄着,而荀息和东关五等人,在一旁议论朝政。到了散朝之时,悼子早已哭乏睡着了。

骊姬、荀息立了新君,但无法服众。骊姬于是命荀息大开杀戒,将申生、重耳及夷吾的党羽清除干净,以求高枕无忧。但是,荀息不愿意这么做,他加强了朝廷侍卫,戒备森严。

晋国国内的政治情势显得十分诡异。

荀息派出特使去齐国,向称霸诸侯的齐桓公献上厚礼,请齐桓公主持公道。

里克自从奚齐被刺之后,一直没有露面,似乎朝廷里发生的事情,都与他无关。当他获知悼子被立为新君的消息时,十分震怒,赶到邳府对邳郑说:

“想不到荀息会立悼子为君,上次杀了一个奚齐,这次还是可以一刀把悼子杀了。干脆从曲沃调下军三千甲士来绛都,等悼子上朝之时,杀进宫去,一举将骊姬、悼子、优施这帮人杀了,斩草除根。到时,看荀息这个迂夫子,还可以再拥立谁!”

邳郑同意里克的看法,召集了下军的共华、贾华、叔坚、累虎、特宫、山祁等大夫,共同商议从曲沃调兵到绛都。朝廷的卫尉原是里克的下属,他只等里克密令,就立即打开宫门,让里克率甲士进入朝堂。

里克、邳郑指挥着三千甲士,将晋宫团团包围。其余的大夫们各带五百名甲士杀进宫去。

守卫宫廷的卫尉听到里克在宫门外的指挥声,立即打开宫门,下军的诸位大夫蜂拥而入。荀息才哄着悼子刚刚坐定,正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就看见陛阶下突然冲上来好多持刀执剑的武士。东关

五、梁五齐声令下,一批宫中甲士立刻上前保卫悼子,双方在陛阶下展开了激烈的拼搏,一时之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悼子吓坏了,优施抱起悼子,逃往后宫。荀息持剑护送他们二人,且战且退。

累虎带着一批精锐的甲士紧追不舍,荀息与优施护着悼子来到了后花园。他们才绕过了水池,累虎已快如奔电追了上来。他转头对众甲士喝道:

“不许伤了荀大夫,其它的人,都给我杀了!”

优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悼子也被摔到

一旁,啼哭不止。

累虎的追兵尽皆上前,将三人围在中间,荀息上前用身体挡住悼子。累虎提着剑,对荀息下拜:

“累虎奉命杀此孺子,请荀大夫退让一步!”

“不得无礼!这是新君,你不但不可杀他,还应向他下跪。”荀息高声道:

“哈哈哈!”累虎仰天大笑:“累虎还要向他这个娃儿下跪?累虎今日要替恭太子申生报仇,请大夫让开!”

“有新君,就有荀息。”荀息态度顽强。优施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叫道:“壮士饶命!壮士饶命啊!”

累虎看也不看优施,只望着在地上哇哇大哭的“新君”。累虎本是申生旧部,一想到申生含冤而死,大怒道:

“如此脓包,算什么新君!”说着,一剑刺向悼子。

荀息一剑挡了上来。累虎向荀息连发数招,但招招留情。他一面拖住荀息,一面向众甲士下令:

“把悼子杀了!”

众甲士上前欲杀悼子,荀息大惊,箭锋急转,“锵!”的一声,荀息与另一甲士刀剑相交。累虎一个闪身,一箭刺向哭叫着母亲的悼子。

“啊!”年幼的悼子大叫一声,一下子血流如注,再没了哭声。荀息听到悼子大叫,用力格开了甲士,跑到悼子身旁。他见悼子被杀,忍不住哭道:

“稚子何辜?你们为什么非杀他不可?”

累虎不理会荀息,他对油头粉面的优施怒目而视,优施惊抖得如筛糠般,早已说不出话来。累虎对他吼道:

“你就是优施?”

“壮士饶命!壮士饶命啊!”优施不住地磕头求饶。

“本将军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听说你是那妖姬的姘头,而且满肚子坏水,今日饶你不得!”

累虎说完,一剑挥去,优施立时一命呜呼。颓坐在悼子身旁的荀息,木然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他对累虎说:

“你也杀了老朽吧!”

“不!里大夫有令,谁敢伤了荀大夫一根汗毛,必须以命相抵。荀大夫,请多保重。”

荀息仰天长叹,说道:

“我荀息既然不能辅助新君,辜负了先君的付托,只有一死,以全忠贞之誓。”说着,举剑往脖子一抹,倒在悼子身旁。

累虎只能摇头叹息。他走到朝堂,见东关五、梁五已被山祁、共华、贾华杀死,梁五的手下早已四散奔逃,便带兵走了。骊姬和妹妹骊娣从后宫狂奔而至,一路呼喊着:“悼子!悼子!”

骊娣看见悼子横尸在水池旁,顿时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地爬向心爱的儿子。骊姬看到地上还躺着两个人——荀息以及她心爱的优施,悲伤的泪水沿着她苍白的脸颊滚落下来。骊姬绝望地看着这个她所熟悉的晋宫,想她这一生从一个女奴变成君夫人,晋献公听从她的话,杀了功勋显赫、威望卓着的太子申生,赶走了五个儿子,一时之间,她成了晋国的主宰,在晋国呼风唤雨,后来,她还做了十几天的太后……现在一切都没了,她爱的人都死了。

骊姬流着泪,心知里克、邳郑不会放过她,诸公子都想杀她而后快,而未来的新君不论是谁,一样饶不了她,她再也无法待在晋宫了。她妻然一笑,想想,这一辈子,福也享了,威也使了,能活这么一次,已经够了。她慢慢地站了起来,往水池边走去。骊姬看到水中一个失魂落魄却依旧美丽的倒影,这就是她吗?她咬了咬牙,纵身跳进池塘。

汪汪水面,溅起了散散落落的水花,复归于沉寂。

10

里克、邳郑的军事行动获致极大的成功,将骊姬这帮人的势力彻底瓦解。晋国此刻无君,朝廷上下都等着里克做出决定,看他要立哪一位公子为君。

立君,必然是一场激烈的角逐,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已经死了

三个,还有五个公子,要立谁为君呢?里克、邳郑和郭偃早就打定了主意——立重耳为君。

重耳在朝臣里、在百姓中,都颇有贤名。夷吾在朝臣中也有贤名。于是,这场君位角逐战,也就在重耳和夷吾之间展开了。

其它三位公子也在觊觎着,等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会,他们只盼晋国局势越乱,那么他们就可以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里克、邳郑和郭偃这天夜里请重耳来,但重耳迟迟未来。众人急了,决定请大夫屠岸夷出马。

屠岸夷的个性平和稳重,脸圆微胖,总是一副和和气气、笑口常开的模样,在朝廷里颇得人缘。里克相信,让这样的人去请重耳回国,会得到各方的拥护。重耳立为国君,不会有什么问题。这天夜里,里克、邳郑等人见屠岸夷来了,互相稽首拜见后,里克开门见山问道:

“屠岸大夫,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君位空着,你认为立哪一位公子好呢?”

“里大夫,”屠岸夷笑道:“我已经向里大夫说过多次,重耳公子最贤,应该立为国君。”

“老朽很同意屠岸大夫的高见,今请屠岸大夫来,是想劳驾你去一趟翟国,请重耳公子回来,登上大位。”

“如此光荣的使命,在下万不敢辞!”

“重耳公子谦逊、谨慎、爱民,因此,屠岸大夫必须告诉他,国家动乱,百姓受到惊扰,渴盼有贤君来治理国家,请他回国,我等必为之驱驰。”

“屠岸夷谨遵里大夫之命,明天一早就启程前往翟国,请重耳公子回国为君!”

屠岸夷干净俐落的答复,使里克、邳郑和郭偃甚为放心。次日一早,屠岸夷快马轻车,带着四名随从赶往翟国去了。屠岸夷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吕省在府中和蒲城午密商。吕省说:

“蒲大夫,你也知道,立君以长,先君剩下的诸公子中,唯重耳最长也最贤,不少朝臣提出要立重耳为君,吕省在朝廷上立刻出言反对。”

“其实,在下认为夷吾公子贤于重耳,应该立为国君!所以在下竭力主张立夷吾公子为君。”蒲城午点头道:

“吕省得到消息,里克与邳郑将派人去翟国请重耳回国,因此,我请蒲大夫辛苦一趟,明日一早出发,去梁国请回夷吾公子。”吕省狡黠笑道:

蒲城午听了,问道:

“吕大夫,如果重耳和夷吾二位公子司时回到国内,谁会被立为国君?”

“这个嘛……”吕省担心道:“如果重耳先回来,很可能被立为国君,这样,事情就不妙了。”

“咱们可以在重耳回来途中,派人在半路上把他杀了;再不然,等他回国后,半夜里带兵马包围进去,放把火也成。”蒲城午建议道:

吕省沉思了一会儿,忖道:

“半路上恐怕杀不了,重耳身边的魏武子、颠颉有万夫莫敌之勇,还有许多勇士保护他;回国后,里克的上下二军兵马众多,咱们的家兵绝不是他们的对手,更别说要杀掉重耳了。”

“这么说,夷吾公子当不成国君了?”蒲城午颇觉失望。吕省忽然心生一计,笑道:

“蒲大夫,你还是明天一早出发,请夷吾公子回国。我明日会在早朝提议,请秦侯帮我们在流亡的公子中,选出一位贤者,护送回国,立为国君!”

“里克会不会反对?”

“他反对不了,秦侯乃晋国诸公子的姊夫,既然晋国朝臣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请国外的亲戚辅助,选出一位公子了。”

“吕大夫断定秦侯一定会选夷吾公子?”吕省露出神秘的笑容,点头道:

“秦侯会的,这就看夷吾公子肯不肯满足秦国的要求,反正,还没到手的土地,不算公子的土地,只要公子肯答应割几块地送给秦国,事情就成了。而且,梁国就在秦国边境,若有三千秦军护送回国,谁敢反抗!”

“妙啊!”蒲城午击掌道:“吕大夫,此计实在高明,在下明天一早就去梁国。”

第二天一早,蒲城午快马轻车,驰往梁国,去请夷吾公子回国为君。

晋国在晋献公大丧之中,一连死了两位国君、一位太后和一位朝廷重臣,两方人马火拚,不少甲士枉送了性命。这场大乱使诸侯各国也为之震惊。

诸侯国的盟主,霸主齐桓公,本来就十分忌恨晋国的强大。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六五一年),齐桓公举行葵丘盟会时,各诸侯国带着礼物恭恭敬敬地出席了,唯有晋献公不去参加会盟,齐桓公心中十分不快。

晋国和齐国同样是一等一的大国,西边越过黄河与秦国交界,南到晋豫交界,东达太行山,西南到今三门峡一带,扼有桃林塞(陕西潼关),北与戎翟相接。齐桓公明白这是一个争强图霸的敌国。晋国发生了内乱,齐桓公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列国:宋、郑、卫、曾、蔡、陈、邾、徐、曹连同齐国,组成了十国联军。齐桓公自任统帅,齐大夫隰朋(音习朋)为前锋,讨平晋国内乱,军队有兵车一千乘,为了通过晋国的高山深谷,悬吊起兵车,勒紧了马缰绳,翻越过太行山,长驱直入晋国。这一次讨伐平乱,也许扶立新君,也许把晋国瓜分了。

晋国是姬姓诸侯国,周天子岂能让晋国被诸侯国在平乱中瓜分、吞灭。当周天子听到齐桓公纠集各国兵马入晋时,急忙派卿士宰孔、大夫王子党奔赴晋国,说是要会同齐桓公的军队,平定晋乱,扶立新君!

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进入晋国平乱,以及周天子派上卿来到晋国,打算会同齐桓公扶立新君的消息,快速地在晋国朝臣中传开了。晋国历来并不服从齐国,更何须齐国来平乱?就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耳、夷吾都未回国,立谁为君,意见不一。夷吾的亲信吕省看准了内外交错的复杂情况,提出了一条大家不得不接受、而且又可售其奸计的策略。他在朝廷上对与会的大夫们说:

“诸位大夫,晋国不幸,主公弃世,吕省和大家一样,不敢自作主张,迎立自己属意的公子回国为君,然而,国家一日无君,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如果哪个诸侯图谋残害晋国,随便迎回一位公子,恐群臣不服,国家局势将更加混乱,吕省想,咱们何不请求秦国帮助晋国立君呢?”

秦晋联姻,请秦穆公来主持立君之事,名正言顺,朝臣之中,任谁也不便反对。吕省见无人反对,便又提出,派大夫梁由靡前往秦国,请求秦侯赢任好出面,帮助晋国选定国君。

梁由靡受众大夫之托,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前往秦国;另一方面,吕省也赶紧派人向郄芮告知朝中状况及他策划的计谋。

齐国齐桓公率领的诸侯十国兵团,讨伐晋乱,烟尘散野,旌旗飘扬,迅速越过了晋国国境,沿着汾水,逼向高梁(山西临汾)。过不了多久,就要开达晋国都城绛邑了。这真是危在顷刻,谁也不知道如果齐国来了,将会有什么后果。

晋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强敌环伺;内部争斗不休。晋国臣民则翘首以望,盼着重耳回国,立为新君,早日拨乱反正,复兴晋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