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千门36天局 > 第6章 青梅竹马

千门36天局 第6章 青梅竹马

作者:小说故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0:27:11 来源:小说旗

1

转眼又是孟春,其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天地既解冻,冰雪也化解,它融入浍水,汇向汾河,东流一去不复返。

甚至再一个严冬过去,又一次冰融雪解,但凝固在屠岸贾心头的症结,还是解不开。他至今还不愿相信,晋景公乃死于疾病,只是始终弄不清,哪个节骨眼上被人作了手脚?

屠岸贾忆起,那天在宫中把灵辄当场摔死后,他发觉晋景公不悦,便说了一番气话,径自出宫去了。第二天又被传唤入宫。想不到,晋景公不仅没有计较,反而露出歉意,尔后还屏退左右,竟与他说起悄悄话来。至此才明白,往日的晋景公对他不曾真正宠爱,反而心存芥蒂之心,顿时恍悟,怪不得晋景公总以种种借口,不让他操持国柄大权。

此番则不同了,经过推心置腹,晋景公亲口答应,只待病情好转之日,便立即委屠岸贾以重任。那何曾是戏言,分明是从心底里掏出来的真话。感激涕零的屠岸贾,于是当场发誓:“誓死效忠国君”。为表达诚意,他亲自守护在国君身边,甚至夜晚也守在左右。

也正是那段日子,晋景公的病情大有好转的趋势,怎料一夕之间,突然暴亡?

晋景公之死,屠岸贾确实非常伤心,他大哭一场后,怀疑之心顿生。先是怀疑名医秦某,也如灵辄之流以假冒真,但经过查询,此人并无差错;后又怀疑那个老宫监被人收买,偷偷在麦粥中下毒。可是才想追究,不知哪个大臣主张,居然迫老宫监为死去的晋景公殉葬。说是在晋景公暴亡之前,老宫监曾梦见自己背负国君飞腾于天上,其后果然是他背负晋景公登厕,分明应验了他的梦境云云。唉!简直是一派胡言!因为那几天,屠岸贾始终与老宫监在一起,并没有听到说梦的事,又是谁编造出这个谣言?

线索既断,屠岸贾自叹无回天乏术,也懒得再追究下去。谁知道,此刻又出现另一个谣传,说什么晋景公是死在他屠岸贾的手里,而新君厉公分明有相信谣言之意。屠岸贾气急败坏!是谁敢造此弥天大谎?他把朝中重臣一个个地过滤:栾书、却锜、却至、魏相、韩厥——啊!与我作对的,难道是他?

屠岸贾暗自思量:随着赵氏被灭族,赵氏门下的旧党,大多被放逐在外,就剩下姓韩的还执掌军权,除了他,还有谁敢放出这种伤天害理的谣言?好呀!我不犯人,算是老天造化,如今反而让别人犯到我的头上,那定然不容!

但屠岸贾又转念一想,未获得可靠证据,怎么能轻起战端?还是先忍着再说。

“爹爹,爹爹!”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如编钟低鸣,似琴声悦耳,这美妙的声音,能令老虎息怒、狂狮停嗔,何况人乎?屠岸贾立即绽开笑容。

“啊!我的宝贝,我的乖女儿!”

她正是垣兰的亲生女儿,取名倩女,是名副其貌。但见她十岁上下年纪,白嫩嫩的皮肤,衬出美俏俏的脸蛋,惹人爱怜。怪不得屠岸贾一听到呼唤,便出现平时很少出现的笑容。他对倩女的疼爱,简直难以言喻。一句话,哪怕倩女说一声要天上的月亮,他都会不惜一切,为心爱的女儿架起长梯。

“宝贝,过来啊!”屠岸贾把她拉到身边。“爹爹……”倩女天真地笑着,并用手梳弄屠岸贾的胡须。

小手轻轻地捋着,屠岸贾全身的筋骨都舒畅起来,他闭着双眼尽情地享受,把所有烦恼抛向九霄云外。

“爹呀!今天都这个时候了,勃哥怎么还不来呢?”“快要来了,倩儿勿急。”

“女儿才急哩!”倩女撒娇着说:“爹爹不是答应,今日要传给程勃武艺?太阳挂得老高了,再不来要误事啦,快点差人把勃哥唤来呀!”

屠岸贾果真唤来家人,命他去程家一行。“爹真好!”

“是么?哈哈!”屠岸贾笑得很开心,又轻声问道:“告诉爹爹,喜欢程勃吗?”

“喜欢,好喜欢呢!”“程勃对你好么?”

“他待女儿挺好挺好的。”倩女嫣然一笑,忽问:“爹呀!为什么程勃不是女儿的亲哥哥?”“是亲哥哥又怎样?”

“那可不一样!”倩女眨着圆亮的眼睛,说道:“要是亲哥哥,就能整天陪伴着女儿,一起学文,一同习武,更能一同用饭,又一起睡觉。”

天真的少女纯洁无邪,把屠岸贾给逗乐了!“好呀,有朝一日,为父一定让你跟程勃……”“倩女,”垣兰突然出现,并白了倩女一眼,微怒道:“又缠着爹爹不放,快过来!”

“娘,女儿正在跟爹爹说话呢!”

“娘和爹有要事相议,你回房去吧!”垣兰板着脸说。

倩女不敢违拗,嘟哝着退下去了。

“美人,”屠岸贾还是这么呼唤她,见她走近,才问道:“有何要事?”

“勿怪妾身多言,女儿毕竟不小了,该说的话当说,不该说的话少说为好。”

“你说,究竟什么话是不该说的?”

我总觉得,女儿与程勃之间,从现在起该守男女之防了。”

“何谓男女之防?将他二人截然分开?”屠岸贾问。“是该知道男女有别,免得招来非议。”

“唉!你难道看不出来,倩儿若没有程勃相伴,连寝食都不安;我们身为倩儿的父母,岂能让她伤心?”

“我的意思是……”

“够了,够了!”屠岸贾脸上露出不悦,说道:“我早说过,你只管享福,别的事不必管得太多。你疼女儿,我更爱女儿,既然她是我的亲骨肉,我会忍心坑害她么?放心好了,我对她自有安排。”垣兰还想说话,家丁上来禀道:“程家儿子唤到。”“美人,回房去吧!”“听我把话说完。”

“我要教孩子习武去。”屠岸贾转身就走。垣兰恨不得把他拖住……

多年来,因为倩女的缘故,垣兰既有所慰藉,更得到屠岸贾的厚待。可是,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的心事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且莫问自身的生死荣辱,她想的,多半是女儿将来的归宿。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女儿与程勃玩在一起,她就感到恶心。她何曾不知,一切都是屠岸贾有意安排的,其中用意不说也知道。正因为这样,她心头更不是滋味。

垣兰后来才知道,出卖赵氏孤儿者正是那个程婴,从此便将他当作卑鄙之徒。尽管屠府上上下下,都夸小程勃聪明伶俐,也尽管每次程家儿子过来,既拜见义父也向义母请安,但垣兰看都不看他一眼。在她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做父亲的既卑鄙,当儿子的能清高到哪儿去?

“贱妇!你有何面目取笑别人?”好似有人当面一喝,垣兰觉得无地自容。她无法为自己辩解,但仍鄙视程婴父子。不管如何,要让女儿嫁给程勃,她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2

后花园里,有一处宽阔的草坪地,是专门供作练武用的。不管在旧时绛城,或在新绛,对屠岸贾来说,每天习武是必不可少的。剑、戟、殳(音舒,一作,竹木制成的兵器)、戈、矛,虽谈不上件件精通,但不乏有擅长之处。而近年来,他不但自己练,还带起徒弟来。这个徒弟并非别人,偏是赵氏孤儿赵武,而且屠岸贾对他的疼爱,几乎不亚于亲生骨肉。

被称作“程勃”的赵氏孤儿赵武,转眼间又长高了好多。少年程勃,不!应该改称赵武才对。赵武虽然才十岁出头,但比同龄孩子起码要高出半个头,双目炯炯有神,体健身壮,五官清秀端正。怪不得凡见过他的人,都赞不绝口。又偏偏此儿在兵器功夫上甚有悟性,举一反十,有极高的天赋,因而深得屠岸贾的宠爱。于是,一个像对待亲生儿子似的,毫无保留地传教;一个如面对亲生爹爹般的,不遗余力地苦练。谁能觉察出来,这一老一少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大仇?

“爹呀,你看!勃哥满头大汗,该让他歇一会儿了。”

在旁边观看练武的倩女,又再一次请求。屠岸贾没理会倩女,只管向干儿子下令:

“勃儿,从头再演练一遍!”“谨遵义父严命!”

赵武手操兵器,一丝不苟地演练着。

“勃哥,累了么?”倩女上前为赵武拭去汗水,又嘟哝着说:“都怪我爹!”

“错了,倩妹!”赵武小声地说:“义父从严要求,全是为了我好,不可怨他!”

尽管两个孩子在说悄悄话,但相距不远,屠岸贾自然听得分明,暗自赞赏地笑一笑,又装作一无所闻,渐渐向他们靠近。

“勃儿,累了么?”屠岸贾问道。“不累,不累!”

“嘻!头上还在冒汗,口里正在喘气,敢说不累?倩女在一旁打趣说。

“勃儿,老夫对你太苛求了。”屠岸贾以言语试探。

“不,孩儿心里明白,义父这是为了勃儿好,要不是这样,勃儿不会有什么长进。”

“听到了么?”屠岸贾转向倩女说:“人家毕竟是男子汉,比你小女子见识高呢!”

“哼!我早就知道,爹总对他偏心。”

“就算是,对你又有何损?哈哈哈!”屠岸贾意味深长地笑着,又向赵武说:“勃儿,说句实话,老夫待你如何?”

“义父待勃儿重如山,勃儿铭刻心中。”

“既称老夫对你有大恩,将来打算如何报答?”“愿奉如生父,养老孝敬终生。”

“就算如此,”屠岸贾进而试探说:“万一老夫未享天年,偏偏有人寻上门来,借口昔日有仇,欲置老夫于死地,你将如何对待?”

“义父请听我讲!”少年赵武昂起头来,活似七尺男儿,他英姿勃发地说:“只要孩儿在,休说您老人家的性命,如有人敢动义父一根汗毛,勃儿就要他的命!”

如美酒入口,屠岸贾直觉甜蜜蜜的,但他还嫌未过瘾,极想再喝上一大口。

“敢不敢对天发誓?”“有何不敢?”

小“程勃”一阵冲动,双脚才想跪地,却发现什么?

原来对面不远之处,出现程婴的身影。

“呀,爹来了!”他忘了发誓,上前深深地一拜。程婴同屠岸贾敷衍一阵,便寻个借口把赵武带走。

回家的路上,程婴口里不说,心中却涌起极大的不安。刚才触目所见,正是小赵武跟屠岸贾交心的情景。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认仇为亲将仇作恩,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啊!爹,孩儿忘了一事。”回到家里的赵武忽然记起。

“忘了什么?”程婴沉着脸。

“刚才孩儿答应义父,要对天发誓——”

“啪”地一声脆响,赵武的脸上挨了一巴掌。这一掌虽不重,但足使赵武吃惊。又见程婴满脸暴怒,赵武惊恐得哭了出来。

翟氏才从内屋出来,见状大惊。

“啊!你疯啦?”她心疼地抱住赵武,责备道:“看你,从没有对孩子这么凶过,今天居然动手……唔,我儿勿惊……”

“爹,孩儿做错了什么?”赵武边哭边问。“你不该错认恩仇,你不该认仇作亲,你……你着实可恶!”程婴余怒未消。

“孩儿几时错认?”赵武要强地说:“我们一家吃的、穿的,不就是靠义父施舍?难道他不是大恩人?”“那是他欠你的。”“谁欠我的?”

翟氏发现丈夫昏了,暗地里捏了他一把,又悄悄地说了些话。

程婴本待说:“还用问,他杀你一家三百余口,世世代代也还不清,眼下供你吃穿,只不过还债之始,算得了什么?”但一经妻子暗示,他突然噤口不再说下去了。

“孩儿求亲爹把话说明白。”

“儿啊!”翟氏说:“你爹指的是前世之债。”“前世?又是谁欠谁的?”小赵武犹不解。“既然不知,就不必多问,也不许说了出去,否则,鬼神不依,懂么?”

翟氏胡乱地说,小赵武似懂非懂地点头。看到妻子的冷静,程婴自叹不如,更为方才举手打了赵武一巴掌而负疚不已。心想,他乃恩主之子,又是忠良的遗孤,哪怕是打他,连骂也不容许啊!“勃儿,痛么?”他负疚地把小赵武拉了过来。小赵武更糊涂了,怎么今天的爹爹,风一阵又雨

一阵的?

程婴则更苦恼,眼下的他,没有充分的理由能说服幼儿,而屠岸贾却能用身教去打动孩子,长此下去,要如何收拾残局?

3

韩厥自个儿关起门来,半跪于矮几之前,悄悄在布帛上作起画来。他一笔一笔地描,一图一图地画,又打算把图画串成故事,好让人一目了然。他本来不是描画的能手,只因这个故事,涉及到一桩大秘密,所以非亲自握笔不可。他耐心地画,细心地描,显得极专注也极为艰难。幸好要呈现在图画上的人和事,都是他所熟悉、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按他的想法,这

一卷连环图,说不准什么时候会使用,也许要过几年,或许很快就要用上。为防范措手不及,宁可准备在前,何况要把图画串成故事,远非一朝一夕的工夫。

他又描成了一图,该歇息歇息了,韩厥给自己下了命令。然而,手中的工作虽停了下来,思绪却还在转动。他由画图引起了联想:世间的人和事,真正能画得出来的,毕竟很少。远的不说,就以先君晋景公之死,究竟死于何因?有人说死于疾病,韩厥头一个就不相信。因为按名医诊断,景公的症状是病入膏肓,分明属心病,怎么却死于腹泻?显然,他是被人害死的。可是,谁是凶手?谁是主谋?画得出来么?

再如新君晋厉公,自从继位以来,看似胸怀大志,有心于重图霸业,可是,忽而想与曾是对头的楚国修盟,忽而又把矛头对准曾是盟友的秦国;在用人方面,时而倾向他韩厥,时而倾向屠岸贾;时而重用栾书、却、却枫(音抽)、却至等旧臣;时而宠用胥童、夷羊五、长鱼矫、匠丽氏等一班少年。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君啊?恐怕天下高手,也很难如实地将他描绘出来。

当然,容易描绘的人也有,比如灵辄。

提起此人,韩厥想起那天在官内的情景。当时,他比屠岸贾更早认出此人,但却不敢张扬,只暗中替他捏一把冷汗,因为这个灵辄,不过是一个莽汉,勇猛有余,智虑不足,怎晓得用计?果然马上被人识破身分,也丧了命。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人的可敬之处就在一旦铁了心,至死也不更改。这种志士的人生准则很简单,要么爱,要么恨;要么生,要么死;没有左右摇摆。所以,当他认定要为恩家报仇后,便勇往直前,毫无半点畏惧。这种人豪迈、率直,因而也比较容易描绘出来。

与灵辄相比,我又如何?韩厥联想到自己,又看

一眼几案上的自画像,不知不觉地与灵辄比较起来。他从中发现到,灵辄固然可敬,但并不完全可取。这种人有勇无谋的人,到头来只是白白地赔上性命,于大局又有何补?与其取灵辄之流,不如取韩厥之辈。好比三军出征,没有了韩厥之辈的智谋,根本谈不上取胜。同样的,在这场救孤大计中,若非他韩厥运筹帷幄,孤儿既无命,赵氏也早就灭宗了。只可是,这桩秘密除了程婴外,有谁赏识他韩某?又有谁知道,这么多年来,因为赵氏孤儿的缘故,迫使他装聋作哑,既不敢替赵家翻案,又不愿奉承屠岸贾。结果,世人皆怨他有负赵氏,国君忌他为赵氏旧人,害得他上下难做人,两头不讨好。将军虽然还是将军,而那仅仅是下军元帅,还有什么更大的权力?他又瞟了一眼图画,总嫌画中的韩厥太委屈了。他相信有朝一日,必定让世人看到真正的韩厥。到那个时候,他必可脱颖而出,让世人刮目相看。而若要达到目的,这幅画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及早把它绘成。

韩厥回到几案之前,拿起画笔,才要重新作画,却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他听出来叩门者乃是且居,估计有事禀报,于是趋身到门口。“启禀主人,”果然是且居的声音:“有客人登门拜会。”

“是谁?”韩厥没有开门。“屠岸贾。”

“怎么是他?”韩厥很感意外,问道:“能知道他的来意么?”

“他未曾言明,故也不便询问。主人见或不见呢?”

“他怎么突然登门?”韩厥苦于心中无数,又不便将他拒之门外,只好把图画收起来藏好,下令接客。

4

说来也好笑,韩厥与屠岸贾二人,应该是一对冤家对头,但却从不曾当面翻脸过;说是同朝为官,彼此却又不相往来。今天分宾客盘腿而坐,中间只隔一张矮几,不免四目相对,两人好不尴尬!

二人默默相对,忽于尴尬之中,各自都从对方的身上发现到什么?

“啊!你看他的脸上,居然也爬满了皱纹,那对炯炯发亮的蜂目再也睁不大来,明显苍老了!看来,也活不了多久啦!”

“啊!他再也没有当年的勇气,枉道是什么将军,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

两人各自心语的同时,也幸灾乐祸地高兴着,脸上却都露出充满善意的笑容。

“韩将军,”屠岸贾忽而问道:“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将军大概五十好几了吧!”

“屠大夫,”韩厥一笑说:“今日登门,难道就为了问清韩某的年岁?”

“当然不是。”屠岸贾坦言道。“那……此次前来不知有何指教?”“却有一事请教。”

“请教?”韩厥觉得似乎话中有刺。“敢问将军,屠某一向待你如何?”“这个……为何有此一问?”

“当然有原因。”屠岸贾语带挑衅道:“将军记得否?当初赵家被君上问罪,将军一直告病在家,所有的赵氏旧党皆得不到重用,唯独将军未受牵累,将军可知是谁的功劳?将军可知,处在当时的情况,倘若屠某真与你过意不去,你会这般安宁么?”

韩厥从对方的神色判断出,此人来意不善,但仍然弄不清纠葛在哪里?韩厥虽不想惹恼屠岸贾,但也受不了那种审问的语气,于是反唇相讥道:

“韩某不明白屠大夫话里的含意?就算那是事实,但我不禁要问:你既然未曾与我过意不去,我又几时得罪你了?”

“你自己心里清楚。”“清楚什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屠岸贾的脸色愈来愈难看。

韩厥正想发作,忽然想起那秘密的图画,突觉心虚,难道图画泄漏了出去?

“韩将军为何不说话?莫非是心虚了。”屠岸贾冷笑道。

“不曾做过亏心之事,哪来心虚?”韩厥故作镇定说:“怕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屠某不想与将军磨嘴皮子了。只想问将军,将军平日鬼鬼祟祟的,是不是在暗中进行什么计划?”

韩厥更觉心虚了,天天担心的秘密,果然暴露了。

“可见将军早已心虚!”

韩厥恼了!心想与其如此,不如来个明斗!他搬出将军的威风,突然拍案而起:

“屠岸贾!你今日无端闹上门来,究竟想做什么?须知这里是我韩府,你别认错了地方。今日不说个明白,我让你来得去不得!”

“哈!想仗势迫我屈服?休想!”屠岸贾的声音愈加响亮:“韩厥,我也要你明白,来者不怕,怕者不来,我屠某既敢上门,今日不讨个公道,也不出这个门!”“你想讨公道?却有谁对你不公道?”“便是你。”

“我怎么啦?有话明说吧?”

“好,管你承不承认,我点明了!”屠岸贾怒气冲冲地说:“试问,先君景公之死,固然存有疑问,可是你凭什么在背后放出谣言,说是我屠岸贾下的毒手?”

韩厥终于明白了过来,他感到释然的同时,也觉得好笑……。

平心而论,尽管韩厥断言晋景公乃死于被害,但从来不曾怀疑到屠岸贾头上。怎料到这个蠢夫,不知听谁挑唆,竟然闹上门来。早知如此,何必与他多费口舌,回想刚才与他僵持许久,简直是对牛弹琴。“可笑啊,哈哈哈!”松了一口气的韩厥,忍不住放声大笑。

“你说谁可笑?”屠岸贾怒目问道。

“你还不明白?你不想想看,如今是晋厉公的年代,偏要庸人自扰,翻起陈年旧帐,而且无端指责到我头上,你不觉得可笑么?”

“呸!翻起陈年旧帐的是你,真正可笑的也是你。是你混淆视听,也是你纠缠陈年往事,更是你放出谣言将我中伤!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怎会知道有人亲口向我告密。”

“是谁向你告密?”

“不必细问,我要你明白:不管你做人守什么准则,但须知我的为人,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有恩于我,我必回报;谁要是无端端地坑我,我保管教他全家受祸,满门灭族!”

凶相毕露的屠岸贾,又吼又叫,那恶形恶状,着实可怖。韩厥至今才相信,将他比作一条恶狼,再恰切不过了。想当初,是这条恶狼咬死了赵家满门,看如今,这条恶狼又发出了嗥叫。饶是韩厥历战沙场,面对这类“人中之兽”,也有点胆怯,暗想:这条恶狼不除,异日必成他口中之食。

但眼下该怎么办?韩厥正待思量,却有个小官僚撞上门来。

“啊!原来屠大夫也在这里,太凑巧了!”嫌弃他,又想利用于他,如此一来,这只“百灵鸟”在官场中倒是吃得开了。

“二位大人知道么?官中出事啦!”百灵鸟果然带来消息:“唉,可怕极了!三位大臣,三颗头颅,三具尸首,分得开开的……你们还弄不清哪三个人?不就是合称‘三却’的却铕、却枫、却至么……是呀,都被砍头了,惨哪!”

“几时被杀的?”韩厥、屠岸贾同时问道。

就在今早。至于怎样被杀?用什么计嘛?说来也好笑,今天一早,‘三却’在讲武堂议事,长鱼矫找来个名叫‘清沸鬼的大力士,二人装作扭打,直打至讲武堂,‘三却’不知是计,上前欲代为判个是非,长鱼矫及清沸鬼,突然反戈把却铕、却枫杀死。却至见情势不妙,拔腿便跑,可惜还没有跑出大门,也被伏兵截住杀了!”

“谁主张计除“三却’?”屠岸贾尤为吃惊。“嘻!问得好怪,没有晋厉公下令,谁还敢擅杀?”“那‘三却’身犯何罪,受此诛戮?”韩厥较为沉着。

“说来话长了!原来当年的景公,就是死于‘三却’之手……”百灵鸟看到二人惊诧的样子,问道:“怎么!不相信?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不过,究竟在哪个环节被作了手脚?谁也猜不出来,其实很简单,就因为名医秦某以及那个老官监,都被‘三却\\u0027收买,所以一呼、二应、三下毒,景公君就没救了——狠毒啊!”

“又是谁揭开疑案的?”韩厥问。“听说是胥童、夷羊五等大臣。”“胥童、夷羊五……”韩厥若有所思。“难道是真的?”屠岸贾半信半疑。

“嘻嘻!”百灵鸟笑着对屠岸贾说:“我料到你第

一个不肯相信,事实上,‘三却’不但把景公害死,还做贼的喊捉贼,将行凶的罪名栽到你屠大夫身上;进而混淆视听,再把造谣的罪名移给他韩将军——缺德啊!”

韩厥恍然大悟,瞪了屠岸贾一眼,屠岸贾这才如梦初醒。因为只有他自己清楚,就在前两天,三却还差人登门,再次说韩厥的坏话,所以才有他今日前来兴师问罪的风波。如今真相大白,屠岸贾能不显得尴尬?

“好阴险的‘三却’,死得活该!”屠岸贾破口大骂后,又不得不向韩厥陪笑道:“误会,真乃一场大误会,容屠某向将军——”

“送客!”韩厥一个拂袖,转身进内屋去了。屠岸贾更加尴尬,“百灵鸟”也叫不出口了。

5

“百灵鸟”所报的消息不差,灭“三却”确实是晋厉公下的密旨。事后,晋厉公重赏有功之人,又把“三却”的尸首号令于朝门。并以胥童为上军元帅,代却之位;以夷羊五为新军元帅,代却?之位;以清沸鬼为新军副将,代却至之位。至于栾书、中行偃不知为什么,反而装病不出。这时又有消息说,屠岸贾因忠于先君景公,将予以升官云云。

自“三却”被除,直至眼前的官员变动,韩厥密切注意的同时也心怀不安。他怀疑晋厉公的心目中,几乎不晓得有个历战沙场、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韩厥;也怀疑有奸邪小人,正在国君面前进谗言,说不定什么时候,他连个“下军元帅”也保不住了!偏偏在此时刻,程婴不合时宜地撞上门来。“你怎么擅自进府?”

程婴正要说明来意,韩厥却接二连三地责备起来:

“我早就有言在先,你我轻易不能见面,即使是万不得已,也得提前告知,怎么全忘了?你不思眼下处于非常时期,也不闻屠岸贾已受新宠,弄不好,咱们的性命都会赔了上去啊!”

“将军有所不知,我正是奉命前来的。”程婴委屈地说。

“奉谁之命?”“屠岸贾。”

“怎么又是他?”韩厥又感意外。

“是啊!”程婴说:“据他说,前天同将军产生了一场误会,曾思当面请罪,偏是将军不领情,所以硬逼我代他一行。”

“他待怎说?”

“他要我转告将军:“人既不害我,我何怨于他?’误会之处,还求将军谅察。”

韩厥沉吟不语。

“我该如何向他回话?”程婴问。

“这个……”韩厥缓了一下,说:“你就用他的话转告他,人既不害我,我何怨于他?’已经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这话倒也得体。”

“你可以走了!”韩厥实在不愿他待得太久。“将军,程婴还有话说。”“还想说什么?”

“便是赵氏孤儿之事。”程婴悄声地说。

“是指赵武,他怎么啦?”

“他不明自家身世,正在认仇作亲,不但义父叫得极顺口,而且把屠岸贾奉为天字第一号的大恩人。”

韩厥内心暗暗一震。

“更有甚者,”程婴又说:“赵武已与屠岸贾的女儿形影不离,再不设法分开二人,只怕要弄假成真啦!”

“哎呀!你这个抚孤者,不可掉以轻心啊!”“可是我……”程婴苦笑一声,说道:“当初,是将军要我将计就计,如今没有将军指点,我却不知如何是好?”

韩厥一时也不知所答。

焦急的程婴,硬缠着韩厥指示一二,韩厥无奈地说:

“我说程婴哪!我凡事只能从大处着眼,你怎么事无巨细都要我授计。应该明白,目前还处在将计就计之中,至于怎样防止弄假成真,必须由你担待,因为你毕竟是抚孤之人。”

程婴还想说什么,韩厥挥手阻止,径自往下说道:

“我所能说的就是这些,以后的事,有待从长计议,不过,我仍然要提醒,今后未经相约,切勿擅自前来我府!”

遣走了程婴,韩厥的心更乱了。他承认在目前的局势下,泥菩萨过江,自身尚且不保,何能顾及他人?他强迫自已冷静下来,把最近以来发生的种种,仔细地过滤一遍。

他始终抱持着疑问:以前传说屠岸贾害死国君是胡说的话,如今指罪“三却”更是妄言。同屠氏一样,“三却”何苦迈出这一步?他们将景公害死,继位却仍是景公的儿子,即不是为了夺位,又何必多此一举?显而易见的,这一切纯属不实之词。

——那么,真正的症结在哪里呢?

韩厥暗中分析:自厉公嗣位以来,因为政出多门,导致同僚们貌合神离,众多的大臣各立门户,明争暗斗,日甚一日。在这场政权倾轧中,“三却”倒是占了上风,于是“晋国之政,半在却氏”,渐渐成为事实。那么,真正的症结是否是:与却氏对立的胥童等大臣,因为明争不过,故在暗中以诬陷之词,坑害“三却”,而糊涂的厉公却信以为真,于是,清除“三却”便言之成理、顺理成章了?

韩厥自认判断无差,但接下去的局势,又将会怎样变化,他并没有把握……

话说这一天,那只“百灵鸟”又飞来了。

“怪啦,怪啦!世事真是无奇不有!宫中又放出传言,说晋景公之死,与‘三却’压根儿不相干。”

“又与谁最是相干?”

“据说,真正置景公于死地的,倒是栾书和中行偃。”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最大的依据是,当时主张敦请秦国名医的,正是出于这二人之口。”

“栾书、中行偃何苦要对景公下此毒手?”韩厥仍然质疑地问。

“听说他们二人,本欲立周子为君。”

关于周子,有一段来历。当时的晋襄公有位庶长子叫作“谈”,自晋灵公夷皋被立之后,他就避居于周王朝,后生下一子,因在周朝所生,故取名“周子”。此事朝中无人不晓,韩厥也自然清楚。但说是栾书等人,因欲立周子而害死晋景公,韩厥却也不敢苟同。

“又是谁揭开这个秘密的?”他又问道。“听说是胥童等大臣。”“又是他们?”

“胥童等人正在奏明厉公,要求严惩弑君的凶手。”

“这般说来,栾书、中行偃两人的性命,又危在旦夕?”

送走了“百灵鸟”,韩厥又陷入沉思:胥童等人本与栾书、中行偃一起扳倒“三却”,怎么又分裂成新的两派?思忖片刻,韩厥由此断言,新的指罪,又是胡说

八道,真正的症结仍然是权力的倾轧。

韩厥吃惊地发现,为了权力的需要,有人正利用晋景公之死,相继大作文章。说不定接下去,还会出现新的凶手,也将不断有人充当替死鬼……

他竟是笑了:这算什么计谋?不过是拾人牙慧,蹈袭我的“李代桃僵”之计而已,瞒得过别人,诓骗不了我韩厥也!

他真正有所领悟了,而且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处于这种混乱的局面,都不宜加入任何人的门下,管他谁是新宠,自家只管独立门户,这叫作“以不变应万变\\\"。

6

雪纷纷扬扬地落着,冻僵的手指,伸都伸不开,这种恶劣的天气,连狗儿也懒着出门,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天,正是闰十二月乙卯日。

“今天不会有什么消息了。”韩厥自言自语着,他自己也不大清楚,要期待哪方面的消息?却担心因为天气的缘故,会影响消息的传递。

忽有门人通报:有位宫中使者,急急驱车而来。韩厥预感到什么,迫不及待地接见使者,使者一进门,就捎来消息:

“晋君被人捉住了!”韩厥以为听错了,急问道:“你说什么来着?再说一遍!”

“国君厉公被栾书、中行偃捉了起来!”

“好啊!”韩厥差点喊出来,他到此刻才清楚,原来自己所期待的就是这个消息。“快告诉我,如何发生此一巨变?”

“前天,厉公同胥童去太阴山匠丽氏家游玩,三日未归,栾书和中行偃先命程滑,暗中率领甲士三百人埋伏于路旁,之后,二人装作谒见厉公,催其回朝省事,厉公被强不过,只得令胥童护驾回宫。行至太阴山,一声炮响,伏兵齐起,程滑一斧砍上去,胥童立即丧命。”

“什么,胥童已死?”“是呀!他的罪名是害死先君景公。”

“啊!害死景公的凶手什么时候变成他了?”韩厥

想笑又不敢笑。

“据说,他才是真正的凶手。”“后来呢?”

“后来,”使者接着说:“看见胥童被杀,吓坏的厉公从车上跌了下来,就被伏兵擒住,马上囚禁起来。”

“那你……”韩厥忽然生疑,问道:“为什么来到这儿?难道仅仅是为了报告消息?”

“小官乃受栾书、中行偃二位大人差遣而来。”“他俩怎么说?”

“请韩将军去太阴山,共议废立大计。”

韩厥不说话了,心想:看来厉公必死无疑,这是他欲求不可得的事。但处于这样的局面,却不宜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否则,必被牵连进去,他日难逃“弑君”的罪名。所以目前,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最好的办法是:隔山观虎斗。

“请将军去太阴山一行。”使者催促着。

“恕我难以从命!”韩厥一口回绝了,接着说:“我这个下军元帅,虽然兵权在握,但历来只用于攘外。不然的话,当初赵氏一门蒙难,我若怀有异志,岂肯视若无睹?古人有言,杀头老牛却无人作主,何况国君呢?各位不能奉事君王,又哪能用得上我韩厥呢?\\\"

奉命差遣的使者,不便再为难,只好回话去了。韩厥躲进了屋里,掐指一算,料定不日之内,晋国将除旧迎新。

果然不出所料,周简王十三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晋厉公,又另差大臣去周王城迎接十四岁的周子回国,立为新君,是为“晋悼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