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千门36天局 第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1

岁月又在变迁,但山水依旧,人面则时时不同。晋国百姓们记得,继赵盾去世后不久,晋成公率宋、卫、郑、曹四国伐陈,不幸中途患了重病,来不及赶回国都,就一命归天了,大臣们于是拥立成公的世子继位,是为晋景公。

年轻的晋景公,颇有乃父的遗风,不喜酒色,有志于晋国霸业。但又不像晋成公那么怀柔,而且城府颇深,喜怒不形于色,臣下们很难猜透他的心思。

只有晋景公自己清楚,他心里在想什么。“父王,儿臣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否?”“儿有何事不明?”

“父王贵为国君,何故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恕儿多言!父王好似在忌讳某个大臣,总在看他的眼色行事。”

“勿胡说了,儿要当心………”“当心什么?”

“夏日之日!”这是晋景公当世子时,同其父晋成公的一次对话,好多年过去了,至今还记忆犹新。赤日悬在当空,它如一盆炭火,炙得路人们叫苦连天。晋景公虽然躲入深官,又有内侍不停地凉,但他还觉得热不可当,仿佛夏天的炎日就在头顶,禁不住心生怨恨,出口怨道:该死的夏日!

其实,说得确切点,晋景公怨恨的是人,其人虽然已离开人世,可仍阴魂不散。好比盛夏的日头,尽管没入西山,但余热难消,令人生畏。

晋景公是后来才知道,二十年以前,晋灵公夷皋刚继位,因处幼冲之年,由赵盾专权国政。那一回,赵盾借口平定叛乱,欺国君年幼,不顾同僚们反对,一日间竟将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音

ㄎx*ㄞ)得等五个大臣斩于市曹,国人无不震惊。事

后有人问狐射姑:赵盾与赵衰相比,二人孰贤?狐射姑不假思索地说:赵衰乃冬日之日,赵盾乃夏日之日;冬日赖其温,夏日畏其烈。

再追溯到以前,正是这个赵盾,不顾晋襄公生前的嘱咐,借口夷皋幼少,说什么国家有难,应立年长的人为国君,竟不让夷皋继承君位。就因他反复无常,废立自由,致使晋文公的另两个儿子——公子乐及公子雍,不明不白地死去。

直至前几年,又是这个赵盾,因言语不合,公然令人将晋灵公弑杀于桃园。

够了!这个赵盾,分明就是一轮“毒日头”,而不明事理的先君晋成公,偏把亲女儿嫁给赵氏,好糊涂呀!

使晋景公忌讳的是,赵盾虽死,其家族依然势焰连天,现在晋国六军的军权,竟多操在赵氏手中—赵朔亲领下军,赵括、赵同、赵婴各领军中大夫。谁保他们不会兴风作浪?一旦时机成熟,又谁能保他们不会故伎重施?

可怕啊!自登基的那天起,晋景公一直患上这个心病,若不想法根治,后患无穷啊!为难的是,赵朔不仅是他的姊夫,而且姊姊庄姬又深得母亲疼爱,一时如何对赵氏下手?

晋景公毕竟富有心计,这位年轻的国君,不似晋灵公那么个性外露。他心里自有盘算,于是把报复的心意,深深地隐藏起来。他虽然怨恨赵氏,但至今还不想打草惊蛇,暗地里则在留意与赵氏有纠葛的人。他注意到,晋国原有卿族十一族,是魏氏、赵氏、狐氏、胥氏、先氏、栾氏、却氏、韩氏、知氏、中行氏、范氏。他们的先祖皆有功于晋国,但彼此之间的倾轧,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激烈的争斗中,最大的赢家

一直是赵氏,所以也一直执掌国政;最惨败者是狐氏,导致后来亡族了;最亲赵氏者首推韩氏;最与赵氏不睦的,依次有栾氏、却氏、先氏、范氏……。余者虽不敢与赵氏对立,可是相互之间也貌合神离。唯有魏氏独立门户,既不想结党营私,也尽量避免与任何人发生摩擦。

经过仔细盘算,晋景公走出了第一步棋——从旁掣肘赵氏。

他先是藉“魏颗活捉杜回”有功而大作文章,也不管杜回被擒是否与“老人结草”有关,而是当众嘉许魏颗之功,并封以令狐之地。其后,又利用范氏等几家灭赤狄的功劳,赐予他们土地,委以他们大权,让他们感恩戴德。

尽管这样,晋景公对赵氏的怨恨仍然有增无减,总觉得这个家族的存在,对国君是个潜在的威胁。为此,他走出了第二步棋——以毒攻毒!他十分清楚,朝臣中与赵氏结仇最深的,莫过于屠岸贾。这是晋景公最想利用的一步棋,所以不露声色地起用屠氏,把他由“下大夫”升为“大夫”,并有意重用之。

莫道魏氏、范氏等几家大臣,对国君是如何感恩戴德,就以屠岸贾来说,受宠若惊之外,更是感激涕零。

或许他看不透晋景公的用意,但他凭直觉判断出来:扬眉吐气的日子为时不远了!他想起当年在赵府,虽然死里逃生,却蒙受了奇耻大辱,尤其是赵朔那一脚,踢得他痛不欲生。至今,每一思及,他的屁股还隐隐作痛。他也曾断言,纵然赵盾有意宽恕,但赵氏的后代绝不肯罢休。因此这几年,他表面上假装对赵氏非常顺服,暗中则无时无刻不在窥测风向,如今难得来了时机,如何肯放过?

迫不及待的屠岸贾,终于斗胆入官,私下要求谒见国君。

这正中晋景公的下怀,但他完全不动声色。“屠卿入官,必有奏言?”“臣有一事,憋在心中已久。”

“是么?”晋景公故作惊讶,问道:“不妨说来听听吧!”

“便是当年赵盾弑君之事,臣以为是到了重新追究的时候。”

“我道是何事,原来是旧事重提。”晋景公不以为然地说:“关于此事,先君成公既没有追究,赵盾也死去已久,重提何用?”

“啊,主公!逆臣虽死,子孙却布满朝中,若不究罪,何以惩戒后人?”

晋景公故意沉吟不语,诱得屠岸贾大数赵氏的罪状。他说得有声有色、有凭有据,罗列出一条又一条的罪状,道是光一个赵盾,导致狐氏亡族、五个大臣丧命;使十多家成为鳏寡孤独,又害死两个王室公子,弑掉一个国君。

晋景公暗中一震!尽管他知道这些事实,但从来没有统计过,如今让屠岸贾归纳出来,竟是如此地惊人。

“他乃晋国的头等逆臣!”屠岸贾斩钉截铁说。“简直该满门有罪!”晋景公差点脱口而出。“而且,应该三族皆诛!”屠岸贾又加重语气说。晋景公虽然心表赞同,但始终不形于色。“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屠岸贾豁出去了,不惜咬紧牙根说。

“兹事体大,容寡人三思,再同诸大臣共议,好么?”

聪明的晋景公,正在心中酝酿第三步棋。过后不久,梁山发生崩塌,泥石阻堵河流,三日不通。利用这个机会,晋景公召集群臣,共议于大殿。有大臣奏道:

“国主山川,山崩雍塞河流,必有一说。”“此言不差,主公当令太史卜之。”屠岸贾趁机进言。

晋景公依奏,下令太史当殿卜来,太史事先已被收买,便顺着上意回奏道:“此皆因刑罚不中的缘故。”

“寡人未用刑罚,何为不中?”

“主公啊!”屠岸贾奏道:“赵盾弑灵公于桃园,史册有载录,此乃逆天不赦之罪;先君成公不加诛戮,反委以国政,延至今日,逆臣之子不思收敛,而且将谋叛逆。梁山之崩,天意欲主公伸灵公之冤,还望火速正赵氏之罪。”

“屠大夫所言差矣!”下军元帅韩厥,不平则鸣道:“桃园之事乃赵穿所为,与赵盾何干?况赵氏自赵衰以来,世代有功于晋,主公千万勿听信小人之言。”

“韩将军,谁是小人?”屠岸贾质问说:“怕是将军念赵家一饭之恩,有意文过饰非吧!”

晋景公瞟了韩厥一眼。众所周知,韩厥自幼被赵家收养,赵氏对他何只是一饭之恩?当年,正是赵盾把韩厥推荐给晋灵公,才使他一跃而成为军中司马。因为有这层瓜葛,一被人抢白,韩厥也不敢作声

屠岸贾抓住时机,又进言道:

“上天既已示警,若不明刑罚,国家必有大灾,求主公当机立断!”

“诸卿以为如何?”晋景公扫视一周,问道。栾氏、却氏、范氏等几家大臣,既对赵氏有宿怨,又新受国君的恩宠,自然不会替赵氏辩罪,但又不肯像屠氏那样明火执杖,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不语,却有个大臣打破沉默说道:

“微臣看来,此事当由主公圣裁。”

此语一出,众人都纷纷仿效,异口同声地说:“对,对!臣等愿听主公圣裁。”晋景公要的就是这句话。

散朝了,屠岸贾独自留下,晋宫内又将酝酿一场新的杀戮。

2

槐树下聚集了一群乘凉的人。他们猜不准,这株老槐树有多少年纪了?大家一口咬定它乃是赵氏先人所栽,于是话题从这里扯起。其中有一位长者,对赵氏的家世了如指掌。据他说,赵氏的祖先与秦人共祖。后世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名恶来,因为侍奉虐纣(商纣王),被周王朝杀掉。另一个名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事周缪王有功,王赐给他赵城,因此为赵氏。自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生叔带,去周如晋,建赵氏于晋国。自叔带以下,赵氏不断兴旺,五世而至赵夙,赵夙生共孟,共孟生赵衰……

叙述到赵衰父子,附和者更多了,众口一辞都道:赵氏父子,晋之勋臣也。当年晋文公重耳,正是赖以赵衰献策,才得以称霸诸侯。其后,晋灵公年幼无知,若无赵盾辅佐,怎么能安定社稷?偏偏晋灵公夷皋,不以为恩,反而为仇,不该啊!是他自己失德,怎可怨怪赵盾?

这些议论自然传进了赵府,主人赵朔深感慰藉:毕竟,是非自有公论!

眼前的赵朔,终于领悟到父亲生前的用心,也后悔当初对屠岸贾踢了一脚。所以这些年来,他极遵父亲的遗嘱,不敢与人结怨,并特别善待府中的下人,果然常常赢得赞誉之声。

最使他欣慰的还是,娇妻庄姬怀孕已久,不日就要分娩了,所以,夫妇正沉浸在喜悦的遐想之中。

“夫君,你道一朝分娩,是男或是女?”庄姬悄声地问。“生男当欢,生女也喜欢,只要孩子平安出世,我不计较生男或生女。”

“君言极是,生男也好,生女也罢,但总该起个好名字。”

赵朔点头称是,正待动心思,却见门客周坚,急急地奔进来。

这个周坚,本居城外,于年初娶了个良家女子,夫妻好不恩爱。想不到婚后不久,妻子往桑林采桑,竟不明不白地失踪了。周坚如被人摄去心魂,一连多日,不吃也不睡。他四处打探寻找,完全失了踪影,求神神不答,问卦卦不灵。可怜的他,踏破铁鞋,哭干眼泪,一时无计,竟思自尽而死。天幸被赵朔撞见,不但救了一命,还直接把他带回,让他在赵府安身,并答应助他打探其妻下落。周坚感恩不尽,从此便成为赵府的门客。只是,尽管赵朔差人到处查寻,其妻仍无踪迹,如泥牛入海,夫妻再无见面的日子,怎料今日在府外,却意外得到消息。所以他急急地奔回赵府,

一进门便跪在赵朔面前。

“主人,我的妻子原来被人强掳而去。”“被谁所掳?”赵朔问道。

“竟是朝中大臣,现居大夫的屠岸贾。”周坚说罢,大哭了起来。

“怎么会是他?”赵朔有点不信,问道:“这消息从何而来?”

“屠府内有一个家人,与我是旧识,今日偶然相遇,是他偷偷告诉我的,还求主人替小的作主!”周坚哀求着。

“强掳有夫之妇,天理安在?”赵朔气愤地说:“待我立即入宫,为你作主!”

“我也相陪入宫!”庄姬说。

“你即将临盆,怎么能随便走动。放心,我一定会说动主公,为周坚讨回公道。”赵朔立即命人备车,可是,尚未出府门,就被人阻挡住了。

3

绛城郊外有一处人家,草房陋屋,居住着夫妇两人。丈夫长期在城内,使这所房屋显得十分寂寞。但最近则大有不同,不但丈夫天天守在家里,间或还有客人出入,而且屋内不时传来朗朗的笑声。

原来,这户寂寞人家,于几天之前,生了个可爱的男孩子,不少亲朋好友,纷纷登门贺喜。

孩子的父亲名程婴,乃赵府门客,今年三十多年纪。其妻翟地人,人称翟氏。两人成婚十多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天赐麟儿,夫妻俩能不高兴!送走了客人,程婴迫不及待地奔入内屋(里面的房间),看见亲儿正在妻子怀中吮奶,忍不住伸出指头,把孩子逗弄一番。

“看你,”翟氏嗔道:“老想逗他,当心把孩子逗哭了!”

“唔、唔——”程婴只得缩手,却把孩子盯个不休,开心地说:“这孩子太可爱了。”

“是啊!你看他一对眼睛,怪精灵的:”“还有一对酒窝,更惹人爱,哈哈哈!”高兴已极的程婴,忍不住哼唱了起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程婴正唱得欢,忽闻叩门之声,程婴开门一看,竟是好友公孙杵臼。

这位公孙杵臼,也是赵府的门客,他比程婴年长,两人因心志相同,故而结为知己。此时,公孙杵臼身背竹筐,显得沉甸甸的,却不知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公孙兄,你这是什么意思?”程婴问。“为兄乃奉命差遣。”“奉谁之命?”

“谅贤弟不难猜出来,还是先查收再说。”程婴接过来一看,但见筐内装有黄粱(粟名)、白黍、麦食、肉脯,以及枣、栗、柿……等各种食品,一时竟傻了眼。

“啊呀!这么多东西,莫非又是赵府赏赐?”“贤弟猜得不错。”公孙杵臼说:“主人交待,贤弟之妻正在月子里,应予调养,若有所缺,另再接济。”“真乃受之有愧。”“但也却之不恭。”

“公孙兄不知,前几天,主人一闻拙妻分娩,就差人送来不少食物,使我……”程婴感慨地说:“想当年,我穷途末路,蒙赵相国见怜,收为门客,救死之恩未报,反受赵家不断接济,你道我于心何安?”提到赵府厚待之恩,公孙杵臼也深有同感。

“此恩天高地厚,却不知何时报答?”程婴又说。“唉!为兄何尝不是如此?”公孙杵臼顿了一下说:“不过我想,今世若无缘报答,待来生也未迟。”

“来生?太迟,太迟了!”

“不迟,不迟!岂不闻老人结草报恩\\\"的故事?”“结草报恩?”

“难道你未曾听闻?”“快说来听听。”

“那可神啦!”公孙杵白于是说开来:“此事发生在去年,即晋景公二年。其时,秦国兴兵伐我晋国,晋君令大夫魏颗领兵抵御。不想秦军中有个大力士名杜回,有万夫莫敌之勇,让晋军连吃败仗,害得魏颗束手无策。那一天,两军又交战,晋军依然败逃,杜回更猛追不放,一直追至青草坡,却出现了怪事,杜回突然寸步难行,甚至跌跌撞撞连站都站不稳。你道为什么?原来有一个老人,正弯下身来,将青草打了一个个的结,致使杜回的脚被绊住了!”

“后来呢?”

“魏颗只道是天意相助,便趁机反戈一击,不仅转败为胜,而且还活捉了杜回。”

“那个结草的老人是谁?”“那老者非人,却是个鬼魂。”

“什么!是鬼魂?”程婴一惊,问道:“其中必有道理!”

“自然有缘由,”公孙杵臼接着说:“原来,魏颗的父亲魏武子,身边有个小妾,魏武子病时,命魏颗说:待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但到病危时又说:一定要把她殉葬。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她嫁了。按魏颗的说法是:病重时神智昏乱,所以我听从他清醒时交代的话。”

“这与老人结草又有何关?”

“你安知事后,魏颗竟曾梦见一位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所嫁妇人的父亲,感激你救了吾女,今日结草绊倒杜回,助将军成此军功,以报答将军救吾女之恩。”

“这些可都是真的?”程婴将信也将疑。

“唉!这是咱们主人,赵朔将军亲口说的,还能是假?”

“原来如此!”程婴相信了。

“因此我说,为人若感念恩情,报答不愁无期。”“说的也是啊!”程婴若有所思地说。

“还是说说你的宝贝儿子吧!”公孙杵臼说。提起孩子,程婴又来了兴头,他二话不说,直奔进内屋,不顾妻子反对,把婴儿抱出来,在好友面前炫耀一番。

“好个婴儿,真乃天生英物!”公孙杵臼赞不绝口。

忽然,婴儿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程婴哄不住,只好抱进内屋,但婴儿哭声久久不止。公孙杵臼有点愕然,自语道:“怎么啦?难道我是孩子的克星?”“老兄说到哪里去?婴儿啼哭本是常事,有什么奇怪?”程婴不以为然地说。

可是,房内的婴儿哭得更凶更厉害了。公孙杵臼心中不是滋味,他不想多待下来,正欲告辞,忽见一人推门而进,神色极为慌张。

“坏了,咱们的主人要大祸临头了!”来人正是周坚。

“出了什么事?”

“别多问,主人要你们赶回去,怕是有要事相议。”

程婴及公孙杵臼两人,哪敢耽搁,立即和周坚飞奔进城去了。

4

当赵朔要入宫为周坚讨回公道时,韩厥把他挡在家门口。

无疑地,韩厥是来报说消息的,虽然他不知国君在背后做什么,但凭直觉判断:赵氏大祸即在眼前!

听了韩厥的说明,赵朔虽然感到意外,但觉得事情应该不至于那么严重,便说:

“依我看来,国君不会轻信屠岸贾的话。”“是啊!”庄姬也说:“何况我乃国君的胞姊,国君岂能不念手足之情?”

“公主此言差矣!”韩厥直言道:“人若信邪,必失主见,骨肉尚且不顾,何况手足之情?岂不闻,桓公受骊姬迷惑,忍心把亲儿子申生杀死;夷吾因权欲熏心,竟置幼弟于非命。史有前例,还望将军夫妇防备在前啊!”

赵朔夫妇还在犹豫,忽有宫内人求见。庄姬认出,该官人乃其母成夫人的近侍,只见她急急跪下,奏禀道:

“大事不好了!成夫人探知,主公已将赵盾之罪,书于罪版之上,交屠岸贾处置,赵氏必有大祸,成夫人令尔等早作提防。”

“难道母亲也无法阻止主公?”庄姬还在质疑。“这个……奴婢就不得而知了。”

“显而易见,成夫人因无力阻挡,才差人报讯。”韩厥一语道破。

至此,赵朔夫妇才慌了神。

程婴、公孙杵臼及周坚赶回赵府之际,韩厥正在分析事态的严重性。他说:“赵将军,依韩厥看来,主公既听信屠氏谗言,岂将是一般惩罪?怕的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与其如此,不如及早逃跑。”

“韩将军所说极是,求主人速速安排脱身之计。”程婴、公孙杵臼一同劝道。

“主人请尽快离去!”周坚挺身而出,说道:“府第由我守着,屠岸贾敢来,我同他拚了!”

“周坚哪!”赵朔说:“你无非因为妻子被掳,急于报仇。但我要劝你,这事只能忍着,切勿以卵击石啊!”

“就算如此,但主人你呢?”周坚问。“我……我绝不逃跑!”赵朔说得很坚决。“却是为了什么?”众人同问。

“想当年,我父亲为抗灵公之诛,既遭受非议,又在史册中载上恶名,故临终之前殷殷嘱咐,要子孙不可重蹈覆辙。如今明知眼前有大祸,赵朔何敢违抗君命?唯愿听天由命了!”

“依夫君说来,我们只有坐以待毙了?”庄姬哭着说。

听到妻子的哭声,又看到她那即将分娩的身子,赵朔怔住了。

韩厥趁机向在场众人使眼色暗示,程婴、公孙杵臼、周坚以及所有门客便一起跪下,求道:

“求主人速即离去为要!”

“别这样了!”赵朔将他们一一扶起来,说:“你们若尚念主仆之情,我倒有一事相托。”

“我等愿恭谨受命。”

“吾妻怀有身孕,已在临月,倘若生女不必说了,天幸生男,尚可延续赵氏宗族血脉,这一点骨肉,唯望韩将军以及各位设法保全,我虽死犹生。”

“区区小事,当义不容辞。”韩厥毫不犹豫,立刻

一口答应。

“我等也愿尽微薄之力,以报赵将军大恩,如有食言,愿遭雷殛!”程婴、公孙杵臼发誓说。“赵某在此先谢了!”赵朔深深一拜。

“但依我之见,”韩厥又说:“趁事件未起之际,不如暗中把公主护送入宫,也许藉由成夫人之助,能保住赵家一脉香火。”

赵朔也觉得有理,便交待庄姬说:“记住:生女当名曰‘文’,生男当名曰‘武’,文而无用,武可报仇!”“也许不至于如此,”庄姬含泪说:“待我先入宫,央求母亲出面,或能挽回危局。”

赵朔明知无望,也料到此次一别,天人永隔,却不便明说,只命人备车,令程婴从后门把庄姬护送入官。

送走了庄姬及韩厥,赵朔唤齐门客,打算一一遣送,却发现少了一个周坚。

5

六月的早晨轻风送凉。绛城的百姓们,趁夏日未升,一家家正敞开门户,欲把凉风纳入内室。却在此时,突闻兵马嘶叫的声音,但见一乘四马,驮着一个腰悬宝剑、脸带杀气的官员,后面跟着数百名甲士,

一个个手操铁戟铜戈,杀气腾腾地直奔赵府。

率兵者正是屠岸贾,一到赵府,他立即下令甲士,把赵府围个水泄不通。复命人将晋景公所书的罪版,悬挂大门上,然后气势汹汹地冲进屋内。

赵朔昨夜通宵不眠,但他始终不想逃跑,他只做了一件事,即把非宗族的门客一概遣走。诚然,有好多人不愿离开,如深受赵氏大恩的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赵朔好说歹说,直至官兵来到之前,总算遣走了最后一个门客。

“久违了,赵朔!”屠岸贾对着赵朔冷笑。“原来是屠大夫驾到,不知你领兵前来,所为何事?”赵朔显得十分平静。

“奉命讨逆,来人,将他绑了!”

屠岸贾一声令下,军士们把赵朔绑个结实。“好吧!我愿入宫请国君定罪。”

“入宫?哈哈哈!”屠岸贾狞笑着道:“死在眼前,还想入官。”

“你敢将我当场杀死?”

“岂止你一人,你满门均难逃死劫!”“难道这是国君的旨意?”“是又如何?不是又怎样?”“分明是你想一报私仇。”

“也许你说对了!”屠岸贾狂笑道:“这只怨你父亲,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当年居然让我活下来,岂知在被你们羞辱之后,我日日夜夜难忘一蹴之恨。说句实话,换成是我,可绝不肯做此蠢事。既成对头,势如冰炭,水火难兼容,冤家安可解?即使这一代肯宽恕,后代子孙也难容。与其如此,反倒不如斩草除根!”

“好个屠岸贾!早知有今日,当初就该一刀将你杀死!”

“谁教你当断不断呢?尤其你既不杀我,更不该踢了我一脚,今日我只好还你一刀了,哈哈哈!”屠岸贾抽出利剑。

“奸贼!赵朔化作厉鬼,也绝不轻饶于你!”“好吧!我就立即教你变成厉鬼!”屠岸贾挥舞利剑,向赵朔心窝用力刺去,赵朔惨叫一声,立即倒在血泊之中。

“众甲士!”屠岸贾又高声下令:“今日大开杀戒,凡赵府中人,不论妇孺老幼,逢人便杀,不许留下一个活口!”

军士们一声领命,钢刀铁戟齐举,逢人便追,遇人便杀。一时间尸横堂户,血浸庭阶。屠岸贾先是感到无比的快意,但耳闻一声声惨叫,目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倒地,却也看傻了眼。他没有经历过战场,又何曾目睹过杀戮?举目四顾,所见之处,横躺竖倒尽是尸体;一具具尸体冒出、喷出的,都是鲜红鲜红的血;那鲜血消着、流着,一直流到他的脚下。他急急把脚抽起来,但竟无一处可以落脚,只好站着不动,眼看一双靴子被血水浸透。他简直惊呆了,真想对手下喝道:“住手,住手!”可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只手,紧紧地扼住喉咙,使他喊不出声音来。

一场杀戮结束了,屠岸贾还愣在那里,直至手下票报说,已将赵府的人斩尽杀绝了,他才如梦初醒,遂令检点人数。之后,屠岸贾方知适才这一场杀戮,诛杀赵朔、赵同、赵括等男女老幼,共计三百余口。

“还有人漏掉吗?”屠岸贾不忘问道。

“单单不见赵朔之妻庄姬公主。”一位将军禀报说。

“你说什么?庄姬公主不见了?”屠岸贾相当吃惊。

“据赵氏家人说,庄姬公主在昨夜,被人用车偷偷送入官里去了。”

屠岸贾完全清醒了过来。他早听人说,庄姬怀有身孕,她这么一逃,岂不是留下无穷的后患?

他又咬一咬牙,想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绝不能手软。殊不知当今天下,列国相争,胜者为侯,败者为寇;所谓胜者,不就是靠杀人——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杀,直杀至称霸为止!国君如此,人臣岂能例外?

他下定了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必须设法让庄姬一死,哪管她是国君的姊姊。尤其是她肚子里的孽种,绝对不容生出来。屠岸贾决定入宫。他喝令一声,军士们踏着尸体、踩着血水,奔出赵府,那脚印斑斑点点,在赵府往内宫的路上,拖成一条血沟,长长的,长长的……

6

日暮黄昏,落日余晖染遍云霞,天边一片金里透黄。一个美女倚在窗口怔怔地看着,忽见云霞的黄色之中,又透出血色。她一阵打愣,急忙返身躲开窗户。

“请美人用饭。”丫头捧来晚餐。“我什么都不想吃。”

“美人若不吃,主人回府,又要迁怒于奴婢。”“那……搁在那里吧!”

婢女道声“是”,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美人名叫垣兰,她正是周坚的妻子。于两个月之前,同姊妹们在郊外采桑,返家的路上,才与同伴分手,忽觉肚中不适,却非疼痛也非腹饥,此种不适之感,她从来没有经历过。正自疑诧之时,突然从路旁涌出几个强人,把她连拖带拽,劫进一乘马车内,之后全身被绑、口被塞,挣扎既无门,出声更不得……当垣兰弄清楚,是屠岸贾派人将她掳掠进府时,简直如雷轰顶!她又惊又急、又悲又愤!于是不顾一切地哭着、闹着、吵着、骂着,甚至撕咬在身边的老媪、婢女。可是任凭她如何撒野,都无济于事。她声嘶力竭的同时,也意识到紧接而来将会发生什么?“休想!”垣兰狠下心。她自然想到周坚,想到夫妻二人,成婚虽才两月,恩爱却非一般,而且早许下“鸳鸯于飞,君子百年”的誓言。“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垣兰此身只属夫郎,他人休想占有。一句话:宁为玉碎,不愿瓦全!可是,万万想不到,事实与本愿竟大相径庭。

垣兰记不清那夜的情景,只记得吃了晚餐之后,全身特别疲惫,昏昏欲睡,朦胧中突闻一声巨响,来不及掩耳,房门便被撞开;还没有定神,一个庞大的身躯已经站在眼前,只一个呵气,垣兰连抬手的力气都无了……

遭受屠岸贾蹂躏后的垣兰,一度想到死,但鬼使神差让她活了下来。谁也不明其中原因,但在于她看来,这是唯一的选择。她现在什么都不在乎,甚至对屠岸贾也肯曲意奉承,因为她突然在心底拥有了一个秘密……

“美人……”是屠岸贾的声音。

垣兰正躬身相迎,忽觉有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她弄不清哪来这种怪味?抬眼之际,看见屠岸贾的眼中布满血丝,脸色极为难看。而且欲坐不坐,欲立又徘徊……

屠岸贾才从官中回来,却在不断地自语着:“那腹中胎儿……”

“什么胎儿?”垣兰倒是一震。“倘若……生男,绝不留情!”“啊!你在说什么?”垣兰更吃惊了。

“唔,我方才说了些什么?”屠岸贾回过神来。“你说的分明关乎生儿育女之事,这是怎么一回享?”

“那……那是赵氏的事。”“赵氏又怎么啦?”

“唉!我说过,”屠氏心烦地说:“外间的事,你不必知道太多,反正此事与你无关。”垣兰好像松了一口气。

“今夜不陪美人了,你好好地休息吧!”目送屠岸贾离去,垣兰又陷入沉思。

对于外面发生什么事,她确实一无所知,也懒得理会。眼下她所思所虑的,只有藏在深层的心事,其中自然也涉及周坚。迄今为止,在屠岸贾面前,她至死不肯透露谁是她的原配,也不想让周坚知道妻子身落何方?事情到这个地步,她实在无颜再见周坚,只在暗中祈祷,愿老天保佑他好好地活下去。垣兰作梦也想不到,周坚不但获得了消息,而且今夜潜入屠府,甚至就在她的身旁。

昨天,当周坚看到赵朔无意逃跑后,就自行悄悄溜出赵府,直接潜身到屠府附近。他的想法是,与其劝赵朔逃跑,不如先把屠岸贾杀死,既可报夺妻之仇,又能替赵氏解围,岂不一举两得。所以他当机立断,随身带着利器,决定连夜刺杀屠岸贾。偏偏直至天亮,还寻不到入府的机会,沮丧之余,只得折回赵府。可是当他回到赵府时,赵氏一门已经惨遭杀害了。

看着府里前前后后都躺满了无辜被害的赵氏老小,愤怒已极的周坚,再也忍不住了。他好不容易盼到天黑,又潜至屠府外墙,想到妻子被夺,恩主一家惨死,心中燃着怒火,脚下如蹬火轮,陡地一跃,身子似若被托起一般轻盈,他又轻轻地一跳,便落入屠府后院。他避过耳目,一路寻找下来。偶然瞥见有个贵妇,独处一室,心想必是屠贼的妻妾,正欲把她当作活口擒拿时,忽地认了出来:那分明是自己的爱妻垣兰。

他差点喊出来。但看到她一身华丽,满头珠饰,又是那么镇静自若,周坚的心似被毒蛇咬住,他忘了身处险地,没几步就冲到她面前。

“垣兰!”

垣兰霎时以为自己身在梦中,当她确认丈夫真的站在她眼前时,她简直吓坏了!

“你……一切无恙吧?”周坚话中有刺。

“你是怎么进来的?快……快出府去,否则一命休矣!”垣兰连说带推。

“那咱们一同逃跑吧!”“不,不……”

“为什么?”周坚问道。“那……只能同归于尽!”“我倒乐意,难道你怕死?”“你既不能死,我更不想轻生。”“就是说,你已经……”

“别说了,求求你立即离开此地。”垣兰下跪求着。

“好吧!那你告诉我,屠贼宿在何处?”“你想干什么?”

“我要报仇雪恨,要将他千刀万剐!”“啊!那何异于灯蛾扑火?”

“不用你管!快告诉我,贼窝在哪里?你不说,我自个儿找去!”

周坚拔腿就走,垣兰扑上前去,把他死死地拉住。

一个强拉,一个力推,既惊动了护卫,也很快地惊动了屠岸贾。

“捉刺客,捉刺客!”

护卫们如潮水般涌上,周坚立即陷入了重围。

7

连日来的晋官内,管磬齐鸣,弦歌不断,好一片欢乐景象。但见宫中铺筵席、列酒樽,动羽旄、舞干戚(干戚,盾与斧,皆古兵器)。晋景公醉眼朦胧,把怀中的美女当作笙管,又是按来又是吹,美女们吃吃地笑着,其声侵入乐池,惹得乐工们心猿意马,于是文明的古乐,一时乱不成章了。

只几天之间,晋景公变得荒淫无度。

宫中人记得,自血洗赵府之后,晋景公突然纵酒欢乐,并索性免了早朝,把国事都交给屠岸贾处理,自己则整日沉缅于酒色之中。凡朝臣一律免见,就连君母成夫人也被拒之门外。

其实,晋景公并未十分沉醉,相反地,他的思路还非常明晰。他一边怀抱着美女,一边还在回忆几天前所发生的事……

当他感到赵氏宗族是潜在的心患,又不便直接下手,只好时时留意机会。直到借到屠岸贾这把刀后,便把赵盾的罪状书于罪版,交给屠岸贾,故意含糊其词说:由你处置,但勿惊动国人!

赵朔一家遭到大屠杀的第二天,国中上下一片惊慌,内侍报说屠岸贾血洗赵府。晋景公初时不信,及至屠岸贾回宫复命后,一切都得到证实,他大为吃惊地问道:

“啊!你把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尽皆杀了?”“杀了,都杀了!”“斩尽杀绝?”“一个都不留!”

晋景公睁大着眼睛,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再看看屠岸贾,双眼布满血丝,眼中射着绿光,浑身散发出

一股又一股的血腥味,晋景公简直毛骨悚然。他说什么也不相信,屠岸贾这人会凶恶到这个地步。

平心而论,按照晋景公的本意,不过藉惩罚赵盾之机,削去赵氏的势力,至多杀他一两个了事,怎料姓屠的如此残忍?晋景公不仅感到胆寒,而且也后悔了。心想屠岸贾手毒心狠,比之赵氏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人,留在身边岂止“后患”,说不定祸患即在眼前!

“主公,难道臣下做错了?”屠岸贾问道。

“唔,不!”晋景公尽力掩饰,勉强说道:“杀……杀得好啊!”

“好是好,只可是草已斩尽,祸根未绝。”“什么意思?”

“赵朔之妻庄姬公主还活着。”

“什么?”晋景公忽地吼叫起来:“连庄姬都不肯放过?你疯了么?她可是寡人的姊姊啊!”

“但她身上怀有赵氏的孽种,非死不可!”“你敢?”晋景公面露寒光,出语威胁。

“哎呀!主公,”屠岸贾不甘示弱,说道:“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是欲罢不能了。万一庄姬公主生出个男孩来,他日长大,能不替赵氏报仇?”晋景公听了,倒是为之一凛。

“主公啊!”屠岸贾进而说:“可知灵公是如何栽在赵氏手里?就因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想当初,赵盾亡命出宫,臣一再提醒要根除后患,灵公竟如闻风过耳,结果中了赵盾的奸计,错把赵穿引为心腹,终于招来杀身之祸。此乃前车之鉴,而今明知赵氏存有祸根,何故心生不忍?难道不怕重蹈桃园覆辙?”

如被人戳中要害,晋景公的身子猛然一震。他不得不承认,屠岸贾的话说到要害上,如此说来,把赵氏一门杀尽,倒是做对了,即使有所过分,也只能一错到底!

但晋景公转念又想:莫道庄姬乃寡人胞姊,母亲成夫人这关怎么过?本来已经答应保住庄姬一命,若再反复,母亲岂肯罢休?

“主公不能再犹豫了。”屠岸贾不断摧促着。晋景公沉吟之际,忽然有个念头闪过,遂对屠岸贾说:

“寡人说过,交你处分,不但算数,接下去连国事都委卿处理,如何?”

“好!臣要的正是这句话。”

“不过,看在寡人的份上,必须留庄姬一命。”“遵主公嘱咐,但臣明言在先,一旦庄姬公主生男,必令婴儿夭亡!”

晋景公不置可否,屠岸贾这才罢休。带着微笑,满意地离开。

自那以后,晋景公变得荒淫起来。

说到底,一切都是装出来的。他盘算好了,既然把屠岸贾这把刀借来,那就一借到底,自家索性装作昏庸。与其当暴君,不如做昏君。有朝一日追究起来,他至多只担个失察之过,真正的罪魁祸首仍旧是屠岸贾!

想到这里,晋景公不禁又得意起来,随着伴着乐曲的节奏,他的一双手竟在美女身上游移起来。

8

庄姬那夜被护送入宫之后,先是由成夫人接走。当夜,她吵着要见当国君的胞弟,但晋景公避而不见,成夫人也爱莫能助。第二天,当庄姬闻知夫家被屠岸贾满门抄斩的消息,不禁哭得死去活来。她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欲寻逆弟昏君评理,可是宫门都被封死了。后来,母亲告诉她,晋景公整日纵酒欢乐,把国事都交给屠岸贾,就是见面也于事无补。庄姬这才死了那份心,强忍着悲痛,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未出世的婴儿身上。

现在的庄姬,被限制了行动,她不准与成夫人相处,而是被置于另一个官室。这里独处一隅,四周由禁卫封锁,她被限制不得越雷池一步,外人也轻易进不来。但不时有陌生的妇人,到此探头探脑。看得出来,她们是奉有密令,专门来窥探婴儿消息的,这使得庄姬更感心慌。

这一夜,彤云密布,风满宫楼,旋而雷声隐隐,雨声沥沥。就在这苦风凄雨沉雷之夜,庄姬腹中的胎儿,不知天高地厚,硬是钻出母体,降生于乱世人间。而且冒着一出世可能被扼杀的危险,勇敢地充当赵氏的继承人。

婴孩确确实实是个男的,是名副其实的“赵氏孤儿”。你道他生得如何?他长着乌黑的头发,漆亮的眼睛,方额兼大耳。再看看那双小脚丫,一踹一踢,后劲无穷啊!

这孩儿有点怪,除了向世人宣告出世外,也不随便乱哭。尽管这样,几天之后,仍然走漏风声,虽然成夫人吩咐宫中,假说生的是女婴,但瞒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如何保住孤儿?怎样让其脱险?成夫人无计可施,庄姬更是束手无策。

担心的日子终于来了!

这一天,屠岸贾率领甲士及女仆,突然涌至庄姬的寝宫。

全无防备的庄姬,简直吓坏了!她躲在内屋,紧紧地护住婴儿,浑身直打哆嗦,吓得六神无主。又偏偏成夫人不在身边,这该怎么办啊?

“请庄姬公主出来说话!”“请庄姬公主出来说话!”

一声声传呼,一声声摧促,再不出屋,非穿帮不可,但婴儿要藏在哪里?

庄姬情急无计,只好把孤儿藏于裤管中,绑在腿上,外面罩上罗裙之后,急忙跪地,对天祷告道:“天若欲灭绝赵氏血脉,儿当啼哭;若赵氏还有

一脉相承,儿则无声。”

在外面等急了的屠岸贾,又叫又喊道:“再不出来,就要破门而入!”

庄姬不敢停留,由女仆牵着,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

“庄姬公主,得罪了!”屠氏边说边审视。“屠大夫有何贵干?”庄姬强作镇静说。

“听说公主已生下婴儿,臣奉命到此查验,育下男孩或女婴?”

庄姬正不知所答,忽觉裤管中的婴儿在蠕动,她

一阵惊慌,赶忙背过身来,默默念道:

“苍天保佑,千万勿让婴儿哭出声音来!”

“究竟是男或是女?”屠又逼问着。“呃……是……是个女的。”“现在何处?”

“出世……出世之日,就不幸夭亡了!”

“什么?死啦?嘿嘿!”屠岸贾冷笑说:“公主要打诳语,就休怪屠某无礼了。”

屠岸贾立即下令搜查,女仆们进屋,把床上床下、箱里柜中,各个角落、每处空间都搜遍了,可是一无所获。

屠岸贾犯疑了,明明探得真实,为何搜不着?难道婴儿会飞上天?他睁大着眼睛,从上到下,把庄姬盯个不休。

庄姬但觉那目光如两支利箭,直欲射向裤管中的婴儿,整个心都提吊了起来。

突然,裤管里的婴儿动得厉害,一双小手又抓又挠。这是婴孩哭前的预兆,再不哄住,马上就要坏事了!

正是千钧一发之际,鬼遣神差,屠岸贾突然收兵撤走了。

“哇”地一声,婴儿哭出了声音,庄姬双腿一软,也瘫倒在地了。

9

柴门前、竹篱外,公孙杵臼和程婴,相对而坐于草地上,把头埋得低低的。一群蚂蚁正列队觅食,游移至二人的脚前,知趣地绕开。却有数只大胆的,竟敢沿着公孙杵臼的脚背爬行,公孙杵臼连动都不想动……

这里处于绛城之外的穷村,也是公孙杵臼栖身的地方。自赵府出事后,他和程婴一直隐居此处。

“老弟,你说,那老人结草报恩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公孙杵臼忽而问道。

“怎么?这故事是你告诉我的,如今你反而质疑了?我倒信这是真的。”

“我忽然觉得,死后报恩确实太迟了。”

程婴深知,这位好友之所以改变说法,是有原因的。

“既然无缘报答大恩,反不如与恩家同赴死难。”公孙杵臼感伤地说。

“何必操之过急,岂不闻庄姬公主已经产下婴儿?”

“可是育出个女婴,又听说夭折了——赵氏这一支血脉灭矣!”公孙杵臼黯然泪下。

“也许传闻有差,未经证实,我不敢相信。”公孙杵臼只当是安慰之言,不便直泼冷水,但自己心如一团死灰,无法复燃了。

程婴则不然,他好像老是在期待着什么?这时又听见他喃喃自语道:“他该来消息了。”

“谁?来什么消息?”公孙杵臼问。

才欲张口说话的程婴,忽然发现山坡上出现了

一个人,正朝这个方向而来。那人身穿粗布衫,脚踏葛麻鞋,左手捏得紧紧的,神色有点怪异。“两位尊兄请了!”那人来到了跟前说道。程婴打量了一番,便同那人对话起来:“客人来自何方?到此有何贵干?”“小人从低处来,欲往高处走。”“莫不是奉命寻找故人?”“也许猜中了。”

“恐怕故人已在面前,你未必认得出来。”“肉眼认不来,手掌能辨别。”

二人一问一答,所说的话,让人费解。站在旁边的公孙杵臼满脸迷惑。

程婴则眼中有神,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就在这时,那人突然扬起左手,伸开手掌——

“啊,武’!”程婴叫出了口。

公孙杵臼这才注意到,那人左手掌中,端端正正书着一个“武”字。

“谢天谢地!”程婴喜形于色。

来人向程婴附耳了几句,便匆匆告辞而去。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公孙杵臼懵了:“喂!此人是谁,你们又在打什么哑谜?”“勿急,勿急!且听我道来……”

程婴才告知:那一夜,他护送庄姬入官后,又受命去韩厥府中。当晚,韩厥与程婴约定:遵照赵朔的嘱咐,咱们必须担负起“救孤大计”。还特别交待,万

一赵氏祸连满门,你们不能远离,务必守在公孙家附近。到时一旦获知庄姬生男,必差人报知消息,你只要看到一个“武”字,立即按计行事。

“原来是这样!”公孙杵臼恍然大悟道:“这般说来,庄姬公主果然生了个男的?”

“必是千真万确。”“好啊!”公孙杵臼一阵高兴,却说:“你们有此相约,怎么连为兄都瞒住了?”“因为我担心,天若不欲庄姬生男,届时更让你泄气,所以还是缄默为好,公孙兄切勿责怪。”

“哎呀!只要恩人香火不灭,让我去死也毫无怨言,哈哈哈!快说,下一步棋如何走?”

“按计将孤儿拯救出官。”“计将安出?”

“凭韩将军的嘱咐,必须得——”程婴的声音越来越细。

“哟!那不成!”公孙杵臼惊道:“如此凶多吉少啊!”

“程婴岂不知这是一步险棋,可别无他法,唯有铤而走险了。”

“贤弟……”

“公孙兄!”程婴打断他的话,说道:“我与韩将军有约在先,不容更改。我必立即细加部署,而你也要按照所嘱,作好接应准备。”

公孙杵臼不敢多说,遂与程婴拱手而别,分头行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