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北征》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第一百七十七章 《北征》

作者:昭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2:05: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七十七章《北征》

萧太后亲自指挥,大名府危在旦夕。然而赵芙菀留在京城没几天,就跟刘娥商定,一起去驾前陪伴天子。

天子如此速度,都要归结于昨日的朝堂对垒。

众文臣不愿快速北上,所以一个劲地拖延时间,赵恒也觉得前线还不太危险,隆冬时节,这么着急,自己也不甘心情愿。

然而一个人的到来,加速了这种御驾亲征的象征意义。

北苑内,赵恒在跟刘娥交流着万一在外出事,大宋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却被赵芙菀带来一位高僧。

“皇兄,我给您找来一位大德,说是域外高人,能给大宋指点迷津。”

“哦?”赵恒欲详问,可芙菀却说见到人就知道了。

屏退所有,包括刘娥,赵恒见到了高僧,可皇帝情不自禁喊了句,“皇,皇叔?”

他不是二十多年前早就去世了嘛?

不,他这是出家了。

“皇妹,你这是要干什么?”

眼前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太祖时期,公认的太子最佳人选赵德芳。

赵芙菀最近也没闲着,四海楼里,她多次见过欧阳先生,才知皇叔赵德芳的下落。

然而这可是朝堂大事,怎能擅自出现太祖一脉重亲,这不是逼皇帝起杀心嘛!这可是赵德芳啊!

然而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如今皇帝依然踌躇不定,于是御虚门只好铤而走险,抬出这位出家僧人,并且以先皇临终前的遗愿作督促的根底,以一个宝藏作为条件,以使赵恒尽快御驾亲征。

什么遗愿?

传国玉玺。

自秦皇以来,历代正统王朝统治者以得此物为最高门面,然而至五代后唐时期突然失踪,太祖太宗皇帝几乎从未停止过寻找,宋真宗今日所见者正是赵德芳所带来的传国玉玺。

“皇叔,此物当真?”

赵德芳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此物本不属于我,近来突然出现在我的榻上,于是联系小妹,想见陛下一一面。”

看着他合十的手掌,已经有两个断掉,赵恒不好问,再看他那真诚的面色,温顺的眼神,透出看破一切的空洞光泽,赵恒笑道:“这怎么好……怎么好收下。”

突然赵德芳跪下来,“贫僧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御驾亲征,保我汉人江山,免遭涂炭。”

“快快请起,皇叔,您快平请起。”赵恒扶起来,赵德芳就问了句,“您可知先皇也曾经见到此宝,却突然一天又消失了。”

“朕……听说过,以为是传说。”

赵德芳摇摇头,“不,先皇遗愿是得到这个宝贝,以传给后世君王。”说罢又拿出一块宝玉牌,“陛下可听话九龙玉牌”的故事。

“这……不是已经葬身东海了嘛?”赵恒看着眼前灵光温和的玉色,“这是何物?”

赵德芳笑道:“陛下若杀贫僧,贫僧也心甘情愿,这二十多年来,贫僧从未想要再见陛下,也没想出丛林,如今天下有难,江山临危,贫僧此次前来,是要规劝陛下,不要怕契丹人,我朝能统一中原,天自佑护,只是辽人欺我太甚,陛下为了祖宗基业,御驾亲征,是要给全天下不愿投降的汉民以榜样,以信心,以忠心,否则即便这些宝物待在陛下面前,陛下也不一定能守得住。”

赵恒一把握住衣角,脸色煞白,两目一闭,突然倒地不起,再醒来发现,只身边刘娥一人。

“不对!来人呐!”赵恒一声呐喊,宫女太监匆匆赶来,一问三不知。

“陛下做噩梦了吗?”刘娥给他抚胸口,赵恒抹抹额头的汗水,“把芙菀叫来。”

然而芙菀却微笑道:“皇兄,真不是我把什么高僧大德叫来的,我哪有空去找高僧大德,刘姐姐知道,现在后宫都在缩紧用度,为陛下分忧,我到处宣传,带着贵妇们捐款捐物,哪有功夫去什么寺庙呢?”

赵恒听罢挥挥手,“抱歉,皇妹,是我最近心神恍惚了,你回去了,辛苦了。对了,卓相如如何了,他若江南办不了事,娶你,就别想了。”

“切!”芙菀一转身,心思,“这用得着你来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真是真君子!”芙菀说罢就走,赵恒气得直哆嗦,“她,她说什么,说什么……”

三日后,赵恒果真要御驾亲征,他觉得这里头有事,秘密把刘美调回,把大太监刘承规调回,一个去查赵德芳的事,一个密查九龙玉牌,亲征在即,两人碰面道:“陛下估计糊涂了,你我如何找来,只能拖延了,干活……”

临走的前夜,大内被团团围住,然而天降一神女,手捧传国玉玺,再次来到皇宫,“赵恒、赵恒、赵恒……”

赵恒果真醒来,出了门,一个人没看见,却见着神女落地,“上次赵德芳给你的两个宝贝,是被人偷走了,如今我先奉昆仑法旨,给你这个传国玉玺,希望你能勇敢地承担大宋帝王的责任,御驾亲征,保佑大宋,否则传国玉玺,将永远不见。”

“遵旨,我一定御驾亲征,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明日出发,既然昆仑法旨降临,我想知道我皇叔身在何处修行?”

“这个,你就不要多问了,好好善待寇准和御虚门,他们的功劳和能力,是你的福德之一,切记将来不要谋害他们。”

赵恒笑道:“我当然不会!他们都是有功之臣。”

“还有卓相如这个少年,明明答应婚娶赵芙菀,如何屡次反悔?”

“这,这点小事就不烦仙人了吧?”

“不!皇家无小事,奉劝皇帝善待御虚门人,别忘了卓宗仁是为大宋而死,御虚门人是和契丹对抗才死了那么多人,陛下应该明白他们不是你的敌人。”

“好,好吧……朕知道了,传国玉玺,好玉玺啊……”两手抱起来左右看看,突然一个光影闪过,坐起来就大叫,“不要走……”

“陛下!”刘娥也惊呆了,“怎么总是做噩梦!”

“不是噩梦,是美,美梦……”摸摸脑袋,赵恒要喝水,“明日启程,枢密院,兵部,已经准备妥当,朕要御驾亲征了。”

整个皇城,老百姓尽出,号角声里,威武禁军,大宋开国45年来,皇帝御驾亲征多次,这次是最为壮观的,引得满城百姓山呼万岁。

东京留守赵元份负责守城,宰相毕士安、寇准,枢密使王继英陪同,皇亲国戚中的中年大将军李继隆、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任左右元帅。这就领禁军十万出京城。

半路寇准保荐卓相如以杨延昭副将统军出战,允许民兵配合作战,义军可以听从调遣。赵恒没有拒绝,拍拍寇准的肩膀,“这次,就看他能不能立功了!”

寇准笑道:“陛下一句立功,是要契丹彻底垮掉还是只打几场胜仗?”

赵恒苦笑,“你觉得我们真能赢?万一,万一朕三长两短,你们是换个皇帝呢还是把我送给辽人?”

寇准扑通一跪,“陛下,如此看待臣,臣不惶恐,也不难过,只是感觉陛下想多了。”

“呵呵,呵呵呵,跟你开个玩笑。”赵恒眉宇闪过一丝凉意,这就往前赶路。

一个月的路程却硬生生走了三个月,不等到大名府,辽将萧冠压和萧观音奴,攻克祁州,寇准劝告赵恒,快速前行,“陛下,稳定军心为当务之急啊!澶州城距离这不过二百多里,澶州保住,东京平安,澶州丢失,陛下危机,我等顶多被捉,可陛下呢!”刚说罢,刘娥和赵芙菀来到了,一起规劝皇帝加速前进,然而皇帝发病,加之寒冬大雪漫天,速度实在跟不上,寇准无奈,仰天长叹,“太祖太宗,一生征战,可怜大宋天子身子虚弱,老天爷,看在万民份上,让陛下快点好起来吧!来人呐!传御虚门人进来。”

太乙山上来了数位白发老者,接连会诊,却一起道一句,“陛下心神不宁,生出虚寒之疾,心病还得心上治,打一场胜仗就好了。”

听闻辽国势如破竹,御虚门上下和义军齐头并进,这就前线杀敌。

早已经在保州、雄州与敌游击的义军,距离皇帝千里之遥,却勇猛无畏,面对二十万契丹精锐,想打胜仗只有和大宋正规军合力,可王超却久不发兵。空等着敌人长途奔袭,由北向南打个“一字长蛇阵”,突破防线,两路人马,如两条蟒蛇一般,往南硬拱。

身在长垣的皇帝连忙派人去督促王超,他却在唐河边拥兵自重,按照皇帝的阵图摆好了,却按兵不动。,契丹精锐于是突破东线,沿胡卢河而去。

契丹一部抵达瀛州城,昼夜攻城,死伤甚众,久攻不下,萧太后命人放弃,向西南进攻。辽军这就一路打到深州和冀州,距离大名府也就不到400里路程,诸军将领急得骂娘,可上次傅潜的老毛病在王超身上再次复发,他就是不动。

“哎,我就是不动,娘的,把我江南的老巢都给掘了,谁来替我想想,我这是保存实力,契丹人哪有这么好打!保存实力,不动。”

王超,注定是这次宋辽大战的笑话。

“王八蛋!”义军骚扰契丹军队不成,盈凰骂了句,门口这就出现一众熟悉的面孔,门主带着卓相如、欧阳兄弟、云海郎君、蔺彦、蔺默裳、莫道、欧阳玉君等等一干上百人队伍,领着身后五千民兵从海上秘密来到瀛洲城外驻扎,义军头领赵境克,自改名以后,以恢复幽云十六州为己任,辞去朝廷将军位置,手握两万义军,配合边军作战,过得赵恒多次嘉奖,他也知道皇帝不放心他,可他不在乎,只要能把江山夺回来就行。

“王超这个祸,不该叫王超,应该叫王八蛋!”蔺彦骂道,“我上次警告过他,结果还是那样!哎?门主,卓兄弟,有什么办法能换掉这个大傻帽没!”

周默梁看看卓相如,“师弟,你是杨将军副将,联名上书皇帝换掉应该很困难,这事只好由寇大人去做,可万不得已,这位前朝皇帝老臣,是不会动的,上次江南打掉他的贪墨老巢,他怀恨在心,这次还是手握数十万大军,皇帝真是太看重他了!”

周默梁平时很少说问题,可这次是真的有点困难,王超是两朝边帅,皇帝不疼是不会拿他的,所以门主跟欧阳先生他们商定的结果是,王超叛国,与契丹勾结,按兵不动,指使契丹长驱直入,势不可挡。

信件送到寇准手里时,门主亲自带人来到王超营部,准备如果朝廷不动手,他们就自己解决掉这个祸害。

寇准大骂:“混账!无耻!蠢货!该死啊!陛下,陛下……”

赵恒听罢一拍桌子,“王超误我大宋!来人呐,传朕旨意,命令王超全军出动,务必截住契丹军队!”

然而王超汇报的结果是:二十万契丹干不过瀛州,瀛洲城固若金汤,但敌人前去进攻贝州、冀州和天雄军,大名府危在旦夕。赵恒骂道:“这个挨千刀的,你知道契丹南下,你倒是派兵拦截啊!来人呐!持尚方宝剑,命各路兵马无澶州守备都在大名府会合,不得有误,否则立斩不饶!”

然而马跑死也不可能当日就送到王超手里,他看他的雪,契丹照进不误,萧太后笑道:“看来南朝气数已尽,派这么个货来跟我们交手,可惜寇准、杨延昭这些人,呵呵,御虚门,你等着我去收拾你们!”

韩德让笑道:“太后明鉴,大名守军还没拿下,拿下天雄军,我大辽胜利之日,指日可待!”

皇帝耶律隆绪笑道:“听说大名府守将是个文官,叫什么王钦若,他在东京时,就极力主张赵恒迁都金陵,要做东晋,呵呵,我猜他现在一定吓得躲起来,还如何抵御我天朝雄师!”

萧太后笑道:“是啊,南朝气数已尽哦!命令三军火速前进!赏驸马萧冠压万金!”

萧冠压得到赏赐,立马宰杀牛羊,将俘虏杀害祭旗,大笑道:“大辽万年!我萧冠压今次必灭大宋!”

刚说罢,十几支箭嗖嗖嗖射过来,御虚门出动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