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 第八十二章 《陌上花开》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第八十二章 《陌上花开》

作者:昭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2:05:18 来源:小说旗

第八十二章《陌上花开》

樊老头万没想到,就在他刚一被撞飞之际,一位道人便挺身护他而去,在他落地之前即被单手捋腰拨正,“老兄,慢点。”张道长救他一个颜面,随手就松开手掸了掸衣服,淡笑一句,“莫跟后辈计较,令郎该行管教才对。”

说罢张道人转身就朝铜扇子主人而去,见那一个白裰玉面俊影,一个黑衣裹面飞人,正于走过来的大伞之上较量着。

张道长全看在眼里,知道刚才的褚昭义是戏耍那樊老头而已,却没想到人群里钻出一个黑影,还要与那褚昭义比试,此刻正打得大伞之上,滚滚天云之下,好不惊险霸道。

然而就在此刻,客栈楼顶倏忽闪现两位玄衣汉人装扮,瞅着褚昭义跟同伴打得不可开交,即笑道:“云海郎君一定在附近。”

话未落,身后竟踏云而上一位带着三梁冠的青年,飞身便潇潇洒洒地击去,两位玄帐高手竟能联合跟他对弈数十招。

“你不是贺凤卿,你是谁?”

两人看他模样,着实像个官员打扮,尤其是头顶的五品三梁冠。可他们知云海郎君已被朝廷封为朝散大夫,除掉履河帮,收回朝廷物资,那宰相吕端已将前后调查清楚,素闻云海郎君声名,便乘此美意向官家请奏。

高手对战,看得四方武林人士称赞叫绝。

五个人打得昏天黑地,实难分出胜负。褚昭义那两铜扇灿烂生光之间,黑衣人就留了几手,抽身一纵离了客栈。

“褚大侠,好久不见呐。”

张道长看着褚昭义俯身施礼,仍盯着楼顶笑道:“该来的终究都要来。”

两位玄帐高手又接云海郎君数十招才飞离去,留下楼顶飒飒生风的云海郎君,却听着马车内悠长而沉缓地赞美,“贺郎武功超绝,无愧‘云海郎君’的称誉。”

云海郎君这才飞身而下,心思,“门主到了。”

即将入马车内,云海郎君的心跳,瞬间如鼓雷一般,这并非因为多年未见门主,也不是因为刚刚被授官衔。

而是他打算向门主请教一个关于钱氏家族的问题,确切地说是关于钱家和等闲帮的渊源问题。

入京授官后,他就被钱氏族长钱诚允邀请入府一叙,而在一个月前,等闲帮的二当家“活财神”刘承禄,已经向钱氏家族进贡十万两白银,三万两黄金及其它年贡物资。

今日突然受请邀约,初次来到族长府邸,云海郎君有点手足无措,匆忙中就带了四件礼物,心中还是隐约不满意。

当钱府赵大管家看到礼物时,点头笑了笑,即刻命人奉茶伺候,这大管家的笑容却比帮主的笑容还要难以琢磨。

云海浪君想着礼物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四件礼物便是:

今夏从琉球海底采的三斤重红珊瑚;十副契丹皇室马鞍;十件高丽御用麒麟青瓷;还有一把李继迁的佩剑。这是他在灵州攻击李继迁所获的御带宝剑。

寻常官宦之家,初次见面,用这四件天下极品,定然令人满意,可今日进的却是吴越王族钱家。

危坐厅堂半日,那族长钱诚允才露面,却命人只留下青瓷和红珊瑚,将马鞍和宝剑退回,另送十件朝廷刚研制的精密司南给云海郎君,简单寒暄几句,钱诚允就回了书房。

云海郎君不解其意,以为自己准备仓促了,却不知钱族长另有深意。

不一会大管家就亲自端来御赐的北苑建茶,笑道:“贺头领,请用茶。”

云海郎君拱手问道:“不知钱公相邀有何吩咐,晚生愚钝,还请明示。”

大管家满面笑容,“哦,贺头领稍安勿躁,饮完这茶,稍事休息,老爷自会召见。”

云海郎君这才捏起鹧鸪盏,却看着三滚之水所烹之胜雪茶汤,尤清人目,饮而入喉,润达五内。

大管家又道:“公子名满天下,官家几次来府上,都跟老爷提过公子,今日身登爵秩,也不枉老爷一片爱才之心。”

云海郎君拱手拜谢,大管家又笑道:“公子第一次来府上,怠慢之处,还请公子海涵。”

云海郎君道:“不敢,不过,还请大管家明示,在下实在还有要事需去处理……”

大管家笑道:“公子莫急。”

说罢他又打量了云海郎君一番,点点头就离开了。

无事可做,他就忆起帮主讲过的渊源,这吴越国和等闲帮皆崛起于钱塘,本帮创帮始祖沙孟恪长子第二代帮主沙海纳,娶了吴越国开国大王钱镠兄弟之女,而吴越国之所以能成东南第一富国,历代等闲帮帮主功不可没。就连曹帮主都差点成为钱家女婿。而等闲帮每年进贡钱氏物资绝不亚于进贡皇室。

十九年前,吴越王钱俶领全族人入京献国,将东南十三州三千里锦绣江山,十一万带甲将士,尽数献给当今圣上,所以钱家在帝都除了皇族,他族皆不能匹敌。如今钱氏族人总有数千之众,尽是吴越王族后裔。

云海郎君不知道,自己入京受封,乃是皇帝、宰相和钱氏共同促成的结果。

想着这位文坛宗师钱诚允,父兄四位都是吴越国王,如此贵胄身份,竟亲笔邀约,来了又不直言相告,让云海郎君实摸不着头脑。

正襟危坐了半晌,云海郎君也喝了半壶茶,却听着几个女子嬉笑声入了厅堂。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贵妇,仔细瞅了瞅云海郎君,笑问道:“你就是那位等闲帮的云海郎君?”

贺凤卿低眉答道:“卑名不足挂齿。”

又一个贵妇赞美道:“盛名在外,沉雅谦逊,仪表堂堂,果然是大英雄!”

妇人们围着他看了一会,赞赏不已,听得云海郎君疑虑重重,却低眉立正,一言不发。

直到晚饭结束后,那钱诚允才在书房约见云海郎君。

看着云海郎君站如苍松一般,钱老就放下湖笔,慨叹了一句,“唉……老夫的视力近来是越发差劲了,可这官家要写的翰林讲稿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画出来,你说老夫容易嘛。”

云海郎君拱手敬道:“钱公乃是文翰圣手,为国事操劳如此,晚生钦佩难表,还请钱公注意身体。晚生乃一江湖粗人,鄙薄无识,瞽言蒭语,不知钱公召见有何吩咐?”

钱老略略笑了笑,“你公务之外,可还读书?”

云海郎君俯首道:“惭愧,晚生迂鲁,不敢言读书,暇日里只看过《太史公书》。”

钱老一笑,“哦?你把书读到哪里了?”

云海郎君稍一抬头,正见着那矍铄两目,如火如炬。

常人听此一问,定以为是问读到哪个章节哪个朝代时期了,可云海郎君看到的眼神却让他另起灵犀。

云海郎君拱手道:“晚生愚钝,却也只读到皮毛而已,尚不能鉴往省身,以为今用,惭愧惭愧。”

钱老又笑,“读到哪个人物了?”

云海郎君道:“冠军侯霍去病。”

钱老又问,“汝以为如何?”

云海郎君慎道:“私以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当为我朝男儿志气,如今,契丹胡虏蠢蠢欲动,西北党项猖獗难消,十年之内,南北边陲必有大事发生,我朝青年子弟,不可不立志行伍,以付戎事。”

钱老看了看十排书架,满屋子墨香,却闻得他皱了眉,起身走近云海郎君跟前,伸手在他肩上拍了拍,一言不发,就离开了。

不一时大管家就来叫他,“公子,请到花园一坐。”

云海郎君这才入了钱家后花园,可大管家却在门口止步了。

迈上一座二十级的小桥,但见灯笼下映着“引凤桥”三字,沿河是曲曲折折的青石板道,直通附近数十座楼阁台榭。

左右无人,云海郎君就登上了十米距离的假山亭子,但见红木桌上摆着一笛一册,笛为七星管膜笛,册为《李暮曲部》,注目良久,看得他终于伸了右手。

云海郎君笑道:“果是一只绝品,大唐李暮作。”

释手退身,拜了三拜,笛声便悠扬而起。

曲不到半,耳边即有筝声相应。

云海郎君惊道:“此是何人?竟能如此之快!”

原是他近来自创一曲《凉州行》,世间再无第二人闻听此曲。

但听鸾筝之声尽从笛曲转化而来,悠悠清越,比笛声更有柔和蕴意,听得云海郎君坐在了铺着汴绣垫子的汉白玉凳,只右手合着节拍,闭目听去。

时而如潺缓谷溪,过春草而溅珠;时而如簌簌秋风,临枫叶而排空;时而如滂沱夏雨,落江河而翻腾;时而如呼啸冬雪,经大漠而裹苍穹……

云海郎君笑道:“此曲在下用时三年而成,想不到今日,遇着高人,竟一遍而抚成,究是何人所为?”

言罢他即腾空而去,寻那由高亢而低沉的筝声去。

五十步距离,月下立着云海郎君的孤影,舞榭之顶,云海郎君便看着一位身着霞帔女子停了纤纤素手。

“敢问可是姑娘在抚筝?”

他明明知道是她,却还是要问一句。

女子也不应声,起身便匆匆离去。

云海郎君踏梧桐叶而追去,又问,“敢问姑娘是府内何人?”

女子但行凌波,头也不回地绕廊转台而去。

月下倩影,匆匆离去,临过石桥,云海郎君便落地俯身,看着手里的羊脂玉梳篦,忙唤一声,“哎姑娘,你东西掉了。”

再要飞身觅去,却不见了踪影。

飞身落在月亭上,映着皎月,竟看着梳篦上刻着八个篆体文字:

“陌上花开,思之不忘。”

念罢忽听一声叫喊,云海郎君本能地飞身纵去,已经来至哭声附近,但见灯光下十多位蒙面人,操着金刀挟持着多位家眷,正朝后院逃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