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家有喜柿 > 第七十五章 八成是没戏了

家有喜柿 第七十五章 八成是没戏了

作者:作者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4 02:05:03 来源:小说旗

潘胜男说:“后年的时候,心怡的社保年限确实就可以在新港落户了。可是落户在我爸妈这儿,将来有了孩子,孩子能不能上学这还真的不好说。以前就是四老的房子才行,大伯大伯母的房子肯定小孩儿是上不了学的。”

崔妈妈笑着说:“我都打听好了。现在只要妈妈的名字在户口本上,孩子就可以上学的,所以才说让心怡的户口落在大伯这儿。实在不行,我觉得可以让心怡就直接过继到大伯名下,这样就真是孩子的姥姥姥爷了,谁也说不出二话来。本来我就听心怡的爸妈说,你们就是当心怡是小女儿养大的。她爸妈说,心怡上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大伯和大伯母也没少赞助,你们也不会把这个小女儿中途放旱地儿上吧?”

商言对崔妈妈说:“我姥姥姥爷自己有亲生的小女儿,干嘛要过继人家的孩子?再说了,被人家赞助过学费,赚钱之后不应该偿还吗?就是向国家申请助学贷款,也是要还的。现在我们不找你们要账就算了,你们还想以后继续让我姥姥姥爷出血啊?”

崔妈妈笑着说:“这孩子可真会精打细算,现在长辈给晚辈花钱,哪有需要还的?”

商言说:“我亲小姨啊!我亲小姨从小在她姥姥家长大,人家怎么就知道还?”

崔妈妈说:“真是个小机灵鬼儿,这么小就知道钱是好的了!”

商言说:“我花自己钱可以不当好的,但是花别人的钱,肯定是要当好的!”

本是一个玩笑,可听人家说自己儿子,一旁的商学海本来不吭声,这会儿也不爱听了。他着实觉得岳父岳母也挺有意思的。这个潘心怡一直在这里白吃白住也就算了,可以后连生孩子都想赖在这里,沾学区房的光,那以后是不是分遗产也得有一份?他的工作就是天天见人,但是这种人还真是很少遇见。

他不缺钱也从不把目光放在老丈人家的东西上,只是潘心怡的存在,让商言连独立的房间都没有了,他已经不爽好久了。这个想占便宜的人现在反过来嘲笑自己的儿子喜欢钱,简直就是降低他自己的人格。

潘学海想了想说:“再过几年,商言就该高考了。到时有个小孩子在这里确实会互相影响。还好我们孩子要出国了,否则还真是个问题!可姥姥姥爷,你们再拦着我儿子出国就不合适了!”

宋家惠本来还在想怎么回答崔妈妈,听大女婿这么一说,赶忙解释:“商言高考那是全家最重要的事情,其余一切都得往后排。”

商学海说:“我们还是出国吧!当时买这个房子的时候,觉得是闹中取静,如今开来,小区里确实绿化好很安静,家里可是越来越乱了。”

宋家惠惠说:“商言出国这事儿免谈!”

潘冠霖对崔妈妈说:“大妹子啊!别的事情我们对心怡就算做不到百分之百可以能做到百分之七十。但是户口落在这个房子上的事儿啊,我们还真不能完全做主。”

崔妈妈说:“怎么做不了主呢?”

潘冠霖说:“这个房子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出钱买的,并不是我们老两口的私有财产,心怡住一住没问题的,将来结婚后当个娘家回来也没问题的,只是孩子上学这些事儿,我们岁数大了,也力不从心了。将来不定哪天一闭眼,这房子肯定是第一时间卖掉的。”

崔妈妈说:“是这样啊?那这么说,除了二十万的嫁妆,心怡就算一个地地道道的凤凰女,父母都在内蒙小镇上,家里还有兄弟。”

屋内顿时变得落发可闻。

难道不是这样吗?

本来一直就是这样啊!

难不成?

潘喜柿虽然觉得这一切与自己无关,可听到这里也不免咂舌。这可真是中国好伯父、好伯母啊。自己家的事儿还弄不利索,这还要管潘心怡的孩子到高中毕业?

为什么说高中毕业呢?

因为学区房在以前之所以火爆,主要是照顾小学和幼儿园,孩子可以走着念家门口的名校,所辖的几所初中也是全市最优秀的。

虽说现在小学和幼儿园重点不重点的界限已经并不明显了,可是别忘了,重点校的老师可以走出去流动教学,可是那些“优秀”的精英家长可一直是喜欢集体扎堆的。

有人问,为什么这些精英父母不去别的地方扎堆,偏偏喜欢往市中心的学区房区域扎堆呢?因为啊,市中心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也是生活资源和商业资源乃至大都市景观资源的聚集地。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都市的精英层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往城市核心区靠拢,这也是发展规律。而国家对大都市的城市改造升级的拨款用在最多地方的也是城市的核心区域。

所以,学区房的重点校的老师流动起来,那只能简单地针对孩子学习。却不能阻止精英阶层向市中心移动的脚步。这也是核心区域除了老破小之外,其他宜居的住宅的房价一直降不下来的原因,甚至于出现在了都市核心区域,很多优质房产,价格越来越高的局面。

再说这些精英家长,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鸡娃、鸡自己。当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的时候,门口的学校不是重点也能变成了重点,更何况这些学校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的百年重点校。这些学校的老师发生了流动变化,可是名校的校舍和历史底蕴以及走出的历代名人是改变不了的。

事实上,这些学校本身就是城市的名片和旅游打卡地,周边繁华的商业区和旅游景观带,成了最令人趋之若鹜的生活区,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外地的精英阶层往这里扎,这样热血鸡娃的父母也越来越多,房子也就越来越有钱难求。

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素质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被这些精英家长“鸡血”后,本来这个区的初高中就是全市最优秀的,那么现在素质教育下,这些孩子长大了,考进重点高中的人数比例也是最多的。这样一来,不管学校的政策如何变化,反正“鸡娃”且多金的家长流入得越来越多,重点校还是以前的重点校,甚至比以前更热了。

最终无论名校的教师怎流动,最终高中考入市重点和大学考入985最多的还是从这些房子里走出去的孩子。

可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买了这个区域的房子后,孩子就可以保证从幼儿园一路到重点大学,并不考虑在这期间家长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经历,以及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的成本。

有些人都觉得很多精英家庭的妈妈,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辞掉高薪的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跟笑话一样,完全不理解一个孩子成材要花费多少真金白银和无形的投入。

或者还有一种人,他们对教育成本心知肚明,准备借着婚姻对名义,“白嫖”教育?

潘喜柿这些年见过对人和事都促使了自己的成长。她不厚道地联想,这崔家看中的也许不仅仅是潘心怡这个人,也许他们觉得未来儿媳妇最最好的嫁妆就是大伯大伯母家的这套学区房以。或者日后孩子放在大伯大伯母这里,无形的照看成本以及可能付出的真金白银。

果然,潘喜柿的猜测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崔妈妈对潘冠霖和宋家惠说:“那这个和我们想得不太一样。咱们新港是大城市,虽说不像魔都和帝都那些城市那么排外,但是也得差不多。就心怡这个条件,别说在大城市,就算一般的地方也算不少好。现在你们说的和心怡的亲生父母说得不一样。”

潘胜男说:“心怡从小到大都是很优秀的。她的情况也并没有隐瞒什么,怎么突然在您的嘴里之前就很好,现在又变成不那么好了?她始终都没有变,变得是您的态度。再说句公道话,小崔的小件是不错,可如果找个本地条件好的女孩子,您家这条件也只能说一般。人与人相处讲究的是个缘分,何必这么功力呢?”

崔妈妈说:“咱们这是相亲,相亲就是各种带着标签寻找合适条件的人。既然是这样,我们先回去了,婚姻不是儿戏,还得想想清楚。”

潘喜柿冷艳看着这一切,最让她觉得差异的是崔皓垠的态度。这个小伙子其实在机构教书的时候也是有对象的,记得两个人相处了好多年,如今看来也是分手了。今天的场景中,他至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好像母亲谈的是一场生意,他只要静静等着双方报价就可以了。

这就是宋家惠口中美满的姻缘?

真是让她觉得好笑。

崔家母子走了,潘心怡情绪变得非常不好,以前那么乖巧懂事的亲侄女,大家都能看到这个时候明显对大伯和大伯母有了意见。闷闷地也收拾了一下自己,也离开了,临出门的时候,她狠狠地看了一眼潘喜柿,面色不善。

潘喜柿回望着她,眼神更加“凶狠”,从小到大,她遭遇过太多这种对待,家里无论谁有不开心的事儿都把帐算在她的头上。现在她长大了,还要受这种气,想都别想!

“崔老师平时在工作中挺热情的,那时也特别舍得给女朋友花钱,根本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如今会发生这种事情,只能说他根本没看中你,就想随随便便找个人结婚。”

潘心怡气得浑身发抖:“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因为我和崔老师以前是同事。”

“你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刺激我?”

潘喜柿说:“因为你先惹我的,我来这里不是为了看你笑话,可你自己心里阴暗,看谁都觉得阴暗。你平白无故瞪我,我为什么要忍你?”

潘心怡哐当一声把门摔上。

这婚事,八成是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